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一说历史文化名城随州的那些故事

 云深不知处藏书 2015-03-02
唐代诗人刘长卿与随州

    刘长卿(大约726~大约786),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综合看来约生于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左右。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刘长卿

出生日期 :说法多种:709-725间

逝世日期 :说法多种:786-790左右?

别名(字) :字文房,人称刘随州

代表作品 《刘随州集》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宣城(今属安徽)

朝代 :中国(唐朝)

身份 :诗人

本名 :刘长卿

字号 :字文房

出生时间 :说法多种(约709—725年间)

所处时代 :盛唐

主要作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灵澈上人》

去世时间 :说法多种(约786-790年间)

擅长 :五言诗

民族族群 :汉族

    在中国历史上,大唐是最开放的国度,对一切都敢用微笑接纳,创造了一个云蒸霞蔚、异彩纷呈的人文时代。大唐是诗的国度,诗人如满天繁星,璀璨烂漫,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歌伎等稍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甚至连政治、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而那些靠近诗坛中心位置的人,在“开科取士”制度的刺激下,又都想跻身政治中心而一试身手。刘长卿即是其中一位。他于开元二十一年中进士,经其一生惨淡经营,老来便做到了随州刺史的职位。作为四品大员的刘长卿,也算得上是一名封疆大吏。所以世称刘随州。一生诗作颇丰,编有一套浩繁十一卷的《刘随州集》。

  刘随州的苍凉一生

  刘长卿(709~791年),字文房,河北河间人,又一说是安徽宣城人。史书上准确地记载是,他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4年)考中进士,年龄25岁,正是早上八九钟的太阳。可直到33岁时才放了个八品长洲尉(今苏州),不到一年他便晋升为海盐令(今浙江省海盐县),但随后便被罢了官,且被投进监狱。原因据说是在钱粮方面被一个叫臧仓的人所诬陷。他的朋友独孤及(也是诗人)曾说他“夫迹傲则合不苟,政峻则物忤,故绩未书也而谤及之,臧仓之徒得骋其媒孽。”好在朝廷觉得似乎错怪了人,只关了他几个月就放了,随后“贬潘州南巴尉”,支到偏远的广东省高州(高力士的家乡)电白县去当了个九品县尉,相当于现今科长级干部。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才受任随州刺史。兴元元年(784)和贞元元年(785)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时离开随州。

  他一生苍凉,遭遇三次兵祸,安史之乱后,淮西节度副使、宋州刺史刘展于760年11月反,带领部属,两个月中便攻占润、苏、常、楚等10余州。朝廷命平卢兵马使田神功出兵讨伐,次年正月击杀刘展。可恨的田神功纵兵在江淮大掠10天,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一下子变得破败萧条。刘长卿有诗纪其事:“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其后(783年)又遭李希烈起兵反唐,此时他正在随州刺史任上。“不敢淮南卧,来趋汉将营,受辞瞻左钺,扶疾抗前旌。井税鹑衣乐,壶浆鹤发迎。水归余断岸,烽至掩孤城。晚日归千骑,秋风合五兵。孔璋才素健,早晚檄书成。”尽管当时战祸连连,迫于征税,他还是“井税鹑衣乐,壶浆鹤发迎”,已是74岁的刘长卿,披着满头白发,穿着补丁衣服,带着税款酒浆,高高兴兴地迎接吕、时两位大人军次随州,征讨逆贼。这是何等的悲壮苍凉。

  《刘随州集》的艺术特色

  据《全唐诗话》载:长卿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760―763年),这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思想成熟,政治成熟,诗也成熟了。后来有人把他归为大历(766-780)“十才子”(卢纶、刘长卿、钱起、郎士元等),理所当然他是领衔主唱人物。他擅长近体诗,尤工五律,与他同时代的诗人权德舆称他为“五言长城”,他也颔首称是。一首《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足足一百句,五十韵,而且一韵到底,真可谓五言长城。其实他的七律与七绝成就也很高,诸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等句,皆被历代评论家所称道。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赞誉说:“七言律以才藻论……中唐莫过文房”。清人沈德潜评论说:“七律至随州,工绝亦秀绝矣”。

