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玉如意——祝各位朋友万事如意,恭喜发财!

 山桑漆园 2015-03-01



漫谈玉如意

丁哲

如意,源于一种瘙痒工具,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因用其瘙痒可以达到人手不能及之处,以尽如人意,遂得“如意”之名。如意通常长一尺有余,长柄曲折弯曲,如意头较大而回折翘起,多成灵芝状。可以制作如意的材料很多,如金属、竹木、玉石、珐琅、陶瓷、琉璃、牙角、骨器、漆器等等,此外亦有不少镶嵌宝玉石的竹木柄如意。

玉雕如意主要流行于清代,乾隆一朝乃玉如意发展的最鼎盛阶段。清代玉如意,由曾经的“痒痒挠”跃身成为皇室们每逢登基、寿诞、婚庆、节日等重大活动时的必备首选及赐赠之物。

清代宫廷对其喜爱尊宠的程度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以整块玉材制成的“玉如意”最受皇室们的青睐,赐赏“如意”顿然成风,它不再仅作为一般性的陈设物件和单纯的吉祥之物,更被看成是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已成为一种风俗习惯,一种社会时尚,成为当时文人士大夫们追求高远脱俗的雅致之物,和王室显贵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低眉处“如意”随处可见,抬眼间“吉祥”就在身边。上至帝王下至文人,皆视其为“谈柄”、“挚友”,雅士吟咏诗赋用其敲打节拍,逍遥悠哉之中平添几许清雅逸趣,乾隆帝对“如意”更是喜爱有加,拜其为“握君”,形影不离于身,拿“如意”有如权杖在手,顿觉心情舒畅,才思泉涌,妙语联珠。

玉如意,从形制上大致可分为三类:仿自然随形如意、准确的几何造型如意,以玉石为主体的镶嵌式如意。

仿自然形如意要是仿植物的枝、果,它的制造一则是受竹、木如意的启发,一则是为了追求奇巧,作品奇曲生枝,节瘤互搅,充满了写实意味。

1.安徽青阳蓉城镇平山村出土,现藏于青阳县博物馆。


2.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3.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4.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


5.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6.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院。


7.现藏于开封市博物馆。


8.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9.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0.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1.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2.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准确的几何形如意,则以其优良的玉材而显贵重,有些作品很大,不易持于手中,是置于木座上的室内陈设。

1.安徽庐江荣树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2.北京密云清乾隆皇子墓出土,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3.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4.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5.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6.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7.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8.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9.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10.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11.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


12.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3.现藏于开封市博物馆。


14.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15.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16.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17.现藏于厦门博物馆。


18.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19.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0.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1.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2.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3.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镶嵌式如意是将玉饰嵌于竹、木如意的头部,柄的中部及柄的下端,又称“三块瓦式”,亦见仅嵌头部或尾部者。所嵌玉石可分为两类:一嵌古玩,即在古玉中寻得玉材好、品相好的珍品,嵌于竹木如意上。清代尚古之风盛行,古玩家沉溺于对古玉的追求,一些小古玉其价不菲,这样的如意自然身价百倍,成为可炫耀之物。二是将玉器雕成隆起的瓦状,嵌于如意之上,称为如意瓦。

1.现藏于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


2.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


3.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4.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


5.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院。


6.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


7.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8.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9.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0.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1.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2.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3.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4.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5.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6.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7.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8.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9.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0.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1.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2.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3.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4.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玉如意及嵌玉如意表面的纹饰图案非常丰富,除一般的装饰花纹外,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吉祥图案,即用动物、植物、几何纹样表示的吉祥用语,常见的有“福在眼前”、“年年有余”、“福”、“寿”等;一类为人物典故。宫廷所藏玉如意的图案,讲究布局,结构紧密,加工精致,属清代玉器中的精品。此外,还有一些宫廷玉如意上刻有清帝的御题诗、文,同一诗、文往往刻于许多器物上,这应是作者的得意之作,刻在如意上更表达了他们自我欣赏的心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