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年祈福的人生思考

 01一线 2015-03-04
/01一线

   新年钟声即将尘封过去的一年。新年就要来了,这时候的你我他,心中一定有很多的期许与祝福。梦想、好运、自由、平安、健康、快乐、事业顺利和家庭和睦是我们永恒不变的主题。迎合新年的脚步,让你我他的祝福和期许一起传递梦想成真!
  自古至今,谁不想安享幸福,谁不想健康到老?新的一年,如何将期许转为现实?我想:我们在相互祝福的新年中,应该深思这些和我们有着切身利益的关键主题。
  什么是幸福快乐?幸福快乐是有一颗感恩的心,健康的身体,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人,一个和谐的家、一帮信赖的朋友。如果我们拥有这些,我们就拥有幸福。可以说,能让你忘掉过去的人,能给你未来。能让你忘掉自己的人,能给你骄傲。能让你忘掉利益的人,能给你幸福。如果一个人让你忘记了很多曾经,那么,他就是你的归宿。
  生命是一场愉快的旅行。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去相信神话。我们的运程是每天整整行装,理理服饰,擦擦皮鞋,梳梳发型,照照镜子,露露微笑,看看行程,微笑出发,快乐出行,然后迎接每天的梦想,最后满载成就和笑容平安回家。
    新年的运程是每天的积累,那么,每天的好运会从哪里来?好运需要我们珍爱生命,关注健康。有生命和健康,世界才属于你。身心健康,就能体验快乐的工作与生活。
  珍爱生命,平安是福。“关注安全,守住平安”是所有人共同的心愿。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社区、一个企业、一座城市,人们都在竭尽全力地构筑平安工程,保卫自己的家园。“高高兴兴出行,平平安安回家”。无论是一个家庭的温馨健全,还是一个企业的完美平安,安全都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石,是营造家庭温馨的根本。“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我们疏于防患或存侥幸心理就会导致平安防线上的漏洞百出。事实上,失去安全防护的我们,生命脆弱得一如秋风中瑟瑟发抖的黄叶,不堪一击。我们唯有心态积极,息事宁人,关注安全、关注周边环境,从细节入手,不放过任何一丝安全隐患,拒绝一切麻痹大意,才能守住大家的平安。
  关注健康,自如是福。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指身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人们经常谈到:如果生命中所有弥足珍贵的东西都可以用数字的叠加来衡量,那么生命自如健康指数绝对是1,其它所有的东西包括知识、成就、荣耀、金钱、财富等等,都是1后面的0,1有了,0越多,你的生命,就会越加光彩,然而,一旦失去了前面1,所有的0将会变得毫无意义。只要生命自由,健康保障生存才有意义。生命自由就是要你好好适应社会,遵章守法。健康保障,就是要你奠定四大基石:平和的心态,均衡的营养,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也就是说,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健康;什么都想去拥有,就是不想去拥有疾病。
  健康的心态是好运的基础。人的好运,在于有好心眼。人存好心,善良为本。心存好眼,观念自来。慈善胸怀,厚德宽人。我们来到世界上,心理的健康很重要,静静地珍视这天地人时,我们是为了爱,而不是为了恨。我们活在世上,要让人感受到你的存在,这世界充满阳光。社会温暖,人心温暖,得道多助,路自宽行。滚滚红尘中不管您是自负、自得、自卑,都没人会铭刻您的历史;苍茫众生有谁不是风中沙砾?转身即是遗忘,错过终归无形。所以,最美的风景是您的心境,最暖的阳光是您的眼光。只要心不封闭,眼不迷惘,您就不曾丢失自己。学会清扫眼尘,此乃真勇敢;懂得抚慰心伤,斯为大智慧。我们要以美丽的眼睛,请寻找他人的优点;要以自信的态度,学习你不曾学过的知识。通过学习和交流,不断改造自己,世界观决定我们的运程。观念带来决定,决定影响行为,行为就有结果。人生在世,创造生存条件,努力学习生存本领,为自己活,活的像模像样。有条件时,也帮助他人!人之所以幸福,在于知足,在于感恩。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人的相貌是这个人善恶业的综合表现。习惯微笑,最终你就会象花一样笑得灿烂!平和的心态,说的是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就会阴阳平和,气血畅通;反之,就会正气虚弱,抗病能力下降。那么大家一定会问,平和心态有什么诀窍吗?要我说,记住这句话:“要活好,心别小”。老子说,“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也就是知足者常乐。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生三气:“闲气”、“怨气”和“闷气”!何谓闲气?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家庭里的闲言碎语、买东西碰上了缺斤短两、小保姆干活拖拖拉拉,因为这些生气就属于闲气,没必要!怨气呢?老是拿自己或是家人和别人比,比收入、比地位、比房子、比孩子……难免会生怨气,这也大可不必。要知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的痛苦也不会老挂在嘴上!自己就真的那么不幸么?老这么想事儿,不幸恐怕还真的就会光顾!最后就是闷气,这是最伤人,也最要不得的。闷气对健康的危害最大,特别是长时间的生闷气,常会引起疾病。健康的心态需要我们拥有好的脾气。坏脾气,破坏人际关系,影响健康,生气将会污染生命。脾气太坏的人,命运之神不会照顾你的。所以,要争气不生气,不伤元气,成得大气。遇事冷静,思成而行,少走弯路,增大成功的几率。应该说,人的好运从好心眼来,博大的爱心是生命的基础,博爱的精神是实现愿望的保证。
