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断舍离-内容概要

 退思斋1964 2015-03-03
1.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2.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3. 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4. 人最大的罪是不快乐——歌德


5. “断”和“舍”都需要doing,也就是行动,action。不断重复doing之后,就能抵达感觉的世界,也就是达到being的状态。行动是与思考同时进行的,可从思考的状态转移到感觉的状态,扔掉家里的一件垃圾,这个简单的动作就能磨砺你的内在的感应力和智慧。
6. 自己与物品的关系:物品要用才有价值。物品在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断舍离的目标,就是让整个社会上的物品都能各得其所。
7. 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掉进折扣的陷阱,完全忘记了“东西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品味”。


8. 扔不掉就是不想扔。有些东西虽然“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可却还扔不掉,一直留在家里,理由就是执念。从实质上来讲,它们已经是垃圾了。
9. 没有收拾的屋子就像便秘。
10. 灰尘与杂物代表停滞运和腐朽运,扔掉不用的东西、还在用却不喜欢的东西和充满怀念所以扔不掉的东西,就能消除停滞运和腐朽运。
11. 时间轴要锁定在现在。有些东西实际上已经成为垃圾了,必须得处理了,可还是因为太重、太麻烦,所以就懒得去扔。这意味着,把能量留给未来,让未来去处理了。可这些东西留了下来,反而会强化这些东西所包含的的回忆和能量,给人造成混乱,八成物品的时间轴错位到了过去或未来上。在断舍离中,比起凌乱,堆积了聚焦于过去和未来的物品才是问题。
12. 在断舍离中,基本上没有“客用”这种观点。不要把重点放在非日常上。


13. 居住环境是凭借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环境。要打造出能够款待自己的空间,让家成为最棒的放松地。
14. 将与物品的关系比作人际关系,了解当下的含义,只选择死党,也就是只选择真正必需,而且自己又喜欢的东西。
15. 在断舍离里,“扫除”分为收拾,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


16. 多关注因为不扔东西而造成的损失,使整理变成一件愉快的事。
17. 先不要去管别人,高高兴兴地收拾自己的东西。
18. 勤做练习,做到知行合一,扔掉多余的信息,尽早从头脑的“便秘”中解脱出来。
19. “可惜”不是不用扔东西的赦免令,而是对物品的爱惜之情。
20. 要记住,能够让“总有一天”、“迟早”付诸实现的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21. 减少物品= 只要能彻底地收拾,就根本不需要整理、收纳了。
22. 实践过程中只集中于一点,把它搞完美,以此提高动机。
23. 一切从扔东西开始,扔的时候要说“对不起”和“谢谢”,把东西送给别人时,要说“请收下”,不能说“给你”。
24. 不断地重复三分法,可以避免整理物品时所造成的混乱。


25. 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的空间。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放五成,装饰性的收纳空间只放一层。
26. 通过限制总量,更加严格地筛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品味。
27. 打造物品外观形态的两大原则:只需一个动作原则(靠一个动作就能完成,比如拿掉容器的盖子);自立、自由、自在法则(收纳时让物品“立起来”,物品的摆放要便于选择,立不起来的东西要卷起来,自在地方)。
28. “每次主义”就挺好,不要大量囤积不必要的物品。
29. 存留下来的物品是自观的途径,试着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
30. 断舍离并非提倡清简的生活,物品既是自身的投影,又棒又新鲜就是最重要的。
31.我们的直觉可以分成阴性直觉和阳性直觉两种,简单来说,阴性直觉就是异样感。其实没必要消除这种异样感,如果能够意识到让自己感到异样的原因,因此而卸下包袱,或是对此有所领悟,那么久不会徒增多余的压力了。把“啊,好碍事”这种异样感否定掉的思维方式,就像是清除掉附着在直觉这根管道上铁锈一样。因为直觉原本已经告诉我们“应该消除掉”的存在了,所以只有在除掉那个“碍事”的东西的时候,”这个应该买“这种阳性直觉才会像灵光乍现般来到你的身边。如果有东西让你感到碍事,即使只是一瞬之间觉得碍事,也要在发现的当时就把它们一一击破。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32. 在断舍离的过程中,“更加看不见的世界”,也可以叫它神的领域,或是叫它未知的伟大,或是叫它集体无意识会跑来支援自己,从而影响到看得见的世界。


33. 如果能够认为一切物品都是向地球借来的,就能自然而然地涌出感谢与敬畏之情。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尽情地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一定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本身。当缘尽了,就潇洒地放手。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这样,这就是断舍离的愿望。
回应
Ningyo
2013-08-23 11:25:11
赞!
灵枢
2013-12-08 19:22:17
好。买书钱省了~~赞
忒拜亚特
2013-12-21 23:45:02
32个赞!
12345678
2014-01-28 10:24:10
鼓掌
艾扣扣
2014-01-30 15:33:05
已推~~~
当明天醒来
2014-07-29 14:03:05
比我总结的还详细。
Koker
2014-08-20 12:51:29
赞!感谢分享!
ym8211012
2015-01-05 11:58:11
赞,很棒的总结~看了总结让我很想看看这本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