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的日常生活

 红瓦屋图书馆 2015-03-03

少年的日常生活


  赵文心
  观看今年奥斯卡奖的大热门《少年时代》,疑问萦绕心头:这是故事片还是纪录片?既已获金球奖最佳故事片并入选奥斯卡奖最佳故事片提名,片种分类凿凿,接下来的问题是故事片与纪录片的分野在哪里?暗忖和问小说、散文与散文化小说怎样区分相似,条分缕析的答案未必有说服力。
  《少年时代》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一部连续拍摄了十二年的电影,从梅森六岁拍起,一直到他十八岁高中毕业上大学,用将近三个小时的篇幅讲述一个男孩子的成长历程。演员一演到底,眼看着梅森和姐姐个子长高手脚变大,脸部轮廓从婴儿肥的可爱到青年的棱角分明;母亲由少妇而成中年胖太太,演员为成全角色放任身材变形。时光流逝,初心依旧。编导以这样的耐心恒心还有含而不露的野心,伴随邻家孩子一样的普通少年慢慢长大,电影叙事如纪实般从容平实,起承转合不露痕迹。
  看过一部俄罗斯纪录片,讲述苏联解体背景下,一群前各加盟共和国各民族孩子的成长经历。自七岁始,这些作为社会调查样本的孩子,七年一个周期,每七年接受一次采访,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这七年的情况,拍摄持续到他们二十八岁。这同样是一部耐心的杰作。从刚上小学的天真烂漫,到成家立业年轻父母的苦辣酸甜,每一个人都在镜头前呈现他们生命中深深浅浅的印痕,从容颜到谈吐到内心世界,每一次再见到他们,都在心里惊叹,变化真大。但他们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讲述,并不能有效地将上一个周期的空白填满,在此时回看彼时,自我记忆在潜意识里是连贯的有理有据的,观众却免不了有疑惑有断裂感。因此,虽然不同年龄阶段的他们都出现在眼前,还是很难勾勒出明晰饱满的人物形象,无法对这一个生命体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以纪录片《董家渡》成名后转拍故事片的青年电影周洪波说:“无论纪实还是虚构,都为寻找某种真实。”一样的似水流年,用纪录片的方式记录,相对被动,浮于表面,我们只能看见呈现出来的内容,一群出身长相能力理想经历各不相同的孩子,看不见影像背后可能蕴含的分析思考。故事片虚构了人物,梅森和母亲的命运由编导设定,氛围情绪细节却鲜活可亲,真实感人,有张力的叙事让观众自动填充跳跃的部分,完成情节链条的演进。我们走进梅森的生活,仿佛是他生活中的一个成员,陪伴他从童年开始跋涉,一直走向未来。
  自从陆机说了“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想象便仿佛只是天马行空、妖魔精灵的代名词。其实,再造一个少年人生,揣摩设想他的一颦一笑,调度安排他的一举一动,想象如水银泻地般渗入他生命的每一个空隙瞬间,艺术创造力的驰骋飞扬都建立于对少年成长基本规律的认知把握。六到十八岁,跨越多个成长年龄区段,基本心理特征是敏感多思,纷繁的外部世界目不暇接,内心感受复杂多变,容易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游移。正好读到一个初一女孩的诗《盼》,“一切的一切/没有回应/远方的山/眯着眼/不说话/远方的湖/轻轻地/摇着头/一片寂静/我的呼唤/谁回应/一片荒芜/我的哭诉/谁肯听/孤独,孤独/怕孤独/孤独终是谁掌握/抬起头/雨水打湿泪窝”(韩晴)美国男孩梅森情绪不会如此纤弱,但他如何应对烦恼与困惑?
  梅森转入新中学,人生地不熟有点落寞。三个男生看他不爽,在厕所里围拢过来推搡挑衅。坦白说,我在等待或者说我预料将发生斗殴,梅森被打倒在地,突然爆发狂野,从此性格大变,吸毒堕落……桥段都是现成的。正僵持着,隔间门一响,出来另一个男生,事不关己地走了,梅森没有示弱也没有用强,这三个坏小子也就悻悻散了。
  梅森十五岁生日,与母亲离异多年的父亲接他和姐姐去他现在的妻子安妮父母家。路上,父亲兴高采烈地告诉梅森,他的旧车卖了个好价钱。梅森记着父亲几年前许诺,到他十六岁就把旧车送给他,父亲矢口否认。梅森看着车窗外,不响。这样的别扭可小可大,“水面/波纹很细/你却听不到/江底/石头相互撞击”(赵海若《河边》)略有些尴尬的父亲取出一张自制音乐光碟,安妮说喜爱摇滚的父亲为准备这份生日礼物,筛选歌手歌曲,按时间流派排序,下了很多功夫。梅森体会到父亲的用心,脸上有了笑意。到了安妮父母家,老太太做了好吃的蛋糕,老爷爷把家传的猎枪赠给梅森,这对淳朴的老人对待女儿继子的慈爱融化了梅森心底的小小芥蒂,也融化了我的心。
  于是,体会到电影尊重孩子生长的天然节律与内心节奏的用心。梅森的生活环境说不上理想,母亲聪明上进,但婚姻一次次触礁,梅森在母亲离婚结婚离婚的周而复始中长大。搬家,与朋友分别,换学校,让新同学接受自己,重新认识父亲,和两任继父发生冲突,除了要应对因母亲的生活节奏而引发的不安定感,梅森更要遵循内心需求,探寻自我的成长路径人生价值。电影不说理不煽情,也不刻意放大少年人的孤独寂寞,不安排大起大落的激烈冲突,不追求戏剧性效果,不快悄悄来临,又淡淡地过去,少年有时用自己的方式接受校正,有时需要长辈的安抚化解。外部节奏可能停顿拖滞,内在节奏却无法阻遏,编导关注外我与自我的自洽,天衣无缝地将内外节奏协调编织,梅森的自我保全完备。
  看着梅森的心性在如水潺潺漫过的日子里生发,在意母亲和姐姐的情感,不太让母亲操心,在快餐店收拾盆碟,轻轻触碰爱情,迷上摄影,照片里的风景和女孩有着独特的韵味,我认定这就是一个叫梅森的男孩在日常生活中好好长大的生命简史,我把影评家的告诫“不要相信电影里的人生”,抛在脑后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