分享

中国陵墓与祠庙 (十)

 爱雅阁 2015-03-01
中国陵墓与祠庙 【十】
 廿二、香港

  (一)香港宋王台遗址

  宋王台,亦称“宋皇台”,位于九龙原启德机场的西角外宋皇台道西头与马头涌道交汇处的宋皇台公园内。相传宋幼帝赵呙在景炎二年至三年间(1277~1278年)曾迁徙驻跸于此,后人筑台以留纪念。原台高43米余,周长约90米。英国取得九龙以后尚存,1 941年被日本军队摧毁,现仅余一块大石,上立一块石碑,镌“宋王台”三字。大石下面有洞穴,传为当年行宫石殿遗址。

 

廿三、湖南

  (一)湖南炎帝陵

  湖南炎帝陵在湖南省炎陵县西南15公里处,又称“天子坟”。炎帝即神农氏,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部族领袖。史称他教民播种五谷,收获粮食,故被称为“神农”。他又尝百草,发明医药,故又是“医药神”。最后因品尝剧毒的断肠草,无药可解而死去。晋皇甫谧著《帝王世纪》载,其死后葬于长沙,宋罗泌《路史》载:“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炎陵县在南宋时由茶陵分置)。炎帝陵的四周古木掩翳,水环绕其间。陵侧有一“洗药池”,传说是炎帝洗涮草药的地方,还有明清两代的御祭石碑数座。

  (二)湖南岳阳屈子祠

  屈子祠位于汨罗市玉笥山,著名的汨罗江水从山脚流过。祠始建于汉代,清乾隆年间重修,三进院落。祠前日棵梧桐,亭亭玉立,院内4株古桂,枝叶繁茂。正殿内设有屈原神龛。玉笥山后有“骚坛”,四壁如削,兀立江边,传说屈原曾在此构思《离骚》、《哀郢》、《怀沙》、《九歌》等。坛下有“濯缨桥”,相传屈原曾在此洗帽缨;祠前有“独醒亭”,是诗人当年与渔民谈心之处,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意。

廿四、黑龍江

  (一)哈尔滨文庙

  哈尔滨文庙位于哈尔滨市南岗东大直街,共三进院落,九殿二室,规模相当宏伟。前院为棂星门院,院南有泮池虹桥,苍松翠柏,池北则为棂星门,三门四柱木牌坊,上覆黄色琉璃瓦庑殿顶。中院依次为五开间大成门,面阔九间的大成殿。大成殿为全庙主体,气势雄壮,富丽堂皇,两旁为配殿,后院有面阔七间的崇圣祠。

廿五、吉林

  (一)洞沟古墓群

集安洞沟古墓群(图)古墓群

(图)集安洞沟古墓群

    集安洞沟古墓群位于吉林集安县境内,因有老岭山脉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境,且河流纵横,景色宜人,素有东北 "小江南"之称。同时,这里也是吉林省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洞沟古墓群分布在群山环绕的洞沟平原区,这里有高句丽国建国700多年间遗留下来的墓葬达1万余座,仅现存较为完好的就有7160座之多。这些古墓群分布的范围极广,绵延几十里,加之墓类繁多,内涵博大精深,不愧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古墓群之冠。

高句丽王城

  洞沟古墓群可分为石墓与土墓两类。石墓有积石墓、方坛积石墓、方坛阶梯积石墓、方坛阶梯石墓。其中,积石墓现今保存下来的有1700余座,约占整个古墓的四分之一。在整个墓群中最为雄伟壮观的便是公元4世纪中叶高句丽的王陵以及显臣之墓,它们均是方坛阶梯积石墓,现存的有400座。千秋墓是石墓之最,它边长85米,现高15米,占地约10亩,石墓虽已坍塌,但仍可见许多的字砖残段,如"千秋万岁永固"等,此墓为高句丽最大的王陵。此外,将军墓是古墓群中保存最为完好的方坛阶梯石墓,亦是构筑严谨精良,被世人誉为 "东方金字塔"的古代高句丽石造建筑的典范。墓的底面积有960平方米,墓高12米半,由1100多块巨型花岗岩石条堆垒砌筑而成。其中,仅最小的护坟石就有15吨重,经专家测定,这些石材均采自于40里外的老岭山绿水桥。如此繁重的石料运输在古代是如何完成的,至今仍是个谜团。

  

集安洞沟古墓群

集安洞沟古墓群(图)古墓壁画

  公元5世纪后,建筑庞大,耗财伤民的石筑墓室逐渐被构筑精巧的土墓所替代。高句丽民族素有厚葬的习俗,因此这些古墓群中均藏有大量的古代文物。现已挖掘出的有价值的葬藏文物就有数千件。此外,除了洞沟古墓群外,高句丽国骸遗留下来许多的文化遗迹,较为有名的如:关马山城、丸都山城、霸王朝山城等,俱是研究历史文化的宝库。

  (二)六顶山古墓群

六顶山古墓群

  六顶山古墓群,坐落于敦化城南4公里处的六顶山上,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六顶山上从北向南看,东西走向,连绵起伏的六座山峰呈一字排列,像一道屏风矗立在田野上,主峰南坡有个向阳避风的山坳,这里便是古墓群之所在。古墓群依山北凹而葬,取山地灵气,墓区绿树环绕、青草芳茂,在一派肃穆中给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

