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尽快完善PPP项目机制设计

 平静的不安 2015-03-02



  2014年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至8.6%,财政收支压力进一步突显。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同时,却面临着经济发展仍存诸多薄弱环节的现实。无论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还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投入。


  在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已成为迫切需要。这其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被业界寄予了较高的期望。


  通过规范选择项目合作伙伴,引入社会资本,能有效增强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借助于这一模式,政府可以腾挪出部分资金,将其用于最急迫的领域,还可以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通过变现为重点领域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企业则因此获得了更大的投资空间。无论是过去难以进入相关领域的问题,或是以自身资金难以满足重大项目需要的难题,通过这一合作模式都能成功破解。


  路选好了之后,接下来的关键是如何走好。


  一来,只有让路更“平坦”,才能走得快。政府层面要优化政府投资使用方向和方式,发挥引导带动作用。有关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完善财政补贴制度,切实控制和防范财政风险。同时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统一市场准入,创造平等投资机会,为社会资本提供通畅的投资途径。


  二来,只有合作各方实现共赢,才能走得远。既要实现政府更好提供公共服务的目标,又要让投资方有利可图。规范合作关系,保障各方利益尤为重要。政府有关部门宜对价格管理、服务标准、信息披露、违约处罚、政府接管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还要平衡好社会公众与投资者利益关系,既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不受损害,又保障经营者合法权益。


  再者,只有以风险防范和监督机制作保障,才能走得稳。无论是政府还是投资者,都需要对PPP项目可能产生的政策风险、环境风险等进行充分论证。要想好聚好散,离不开退出机制支撑,健全纠纷解决和风险防范机制是关键。保障项目的平稳运行,还需形成由政府监管部门、投资者、公众、专家、媒体等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筹建PPP项目公共服务平台,把各地政府对项目的需求集中上网,同时考虑举办项目洽谈会,并成立与PPP项目相关的基金给予支持,这些都是重要举措。把这条共赢之路走好,是各界共同的期待。LW

《瞭望》2015年第9期

LW

瞭望 OutlookWeekly1981

转载请注明【来自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瞭望客户端

更多精彩,请订阅《瞭望》新闻周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