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一生中,有哪些非常重要的问题值得反复思考?

 汕头能率 2015-03-03

【mu peng】

我想要的是什么?我愿意拿什么去交换?

【凤红邪】

人的一生中,真正值得反复思考的只有一个问题,怎样把我当下这一刻做到最好?

我上初中的时候喜欢上了哲学。那时候整天研究道德经,庄子,柏拉图,康德,维特根斯坦,萨特,杜威等人。满脑子想的都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宇宙的准则是什么?活着到底是形式还是内容?等等。

这些问题困扰着我。

整整四年时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些问题。

从老子到庄子到王阳明到孔子到杨朱到鬼谷子,从康德到柏拉图到弗洛伊德到萨特到奥修,我看了很多人的总结与感悟,看了许多人和我一样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我看到了很多结论,并且从作者们的字里行间我以为从他们身上我找到了答案,我以为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

直到某一天我忽然顿悟了。

我一直在追求意义。

追求生命的意义,追求行为的意义,追求思考的意义。

我一直以为我可以寻找到。

但我一直没意识到的是,意义这种东西根本不存在。

所谓的意义,都是人为的去赋予的。

比如说,老子在思考意义,我也在思考意义。但是老子在历史中留下了名字,所以他的行为被别人赋予了意义。

但我呢?

而且恰恰在我思考意义的同时,去思考意义这件事本身就已经削弱了我的行动力。

比如你雄心勃勃的要干事业,你热情高涨的追女神,你满怀激情为了某个目标要去努力的时候,这个时候你突然停下来问自己:我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那么不用问,你的热情没由来的就会懈怠了。

因为无论你做什么,只要你问自己:我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没意义。

生活的意义是自己活出来的。努力的意义是你用行动去赋予的。

当你静下心,踏踏实实去做的时候,恰恰正是创造意义的过程。

=================算了,不自己写了。===================

不管是哪种行为:自怜、找代罪羔羊、麻醉自己,都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行为,跟一个服食软性毒品上了癮的人没分别。他们沉溺於自己的幻想世界中,而不想正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但我要告诉大家,这些人算命的目的,表面上好像是为了要了解自己,事实上只是想给自己合理化的解释。 我还要告诉你,如果要活得好的话,你不但可以不相信算命,也可以不需要去了解自己。 因为你越想了解自己的时候,你将会越迷失。

要发达就绝不可问的问题

事前了解的自己,不等於事后所了解的自己

我不选择用星相、前世、心理测试来了解自己,因为我只对效果有兴趣。我的「宗教」就是「效果」。所以,我选择用现实中的效应来了解自己。

比方说,有两个不曾交过女友的年轻处男,其中一个坚信交女友样貌很重要,另一个则认为胸部较重要,他们的论点是从观察了很多社会、家人和朋友的男女关系而下的结论。好!他们真的了解自己吗? 表面上他们好像了解自己,但事实上不到黄河心不息。到了黄河后才有可能证明确实没错,也有可能觉得「黄河」不及「蓝海」好。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试验,这试验是要证明看「明白」了原因后,对一个人的喜好度所带来的影响。 讲出喜欢的理由会减低喜欢

这个试验,有两张海报给人选择,而你只可以将其中一张带回家。

第一组的人选了以后,心理学家就问他们选该海报的原因、他们有多喜欢该海报等的问题。

第二组的人则让他们选了之后,就没问问题了。

第一组的人可归纳为「了解了自己」,因为他们选了海报后,要讲出喜欢的原因。第二组的人则简化的归纳为「不一定」了解自己,因为心理学家没问他们同样的问题。

隔了一个月后,心理学家再找回这两组人问问题,问题是:「现在你有多喜欢这海报?」 他们发现第二组人(「没讲原因」组)还可以维持对海报的喜欢度。反而是第一组人(「了解自己」组),普遍上已大大地没有一个月前那么喜欢他们的海报。

所以女生在被人追求时,不要贪爽而常问男方一个问题:「你为甚么喜欢我?」 要不然,三个月以后他可能会跟你讲:「因误会而在一齐,因了解而分开。」 但为甚么明白了自己喜欢的理由,最后反而会更不喜欢呢? 人生要过得有意义,千万别问的问题

在我们课程中,常常会听到些「一生人都答不到」的问题,如:「人生有甚么意义?」、「怎样找到我的人生方向?」、「我怎可以更了解自己?」等。 我们的答案是:「不要去想这类问题。」 权谋戒律 再重覆一次:「不要去想这类问题。」

