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书 | 《人性的弱点》

 随缘捡个蛋蛋 2015-03-02
世代书香ID: sdsx0351 (长按复制搜索)

?__ “世代书香”----用书传递爱与智慧!



推荐理由

《人性的弱点》最新中文译本。
译自美国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1937年第一版,正是该公司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人性的弱点》。本书忠实还原戴尔?卡耐基的38篇初始手稿:摒弃后人所有过度解读;特别收录长期湮没的《创造奇迹的信》及《幸福家庭生活的七个法则》篇。
《人性的弱点》作为卡耐基最成功的励志经典,荟萃了卡耐基思想理论最精华的部分。该书在1937年首次出版,刚一上市就风靡全球,几十年间被翻译成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主要语言,全球总销量已达1.5亿余册,被视为社交心理和沟通技巧的“圣经”。它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发明之王爱迪生、相对论鼻祖爱因斯坦、印度圣雄甘地、“米老鼠”的父亲华特?迪士尼、建筑业奇迹的创造者里维父子、旅馆业巨子希尔顿、白手起家的台湾塑料大王王永庆、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洛克等等,都深受卡内基思想和观点的激励和影响。
本书译自美国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1937年《人性的弱点》第一版,忠实还原了卡耐基38篇原始手稿。如何与陌生人熟络有方,如何在演讲时口吐莲花,如何与另一半恩爱有加,在书中你能找到立竿见影的处事秘笈。将卡耐基的理论付诸实践,打破思维定势,使成功有迹可循,一起见证赞赏、微笑、真诚、尊重的魔力。


内容介绍

《人性的弱点》是1937年最初首印版本原汁原味的复刻,收录了卡耐基本人、他的朋友为此书所写的内容推荐与背景介绍,并完整保留首版中卡耐基对婚姻与家庭的真知灼见。此外,本版新译的语言风格更贴近当下人们的阅读喜好,在融合时下语言风潮的同时也不失中文特有的韵味。
《人性的弱点》作为一本实用的人际关系著作,从人性本质的角度,挖掘出潜藏在人们体内的弱点,使人们能够充分认识自己,并不断改造自己,从而能有所长进,直至取得最后的成功。在过去的77年里,戴尔?卡耐基的忠告带领着上千万名读者攀登上成功的阶梯,无论在事业方面还是个人生活上,他的箴言不断被一代代人实践与验证。在出版史上,本书创造了全世界图书销售空前的记录。在经济萧条时期之后,本书满足了普遍存在的人性的需要,触动了读者的神经,在当今社会依然有其特有的借鉴价值。


作者介绍

戴尔·卡耐基(DaleCarnegie,1888—1955年)
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著名演说家、心理学和人际关系学家
戴尔·卡耐基出生于1888年11月24日,逝世于1955年11月1日,享年67岁。
1904年,卡耐基高中毕业后就读于密苏里州华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他是全校600名学生中五六个住不起市镇的学生之一,四处打工弥补学费。1906年,戴尔·卡耐基一篇以《童年的记忆》为题的演说,获得了勒伯第青年演说家奖。这是他第一次成功尝试。1908年,他成了全院的风云人物,在各种场合的演讲赛中大出风头。1908年毕业后,他受雇做了一名推销员,后来又以贩卖火腿、肥皂和猪油为生。推销工作虽然很成功,但不合他的理想。他想过更有意义的生活。于是他将他一生中最重要、最丰富的经验,汇集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卡耐基一生结过两次婚,第一任夫人是一位法国女伯爵,婚姻仅维持了十年。第二任夫人姚乐丝卡耐基于1944年和他结婚,是他的门徒和事业的继承人,并给他生一女孩,取名Donna(唐娜)。
戴尔·卡耐基毕生致力于人性问题的研究,创立独特的融演讲、推销、为人处世、智能开发于一体的成人教育方式。代表作《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美好的人生》《沟通的艺术》等风靡全球,被各个国家和阶层奉若经典,无数读者由此走上了成功之路。在他辞世半个世纪后,他的书仍占据美国《纽约时报》畅销榜前列,被誉为“人类出版史上的奇迹”。



