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传统名方之五苓散

 钟家台 2015-01-31

中医传统名方之五苓散

50五苓散

  名 称:五苓散

  出 处:《伤寒论》

  组 成:猪苓(十八铢)12g(去皮)、泽泻(一两六株)20g、白术(十八铢)12g、茯苓(十八铢)12g、桂枝(半两)8g(去皮)。

方 诀: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主治:1、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此汤主之。

2、及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 

3、及伤寒痞满,服泻心汤不解,渴而烦躁,小便不利。

4、通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欬,中暑烦渴,身热头痛,膀胱积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湿疟,身痛身重。

用 法:捣为散,以白饮和服6g,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机: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腑,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而成太阳经腑同病。外有太阳表邪,故头痛发热脉浮;内传太阳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不利,水液蓄而不行以致津液不得输布,则烦渴引饮,饮入之水不得输布则水入即吐,而成水逆。

 

一、五苓散附方

  1、附方一: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

  组成:茵陈蒿末4g、五苓散2g

  用法:上二味和,先食饮6g,日三服。

  功用: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等证。

茵陈五苓散即五苓散加入倍量之茵陈,具有利湿清热退黄作用,适用于黄疸病,属于湿多热少,小便不利者。

  2、附方二:四苓散《明医指掌》

  组成: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各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渗湿利水。

主治:内伤饮食有湿,小便赤少,大便溏泄。

四苓散即五苓散去桂枝,功专淡渗利水,主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诸证。

3、附方三:胃苓汤《丹溪心法》

  组成:五苓散、平胃散各3g

  用法:上合和,姜枣汤,空心服。

  功用:祛湿和胃,行气利水。

  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

胃苓汤系平胃散与五苓散合用,具有行气利水,祛湿和胃之功,主要用于水湿内盛的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等。

以上三方均为五苓散加减而成。

  二、五苓散的注意事项

  1、入汤剂不宜久煎。

2、湿热者忌用,且本方不宜常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