六顶山古墓群

  六顶山古墓群是渤海国早期王族和贵族的陵寝。是古渤海时期重要文化遗存之一,墓地共有两个墓区,一百余座墓葬,第一墓区在西侧,以贞惠公主墓为主。第二墓区在东侧,是个很规整的椅子形山坳。前面不远,有个不高的平岗,像一个书案,它的西边右侧矗立着一座尖形的小山,风水家说:那是一支军,“宰相笔,案头出”。是啊,公元726年大钦茂不仅晋升为国王,同时唐王朝又授予他相当于宰相的“检校太尉”之职。这应当是主体墓区,就贞惠公主的碑文中“七年(公元779年)陪葬于珍陵之西原”看,在其附近应有大钦茂之墓葬地,是否如此,尚有待于地下考古挖掘。贞慧公主是渤海国第三代王大钦茂的次女,生于公元737年,死于公元777年,终年40岁。去世后曾停柩待葬3年,于780年正式下葬于“珍陵之西原”,即现在的敦化市六顶山上渤海王室贵族坟莹地内。陵墓为大型石室封土墓,发掘出珍贵的墓碑一方,雄雌石狮各一尊,海流鎏金圆帽等文物,贞惠公主的墓志碑中说:“大兴宝历孝感……法王(渤海第三代王大钦茂第二女也)。生于深宫、绰质绝纶、温如昆峰之片玉……早受女师之教每慕曹家之风。”墓碑的文体是唐代流行的骈体文字,字型清奇、笔法流畅、文彩绮丽,在书法和文词方面都堪称稀世之珍品,墓中石狮造型雄浑生动,一派唐风,反映了那段时期吸收汉民族文化后灿烂的渤海文明。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六顶山古墓群,是六顶山旅游区的一个重要考古专项旅游项目,具有极高的历史现实意义。其中渤海国公主墓及迁移时遗留下的二十四块石等遗迹,对研究渤海历史文化、培育深层次旅游市场起到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考古研究价值。

  (三)龙头山古墓群

龙头山古墓群

  中国唐代渤海国(698~926)王室贵族的墓地。在吉林省和龙县龙海村西北 1.5公里龙头山的东坡。

  1980年发现并发掘了贞孝公主墓。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区范围约长 200米,宽 100米,已查明古墓10座。墓室多以石块和大石板修筑,封土上散布有砖瓦,可知原来应有建筑物。贞孝公主墓位于山坡顶部,由墓室、甬道、墓门、墓道及墓塔等构成,南北长15米,东西宽 7米。墓葬早年被盗。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1米,东西宽2.1米,高1.9米。底铺方砖,四壁以青砖砌筑,东西两壁上部用砖和石板搭叠出两坡式顶,再横搭数块大石板封盖。室内有砖筑棺床,前置石板门。墓道后端作斜坡式,前段为 5级台阶。墓塔修筑在墓室正上方,砖砌塔基近方形,南北长5.65米,东西宽5.50米。正中为一平面方形的空心塔,南北长2.7米,东西宽2.6米。上部早年已毁。墓壁涂白灰,绘壁画。甬道后部东西两壁各绘一头戴兜鍪、身穿铠甲的武士。墓室东西北 3壁绘侍从、乐伎等10人,头戴幞头或系抹额,身着圆领长袍,腰束革带,足踏靴或麻鞋,手持乐器等物。人物均以细线起稿,敷染朱、红、赭、青、绿、白等色,最后用墨线定稿,笔触工谨,形象丰腴,作风悉同盛唐。墓中出土有贞孝公主墓碑 1通,另有陶俑、陶器残片、鎏金铜饰等。墓碑通高 105厘米,宽58厘米,厚26厘米,阴刻汉字楷书,共18行, 728字。据载,贞孝公主是渤海第三代王大钦茂的第四女,卒于大兴五十六年 (792)。墓中骨骸分属两个男女个体,推知此墓当为公主与驸马的合葬墓。碑文明确记载公主“陪葬于染谷之西原”,推知这一带应有渤海王族的陵墓。

  1981年文物部门在贞孝公主墓上建造房舍,并对壁画作了化学封护。

廿六、上海

  (一)徐光启墓

徐光启墓

  徐光启墓位于上海南丹路上的光启公园内,于1957年整修,现墓地有徐光启花岗岩雕像。东侧是碑廊,有徐光启画像、手迹和传记石刻,共12块。四周绿树成荫,环境幽静,庄严肃穆。

  徐光启,上海徐家汇人,我国明代著名的科学家,中国研究和介绍西方科学的先驱,历史上“四大农学家”之一。曾官居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终生从事天文、历法、水利、测量、制盐、数学和农学研究,在农业与天文上的成就极为突出。1600年,结识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翻译了《几何原本》、《大测》等书,介绍西方科技知识。

  1633年,徐光启在北京去世,后被葬在当时的法华浜和肇嘉浜汇合处,其子孙也多汇居在此,“徐家汇”由此得名。

廿七、云南

  (一)云南建水文庙

  建水文庙在云南省建水县城北门附近,为云南省最大文庙,始建于元,明、清两代按曲阜孔庙布局先后扩建。内有一殿、二庑、二堂、二阁、三祠、八坊,相互对称,矗立于苍松翠柏之中。庙内有一个椭圆形大池塘,名叫“学海”。正殿先师庙,为明朝重建。殿周有20根大石柱,每根高5米,重约万斤,用整块青石雕成,其中两根有镂空雕刻的巨龙盘绕。屋顶全铺五光十色的琉璃瓦。正殿大门的22扇屏门上,雕有近百种飞禽走兽,工艺极精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