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作业那点事儿

 天倍儿蓝 2015-03-01

正因为老秦经历过那么多弯路、接受过那么多教训,我才会在新媒体时代,不论是博客微博还是微信,都一直在传达“成长”的概念,传达“思考”的重要性,传达“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方式。


所以我才会经营这个“关注成长,关注思考,关注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微信平台。时间不会偏袒任何人,重要的是你对成长的态度。这个世界更新的越来越快,别人的故事你根本来不及下载,不如赶快原创自己的剧本,每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成长去寻找自己的世界。


我也很欣喜看到越来越多的围观团成为动手族,这也是我的微信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可能,“成长学”会是我这辈子要身体力行的事业之一。


以前虽然自己知道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成长很重要,但是一直不知道通过怎么样的一个方式去传达这个理念。从博客然后到微博再到这个微信的初期,都是一个最普通的方式:我写自己的心得,大家看。


这样的效果其实很差。因为大家习惯了看各种各样的“别人的故事”。有时候看别人的故事看的久了,就忘了自己也可以成为主角的这个事实。


不过好在我一直在探索,终于,在2013年12月中旬,我终于想好了怎么样进行微信的互动和阐述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我通过微信给出一些思考材料、动手技巧等,大家完成作业后可以通过微博晒作业,我会进行点评,收录在@秦友团 里后,诸位秦友还可以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有时候也有人问我,老秦,肿么才能成长?


我回答说,阅读、思考、动手。


阅读,既让我们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又无限深刻地去发现自己的内心。


思考,只有能够独立思考才能清醒,不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们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大脑,这样才能更好的独立生活、更有主见、更善于解决问题,也决定我们走的多远多精彩。


动手,只有实际操作动手之后才会更有收获。总是想走捷径,自己不动手琢磨,就永远得求别人帮忙。


于是,诞生了秦友团的三件宝:思考篇、动手篇、阅读篇。


所以,对于“交作业”,就是在收到每天的微信思考篇或者动手篇或者阅读篇后:


第一,你可以把你的动手结果收录在自己的“成长记录本”上,每天给自己一点点自我的思考与成长的时间,哪怕仅仅十分钟;


第二,也可以将你的见解直接用微信回复给老秦,咱俩之间碰撞碰撞火花;


第三,你也可以将自己的成果发微博艾特新浪微博@秦阳 @秦友团,记得打上 #秦友团思考篇#、 #秦友团阅读篇#或 #秦友团动手篇# 等话题符号,方便我和秦友们检索与交流。这个方式我最推荐,原因如下:


①永久保留,不易丢失。

因为目前这样的作业非常珍贵,是你每天进步一点点的见证,见证你经过每天十分钟的思考和动手而成长的轨迹。但是用微信回复给我的话,可能你过一段时间需要清理微信信息,或者换手机等等原因,一下子就没了,写在本子上的话,也可能丢或者找不到,都会非常可惜。当然,你要是不想公开,完全个人化,你也可以选印象笔记的形式。为什么我能想到这个,是因为我中学的时候有一个每天写点当天感悟的本子,但是在毕业的时候,一不留神,被奶奶当做旧书本给卖了,我那叫一个心疼啊,感觉整个中学的回忆被卖了几毛钱……%>_<%


②方便检索,随时查找。

微博或者博客会一致存着你当时写下的东西,而且不论何时何地,不管是手机还是电脑,登陆就能查看,我现在还经常回头去看一两年前自己写的东西和当时我跟别人在评论中的相互讨论,非常受益。


③观点公开,思想碰撞。

因为微博是公开化的,所以会有一些本不可能相识的人因为你的某句话的共鸣或者碰撞与你成为好友。你想,要不是老秦我在微博上发我自己对PPT的感悟,我也不可能通过微博认识秋叶大叔,不可能因为一条读书笔记的帖子被老杜收为徒弟,对吧?只要一些思考没有隐私,完全可以公开求拍砖,没有批判就没有进步。


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发微博的好作业艾特@秦阳 @秦友团 的,就会汇集起来,大家可以在这里看看其他秦友的见解,这样的话就可以公开交流,有更多的观点碰撞,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你和老秦之间。


另外,老秦也需要您的推荐。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秦友团,能够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作业分享中来,参与的人越多,我们看到的各个维度的思考会更多,通过各个行业各个年龄段的秦友的分享,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我们能够发散的角度会越来越多元化,我们的成长和进步也就更快。谢谢你们,请一起为大家的多元化思考拉一点福利。


方法一:诸位秦友在用微博交作业的时候,在作业的末尾帮老秦附上老秦这个微信公众账号的二维码以及微信号推荐;


方法二:向身边需要成长帮助或有质量的朋友推荐,嗯,情侣共同关注老秦,房租减半,水电全免……若您成功推荐一个人关注老秦,请回复一个的表情给我,成功推荐两个人关注就回复两个……以此类推。 


方法三:您也可以仅仅只做引荐,将老秦公众账号的微信名片或二维码发送给微信好友、微信群、QQ群等。引荐一次,请回复一个的表情给我,引荐两次就回复两个……以此类推。方法:点击老秦的微信头像进入老秦微信账号资料界面,点击右上角的【…】按钮,再点击【推荐给朋友】后发送给相应好友或微信群即可。


最后,希望围观的你一定要参与进来,一起思考一起进步,一起每天进步一点点。经过大家逐渐的行动,慢慢形成一种共振效应,我行动,激励他行动,他行动激励你行动,最后你们都会承认,与行动者在一起久了,你也就变成了行动者。只有开始动手,才会收获不一样的感悟,这是想象不出来的,是在动手的过程中经历出来的。若你克服不了自己的懒惰,说服不了自己去进步,却能够原谅自己一辈子是伸手党的一员……除了综合下来说明你是一个弱爆了的人还能说什么?


请大家记住,老秦的“成长学”理论,不仅仅是带动大家一起思考,还有思维方式的转变,行动力的持续,以及好习惯的养成。你需要的仅仅只是行动,我相信,如果你切实实践,明年这个时候,你会看见另外一个自己。我也坚信,能够完全做到这些的,可能不到3%,偶尔做一做的,可能有10%,希望你是那3%。请给你我分别一个验证行动出成长的机会。


你也应该听说过习惯的养成过程吧?坚持7天左右的时候,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21天左右的时候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到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已经是“习惯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基本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为你“效劳”。 


如果现在你是大学生,正出于养成习惯的黄金阶段,过了这段,可真就没了,现在你养成的好习惯,受益的是一辈子,同理,你养成的坏习惯,不利于你的,也是一辈子啊……


说到这,围观的你,就没有一点危机感吗?你不觉得你面对700万就业大军不应该多会一点东西、多一点思考力吗?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写的是我,说的是你,但殊途同归的是,我们都在成长。


一直围观的你,什么时候动手呢?

———————————————————

此账号关注成长,关注思考,老秦致力于与各位秦友每天进步一点点,一百年不变。


欢迎更多朋友加入秦友团,与老秦Family的小伙伴们一起成长~~微信号为laoqinppt。

新浪微博是@秦阳 ,也欢迎来微博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