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及鉴伪知识

 天上星星期二 2015-03-04

歌曰:将军印,铸四方;骠骑将,急就章;司马印,千石长;校尉亭,吴侯相;皇封爵,戌边疆;自古征战黄沙日,刃卷疆场碧血长,金印忆典章。

  古铜印历史悠久,历朝各代都有制作,上至春秋战国,下至明清两朝,古铜印伴随先人走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文博学者一般将中国古铜印的发展分为三个历史时期早期为春秋战国、西汉、东汉,中期为唐、宋、元三代,后期则为明清两朝。其中早期制品虽距今久远,但因其身处源头,制作精良,留存稀少。

  古代铜印从印文内容上可分为官印、人名印、闲章、吉祥语、图案印、斋室印、收藏印等。在这里收藏者应当着重于对历代官印的收藏。我国正式而完备的官印制度始于汉代,其时天子之印被称为“玺”;平民的印章称为“印”“印信”;而太守将军食俸两千石以上的官吏则称之为“章”,“印章”之名称自由此得来。官印包括皇帝的御宝、玉玺和金宝、各级朝官官印、地方行政官印、各级机构品官官员之印和军事机构军官官印等。因其在材质、形制大小方面,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故而形成了完整的序列,便于收藏者认知和选择。另外,官印大多为国家统一制作,工艺精良,且数量远少于私印,具有珍稀性,因而堪称收藏者的首选。

  铜印的印面虽以方形为主,但也可见到极少数的菱形和圆形铜印,同时,印钮形状的变化更是繁多,有瓦钮,兔钮,兽钮等等。对此,收藏者应当着重于收藏印形少见,钮式独特的官印。从市场来看,近期汉代官印中,以龟、蛇等动物为钮者价格攀升较快。

  鉴于年代久远,印鉴收藏辨伪极为重要,现集专家经验如下:1,历代官印皆以正方形为正宗,然而特定时期和地域也有一些其他形状的官印,掌握这些特征,如印文为某时某地职官印,而印面形状却不符,伪印的可能性更很大了,这在战国古玺鉴定中尤为重要。2,如战国齐官印往往在印面上端或上下两端有方形突楞。3,战国古玺,异彩纷呈。印之大小,并无定制。入秦以后,随着度量衡的统一,方形官印边长多变化于2.3厘米(当时1寸)左右。北朝官印略同。隋唐以后,官印边长多超过4厘米。准确掌握历代古印尺寸的变化,对印章辨伪很有用处。4,战国官印或朱或白。至秦至南北朝,方形官印几乎皆为白文。隋唐以后,官印基本为朱文。如遇不合此规律者,务必警惕。5,战国之时齐楚等国就使用田格或横日格划分方形印面。至秦代,绝大多数官印都施田格或日格,此风延及西汉初年,以后遂成绝响。6,铸于阴文印面印文之外的方形界框-边栏,在官印系统中,战国习见,秦和西汉无之。东汉和魏晋十六国个别官印有边栏。如秦、西汉或南北朝风格的官印中见到栏边,要格外留神。就私印而言,从战国至北朝,只在战国至西汉早中期部分私印见到,其他时代风格的私印如边栏,伪作可能性就比较大了。7,不同时代的印章有不同的印章称谓,同一时代官级不同,官印的称谓也可能不一样,检两汉官印制度,二千石以上高官皆称“章”或“印章”、“之印章”,以连同原官名凑足5字。8,印文内容,主要指古代官印中所含的特殊的官名、地名,特别是那些仅见于某一特定时期的官名、地名。如一方印章上出现了这种官名和地名,但印章制度与风格又不见于此时,使可定为伪印。9,就隋以前公私印而言,鼻钮占了绝大多数,而龟钮等其他钮式的印章只占一小部分。物以稀为贵,龟钮等奇异钮式便成了作伪者青睐的对象。10,汉魏时,只有高级的侯王印“侯”字无单人旁,而低级的军假侯、军曲侯“侯”字皆有单人旁,11,早期印章的印台指印钮以下的部分,其薄厚因时代而有所变化,如两汉时期官印印台大致在0.6~1.0厘米之间,印台变化的趋势是由薄至厚。过厚过薄者皆要小心。12,古代不同级别的人,用印的质材是不一样的,其中铜印最普通,玉、金、银印最尊贵,官印系统尤如此。鎏金印汉魏时期是等同于金印的,非高官显宦不能用此。13,秦汉时的一种竖长方形的半通官印是级别最低的官才使用的,半通印是同期正方形官印的一半大,即大约1.2厘米×2.4厘米。14,战国古玺,古奥灵动。秦代印章多以小篆凿于界格之内,转折自然而富于弹性。两汉官印或铸或凿,但都趋向整齐端庄。新莽印章,笔画匀挺,工稳颀长,铸制精工。魏晋印章多方折松散。南北朝印章更趋粗朴豪放。据此,如果有人称藏有一方南北朝官印,印文结构谨严,布局亭匀,那不可能是真品。15,汉玉印是印苑中的精灵,价格远贵于铜印,历来伪品较多,真正汉玉印多方起方收,玉印初兴于战国,鼎盛于两汉。此间玉印存世约五百余,其中汉代最多,战国次之,个别为秦代。这个数字仅占同期存今玺印总数的百分之一强。16,古印的锈主要有两个层次,即表面为绿锈,绿锈下为枣红锈。有时绿锈上还有土锈结合的硬块。绿锈在印章表面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可能已露出枣红锈。锈层较厚,附着结实。伪印的锈涂抹而均匀,层次单调,绿锈色多发白,不似古印真品的绿锈沉古。

