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家具牙板与古建筑雀替之美

 摄氏N度 2015-03-04

(杭州胡雪岩故居芝园走廊)


中国传统文化互为相通,尤其是中国古建筑和中式传统家具之间,更是息息相关,触类旁通,本期就来谈谈古典家具的牙板与古建筑雀替之间的关系。

何谓牙板?

中式家具有着其独特的美丽,而牙板则为这美丽增色不少。牙板是与家具两腿足直接相连,用料大多具一定长度和宽度的板材,直接装置在面框或横挡下,狭长的称其为牙条。壸门心对称构图是牙板雕饰常见的范式,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气质,具相当的感染力。

还有一种牙板雕饰是牙板中间为直条,在牙板的两端雕饰对称图案的形式。两种范式基本都会在其轮廓边线上雕饰阳线,给家具环绕上一条流动的“飘带”,具灵动的韵律美。


(牙板雕饰)


明清家具牙板的形制主要有平直形制、壶门形制和洼堂肚形制这三种形制。装饰纹样主要可以分为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和其他纹样。


1、植物装饰纹样的形制:主要有卷草纹、灵芝纹、荷花纹、蔓草西番莲纹等。

2、动物装饰纹样的形制:主要有龙纹、凤纹、螭纹、兽面纹等。

3、其他装饰纹样的形制:主要有拐子纹、云纹、卷珠纹、回纹等。

何谓雀替?

雀替是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构件之一。宋代称“角替”,清代称为“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通常被置于建筑的横材(梁、枋)与竖材(柱)相交处,作用是缩短梁枋的净跨度从而增强梁枋的荷载力;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防止横竖构材间的角度之倾斜。其制作材料由该建筑所用的主要建材所决定,如木建筑上用木雀替,石建筑上用石雀替。




自雀替在南北朝的建筑上出现起,在以后千余年里变化出七种样式:

1、大雀替:用大块整木制成,上部宽,逐步向下收分后,在底部还加一个大斗,然后再整体地放置于柱头上。大雀替在中国历史上最早见于北魏时期,在以后的各代中除喇嘛教建筑外,一般不用这类雀替。

2、雀替:属于在古建筑上最多见的一个雀替种类,体积明显小于大雀替,其位置在柱与梁枋交接处的下部,其造型不似大雀替在二度空间上多向发展,而向左或右及下发展。雀替在宋代时已较为常见,且多用于室内。从元代开始在室内外随意使用。明、清时主要用于室外,而室内极少使用。明、清时还在雀替下加了一拱一斗,此为前代所没有。

3、小雀替:此类雀替主要用于室内,因体积小,本身造型没有太多时代性变化。

4、通雀替:此类雀替的外形与雀替相比没有大的不同,主要区别在于结构:柱子两侧的雀替是分别而插入柱身的,但通雀替则是柱子两侧的雀替为一个整体,它是穿过柱身而成立的。

5、骑马雀替:当二柱距较劲,并在梁柱交接处还要用雀替,此时两个雀替因距离过近而产生相碰连接的现象,骑马雀替就此形成。但其装饰意义远大于实用意义。

6、龙门雀替:此类雀替专用于牌楼上,为使美观,故造型格外华丽。相较于其他雀替,龙门雀替多云墩、梓框、三福云等结构性造型样式。

7、花牙子:又称挂落,纯粹起装饰作用。虽毫无力学上的使用价值,但变化万千,所以常被用于园林建筑的梁枋下,以增加园林建筑的观赏性。

雀替与牙板的师承关系

安徽绩溪紫云山庄转通楼侧厅檐下八仙


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到了一个高峰,雀替的成熟和完备刚好与之同期。那么,家具上的牙板(牙条、花牙子)之类是否与雀替有师承关系?其实早在明清以前,家具上就开始出现牙板,只是到了明清两代情形更盛。不论是在功能还是在装饰上,家具都对建筑进行了模仿。



(雀替)



(红木家具上的花牙子)


家具的牙子又叫“替木牙子”,从这个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受建筑雀替的影响。家具中的牙子更加千姿百态,使用广泛,桌案、椅凳、柜橱、屏架等各类家具上都可见到装饰性的花牙子,丰富多彩,美不胜收。

牙板在家具中的实用功能及审美作用

欣赏红木家具时,看到很多家具腿足和横枨间都有一些雕花的小板子或卡子花,这其实就是牙板和花牙子,同时兼具功能性和装饰性。

家具的花牙子往往就像一双翅膀附着在竖柱的两侧,紧托着上面的横材,从轮廓曲线到雕刻细节都很讲究装饰趣味,应该视为结构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结合的产物。

根据位置不同,牙子可分为站牙、挂牙、角牙。站牙以直立方式连接在座屏、灯架站杆的前后或两侧,与平放在地面的横木墩子结合,既稳固又美观;挂牙上宽下窄,纵边长于横边,是下垂式牙子,如衣架、面盆架等顶杆下与立柱两侧的交接部位常安挂牙,其支撑作用并不重要,更多地是为了美观;角牙是桌、椅、床、架、橱、柜等各类明清家具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牙子,角牙还可细分为托角、倒挂眉、脚牙、弓背、棂格等。



(黄花梨条案上的花牙子)


根据造型不同,牙子又可以分为牙板、牙条和牙头三类。牙板在明清家具中一般都在比较重要的部位,用料多为板材,是重要的结构部件。当造型为狭长形时,被称为牙条。在牙条的两端,与腿足或立柱的连接处,常常添设一段相应的牙头作转角。在桌案类家具中,两腿之间的牙条和牙头大多与抛头部位的“角牙”贯通组合,构成一组完整、规范的装饰部件。



(牙头雕饰)


牙子上的雕饰内容也丰富多彩,有植物类:如卷草纹、灵芝纹、荷花纹、蔓草西番莲纹等;有动物类:如狮子、鹿、大象、龙凤、麒麟、牛马等;有人物类:常见的有福禄寿、和合二仙、八仙过海、渔樵耕读、刘海戏金蟾、魁星点斗、天兵神将等。此外,一些历史典故、戏曲人物、民间神话和文人雅士形象也不少,如琴棋书画、梅兰竹菊、连中三元、状元及第等。

总之,人类对美的事物和美好的生活有种发自内心的向往,在建筑构件或家具器物上创造了一些艺术样式后,常常会相互模仿和移植,从而相互促进,推陈出新,丰富和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明末清初 黄花梨独板卷草纹翘头案)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