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鉴(三十七)

 天上星星期二 2015-03-03

 

     关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网上的资料图片如云,有专业爱好但更多的是旅游博览,因视角不同则论述和关切点也自然不同。去年秋,我曾于一周内两次长时间流连于该馆亚洲厅的中国文物展出区域,感慨于时空的变化无常和文物独有的稀少与珍贵。

图示:坐落于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大都会博物馆正门,清晨开馆前熙熙攘攘等候参观的人群,建筑物前一字排开的各类摊档,进馆后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心里价位付费。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高古玉大量流失于海外同其他古文物流失一样也不过是近百年间的事情,从不少博物馆捐献入藏的时间记录来看,大多为上世纪初即清末民初交界之时,中国在海外非常知名的几个大古董商的发迹也正在此时,时局的剧烈变化,掩盖了盗取和变卖中国文化古物的暗流。

图示:美国《时代周刊》刊载的早年卢芹斋(C.T.Loo)与欧美古董商进行中国文物交易的照片。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今日众称的“传世”高古玉器,除清宫旧藏外,民国时期流失于国外的比例最大。而当下海内外拍卖的高古玉,不管如何包装和讲故事,不难想象皆应始于“文革”以来这几十年间的盗掘。在这山川陵寝的磨难之中,没有任何人能收的尽和说的清这千万件中国古物与它的来龙去脉。

图示:1950年博览会中卢本人和其古董公司的路标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卢芹斋在当时分析古董市场时认为,美国人更侧重喜爱和收藏中国的古玉。拜于金钱的魔力,使得众多的古玉流向了北美尤其是美国市场和博物研究基金机构,美国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来源是捐赠,当初那些痴迷的收藏家,最终将大部分的收藏交付于博物馆永久展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史密斯机构的各博物馆既馈集和展出了其主要部分。

图示:来自于卢的十分珍贵的西周玉面具,6.3厘米。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而卢芹斋等人所谓的“旧藏”,只是今人冠以的美名,其实那本是一些售卖存档照片和拍卖图录,大家把他们的经手看成是“合理的流传有序”与器物“货真价实”的证据。当一个人贫穷和麻木到要卖自己的孩子时,还要拿出出生证明,以解释其出卖的合理和价值时,真是愚昧和悲哀到了极点。道是几个老外馈集、收藏和流传的古器物转赠给各大博物馆后,供世人观赏,尚可称为“旧藏”则更有意义,褒贬仅在一念一字之间啊。

图示:1900-1910年大都会博物馆专门陈列玉器的玉厅,他们命名为:Jade Room.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我不知道大都会博物馆的库房中还有几多密而不露的古玉,但就现展出的部分相对于画卷、石像、铜器、陶瓷来看数量不大,对于熟悉国内博物馆的人来说未必能称重器,且大部分照片早以流传,无甚新意。本人对此也无过人之处,仅是想通过自己的亲力亲为,扬己所长,补人所短,捡众所遗,在某些具有特色的古玉方面与同好们交流。就古玉鉴赏而言,纵论十件,不如精断一件。在此,本人借题大都会博物馆,力求让图片来讲述中国高古玉的一个“精”字。

 借道探玉》:

俗事天来大,玉界海洋深;

说缘三生梦,古璧虚圆心。

染沁风霜露,星河他乡沉;

佩瑶香颈滑,又逢玉堂春。

 