  他的诗贴近自然,大有王维、孟浩然之风,笔下有不少很有艺术魅力的诗篇。如很多读书人都能背诵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二十个字中色彩、音声、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极为简练地勾勒了一幅荒村雪夜归人的图画,并烘托出了一种茫茫然无着落的惆怅感受。意脉流贯而又有变化,时间由日暮而入夜,空间由远山、近屋、门外到门内,二十个字安排得既精巧又不着斧斫之痕。尤其精妙的是,诗人不说在这种风雪之夜,碰到有借宿的地方感到如何高兴的情状。而是把自己想像成远行的游子终于到家了,日暮天寒,风狂雪大,远行人由小路牵引着,走进大山中,人生不就是这样永远地在奔波着、忙乎着么!这首诗的魅力,影响着古今的读书人,当然角度各有不同。当代大剧作家吴祖光的剧本《风雪夜归人》,直接拿其中的一句诗做了题目,剧情反映的是一个落魄艺人的惨淡一生,至今中国人艺演出时,还十分卖座。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刘长卿在赴贬地南巴的途中,遇见了刚从流放地夜郎(湖南境内)遇赦的诗人李白,长卿赠他“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两人一个是遇赦,一个正遭贬,一欢一悲,心境也就自然不同。这两个与随州有缘的唐朝诗坛上的顶尖人物,在这种境遇中谋面,让人倍感凄苦。

  刘随州身后的遗憾

  刘随州的遗憾存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艺术上的,一个是政务上的。艺术上,虽然皇甫湜说:“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矣;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这只是他同时代的朋友捧场而已。若把刘长卿众多的诗篇放在一起读,就会发现其单调重复的缺陷来,正如中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所批评的那样:“大抵十首以上,语意稍同。”如“华发”、“夕照”之类的意象,“青”、“白”之类的色彩,屡见不鲜。刘长卿的诗有太多的个人悲哀,总想赚取别人的同情眼泪,这一点令许多人不喜欢。从治下的黎庶百姓一面看,他们决不会放下犁耙去研读州长倾诉内心的好诗,他们更需要的是柴米油盐和安居乐业,因为作为四品大员,再苦也比老百姓强啊!所以他们没有声响地送走了背着沉重书囊的刘随州,满怀喜悦地迎来了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李随州。李随州叫李惠登,营州柳城人,早年为平卢(辽宁朝阳市)裨将。安禄山乱,他从北打到南,“轻兵远斗,贼不能支”。淮宁兼平卢、淄青、兖郓、登来、齐州节度使李希烈反,作为属下裨将的李惠登,希烈让他领兵两千屯驻随州。此时刘长卿已逃江东避乱,在淮南节度使杜亚的幕府中做点儿辅助之事。李惠登原本不愿造反,到随州后,立即挈州归唐,朝廷便命他为随州刺史。假若此时刘长卿如颜真卿去劝说李希烈而被杀那样去劝说李惠登,一准成功而将获得朝廷重用,历史将会是另外一种面目。可他错过了这种机会。李惠登上任后,“虽朴素,无学术,而视人所谓利者行之,所谓害者去之,率心所安,暗与道合”。这就是说没文化不要紧,只要有民主作风,大家都说好的事情你就去做,都说不好的事情你就丢开,一样能创造好政绩。他在这里一干就是二十年,使荒芜的田地得以开垦,百姓的户口日渐增多,形成“政清静居,人歌舞之”的稳定局面。于是节度使于由页向朝廷报告了他的政绩,诏加御使大夫,成了一名三品的台阁重臣,随州也因经济飚升而升格为上州。一个出人意外的事情是,没有什么文凭的李惠登,很快又做了国子祭酒,一个掌邦国儒学训导之令的高官。其实也不奇怪,唐后期的科场腐败之风盛行,挑一个正直无私、无学术门派之争的人去管理国子监是一种最好选择。任上他干得很出色,直至病逝,皇上念其好处,封赠为洪州都督。《新唐书》为他立有传记,古《随州志》亦将他作为“名宦”予以颂扬。

作品一览

刘长卿作品有集,称《刘随州集》,《唐诗汇评》称10卷,《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11卷。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通行于世。今人注本有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杨世明《刘长卿诗编年校注》。

另,《全唐诗》收刘长卿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