 

1,汉  金龟钮印   2x2.3厘米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2,汉  金钮钮印    14x2.8厘米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3,汉  龟钮印    2X1.1厘米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4,汉   金蛇钮印  2X2.4厘米    “汉委奴国王”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5,战汉  青铜象型印  3.3X2.5厘米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6,汉   金龟钮印   2X1.9厘米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7,汉   铜鹿钮印   1.3x2.5lim厘米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8,战国   青铜龟钮   2.5x1.5厘米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9,南北朝时期   六面殉葬私印      3.5X1.8X1.8厘米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10,战国   官印   “外司塵印”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11,汉   铜龟钮   21.5X2.5X2.3厘米  错银纹  官印“OO德侯相”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12,清   铜狮钮   3X1.7厘米   “莹震欧章”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13,汉   铜龟钮印  军印  21.5x2.5x2.3厘米   “厦扬将军章”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14,汉  铜肖型印   骆驼钮  2.3X1.5X1.4厘米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15,战国  兽纹封泥铜印  1.5x1.6cm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16, 汉  辟邪钮  4X2.2X2.5厘米  官印“獲军印章”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17,唐代  镀金狮钮 6X3.6厘米  官印“关内侯印”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18,东汉  子母银印  私印母印“寿桢之印”  子印“寿桢”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19,东汉  镀金龟钮  2x2.3厘米  官印“东城侯印”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20,东汉  铜印  2x2.3厘米  “校尉之印”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21,战国  铜印  私印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22,唐代  鎏金铜人钮印章  3.6X0.9厘米  “日利”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23,东汉 青铜鎏金 龟钮   1.5X1.6厘米 “伹弘之O”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24,汉代  铜龟钮印  2.5x2厘米  “司马OO”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25,南北朝时期  铜鎏金龟钮印  3X2.2厘米  “南浴尚官”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26,秦 青铜印  2.4X3X1.9厘米  “蘇鸟”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27, 汉  子母铜印  母印“赵邑恒”、子印“李吉”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28,  汉  亲晋王印银龟纽官印  宽2.4cm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20,汉 铜鼻钮官印  “别部司马”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30,  青铜 私印 (五十方)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一 <wbr>)及鉴伪知识
汉印的范围包括西汉、新莽、东汉三个历史时期。魏晋南北朝的印章制做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般的谱录学家也把这段时期的印章纳入汉印范筹。在这个长达八百年的时间里,是篆书实用体系由完善到终结的历史时期,由于这段时间所遗留的大量印章作品奠定了印章艺术的法则,成为中国印章艺术的典范,直到今天仍然是印人的金科玉律,被奉为神圣的艺术圭臬。秦汉印章,晋唐书法,宋元绘画一向是中国美术史永放光芒的三颗璀璨明珠,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不朽地位。明清以来,金石学盛行,几乎无一篆刻家不在汉印上下大功夫,更有诸多文人学士加入到搜求收藏队伍,以至有上百种名谱流传至今。一方汉印可以换一件官窑磁器,一纸印花可以索值四两白银。今昔的欣赏品味和追求异同,于此可见一斑。


声明:关于铜印章的图片仅供欣赏观摩,不负真假连带责任,特告有心之人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