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者(二 续2)

 天上星星期二 2015-03-03

 

      当人们看到辛格医生遗失的这批珍贵的中国古青铜器时,就能真实地感觉到 亚瑟 M. 赛克勒美术馆(Arthur M. Sackler Gallery)的损失会有多大了。中国的青铜器向来是被国外收藏者青睐的首席重器,其凝重的器型,神秘的图腾,精美的纹饰,夸张的想象,源流的诡秘,历史的沉积,等等一切无不带给收藏者感官上的吸引、震撼、刺激和欢愉,进而倍感珍贵,这时所产生的占有与掠取的心理,不是吝惜金钱的自我意识所能抑制住的。我想,这可能大概就是致使众多中国古青铜器珍品外流的原始需求动力吧。

 

玉刃嵌绿松石青铜釜 商代, 公元前14世纪至前12世纪  L: 18.9 cm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马承源先生认为:1900年八国联军掠夺了大批文物,从那时起较多的欧洲人开始认识中国古器物。日本和欧洲的古玩商当时在中国大肆收罗文物,由此引起了持续数十年的盗墓之风,使古墓遭到了空前的惨烈破坏。现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多是在这个时期的前后,通过各种途径流散出去的。现在看来,许多民国时期的收藏大家,其实都是古玩巨贾,所收器物流失海外甚多。今日所见的许多吉金、古玉、古瓷、古陶、佛像等名录,也多是他们经手买卖的物证。日前,由湖南省博物馆以千数万美元购回的方彝之王,其离奇曲折的经历,既是典型的历史例证。

 

错金银铜饰东周,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  H: 4.8 cm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众所周知,中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制品,是公元3000年前甘肃马家窑文化出土的青铜小刀。但历史和艺术价值最高的青铜重器大都产生于商周两代,尤其商晚期至西周的青铜器更具青铜礼器所应表现的精髓,此时带有铭文之器,更为国之重宝。这时期的鼎、爵、觚、鬲、簋、卣、罍、尊、戈、斧、盘等青铜彝器,为“宗庙之常器”,“铭其功烈,以示子孙”。正是因为青铜礼器于社稷中的重要作用,而后才有了《左传》和《史记》中同时记载的楚庄王“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

 

青铜盛器方鼎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前10世纪  H: 14.2 cm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器小但恢宏,正突显了该鼎是持奉于庙堂之上的祭祀礼器。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中国历朝历代好古之人大为有之,也多以三代青铜古器为首选之物,尤其从清代开始其铭文已为古文字的研究重要对象,从而将商周青铜器推向了更高的收藏层次。不止是端芳、潘祖荫等大有名气的一班人所独有,官僚、学者与商贾之间,藏有青铜重器者还大有人在,入癖者对青铜古器可”观其器,诵其言,形容仿佛,以追三代遗风,如见其人矣“。可见当时上流社会追求的风气是:几上鼎彝三代器,座中衣履六朝人,以此为雅兴矣。

 