试读

一九三一年五月七日,一场震惊纽约的全城追捕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数周搜捕后,“双枪”克罗利走投无路,被围困在西区大街的情人寓所。

一百五十名警察将克罗利藏身的顶楼团团包围。他们爆破屋顶,试图用催泪弹把这个“弑警杀人犯”熏出来。与此同时,四周的建筑上架起了机关枪,目标直指克罗利。双方的对峙持续了一个小时之久,手枪和机关枪的密集交火声响彻这个纽约最宁静的小区。克罗利蜷缩在厚沙发后面,不停地向警察开枪。上万名百姓目睹了这场枪战,群情激奋。这种场面在纽约历史上前所未有。
克罗利被捕后,警察局长穆鲁尼发表声明,称这个双枪暴徒是纽约有史以来最危险的罪犯之一。“他杀人眼都不眨一下。”这是警察局长的原话。
那“双枪”克罗利是怎么评价自己的呢?警察向公寓开火的时候,他写了一封信“致相关人士”。写信时他的伤口正汩汩流血,信纸上留下一道暗红的血迹。信中克罗利写道:“我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疲惫的心。疲惫,但是善良,不会伤害任何人。”
时间倒退回不久前,克罗利和女友把车停在长岛的乡间小路上。两人正在车里亲热时,一位警官走过去,对他说:“请出示驾照。”
克罗利一言不发,突然连开数枪,警官中弹倒在血泊之中。克罗利跳下车,拔出对方身上的配枪,又向垂死的警官补了一枪。这就是那个声称自己“疲惫,但是善良,不会伤害任何人”的杀人犯。克罗利被判处电椅死刑。被押送至兴格监狱的那一刻,他是否曾悔过说:“这就是我杀人的下场?”不,他仍在为自己开脱:“这就是我自卫的下场。”
整个事件的重点是,“双枪”克罗利竟对自己的暴行毫无愧疚之心。
你觉得这只是歹徒中的个例?那好,再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我将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了人们,让他们生活无忧,而我得到的回报只有骂名,终日在被追捕中逃命。”
这话是阿尔?卡彭说的。没错,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全民公敌,在芝加哥横行霸道的黑帮头目。他不仅毫不羞愧,还认为自己造福大众,觉得人人都误解他、亏欠他。
无独有偶,达奇?舒尔茨命丧纽瓦克的黑帮火并之前也是这么评价自己的。这个纽约的“过街老鼠”,在一次报纸采访时称自己为社会恩人。他心底里竟真的这么认为。
我和兴格监狱的典狱长路易斯?劳斯就此通信讨论过。他在信中说:“兴格监狱很少会有罪犯承认自己是坏人。他们和你我一样,有共通的人性,所以他们给自己找借口,向你解释为什么要撬开保险箱,为什么会扣动扳机。他们试图为这些反社会的行为寻求一个恰当的理由,不管这理由是否站得住脚,他们都坚信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不应该被关进监狱。”
如果连阿尔?卡彭、“双枪”克罗利、达奇?舒尔茨,以及监狱里关押的那些无法无天的罪犯都认为自己什么都没做错,那么你我身边的人是否更是如此?
连锁百货商场的创始人约翰?沃纳梅克曾经承认:“三十年前,我就懂得抱怨是愚蠢的行为。克服自己的种种缺点就已经够我忙的了,哪还有精力去抱怨上帝为何不把天赋平分给每个人。”
沃纳梅克很早就参透的道理,我却摸索了几十年才认识到——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不管犯下多严重的错误,人们都不会责备自己。
批评是无用的,它激起抵触,让人急于辩白;批评是危险的,它伤害自尊,甚至让人萌生恨意。
著名心理学家B.F.斯金纳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奖励比惩罚更有效——得到奖励的动物比受到惩罚的动物学习更快,学习效果也更加显著。此后的研究进一步证明这个结论同样适用于人类。批评带来的并不是改变,而是怨恨。
另一位心理学家汉斯?塞利也曾说过:“我们对他人的肯定有多渴望,对责备就有多恐惧。”
责备所引发的怨恨不仅于事无益,更会打击家人、朋友和员的积极性。