 商代玉斧,这件由罗杰斯基金于1917年捐赠的玉斧,其完美的造型和上佳的玉质,确实是商斧中的佼佼者。古玉中斧钺锛等砍凿种类器物存世量可观,几乎遍及博物馆所藏,民间更是多不胜数,赝品忽悠的则更为猖獗,因此能获得一件公认完美的古玉斧也是实属不易之举。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大自然的造化,肆虐的沁蚀,使得精润坚硬玉质的表面形成了大面积起伏的创口,并伴随着发生了纹理的变化,有一种发自内在的即将崩酥之感。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玉戈是新石器时期晚期到商代玉雕中的典型器,商代玉戈的出土量很大,地域分布的也很广,远到四川广汉三星堆都有大量的遗留物。不知道这又是谁的旧藏,远在1923年时老美就有人将此器赠予了大都会博物馆。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商代玉刀,远古时期的青铜器和玉器中许多器型不易冠名,很多东西谁说了也不算。难怪大都会博物馆将此器编成为:斧?戈?其实从现在看,以打孔和捆绑的方式推测,应属刀类。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新石器时期古玉的集合,尽管数量不大,但也有了代表性,到代而且品相完好。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30年代捐赠的商代玉刀,我们可以认为这类玉刀的形制从新石器时期始可能流行了几百上千年,分布地域广阔。此刀可能是由于局部环境的改变,致使墓穴中古玉受土质中酸碱或铁元素的沁蚀,玉色发生了全面的变化,应出土于长江以南地区。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西周玉兽面,纹型诡秘而浪漫,与同时期的青铜礼器图形交相辉映,并带有浓郁商文化的韵味。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应属商晚期的集合,妇好墓中也出土了不少的类似品。这一时期古玉从形体来看:一是反映了先民们至高的精神世界和对神灵的祈祷;二是彪炳逝者身前的身份与功绩;三是馈集当时自然界的众多生灵物种,借以烘托逝者往生来世时生活富足;四是墓主人的生活用具和饰品,视死若生。对当事者来讲,相关人的死亡皆“重于泰山”而无“轻如鸿毛”之说。因此,正是这些器物的集合反映出了几千年前古人的想法与意识,即他们的世界观;同样也正是有了这种世界观,才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宝贵财富。但可悲的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仅看到了财富的宝贵,而忘却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古人朴素的世界观则更为宝贵与精彩。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这件于1924年从某个基金会获赠的佩饰,颇具让人寻味的特征。馆方认为它所属年代是商到西周时期,兽首鱼尾。我们知道,商周时期的玉鱼大都十分写实,下面会看到许多实例。此兽首应当具有了早期龙首的特征,背部也不是鱼鳍,应该是鱼化龙的一个进程特写。古玉的奇妙,就在于很多时候你并不明白它的含义或形体的表示,而促使你去尽力地想象、考证和编造出让自己和别人都相信的理由。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从古至今,鱼类是人类垂手可得的重要食物。商周之时既有鱼型的青铜货币在流通,从无数出土的玉鱼来看,当年的鱼型玉佩应属非常酷和非常潮的时髦饰品无疑。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商代神面纹玉梳。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蘑菇型的头冠是商代文化的典型特征,不但在古玉上,而且也同样反映在青铜器的纹饰方面。朴拙而微小的形体,硬朗的线条,美石如玉的概念,正是三代古玉爱好者的心仪之物。但收藏者并非都是大家或师出有名,因而这类玉件往往在交易时没有高位可言。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在良渚文化中,用地方玉制作的圆璧型饰物最多,作为祭祀用玉璧有的形体较大,表面加工打磨痕迹明显,部分带有浓厚的原始特征,沁色丰富多彩。这类器物当初并不被国人所爱,很多流于国外,同样近似的东西博物馆也不愿多藏,但又不能没有。现在收藏界是僧多粥少,只要是真,只要是古,就不乏藏家求购。因而,良渚古玉也早已登上了大雅之堂。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西汉时期的龙纹多区蒲纹璧是各博物馆的典藏之一,是汉玉的代表之作。细腻交绕的绞丝纹和细密整齐的蒲纹,外区上粗细有致深浅不一的琢痕,这处处精美的组合,体现了西汉时期玉雕的魅力。