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伯乐中学追记

 苏迷 2015-03-04

一、校名由来与创建背景

伯乐中学是为纪念大革命时期的汪伯乐烈士而创建。汪伯乐,字德麒,祖籍安徽怀宁,1900年生于苏州。自幼父母双亡,成长于孤儿院,1917年考入省立第一师范(省立苏州中学前身)。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苏州各校成立学生会,汪被推为一师学生代表,参加苏州学生联合会工作。1921年一师毕业,任小学教员。在恽代英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为苏州独立支部第三任书记。1924年国共合作,他奉命参加国民党,并任国民党苏州市党部常务委员。1926年,苏州声援北京“三一八”事件,他冲破当局禁令,亲自组织领导3000学生游行抗争。北伐军兴,他与党部主持军事的老同盟会员柳伯英秘密筹组武装力量谋策应,事泄,于1926年12月14日,被直系军阀“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辖下的苏州警察厅长李树珊逮捕。柳伯英及其学生唐觉民则先于汪被捕。翌日,孙传放急电令解南京。16日,汪柳唐慷慨就义。

1927年3月,北伐军光复苏州,苏州各界迎回汪柳唐三烈士遗骸,隆重追悼,公葬于葑门外安乐园。同年8月,当局应省立一师师生要求,划拨原长洲县署,以汪烈士英名为校名,创立私立伯乐中学。

汪伯乐虽为国民党市党部骨干,但其中共党员身份后来人所共知。国民党当局经“四一二”清党、“七一五”分共之后,仍准许以中共党员名字命名的伯乐中学立案,且予支持,30年间始终未有勒令更名或停办的举措,足见汪烈士之反帝反封建功勋不可磨灭。

伯乐中学的创建,是大革命的余韵。苏州素称文化之邦,学风极盛。清末明初,外国教会纷纷来苏办学,至1927年,苏州的教会中学已有14所。教会办学的目的是“引导青年归主”“修道为教”,通过学校向学生传播西方宗教和灌输崇洋媚外思想。这岂是经五四运动洗礼,有强烈民族意识的人士所能容忍!1924年,曾有“非基督教大同盟”苏州支部的成立,呼吁群众“和苏州极浓厚的教会势力格斗一下”。1925年,形成高潮。教会学校收费也高得很,动辄数十银元(如桃坞中学每学期膳宿生缴55元,供午膳通学生缴39元),这岂是月薪仅数元的一般职工所能负担,更不要说农民了。

苏州的官办中学,当时只有三所:省立苏州中学(原一师)、苏州女子中学和县立初级中学。这三所学校师资过硬,设备完善,学费也低,可是政府所拨发的经费有限,学额不多。读不起教会学校,又挤不进公立学校的贫民子弟比比皆是。为发展平民教育,弥补公立中学数量之不足,于是,伯乐中学脱颖而出。该学校名曰私立,实系社会公办的半官方学府,创其事者非某一私人或某一家族、某一同业,这一点,从当局无偿拨交土地房舍充校址及校董会成员的归属性便可认知。

二、简史与概况

伯乐中学倡设前,苏州只有振华女中历史悠久,具有规模。此外,乐益女中系私人出资,景范、纯一是家族办学,三校都只有两三个班,规模很小。

伯乐中学的倡建者都是苏州乃至全国享有声誉的教育界彦硕和社会名流,既付孚时望,又得当局支持,男女生负笈入学者,除本市城乡外,遍及邻县乡镇。苏州沦陷期间,鉴于民族大义,伯乐以停办作抗争。抗战胜利后复校,扩为完全中学。1948年时,伯乐中学有6级12班,走读学生分布范围:北起桃花坞、古市巷等教会中学所在地,南至横塘五龙桥等广大农村,东出娄门僻角,西达阊门闹市,住宿生约占全校学生的1/4,分别来自吴县、吴江、昆山、太仓、常熟、江阴、无锡、常州、宜兴,乃至苏北及上海市内。学生家庭属劳动者的占3/4强,其中有城内外的农民、小手工业者、店员和比重较大的产业工人。当时仅有的几家大厂,如苏纶纺织厂、丝厂、火柴厂等,这些厂的职工子弟都整批报考伯乐中学。据1991年版《苏州教育志》记载:1949年下半年(解放后第一学期),当时非教会私立中学已发展到14所,其中较知名的景范中学等5校都只有3个班、属单班制初中,有的还仅具2个班,完全中学唯伯乐与振华两校而已。解放之初,社会经济有一定困难,学生数显著减少,而伯乐中学仍具6级8班规模,比创办于1906年的振华还多2个班。即在苏州由国人自办的私立中学,伯乐规模居首,且是唯一的一所男女兼收的完全中学。

