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庭院艺术的最高峰——枯山水

 蓝田玉暖生紫烟 2015-03-02

枯山水被誉为日本庭院艺术的最高峰。
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

6世纪佛教传到日本,崇尚虚无的僧侣们开始在意境中觉悟出枯山水的味道来了,学着用石头堆砌出一些意境。而在600年前的日本室町时代,日本人从中国的北宋山水画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遵循画中三远(高远、深远、平远)的表现手法,动手成就出较完整的枯山水庭院。

在这样的庭院中,见不到碧水细流,只有白砂与石头的各种组合,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海、岛屿,还有云海、孤峰,小桥、流水。京都龙安寺中的庭院布景是日本枯山水的典型代表作之一,15块大小各异的假山分布在白砂之上,被理解成大海上的岩岛,也有人将之解读为在海上翻腾的蛟龙。

据说,15块石头位置巧妙,无论从庭院的哪一个角度观赏,都不能一次将它们尽收眼底。京都大学的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通过对称计算发现,龙安寺庭园内5组岩石之间的轴对称线组成了一棵分出枝桠的树的图案。此前曾有研究发现,人脑会利用抽象的对称线来获取对事物形状的认识。科学家认为,人在观看龙安寺庭园时,会无意识地通过岩石间的对称线“看”到这棵隐藏的树。科学家认为,人脑潜意识中看到的这棵树,可能是龙安寺庭园神秘美感的重要原因。

典型的枯山水庭院几乎都集中在日本的古都———京都。除了以上提到的京都龙安寺庭院及银阁寺庭院之外,还有数不胜数的著名的代表作,如东福寺的本坊庭院、西芳寺庭院、桂离宫庭院等等,而作为日本枯山水庭院的最高峰,则是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庭院。当时正值日本室町时代,是禅宗在日本最发达的时期,以禅意为原点的枯山水庭院开始深入民心。

日本枯山水发展至今,备受百姓欢迎,还有一个现实的原因,即其可以省略空间和降低成本。这一点恰与日渐拥挤的现代都市的要求相吻合。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将这种艺术从寺院搬到现实社会中,在一些住家门前、公园里、展览厅内甚至越来越多的仿古餐厅中也不忘辟出一角,堆砌起独自的山水世界,既增加了艺术气氛,又拓展了空间。

“枯山水”是在室町时代禅宗精神广为传播之后,从禅宗冥想的精神中构思出来,在禅的“空寂”思想的激发下,而形成的一种最具象征性的庭院模式,表现“空相”、“无相”的境界。枯山水以石头、白砂、苔藓为主要材料。以砂代水,以石代山,用绵软的白砂和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石头来突出大自然和生命的主体。

《造园记》中规定“在没有池子、没有用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沙造成枯山水,所谓枯山水就是用石头、石子造成偏僻的山庄,缓慢起伏的山峦,或造成山中村落等形象。”以白砂的不同波纹,通过人的联想、顿悟赋予景物以意义,它的美更多的需要靠禅宗冥想的精神构思。因而具有禅的简朴、枯高、自然、幽玄、脱俗等性格特征。

它不单是一种表现艺术,更是一种象征的艺术和联想的艺术。如京都龙安寺,在无一树一草的庭园内,经过巧妙的构思,通过块石的排列组合,白砂的铺陈,加上苔藓的点缀,抽象化为海、岛、林,幻化出另一种境界,所以龙安寺也称“空庭”,使人从小空间进入大空间,由有限进入无限,达到一种“空寂”的情趣。

枯山水中使用的石头,气势浑厚;象征水面的白砂常被耙成一道道曲线,好似万重波澜,块石根部,耙成环形,好似惊涛拍岸。如果点缀花木,也是偏爱使用矮株,尽量保持它们的自然形态,这种以凝思自然景观为主的审美方式,典型地表现了禅宗的美学观念,所造之境多供人们静观,为人们的冥想提供一个视觉场景,人们只能通过视线进入它的世界。

这一点上来说,与中国古典园林可游、可居相比,它更像是一幅立体的水墨山水画,是在三维空间中追求的二维效果。枯山水抽象、纯净的形式给人们留出无限遐想的空间,它貌似简单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能于无形之处得山水之真趣,这正是禅宗思想在造园领域的凝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