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娟演奏 -《月儿高》

 岚韵 2015-03-02



 石娟演奏--月儿高

 
    《月儿高》是一首著名的汉族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所作年代及作者均不详,相传为唐玄宗所作,其产生背景与《霓裳羽衣曲》酷似。现存最早谱本是明代嘉靖年间的手抄本《高和江东》中的一曲,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和古筝曲,是器乐艺术中描写月亮的极品之作。
 
    《月儿高》最早是明代嘉靖年间的琵琶谱手抄本《高和江东》中的一曲,清嘉庆年间蒙族文人荣斋所编的《弦索备考》(1814年)中亦收录此曲。1818年,琵琶演奏家华秋萍先生把它编入他的《琵琶谱》当中,这个版本也是最初的刊印版本。后李芳园在编印《南北派十三大套琵琶新谱》时,根据此曲的风格及特点与白居易诗《霓裳羽衣舞》中所描述的情节相似,故更名为《霓裳羽衣曲》。建国以后,作曲家、指挥家彭修文又将其改编成合奏曲,保存了原曲的结构、旋律和风格,添加了二胡、箫等抒情乐器,使得乐曲更加细腻优美,音色更为柔。[1] 1960到1961年之间,王巽之将卫仲乐的琵琶谱发给他的学生孙文妍、项斯华、范上娥进行打谱(指尽力复活古谱的音乐原貌),并在1961年全国古筝教材会议上提交了此谱。会上,筝曲《月儿高》被列为全国古筝专业教材。
 
     不同版本的《月儿高》曲谱,音乐标题也各不相同,分别是:
 
 《高和江东》:散起、桂枝香、解三醒、玉胞肚、金络索、画眉序、红绣鞋;
 《弦索备考》:散起、桂枝香、解三醒、玉胞肚、金络索、画眉序、红绣鞋、散收;
 《华氏琵琶谱》:海岛冰轮、海峤踌躇、银蟾吐彩、素娥旖旎、浩魄当空、琼楼一片、银河横渡、玉宇千层、蟾光炯炯、玉兔西沉。
 
     古筝谱《月儿高》承袭了卫仲乐先生的琵琶谱的标题,即华秋苹《琵琶谱》中《月儿高》的标题。
 
   《月儿高》主要描述月升到西沉的过程,全曲华丽缠绵,极具舞蹈性,描写了月亮从海上升起直到西山沉没这一过程中的种种景色和意韵。这里有浩瀚的海涛,也有涓涓的细流;有幽静的庭院,也有广阔的田野;有如洗的碧空,点点的繁星,也有奔流的江河,清凉的风露;既有对现实世界的精致描写,又有对月中世界的绮丽想象。整个画面银光灼灼,诗意朦胧,令人迷醉。全曲共分十二段。

      第一段散板引序,缓收的旋律层层递升,犹如一轮明月从海上冉冉升起,把人们带到一种朦胧变幻的意境中去。
 
      第二段如歌的旋律,用左手"吟、揉、推、挽"等指法作润饰,极富韵味,令人联想起飘飘欲仙的优美舞姿。
 
      在第三、五段,这个旋律在重复时,首句之后插入了长大的展开性音乐材料,使音乐得到了发展。尾部再现二段旋律时,第五段作了成倍的紧缩,并加了一个"搭尾",结束在羽音上。
 
      第四段将曲首散板引序作了结构变动与扩充。第六段到九段,将前面歌唱性主题作自由变奏,速度加快,节奏多变,旋律活泼跳跃,具有传统歌舞音乐的特点。乐曲呈现明显的层次发展,恰如舞袖翻滚、飞步环绕的热烈舞蹈场景。
 
      第十到十二段,先是宽广地上扬旋律,用"长轮"指法演奏,乐音连绵不断,如同浮现玉宇千层,蟾光炯炯,耸入云霄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幽雅古朴而富于幻想。接着运用"摭弹"技法奏出轻快急促的音调,充满生气。最后一段,先现第一段引序材料的缩影,接着速度多变的音型重复,富有戏剧性。最后以全曲的首句作为全曲的终止乐句,描述玉兔西沉,周围一片幽静。

      全曲古朴动人,委婉缠绵,优雅华丽,舞蹈性极强,颇具大唐风韵。
 
      散板乐段内容为夜空中流动的云彩伴随着月亮慢慢升起,描写夜空朦胧变幻的景色。音乐气质要求平和、大气,音色、音质要求宽厚、深远。变徵音要按准。第一二乐段是描绘月亮清丽气质的重要段落,旋律非常漂亮,冰轮即月亮,阴阳学中太阳为阳,月亮为阴,踌躇指的是月亮在夜空中徘徊的犹豫不决的姿态,这一姿态使其显得特别妩媚、美丽。两段标题都体现了美、静、舒展、平和。要求延留音要长,句子方可连贯;动作要优美、舒展。第三四乐段音乐标题为银蟾吐彩和素娥旖旎,要求银蟾吐彩段,节奏伸缩比较大。第五六乐段音乐标题为浩魄当空和琼楼一片这两段都是典型的舞蹈节奏,速度比较快,点子比较密集。要求节奏注意快而不乱,点子要清晰。第七、八、九、十乐段描写月亮在千层玉宇中流动的宏伟气势。乐段开始应当平稳,在随后的演奏中后进入高潮。
 
    《月儿高》常常被人当做是传说中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曲》,现今演出的舞蹈《霓裳羽衣曲》,就是直接根据《月儿高》的曲调编配的。《月儿高》的确具有非常强的舞蹈旋律,而其意境也和前人描绘的《霓裳羽衣曲》非常相近,所以该曲在有的时候也被称为《霓裳羽衣曲》。
 
   《月儿高》是借助于情节的描写,而是通过音乐的艺术魅力使欣赏者不仅从画面上去追求它的思想,更是从的情感变化中去领会,去获取更多的艺术享受,情景交融,声情并茂,以美的意境显现月亮的传神的手法。它是浪漫主义的产物,用乐曲的形式把人们的理想迫求灌注在音乐中。
 
      石娟,青年琵琶演奏家,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澳门中乐团琵琶首席,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理事。自幼随母亲学习琵琶,1989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吴俊生教授。199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李光华教授。1999年免试被保送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

      在校成绩优异,附中期间曾连续五年荣获一等奖学金,大学期间亦多次获得“傅成贤专业奖学金”,“人民奖学金”和“三好学生”荣誉称号。1989年荣获“ART”中国乐器国际比赛少年组一等奖;1996年荣获中央音乐学院首届民族器乐比赛一等奖;1998年荣获第七届“台北民族器乐协奏曲大赛”第三名;2002年荣获文化部首届全国器乐独奏比赛琵琶青年专业组银奖。同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奏专场音乐会,受到各届高度评价。2004年在北京“第十一届手风琴艺术节”比赛中,石娟的琵琶与巴扬成功合作,荣获室内乐组第一名,同年还荣获全国“优秀园丁奖”和北京市“优秀园丁奖”。

      曾灌录出版唱片独奏专辑《天祭》,《琵琶名家名曲》教学光碟,《全国琵琶业余考级》教学光碟。十岁开始舞台演奏生涯,曾出访欧亚等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曾与其合作的乐团有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国青年民族乐团、澳门中乐团、瑞士“Phoenix”现代室内乐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