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沁色斑驳的良渚玉璧,反映了掩埋环境之恶劣,但也造就了不可多得的良机。仿造此等玉璧,容易功亏一篑,是得不偿失之举。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带有龙山文化特色的玉璧,玉色犹如泼墨式的行云流水,由内及表的玉花石色有咄咄欲出的动感。凡见如此沁色时,总能唤出我对古玉真实感的认知。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再熟悉不过的良渚古玉所独具的神纹,有人考证它是青铜器饕餮纹的始祖,也有人称为蚩尤纹,当然这里面有故事可讲,今后可另开课题。搞不清太湖流域地区到底有多少良渚古玉存世,好像馆藏和民间都有广泛的收集。同样,这也是赝品的重灾区。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地方天圆,琮是礼器之一。也有人视它为氏族的图腾,一层层的先祖罗列在上,也是一种法器。最高的玉琮在大英博物馆,真搞不懂英国佬,拿其他民族或氏人的祖先图腾天天敬仰着干什么?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能有如此重沁者非良渚莫属,只因各种有理有据的意见太多,又大多相左,到现在我也不明白其成因何始?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玉斧馈予王者,乃名副其实之说,有妇好为例也。石斧是劳动的工具,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识。斧能够斩断树木,使人类取暖煮食,也能获取猎物开膛破肚,但久而久之它也变成了战争的工具,成为王者的象征,演变到近代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演变的当代就应是中纪委的标识了。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新石器时期晚期,1913年入藏博物馆。我猜玉璇玑是后世人们臆想的冠名,此玉应有玄机,谁知道远古时代人们想用他们作什么?全凭一味的固执,可能就永远回不到古人初衷的原点了。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此玉质应属于不错的那种,风味浓郁的远古之器。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人类愧对万物生灵,包括禽类。人们获取时不折手段,饱食后也从无感念,平日视之为草芥,不知因果报应。古商之人用当时最珍贵的玉制成各类动物禽类形体的佩饰,到是一种真情的流露。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同一时代的玉鹿,下列就更为精致与灵动,这可能是由于上下几百年的间隔,造就了工艺有明显的进步所致,这就是对任何事物有对比才能有鉴别的道理所在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盘卧的耕牛,体现了自古中原地区以农业为主的状况。如此圆雕形体的卧牛,无论是玉牛还是石牛,曾广见于殷墟商王室与贵族的墓穴,由此保持的传统贯穿于整个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时期,至今尚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有些灰暗的土沁,但通体熟旧,沁色蔓延的十分自然。令人费猜的是,牛嘴打磨成洞孔状,是否当初是同某物衔接?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雕琢的如此玲珑剔透,浑圆可爱,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商代,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条件下,古人是使用何种利器制作完成的!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西周玉兽首,1924年加入馆藏。绝大多数的古玉体积甚小,前人盗墓时需观以细微,力争不予遗漏,换得银两,竟也万里遥遥到达彼国,真令人有些匪夷所思。不禁想起当今的考古,即使过了几遍晒罗,还将“皇后之玺”遗漏,幸好被小童捡拾到,又幸好孩儿他爹有悟性与觉悟,才将这块羊脂白玉的玉玺由国家收藏下来,对于这样的丰功伟绩,慷慨奖励了几百圆钱。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商代玉琮,是毕晓普1902年的赠品。真正有出土记录的商代玉琮数量不多,而且琮身普遍趋于矮小,妇好墓最大的一件高度仅为10.4厘米,孔径变大,上下宽度渐为一致,素身为多。此琮制作规范,沁色深沉,体型宽阔,应属商代玉琮中的精品。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西周石琥,巧用了大理石的纹理,难道是调色器还是别有它用?