我们的课程,都是教人很功利的在自己生命中「财」、「色」、「权」的战场上,得到更多的选择权。如果这些「财」、「色」、「权」是你要的,这类问题就不要问。

甚至假如有人叫你去参加一些心灵课程,特别是这些课程的主题是围绕著这类找寻人生意义或人生方向的话,你都要特别小心。这类寻找意义的心灵课程所追求的是一种「喜悦」,但如果在生活上活得很喜悦,它会大大减低你在「财」、「色」、「权」上的竞争力和竞争欲。

权谋法则

「喜悦」会让你满足於现况,变得不想竞争。

「喜悦」是种静态之乐,在身体上会激发较多的女性荷尔蒙—催產素(Oxytocin)。「兴奋」是种动态之乐,会激发较多的男性荷尔蒙—睪酮素(Testosterone),特别是在竞争、征服的状态时,人类的身体就会激发睪酮素。

在性行为之前,男方「兴奋」的时候,身体会涌现睪酮素。那么在搞到高潮后,催產素就马上来了,一种满足的「喜悦」就会涌现。如果是以饱餐美食为例,你看到想吃很久,但是都没得吃的美食,你会觉得「兴奋」,一旦吃饱了以后,就会「喜悦」、很满足了。 普通人的经验,「喜悦」是欲望满足后的感觉。另外能够达到「喜悦」的管道,就是心灵成长的思想学派、宗教学派或神秘主义学派。 犹太神秘教的实际智慧

犹太教有个神秘主义支派,叫作卡巴拉(Kaballah),这个教派教导各种让人有神秘体验的技巧(包括静坐、灵魂脱体等),甚至最终极的天人合一。不过,在古代最正规的做法,你想入门的话,要在四十岁以上、结了婚和有孩子,才能被师父考虑接受。

设下这些条件的其中理由是:四十岁以上就不再是血气方刚;结婚后对性的幻想就不如青春期般不受控制;生了孩子会让你更脚踏实地的赚钱养家。这样子你就会是个比较「实际」的人。

这些方法会啟动心灵中的各种不同的境界,心智不稳定的人可能会引起偏差,更甚者会疯掉,而「实际」的人就比较难走火入魔。同时,他们不要一个正常人修炼了这些方法后,觉得「很有灵性」,但对家庭社会完全失去兴趣。

换言之,再讲得白一点:这教派不要其信徒放弃对世间的「财」、「色」、「权」之追求。我觉得这教派比较人性化。

只重佛性不重人性的后果

反之,卡巴拉和西藏佛教对比起来就大大不同,两派虽然都是有很重的神秘主义,但西藏人普遍的信仰认为钱财不重要,只有心灵才是最重要。

所以西藏有三分之一人口都是出家人,人民普遍上会大大的讚扬那些能放下一切、不管明天能否有资源活下去的修行人。

换句话说,西藏的佛教,普遍上鼓励信徒们放弃「财」、「色」、「权」的追求。这导致大部份人民处於中下阶级或位於贫穷线,而西藏人的生财技能也很粗糙,大部份人只是徘徊在仅仅糊口的状况,只有「庙」才是最有钱的。

不管一个人有多重的宗教意识,人……始终还是人,会有欲望。我接触过西藏人,观察到他们是很机械式的接受了这宗教的思想,每个人几乎可以朗朗上口的讲「做人要利他人为先,利自己就不好」,他们对这种「无私」的迷信程度,比那些迷信儒家思想的华人更为深,而这思想也和他们的个人欲望有所衝突。

但如果一个人不是机械式,而是真的是领悟到心灵上的富足和喜悦,会有怎样的结局呢? 心灵富足、明白人生意义的后遗症 在美国,我的其中一位NLP导师,曾在很多年前於一家公司作内部培训。公司老闆要求他多做一件额外的事:公司裡面有位最顶尖的销售员有酗酒问题,有时影响到其工作效率,老闆想请这NLP导师帮个忙。

当时这导师刚出道不久,很多NLP疗法的尝试他都蠢蠢欲动。后来,他不但帮这位仁兄解决酗酒问题,同时将更多的问题都一齐解决。结果这销售员的心灵充实得很,还辞掉销售员工作,说他开始明白自己的人生意义云云。

后来他去了搞灵修,就像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知足常乐。当然你可以说这个人的心灵十分富足,这是没有对错的。

