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长龄与吕四观音山

 江山携手 2015-03-02

观音山位于吕四港镇东南,文昌宫之北。地处偏僻,古木森森,环境幽雅。观音山建于乾隆年间(1736年),三面环水,地势颇高,朴实壮丽。周边的楼台亭阁、竹林花园、小河石桥,分布得当。整个宫殿群气势雄伟,规模甚大。当年,通东一些颇有名望的才子佳人、文人墨客都慕名前来观光赏景,在此留下笔墨。据史料记载,清代礼部尚书胡长龄曾经在此驻留。

胡长龄(1758~1814),南通寺街人。自幼天资聪颖,舞文弄墨,勤奋好学。他对吕四观音山神往已久。乾隆54年(1789年),他考中状元。那年初夏,他轻车简从,回乡省亲,到家应酬过亲友后,即乘辆青灰色顶棚的马车,沿着范公堤来到吕四。

一场小雨过后,观音山上的野花,发出沁人的芬芳。胡状元一上三元桥,顿感空气新鲜,清香撩人。见近边绿草匝地,望远处花木繁茂,胡状元心醉情怡,不禁连连自语:“好地方,好地方!”他对衙府赵大人说:“观音山乃东土一大名胜,是处静境也。”

午后,胡状元来到文昌阁书院。壁上挂着历代文人的书画,长条短幅,琳琅满目。有的庄严整肃,有的浑壮有力。其中一幅为当地秀才张绅的《登文星阁纳凉》:“重楼高耸入云中,偶尔凭栏对晚风。到此清凉无点暑,恍疑身在广寒宫”。见行笔潇洒自如,抒情写景恰如其分,胡状元不觉大喜:“好字!好诗!”。他兴奋地令赵大人差人:“快把张秀才请来,我想同他会个面。”

胡状元召见,不知何事?张秀才心神不安,一到文星阁连忙跪拜状元爷。胡状元见文又见人,如久逢知己,显得格外亲近。“免了,免了!不必行此大礼。”他边说边笑,双手扶起张秀才,客气地让坐。张秀才的顾虑一下子消除。文人相聚,吟诗赋词,谈古论今,畅所欲言,气氛和谐。整个下午,文星阁里笑声朗朗,热闹非凡。

不知不觉,将近黄昏。文星阁窗外,夕阳把血红的余晖抛洒在观音山上,黑色的琉璃瓦在晚霞的映照下,发出梦幻般的色彩。高耸的庙殿,参天的古树,静静地立在那里,显得安详宁静。赵大人一看天色已晚,邀请状元赴家宴,胡状元笑言推辞。赵大人再三相邀,胡状元还是婉言谢绝。赵大人感到尴尬。胡状元见状忙打招呼:“赵大人盛情我心领。如不介意,我们同宿观音山,对酒当歌如何?”赵大人连忙应道:“那好,那好!恭敬不如从命。”

据说,胡长龄状元在观音山一连住了八天。临行前,还在观音菩萨前敬了一炷香,叩了三个头。然后从袍袖里掏出一包银两,交给僧主,以作观音山修葺之用。上车时,胡状元在大铁香炉旁,又回首环顾了整个观音山。

观音山在日寇侵略我国时被毁。除一棵灵眼大树幸运外,园林文物、历史古迹荡然无存。当初胡状元即兴挥毫的近十篇诗文,也无一例外。仅有一首《雨后登文星阁》遗留下来。诗云:“危楼悬树梢,令眺几人间。野水高于岸,溪云俏比山。僧归残雨外,鸟语夕阳间。我欲从渔父,依依未忍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