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占星解讀柴靜:穹頂之下的性格與命運@28

 窗前有树905 2015-03-03

  “沉寂一年後,柴靜歸來,推出公益作品《穹頂之下》,多個污染現場尋找霧霾根源,多國實地拍攝治污經驗。同呼吸,共命運,要為空氣做點事。”

  這段話引自柴靜的新浪微博,發佈於2月的最後一日。截止今日,轉發已近58萬次,評論達10餘萬條。作為媒體人,當人們仍舊在毫無營養的熱門話題中嬉笑怒罵時,她就這樣悄無聲息的拋出了一個所有中國人都無法忽視的問題——“霧霾的真相”。

  從2003年4月,她開始擔任央視《新聞調查》出鏡記者,到2009年離開《新聞調查》擔任新聞頻道《24小時》主播、《面對面》主持人,再到2013年柴靜出版講述央視十年曆程的自傳性作品《看見》,引起公眾熱議,銷量超過100萬冊,成為年度最暢銷書籍。她在人們的視野中從來不是一位普通的媒體人,她對新聞背後真相的執着,不懼權貴的犀利與敏鋭,對待事實的客觀與公正,都使她成為了許多人眼中的“公知女神”。

  當她帶着這部深入探討霧霾真相的紀錄片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中時,無論她承受的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報道,“柴靜效應”已經成為了不可否認的事實。那麼,許多人不禁思索:為什麼是她?媒體人如此之多,她所做的許多新聞工作者都可以做到,但是卻沒有人能夠如她一樣將這樣一部上至政府官員,下至尋常百姓,從理論到事實,從企業到個人,從國外到國內,如此包羅萬象的將人們關切的話題如此原原本本的呈現在眾人眼中。

  甚至,在她的這部紀錄片曝光之後,網路上許多人已將她劃分為了真正意義上的“自媒體”。當然,在公眾的視線中,她也並非是完美無瑕,她的個人生活從來未曾離開過眾人眼目,但無論是怎樣的報道,這樣一個看似平凡的媒體人,毫無疑問的已經在無形中撬動了所有人的神經與意識。

  相信有許多對占星稍有了解的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出生於1976年1月1日的柴靜是摩羯座。這個號稱最是沉穩內斂,並且堅韌而執着的星座,將她的性格打上了第一層標記。但是,正像許多人所認知的那樣,僅憑太陽星座遠無法將我們各自的獨特性標識出來,而柴靜身上所具有的能量也遠遠不止如此。在占星學中,一個人的月亮星座代表着內心深處對情感的渴求和安全保障。在她的星盤中,月亮星座同樣落於摩羯座,並且與太陽合相。這便意味着,她對於如何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與認同感同她心底對與安全感的渴求幾乎完全相同。於是,在她的身上,我們不僅能夠看到如摩羯一般的堅定與執着,更能夠發覺她女性化的一面同樣是穩重、恪守而內斂的。

  除此之外,太陽與冥王星的90度四分相,代表着她對探尋隱祕事件背後真相的渴望。在占星學中冥王星常常與死亡重生,隱祕與探究相關。在生活中,我們喜聞樂見的也許並非事實的真相,作為一名真正的新聞媒體人,更多的時候反而需要我們在“喜歡聽到的”與“應該聽到的”之間做出選擇。而幾乎所有的真相都被隱藏在重重“霧霾”之中,若想要撥雲見霧,便不得不身先士卒,有時甚至需要鋌而走險。

  在製作《穹頂之下》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柴靜諮詢了許多業內專業人士。“用事實説話”恰恰是她一直所標榜的新聞模式。而反觀她的星盤,水星摩羯與土星呈180度的對分相,使得她對於自己所説出的每句話都有強烈的責任感。同時,土星代表着權威與壓力、義務與責任,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同樣作為媒體人,她的許多同行仍僅僅停留在將各界聲音傳播出來即可,而她早已將這些內容作出了歸納總結,上升到了專業、客觀、具有權威性的層面,並且依照科學依據與權威知識去佐證她所提出的一系列內容

  另外,她的太陽與月亮合於摩羯座,並且與天王星呈60度的六合相位。這也是她不斷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推動社會進步與改革的動力。摩羯本身是非常具有社會化性質的星座,它本質中的“現實”成分,會將所有雄心壯志付諸於實際而非僅僅停留在幻想領域。所以,當這樣的理念與代表變革的天王星呈現六合相位時,她便更傾向於去改變、撼動、變革了社會中最根基的、致命攸關的部分。從更加深遠的意義來講,這也是她孜孜不倦去觸碰社會根源問題的原始渴求。

  星盤中另一個體現她職業特性的星座與相位是火星落於雙子座,並且與海王星呈180度對分相。在許多從事前線工作的記者中常常會發現火星雙子座的特質。火星往往代表着一個人的行動力、競爭力與個人驅動力,而雙子座恰恰是關於交流、溝通、文字書寫的,所以當火星落於雙子座時,盤主常常會通過文字、語言、交流溝通來表達自己的行為意願。而火星與海王星的180度對分相,也就更加加深了她想通過自己作為新聞工作者、記者的力量來實現夢想的決心。

  從始至終將《穹頂之下》這部紀錄片看完,相信沒有人會不對它的真實、客觀產生共鳴。在這裏,並不想對柴靜的個人生活或是品行做出評判。單就這部紀錄片而言,無論這背後有着怎樣的故事,是噱頭或是炒作,能夠令每一個人都去思索環保在中國的意義想必便已足夠。

  就如同所有的人星盤都並非完美一樣,重點是,我們如何看待那些真正有意義的內容,從中學習或是獲取到對社會發展或是個人成長有意義的部分。

  “寬容的基礎是理解,你理解嗎?寬容不是道德,而是認識。唯有深刻地認識事物,才能對人和世界的複雜性瞭解和體諒,才有不輕易責難和讚美的思維習慣。”——柴靜
 


 

  (本文為大公時尚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