诚然,伯乐中学的校舍设施不是第一流的,它承袭着清末民初以来利用公廨寺观祠堂改作教学场所的惯例,勤俭办学,因陋就简,但也有足敷应用的大礼堂、大小操场、饭厅、实验室、音乐教室等,限于当时的国力与民力,能办成一所如此设施齐备的完全中学已很不容易了。

伯乐中学的首任校长朱了洲(重明),宜兴人,清末留学日本,为中国近代体育教育倡始人之一,曾创办中山体育专门学校等,历任各高等院校体育主任,在抗战前后相当长时期里,国内大中学校体育教师出其门下者随处可遇,且多宜兴籍。日军投降后,朱了洲参与接管台湾大学,主持体育系,改任伯乐中学校董会董事长,赠大批书籍给学校,学校图书馆遂称“重明图书馆”。原校董会董事长朱善庆(家积)继任校长。朱善庆,苏州人,毕业于上海龙门师范(省立二师),旋入正风文学院,获文学士学位。曾参加周恩来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不久返苏,由中共党员介绍入国民党。在省一师师生倡建伯乐中学过程中,朱善庆积极参与筹建,主持其事,被推为校董会董事长。沦陷时期,他投身抗日活动,曾三遭敌伪逮逋,严刑拷打而不屈。抗战胜利后,他任教省工专、苏女师,并主持伯乐中学复校,推为校长。当时,他尚为国民党吴县县党部执行委员、县参议员、吴县私立中小学校长联谊会会长、防痨协会理事、文心图书馆董事,解放前夕,县立中学校长和县教育局局长先后挂印出走,朱善庆受命权代两职。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军管会委派军代表接管伯乐中学,人民政府任命朱仍担任校长,主持校务。1951年“镇反运动”中,朱以“反革命”、“学阀”被捕,判处死刑。1985年宣布平反。

新中国建立前夕,伯乐中学即由军管会派代表崔思明接管,自此便归属苏州市人民政府所有了,“私立”全属虚衔了。50年代,苏州市各中学历经几次大幅度调整、合并:1951年9月,伯乐中学高中部全部并入市一中,充实了该中学的高中部。不久,新办的苏纶中学(仅有1个初中班)并入伯乐中学。1956年7月,私立伯乐中学校名取消,改称市第五初级中学,其时,3个年级共达18个班,师生千人。1971年,又改称十九中。1977年,接纳由尹山迁来的苏州师范,并改称苏州师范附中。1981年,苏州师范恢复原名新苏师范,连同不再续办的附中原班员工,迁到新桥巷新苏师范旧址,原长洲县署址成立苏州市职业大学。至此,伯乐中学不绝如缕的嬗承关系,在原创地宣告结束。留在那里的是一方“伯乐中学旧址”刻石,1988年12月,苏州市人民政府立。

三、教师与校风

伯乐中学的学科,大部分延聘省立苏高中、苏工专等著书立说的名师与地方名士兼任。1949年前后有:生物学胡维功,数学张元鼎、沈雪声,物理璩棣华、石家瑚,国文蒋忠杰(企范)、陈廉贞、朱公振等。清末留日、教育界老前辈、吴县劝学所总董章慰高亦曾来兼课。专职者有:早期美国密西根大学留学生黄恭仪讲授英语并任教务主任。秀才老学究黄补笙、俞人龙(肖篯)任语文与书法。早年任吴县教育委员、督学的冯伯言擅多门学科,教学严谨,一丝不苟。五四运动时推为苏州学联主席、后为中共早期党员、吴县乡师校长的沈炳奎(味之)曾执教地理。音乐课由誉满姑苏的吴平音乐团团长姜守良担任。理化实验室技工刘广士也非同寻常,能替代教师做各种示范实验,人称“老博士”。当时,笔者有幸忝为青年小教员(笔者于1948-1958年间,任教此校),实感汗颜。

伯乐中学进步力量较强。1948年中共与民盟在该校建立地下组织,教员许甫如(解放后任市府秘书长)、蒋赉、黄肇模(解放后任市建设局副局长)等主其事。学生中投身革命者,如王汉章,因秘密活动泄漏,险遭不测;王正娃等,担任中共外围机构文心图书馆工作。