不过,我这位老师最后的结论是:不要将人(特别是生意人或业务员)的全部心灵问题都解决掉,不然这个人就真的变得无求,而无求的人就是要当隐士避世去。

他还说一个厉害的销售员或生意人,最好保留一点心结、阴影,这样才有动力去不断的证明自己,甚至证明给别人看。

善意的教你做畜生

根据英国上百位百万富翁的调查,有不愉快的童年和阴影的富翁,多为当中的顶尖者,这点我们可在李老师身上看到。

李老师有不愉快童年兼被欺负的经验,而他今天的大改变,不是因为他原谅他人和放下心结,而是被仇恨的力量推动。

仇恨有分成熟和幼稚两种。幼稚的就是去伤害、破坏你的敌人,而成熟的是推动自己比敌人活得更好、赚更多钱。李老师的仇恨属后者,所以他有不断证明自己的欲望。

权谋法则

原谅、放下和知足常乐只会令你失去战斗力,甚至竞争力。

而且,知足常乐这概念也被宗教界、心灵成长团体,以及儒家思想的人们过度宣扬。教你知足常乐的话,其实就是叫你做「畜生」。

知足常乐的就不是人

所有动物都是知足常乐的,就如老虎在吃饱后,就算看到你在附近走(只要你没攻击性),牠也懒得理你,因为动物的猎杀动机多数是为了吃饱,而人类则与动物相反。

人的猎杀不是为单纯的吃饱,只有人才不能知足常乐。举例,我们捕猎到动物,刚刚吃饱以后,如果见到另一隻动物经过,就会想:「咦?又一隻鹿?」然后马上再猎杀,把食物储起,等待之后再吃。 动物的猎杀是为了「需要」,人类则除了需要吃,还有「喜欢」、「要」、「爱」和「上癮」的念头,这样就是人性。

权谋法则

接受自己的「人性」,忘掉知足常乐。

除非你想超越「财色名权欲」,追求那种无上的喜悦,你才去想「人生有甚么意义」的问题。

问「有甚么意义」的后果

试想一下,当你在追求著你的事业时,却问自己「我每天这样做,有甚么意义」,这样子会有甚么后果? 告诉你,你会对自己的决定越来越质疑,觉得越来越没有意义。通常一直都没做到成绩的人,才会问这种「有甚么意义」的问题,而你的头脑或许已经铺排著怎样转换路线。

如果做出成绩还问这种无聊的哲学问题的话,就是「男性监狱裡吃伟哥」了。 当你一问「有甚么意义」时,所谓的意义就已经开始没落。

权谋法则

想「有甚么意义」的问题,就会将自己抽离而成为旁观者。

试想想,如果一个女生跟男友相处的节目也离不开看戏、吃饭、聊天、上夜店、见朋友,而且每个礼拜、每个月皆是如此。若你有办法让她很认真的去想:「又是看戏、吃饭、聊天、上夜店,有甚么意义?」,会有甚么后果?

或者是一个家庭主妇忙於家务,照顾顽皮不听话的孩子,还要跟老公骂架,骂完架还要在床上「交功课」,又疲倦又有压力时,如果她很认真的问自己:「这样辛苦,有甚么意义?」,她就会觉得人生越来越没意思。一个能够活下去的家庭主妇,通常不会对这个问题作深入探讨。

权谋法则

不快乐时,不要问「有甚么意义」,要不然你会连解决问题的欲望都没有。 有意义的人不问没意义的问题

就算一个人很快乐的时候,也不要问他:「你快乐吗?」不要叫他解释他怎样快乐和为甚么快乐。他只要一想这些问题,其快乐度就会削减。

你想一下与情人约会时,大家擦出火花,玩得不亦几爱,在嘻嘻哈哈时,忽然间你问:「你快乐吗?」 「我快乐!你呢?你快乐吗?」 后果会是甚么?别傻啦!

权谋法则

正在快乐著的人没有时间问自己快不快乐,很有意识的「想」要得到快乐,反而追求不到。

你看到小孩子天真活泼的玩著,你去问他人生有甚么意义。他不知道,也讲不出,但他们恰恰就是活出了意义。

当你追寻「人生的意义是甚么」或「人生有没有意义」时,所谓的意义就开始瓦解。 只要你一天还追求人生意义的话,你就永远得不到人生意义。你越想了解自己,你就会发现你越不了解自己。 为甚么你不需要了解人生意义?

我只可以告诉你,如果你还有时间和空閒去想「甚么是人生意义」的话,你的方向就已经有偏差。 这个人生意义就是不能透过「想」而明白。

我还要讲你听,每个人的人生意义都不是真的,但你一到达那个境界时,你的感受却是超真实、超实在,而且你还会对自己有种宗教式的信仰。

一旦到了这境界时,这个世界上将没有任何一样东西可阻碍你接下来的发展。 所以,达到这境界的人就会被形容为很「自我」。

《极端自我就是王》

这是与此相关的一段,大家可以看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