乔治?约翰斯顿是俄克拉荷马州伊尼德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管理者。他的职责之一是确保员工在工地上佩戴安全帽。每次看到不戴安全帽的员工,乔治都会搬出有关规定,命令他们服从。员工虽然不情愿地妥协了,但等他一走,就会立即把帽子摘掉。
于是约翰斯顿决定换一种方式。他再看到没戴安全帽的员工时,设身处地地询问他们是否帽子尺寸不合适,或是戴起来不舒服。之后他和颜悦色地提醒员工安全帽是用来保护他们的,建议他们戴上帽子,保障自己的安全。这样一来,员工的抵触情绪大大减少,违规的概率也显著降低。
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一次次地向我们证明批评的徒劳无益。让我们重温一下西奥多﹒罗斯福和塔夫脱总统之间那次著名的争论吧,正是那次争论导致共和党内部分裂,伍德罗?威尔逊趁机入主白宫,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1908年,在西奥多?罗斯福的支持下,塔夫脱当选美国总统。老罗斯福随后前往非洲猎狮。当他回来时,对塔夫脱执政方式累积的种种不满一起爆发。他公开抨击塔夫脱的保守主义,亲自角逐第三任总统,并组建了公麋党,共和党因而元气大伤。在随后的选举中,塔夫脱和共和党仅得到了佛蒙特和犹他两个州的选票——这是共和党成立以来最惨重的失败。
西奥多?罗斯福归咎于塔夫脱,那么塔夫脱是否内疚呢?完全没有!他眼含热泪,说:“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还会做出同样的决策。”
究竟谁对谁错?罗斯福还是塔夫脱?老实说,我并不知道——因为这根本无关紧要。重点是,西奥多?罗斯福的严厉指责并没有让塔夫脱承认自己犯错,反而令后者一次次地辩白,含着热泪重申:“我不认为自己哪儿做错了。”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20世纪初期的蒂波特山油田丑闻。这一事件令当年的媒体炸了锅,在整个美国引发轩然大波——在美国历史上,这样的政治丑闻可是前所未见。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当时,美国内政部长艾伯特?福尔效力于哈定总统内阁,并负责埃尔克山和蒂波特山的油田开采招标,开采的石油将预留给海军使用。谁知这位内政部长并未就此公开招标,而是直接把这份肥差外包给了他的朋友——爱德华?多希尼。作为回报,多希尼“借给”福尔十万美元。于是,福尔专横地命令海军陆战队开进油田,暴力驱赶附近的邻井开采商。在刀枪胁迫下放弃领地的开采商将福尔告上法庭——蒂波特山丑闻由此大白于天下。这一丑陋交易令民众哗然,福尔锒铛入狱,哈定政府和共和党的公信力一落千丈。
福尔因此受到了排山倒海的谴责。他对此悔悟了吗?完全没有!数年后,赫伯特?胡佛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哈定总统被朋友背叛,因此郁郁寡欢,含恨离世。福尔夫人听闻此言,从椅子上跳起来,挥着拳头哭喊说:“什么?福尔背叛了哈定?一派胡言!我丈夫从未背叛过任何人。哪怕有一屋子黄金放在他面前,他都不为所动。他才是被人背叛的那个,而你们却把他钉上了十字架!”
你都看到了——这就是人性。作恶者怪罪所有人,却从不悔过。世人皆是如此。下一次,当指责的话语即将脱口而出的时候,我们不妨三思,想一想阿尔?卡彭,“双枪”克罗利,和艾伯特?福尔。指责如同回旋镖,总会伤及自身。被批评的人或是为自己辩护,以同样的指责回击;或是像那位塔夫脱绅士一样,无辜地辩解“我不认为自己哪儿做错了” 。
……


小编推荐:

1.关注微信,每日阅读精选文章

2.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吧

3.投稿邮箱,欢迎来稿:sdsx0351@126.com


世代书香ID: sdsx0351 (长按复制搜索)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世代书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