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商进军农村金融 大数据放贷影响几何

 haosunzhe 2015-03-03


近年,农村的消费升级、农业产业化趋势日渐明显,被认为将带动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与此同时,城市领域的电商逐渐饱和、竞争日益激烈,行业也正从零售、物流,延伸到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全供应链领域。面对此种情形,阿里和京东于去年先后表示要撬动农村电商市场,并且无论是京东金融还是“阿里系”的蚂蚁金服,都宣称大数据是其风险控制的利器。


“目前蚂蚁微贷不良率约为1.5%,说明利用我们的大数据和风控模型控制风险是有效的。”蚂蚁金服副总裁俞胜法告诉记者。


俞胜法透露,阿里做小微贷款基本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可获得性,即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蚂蚁微贷实行差异化定价,利率水平大约在10%-18%,大部分贷款随借随还,非常灵活,贷款期限少则20天,大多期限为两三个月。


央行货政司副司长温信祥指出,民间金融借贷成本高,一是由于高风险导致高溢价,二是由于金融需求被长期抑制和信贷配置,因此,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在于二元金融体制。


在温信祥看来,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能够更大范围配置金融资源、提升透明度、降低信用风险和操作成本,但互联网金融不等于普惠金融和民间金融,大数据技术也不等于风险控制,对互联网金融应当采取审慎监管、行为监管、延伸监管,应当以保护消费权益、防止金融犯罪,维护公平竞争为目标。 


据姚乃胜透露,京东农村金融产品不是向农民提供现金,而是提供“白条”服务。大数据是京东做农村金融的风控保证,依据大数据,通过自营商品、物流服务向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


在俞胜法看来,传统金融机构在现有条件下对农村金融提供服务,交易成本和信息处理等方面都具有局限性;而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为这些传统金融服务不到的地区提供金融服务。蚂蚁金服希望通过这些技术手段,使农村偏远地区也能享受到城市居民的金融服务,能够在信贷、自助结算方面,对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一些简单的理财工具,这些也是蚂蚁金服今后的致力方向。


蚂蚁微贷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典型形态之一,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设立在线信用评级系统,依据小微企业积累在主要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数据,来评估企业信贷资格。截至2014年底,蚂蚁微贷的小额贷款规模约200多亿元,信贷客户累计超过100万人次,累计投放贷款超过2500亿元。


据蚂蚁微贷宣称,用户在其平台上申请贷款时,无需进行任何担保和抵押,只要在信用额度内便可实时获得贷款。


但在业内看来,无论是京东还是阿里,仅凭来自电商平台的大数据分析不足以作为放款的全部依据,因为仅凭电商平台的数据无法了解一个人的总负债水平和解决对借款人的激励问题,放贷的核心依据仍然是获取借款人信息和对借款人的激励。


“淘宝购物时沉淀在支付宝的资金,客观上就是借款人的应收账款,是受阿里控制的;淘宝商家在支付宝的往来账户可以作为现金担保。所以从金融专业角度来看,蚂蚁金服百分之百是有担保品的信贷(secured credit),事实上是应收款质押和现金担保,并不能称之为信用贷款,这也是正确的专业做法。” 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 东亚太平洋地区负责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首席技术援助官赖金昌对此指出。


IFC是国际上最大的小微贷款行业之推动者和资金提供者,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了一系列的征信机构和动产金融体系,积累了丰富经验。


赖金昌同时对此澄清说,其实这种放贷的方法在“大数据”这个概念产生之前,在国际上早就有了,总称为动产融资,其中供应链金融是动产融资的一种组织方式。


“在中国这种放贷方法只是刚刚开始,却被包装成‘大数据’,”赖金昌举例说,“如美国的罗圣公司就是用上述做法,每年处理800多万份借款人的应收账款,每天平衡借款人的信贷余额和担保基础(即应收账款和存货担保品),在没有‘大数据’这个概念之前,他们就是这么做的。”


在当下火热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利用大数据支持普惠金融亦被高层寄予诸多厚望。


赖金昌向记者分析称,电商平台上产生的信息数据可以用于信贷分析,但难以得到借款人的整体负债水平和身份识别,所以还要借助于央行征信系统提供真正的征信服务。


据记者了解,不为外界所知的是,蚂蚁微贷早已接入了央行征信系统。查询征信系统是任何一个专业信贷机构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皆是如此。完全使用“孤岛信息”来做信贷最终将付出代价。


赖金昌指出,阿里的优势在于了解商户的业务流量和现金流量、控制其应收账款和现金账户,反映的是动产金融的思想。这种方法不必依赖企业的财务报表,但要分析应收账款和存货这些动产的变化、现金流量等,来判断企业的经营情况,控制贷款余额,使其与担保基础匹配。


余额控制的目的是让企业有正确的激励,即应收款和存货多,则担保基础大,可得贷款多。应收账款和存货属于流动资产,只有经营好的企业才会有合格的和更大量的流动资产,这也才是信贷机构期望的正向激励。


动产金融行业在发达国家是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的,是他们的中小企业金融和农业金融的主要基础。其中,通过担保品的使用来取得信息和构建激励机制,也是动产金融的基本思想。


富国银行负责小微贷款的资深副总裁萧兵亦告诉记者,虽然阿里和京东依据电商交易数据或者供应链数据发放贷款是可行的,但是交易数据毕竟不是现金流,并不能够完整体现企业财务情况;同时,小额分散信贷尚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他看来,目前中国大一点的供应链中心企业都想做金融,但供应链金融往往和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难以有一个独立于中心企业之外的有效平台。在短期之内,可能会有一个碎片化的供应链金融布局,但并不能真正解决小微或小农贷款问题,只是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每一个供应链都有其独特的数据,如果非银中心企业能安于这个领域把金融做深,也能做得不错。但这些企业经常会有跨界做大的冲动,如果遇上金融危机,可能就会有问题。美国GE Capital 就是一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