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特刊丨正月十五

 幸福由心 2015-03-05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这天,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出门赏月、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到了隋、唐、宋等朝代时,这个节日更是盛极一时。

传统活动与习俗:

赏灯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赏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在我省,人们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便是——挂花灯。每逢元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灯,从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每晚都亮灯,远远望去,楼房张灯结彩五颜六色,将整个城市装扮得富丽堂皇,各单位也争相制作各种各样的花灯,在街上挂起,供人们欣赏,花灯样式之多,数不胜数,形形色色,异彩纷呈。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这一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在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放烟火

放烟火为元宵节最为收欢迎喜欢之一的活动。元宵节晚上,全国各地都要进行放烟火活动,届时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丽的烟火,烟火越来越美,越来越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颜色也越来越艳丽

文艺踩街

文艺踩街堪称民间文化化妆大游行。“装扮故事,盛饰珠宝,锣鼓喧天,一国若狂”。(明间乔元《闽书》)。有些地区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连续三天进行元宵节活动,文艺踩街是不可少的群众性的娱乐节目。很受民众欢迎。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所以龙舞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技,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踩高跷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

孺子可教也,后继有人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舞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动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

送孩儿灯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为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头年送一对大宫灯和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吃元宵

民间有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偷菜节

这是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节日,每年正月十五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和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莱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只能偷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元宵订情

古代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

元宵节的起源: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相传,吕后死后,诸吕密谋彻底夺取刘氏江山。刘氏宗室起兵讨伐,平定诸吕之乱。刘恒登基(汉文帝)为庆祝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道教的“三元说”

道教把一年中正月十五日定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合称“三元”。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起源火把节

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明帝点灯敬佛

源于佛教说。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自此以后,元宵灯便蔚然成风。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古代凶禽猛兽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烧死人间的人畜财产。天帝的女儿不忍民间遭此灾难,偷偷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民间的一位老人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天帝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吃元宵的传说

相传汉武帝宠臣东方朔,他善良风趣。在御花园遇见名叫元宵的宫女,因入宫后不能与家人相见,准备投井。东方朔想了一个办法,谎称:“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并给汉武帝出主意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十五晚上可让宫女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城外百姓十五晚上一律进城观灯,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就这样,正月十五日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元宵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宫女元宵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注:本文资料和图片均来自网络,一并感谢!)

至此,春节特刊过年系列全部刊载完成。民俗,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从中学习了解不少民间习俗,增加了知识,也享受到很多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