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月半 “捉老太婆”“裹馄饨”

 江山携手 2015-03-02

正月十四一大早,家住北新镇永丰村的蔡先生早早地开车来到丈母娘家中,一旁的邻居笑言:“李家妈妈,你家女婿这么早就来捉老太婆了。”李奶奶露出了菊花般的笑容说道,每年大女婿和小女婿都要来抢。以前是骑着自行车,现在条件好了,都开着车了。

“正月十五接娘亲,接到家中吃馄饨”。从元宵节的早晨起,沙地的大道小路上就是车水马龙了,那些女婿们都要赶往妻子的娘家去,热热络络地把丈人、丈母娘接到自己家中欢度元宵节。有些人家出嫁的女儿多,丈人、丈母娘应接不暇,只好分头行动。“门槛精”的女婿干脆提前一二天就把丈人、丈母娘接到家里,以防别的连襟抢先接了去。所以,许多人把正月十五接娘亲,幽默地称之谓“捉老太婆”。

正月半早饭刚吃过,蔡先生就开始忙着准备中午的饭菜,猪肉鱼虾鸡荤素搭配很重要,但“馄饨”和“汤圆”更是必不可少。按启东人的说法,汤圆象征了团团圆圆,吃馄饨表示可以兜财。

正月半上午,记者在北新镇菜场附近的一家摇面店内看到,前来买馄饨皮子的人把门店的窗口挤得满满当当。据店主介绍,年三十、元宵节,是他们的生意最火爆的时候,两个人都忙不过来,所以今年就多雇了一个帮手。为了不让顾客等太长时间,今天他们夫妇俩凌晨1点多就起床加工了。

在门店外面等候的倪先生一吃过早饭就被“娘子”催来买馄饨皮子,本想还早呢,没想到远远就看到镇摇面店门前排起了长龙。“以前家里条件差的时候,馄饨皮子都是在家用擀面杖擀出来的。现在条件好了,包个馄饨也省力多了,就是老排队……”反正在排队,倪先生便得空和记者唠起了家常。 一旁的黄阿姨忍不住凑上前来:“是啊是啊,我家老头子在家里早就把‘茜茜’挑好,洗干净了,就等我买的馄饨皮子了……”

上午,蔡先生从田里挑了一篮子‘茜茜’,洗干净后,用开水烫一下,挤干、切碎,和上鸡蛋和猪肉作馅。蔡先生的妻子和丈母娘则在一旁包起了‘茜茜馅大馄饨’,一家人有说有笑,一会儿功夫,就将馄饨包好。 “记得我的小时候,正月半母亲会用糯米粉做‘卷团’,现在农村里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基本上没人做了。”蔡先生说道。“‘卷团’的形状是两头大,中间细,用米粉做成棉桃、棉花包、玉米棒、蚕豆等,串在竹枝或筷子上,放在田头,祈求丰收。”蔡先生的妻子在一旁也聊了起来。

转眼功夫,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丰盛的菜已经摆满了一桌,老老少少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蔡先生端来热气腾腾的汤圆和馄饨,全家人共同享受着正月半团圆快乐的氛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