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此种柄型器西周最多,纹型大致近似相同。花团锦簇亭亭玉立的玉鸟是其主纹饰,流畅飘逸的线条中还隐藏了其他的形体,属于一种十分耐看令人称奇的艺术创意,记住它的属性永远是西周王朝。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拍照玉器,色彩的反差最大,这就是为什么仅凭图片在网上购买玉器不可取的根本原因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圆雕玉兽,来自于某个信托基金的馈赠。小小玉兽饱含昂首挺胸咆哮之姿,采取了一种极为嚣张的造型,既有战国时期来自北窥中原周王室的楚风,又有大汉固疆扩土气势如虹的余韵。人们是如何根据“头角”来判断汉代瑞兽的呢?即:一角为天鹿;二角为麒麟;三角为辟邪。那么此器应为一角天鹿,不知是否得当?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西汉玉璜,战汉时期的玉器雕琢已经达到了中国治玉史的高峰,但是那时期的璧、璜和琮有很多是素面,或仅有简单的线条。现在有不少雕琢繁花似锦的“古玉”,诳称为战汉玉,世人应倍加警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这是流传很广并被转载很多的战国白玉绳纹龙型佩,玉质精润,雕工遒劲,尖利的龙牙,斧头型的龙吻,刚毅的下颚,怒目圆睁,具有逼人的气魄。尽管早期的青铜器上就有绳纹或称绞丝纹出现,但大量成型的玉雕应是在东周时期,尤其是战国后期经常出现,此为一例也。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人类的视觉往往会有误差,大部分人在现场看到台北故宫博物院陈列的翡翠玉白菜前,都会为认为图片中那棵珍贵的白菜会很大,但看到事物时就会惊呼比心目中的想象小了许多。这个龙纹佩饰给人的效果也是如此的悬殊,网络上流传的多是大尺码的清晰精美图片,而实物就在下面: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获赠于1985年的西汉玉剑饰,细腻的镂雕工艺,使得整器表现的玲珑精巧,动感十足。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战汉时期红玛瑙错金青铜剑,打磨的十分规整,品味非凡,应是当时贵族所佩无疑。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汉代 虎型石质基座,有些类似席镇。同长信宫灯一样,它肯定有无尽的故事可讲,但它的名气因出处不明而黯然失色。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东周至汉 白玉剑饰。此器可能是博物馆的王牌,好像从始至终都在那里炫耀着昔日的光彩。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尽管玉握并非稀少之物,但东汉到代之器还是金贵。马未都当年曾经为喜获一件玉猪差点撞死在博物馆的后门框上,并因本为一对的另一件失落而气结终生。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这两件玉握不成一对,青白玉的那件无甚新意可表,倒是下面那件长嘴猪的老旧与沁色可入列为典藏教材。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1985年得到的中国西汉时期玉剑璲,确实是一件非常精美的尤物,是汉代治玉的绝品之作。我想,可能没有人会真用镶嵌了它的刀剑去搏击拼杀,不然真是暴殄天物了。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东汉龙纹玉觽,应该是国君的赏赐品,据说古时佩戴玉觽能为国君解忧排难的人都是能人,像韩信张良等一代良臣那样,现在叫智囊。从几时许,不知为什么佩觽者变色,像办公厅和发改委那些佩觽智囊成群的地方,不仅没给国君解忧,反而巨贪添乱,真是人心不古啊!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阿瑟塞克勒不愧是大藏家,出手相赠的战国青铜镶白玉双龙首虺纹带钩,除了有玉还镶嵌了绿松石等宝石,确实为一件战国某王室所曾经拥有的精美文物。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工匠通过减地法琢出的虺纹,圆润、丰满、紧密,底子处理的十分精妙,纹型有一种像是挤出的感觉,这就增加了纹型的动感,此乃精妙所在,并秉承了春秋时期的风格。
古玉鉴(三十七)---漫谈从山川陵寝到海外馆藏的古玉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玉文化既是历史的缩影。而且只有坚硬永不磨损的石、玉才能将青铜、甲骨和陶器时代的历史考古研究推向更久远的年代。就我们目前所知,当历史上朔到旧石器时代时,就仅留下某些人类的头骨和未经打磨难与辨认的石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