  健康的体态是幸运的基础。幸运从好身体来,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奋斗成功的本钱。要有健康身体,除了要有正常的生活习惯外,还要注重饮食与运动。
  要想健康的体态,“吃”的学问也不能小视。民以食为天,吃的安全才有健康的体魄。在这方面我们历来不缺少反面的教训,从注水肉到毒大米、从大头娃娃到三聚氰胺、从鸭蛋里的苏丹红到群体性的食物中毒,都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重大的伤害,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入口的东西要干净、要卫生,要到有卫生保障的地方买食物,决不能为了一时贪口舌之欲而上当受骗,也不能为了一时的方便埋下终身不幸的种子;其次要注意营养搭配,不能挑食偏食,暴饮暴食。这同样是对我们意志、品质的考验,是对能否战胜自己的考验。健康食品才有助于人们身体有健康。提起健康食品,人们通常都会联想到蔬菜、水果,而视油腥为大敌。实际上,很多肉类、油料作物、动物内脏也对人体健康有关键性作用。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健康食品,都需要长时间服用方可使人受益。那么,怎样吃才会“吃走疾病,吃出健康”呢?这就要讲究均衡的营养。“药食同源”理论认为许多食物同时也是药物,同药物一样能够防治疾病,这是其一;另外,凡是中药,都可以食用,只不过在量上要把握而已。食物的副作用小,而药物的副作用大。很多人注重入,没什么人注重出。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营养,现在咱们都在谈怎么吃、喝,没多少人去谈怎么代谢,于是现在人积累的毛病就越来越多。怎么才能做均衡营养?均衡在前,营养在后,做到了均衡才叫营养,“均衡”没做到,别谈“营养”这两字。怎么做到均衡?每人每天吃的食物品种尽量要多,多了才能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咱们每人每天应该吃三十种以上的食物。因为任何一种食物不可能全营养,只有靠不同的食物种类来补充达到全营养的目的。
  再说,新陈代谢是体内在运动,而要它顺畅,我们提倡适量的体外运动。当今世界,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机械化、自动化逐渐代替了人体的大部分活动,使人的运动也逐渐减少。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体内食用的高脂、高糖、高蛋白又因运动的逐渐减少而积聚增多。因此,这一少一多,使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功能下降,患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脑中风、心脏病的发病率在逐渐的增多;心脏的功能也会因一少一多早衰十年以上,癌症发病率要比经常运动的人高7倍;动脉硬化、肾病、胆石症、骨质疏松症、精神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在明显升高。运动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抵抗疾病入侵、延长寿命的积极手段。长期以来,人们理解“生命在于运动”,却往往不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量和运动方式。根据研究资料表明,经常运动的健康人无论细胞免疫功能还是体液免疫功能都优于一般人,“养生之道,常欲小劳”。运动是祛病延年、健康长寿的要素,也是生命的需要。
  新陈代谢还需要我们有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不仅危害健康,还可能影响个人事业,并危及他人利益。据德国《经济周刊》日前报道,缺乏睡眠会扰乱人体的激素分泌。若长期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人的抵抗力会下降,还会加速衰老、增加体重。还有不少研究表明,因缺觉而感到沮丧的人严重破坏工作气氛,他们会降低身边同事的工作热情,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查尔斯.蔡斯勒教授是世界著名睡眠研究者之一,他呼吁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实施有助于保障员工睡眠充足的制度。当然,健康的睡眠习惯随健康的生活习惯一起养成,失眠往往由不良生活习惯引发。很多人将白天没处理完的工作和不快情绪带回家,心事太多自然睡不安稳。一味依赖安眠药解决失眠问题也不可取,因为安眠药只能助人入睡,并不能提高睡眠质量。健康的睡眠方法应该是:睡前半小时摆脱外界干扰,比如关上电视,不听喧闹的音乐,不与别人争论等。此外,傍晚散步也有助于催眠。
  生命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而自由的健康的生命会更加鲜活、更加光彩、更加有意义,只有这样的生命,才能正好的创造快乐、事业和家庭和睦,也只有这样的生命才能承载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义务、更多的责任。要是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留给人们闪光的思想和美好的回忆,那么,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实际上,你在给予的同时,你却获得了快乐。既然我们活在世上,就应该积极参到人世中去,而不只是仅仅作为人世中的一员。你参与得越多,对社会贡献就越大,实现的人生价值也就越丰富。
  2014年走了,留下了大家一行行坚实的足印。2015年来了,新的一年,新的起点,让我们更加珍爱生命,关注健康,带着憧憬、迎着曙光,满怀一个个美好的希望,用理想的霞光写出人生美好的诗篇!以健康的体魄回报父母、回报师长、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