有盖青铜酒器角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前10世纪   H: 27 cm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说文》所云”象爵者“,借爵为雀,爵与雀古字通。由此可见,此器型是大有来源的,并鲜见于馆藏品。本品型体挺拔,燕雀优美,工似天成,器型完整成套无损,更乃神品也。不难猜测,当时的中原地区,其政治文化以及工匠的造诣,应领先于世界其他文化的发源地。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于一件酒器,我们看到了三千多年前,周王室或诸王侯们生活的高贵与奢嗜。可能也正是由于这种高层次的文化与生活需求,以及奴隶制度的严酷,才造就了辉煌的商周青铜文化。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青铜酒器爵商代,公元前13世纪至前11世纪   H: 8.8 cm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据考证,商早期爵的特征是平底,二柱很短,并紧靠流折部位,兽面纹也稍为混沌,此爵完全符合如上特征,是一件商早中期的标准器。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青铜酒器卣商代,公元前13世纪至前11世纪   H: 26 cm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青铜酒器觥商代,公元前13世纪至前11世纪   H: 17.5 cm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青铜酒器觚商代,公元前13世纪至前11世纪      H: 28.9 cm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器型端庄,纹型细腻,制范严谨熟练,尽管商代觚的存世量较大,但如此的精品还是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青铜酒器尊商代至西周,公元前11世纪    H: 25.3 cm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尊为高体的大型或中型的容酒器,为宋人定名,金文中称礼器为尊彝。尊的种类和变形很多,除本品的经典型外,各类鸟兽型尊甚多,其中藏于大英博物馆的羊尊名气最大。仔细观察,此尊的鸟兽纹非常奇特新颖,颇为少见,底纹也错落有致,看似单一,但又大小不等,变化无穷。商周文化艺术的创意就是在微细之间演进、发展和突变中进行的,而这个漫长的过程可能会经历几百年乃至千年才会完成。最为遗憾的是,从周早期开始在尊彝之器上有可能铸就的青铜铭文,在此没有给出交代,如有遗漏可为是历史的不幸。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有盖青铜酒器方壶商代至西周公元前11世纪后期至前10世纪    H: 20.1 cm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甲骨文和金文都有壶字,是有盖、有耳、有圈足的象形字。《诗经》言“清酒百壶”,可见是古人盛酒之器,但也用于盛水。壶在商代已有,东周尤其盛行,汉代又名锺、钫,传至今日,尽管形态各异,名存实亡,但冠名犹在,一器一字间可感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商周壶型多为扁圆、圆,方形较为少见,故宫曾有商晚期兽面方壶一件,无盖,视为珍品。之至战汉方形壶始多,1988年发现于山西太原春秋中期的莲盖方壶著名中外。此壶造型十分典雅优美,纹型精湛,主纹以鸟兽纹为主,底纹清晰丰满,底足是对称的蛇纹,蛇纹于西周早期就已在青铜器上发现。可以肯定,此壶独特完整的造型与华丽的纹饰,无疑可视为冠绝古今商周时期的精品。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嵌松石青铜釜商代,公元前13世纪至前12世纪    H: 17.6 cm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镶青松石的青铜器,常见于商晚期殷墟时期的王侯将军之墓(如妇好墓),多见装饰于斧、钺、茅、匕、短剑等的柄端,进而提高青铜礼器的等级。斧钺的主纹饰大多以琥相配,以显威严与杀气。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有盖青铜酒器 卣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前10世纪   H: 24.8 cm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卣是古时盛祭祀香酒的酒器,考古发现的数量较多,主要盛行于商和西周。古时卣的造型很多,其中直筒型提梁卣,可见于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前期“直纹卣”。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青铜盛器 簋西周公元前11世纪后期   Diam: 25.7 cm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与精密的底纹相互衬托的主纹,显示的十分具有立体感,神秘的兽纹始终贯穿于商周的青铜器之中。簋是食器,西周和春秋时期的簋常有盖有珥。此簋尺寸偏大,庄严厚重,透显周王室的威仪与庄典。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在马承源的《中国青铜器》一书中可对照出,上图的主纹饰是西周早期即出现于“从簋”上的蜗身兽纹,也曾称为夔纹,是著名的西周成王时代“天王簋”的主纹饰,它流行的时间很短,西周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消声灭迹。下图的纹饰是见于商晚到西周早期的爬行龙纹,是龙或琥的侧面形象,可见于西周早期的各类龙纹簋上。由此可知,纹饰与纹型,是器物断代的重要依据,一种器物上的几种纹饰通过列举、排他、交集和对照,即可大体上确定出时期年代,此方法不仅对青铜器的断代十分重要,同样适用于古玉的鉴别与断代。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青铜盛器 簋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前10世纪   H: 23.5 cm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簋是食器,但同也是重要的礼器。特别是西周时代,是列鼎制度的重要组合部分,即: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青铜簋初始见于商代中期,本器型的方座簋首现于西周早期,周人用方座或长珥的设计加高簋的高度,使略显矮小的食器簋更具气势与威严,从而提升了簋在礼器上与鼎并列的地位,方座簋的出现是器型紧随历史变化而演进的例证之一。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图中所示的弯角鸟纹,它们具有禽体的外形,类似鸟首龙体,是西周早期簋上的常见鸟纹。此簋主体部分的卷尾大凤鸟纹,突显了器物的华丽典雅与气度非凡。难怪人们称,西周早期到穆王、恭王时代为“凤纹时代”。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错银铜饰东周,公元前4世纪   H: 8.6 cm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目前所知,错金银技术是在春秋中期后得到发展的,这与铁工具的使用和钢的出现关系密切。在铸好的青铜器上经凿槽后,镶入金银丝片,经捶打使之入槽。形成的图案线条流畅,使青铜器点缀的极为精美。此器应创作于战国时期的南方楚国,是更大器物的托架,连体的铜兽华丽神秘。类似的器物在馆藏品中也有所见,大多出于像曾侯乙墓一样的战国时期大墓。这种带有明确时代风格的青铜器,不愧为战国时期的艺术精品。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错金银青铜镇西汉,公元前2世纪  H: 3.8 cm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席地而坐”是对汉代古人家居生活的最佳写照,应运而生的各类材质和造型的席镇,最能反映出汉代人的生活品味。当然,在等级社会里,玉镇、铜镇或错金银铜镇,以及鎏金铜镇,都代表了使用者的社会与经济地位。不可思议但又极为现实的是,几千年来,这种高贵与低贱的人格表现,至今演化的更加强烈。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错金银青铜镇东汉,公元1世纪至2世纪  H: 5.7 cm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鎏金嵌松石青铜熊西汉至东汉,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  H: 6.6 cm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华夏史上,熊是汉人精神世界的图腾,表现了帝王开疆扩土的胸怀。汉熊中最能表现此点的是一种造型嚣张,扩口利齿,似在咆哮的圆雕立坐熊,青铜器和玉雕中都不乏经典之例。此例的唯一遗憾是没能得到彩图。


鎏金铜镇东汉,公元1世纪至3世纪   Diam: 6.5 cm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

鎏金铜饰东汉,公元1世纪至3世纪   W: 11.5 cm
收藏者(二 <wbr>续2)--保罗·辛格:迷失的青铜器时至汉代,古人的石雕艺术、画像砖艺术和锦画艺术得到了十足的发展,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各种动物神兽的造型,表现了汉代社会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羽人升天的意识,这些在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董礼千乘人也”鎏金铜饰,表现的应是名叫董礼的贵族的社会地位是“千乘”之人。乘:兵马,“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意思是:大、中国家的君主之所以能统治天下讨伐诸侯,凭的是威势;威势也就是君主的肌肉力量。上述的“千乘”应当所指的是战国时期的中等诸侯国的地位,而时到东汉,“千乘”也可指商人的规模实力。而此图两仆、一车、一坛老酒、一柄权杖,乘车者何为人?时隔两千年,无以考证,猜测可能仅是个自夸的乡绅官宦而已。

这本是保罗·辛格医生藏品遗失的一份清单,仅有图片和名称规格,但出于对祖国文化尤其是青铜器的热爱,本人加以浅浮地探讨,借以开发思路和提高兴趣,望有同好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