伯乐中学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校风,每日早操前,全体师生集中举行鸣号升国旗仪式,数十年如一日,与教会学校的强制学生做礼拜,形成强烈反差。解放后,响应国家号召,学生参军参干者非常踊跃。另外,在体育方面,伯乐中学的“黑猫”篮球队,曾称雄校际。

四、校友述要

伯乐中学的生源,以入学考试分数而言,当然稍低于公立中学,但它也绝非来者不拒照单全收,据1954年入学的朱家骅回忆,当年他们4人从浒墅关结伴来考,结果只录取了2名。当时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社会背景也无法与教会学校相比,如1948年入学的徐鸿喜,每天晚上都要帮白天在火柴厂做工,夜晚拉黄包车的体弱父亲推车;1951年入学的菜农家庭濮仁泉,每晨都要挑一担蔬菜到校,由厨房按市价购下,再代为拣菜,然后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同样1951年入学的钱国义,14岁死了娘,当建筑工人的爹常年在外地劳作,瘦小的个儿担负着照料弟妹在内的整个家务,又要不废学业,时间极其紧张;此外,每届都有百花洲接官厅等棚户区的子弟入学,往往枵腹求学。当然也不乏名门望族后人,如孔孟圣裔、范文正公后嗣,几乎每届都有。再有林则徐、邓廷桢后人,十九路军名将戴戟之子、南社领袖柳亚子之侄孙,名师纪庸、卫楚材、张元鼎之子,名中医顾允若、陈明善、承澹盦、朱筱良、王硕卿、陈松龄等,都让其子女报考伯乐。

1948年起十年内毕业于伯乐的校友,大致情况是:

执教和任职于高校的有:纪英楠(辽宁理工大学)、狄其骢(山东大学)、初复之(复旦大学)、郭炳林(同济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吴杏云(同济大学)、范伯群(苏州大学中文系主任)、顾文琪(上海机械学院)、朱家麟(二军大心外科博士生导师)、平炎寿(苏州丝绸工学院)、姚栋义(青岛大学)、俞齐金(陕西财经学院),苏州医学院有3人:胡永德、宋颖清、陈谋森等。

任职于国家机关者有:谢鹤鸣(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高炮师师长)、刘振夏(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市政协副主席,苏州市文联主席,民主促进会苏州市委主委)、徐民丹(苏州市文联秘书长)、黄国顺(吴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杭执良(苏州市电子工业局书记)、朱家骅(唯亭人武部部长)、钱国义(二级警监、黑龙江鸡西市公安局局长兼党组书记)、吴金龙(苏州市总工会副主席)、濮仁泉(苏州市委组织部)、殷步和(苏州市经济研究中心)、李裕生(苏州物价检查所所长)等。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有:苏州供电局副局长孙葆秋,苏州合金材料厂厂长徐金祥,沧浪区教育工会主席林绥常,铁道部工程总公司设计部部长张家忻等。

担任厂院公司学校领导者有:谢鹤声(苏州纺机厂厂长)、何继南(苏州长城电扇分厂厂长)、沈名官(苏州钟表配件厂厂长)、杨家琳(苏州刺绣厂厂长)、徐三男(苏州安装工程公司书记)、陈林根(苏州郊区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张文林(沧浪区医院院长)、王业咸(无锡橡胶厂厂长)、徐葵燕(吴江黎里商业丝织厂厂长)、初复茂(苏州市八中校长)、陶孝棠(吴江中学校长)、王慧伦(天津大沽化工厂技校校长)。

为高级工程师者有施启达、金祥和、余雪华、金秋声、吴柏森、陶志荣、王培基等;电影演员有李玉芬、蒋家祺(香港);美术人才有:陆韵卿、范其恢、刘振夏、钱晋章、吴念椿(砚春)、吴达人、李钢等。 

附:抗战胜利复校时校董简况

朱重明,日本高等师范毕业,台大教授;朱家积,正风文学院文学士,本校校长;蒋吟秋,省立图书馆馆长;范公任,吴县教育会理事长,著名律师;王芝九,省一师毕业,吴县教育局局长;朱公振,省一师毕业,本校校董会秘书;张建初,省一师毕业,吴江乡师附小校长;陆景宣,大夏大学文学士,吴县县中校长;严欣淇  苏纶纱厂总经理,吴县参议会议长;汪伯绳,上海中兴纸号总经理;张寿鹏,美纶厂总经理,吴县商会理事长;沈君匋,民国日报社副社长;徐伟士,吴县救济院院长,江苏省银行专员;吴闻天,经济部简任秘书,国大代表;杨和庆,德汉堡大学医学博士,国大代表。

注:本文摘自苏州地方志 作者:蔡贵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