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保罗·柯艾略专访

 昵称14979747 2015-03-05

我写书是为了和自己讨论
——保罗·柯艾略专访

特约采访人:河西  转自20091018 深圳晚报

  保罗·柯艾略专访

作者: (巴西)科埃略
译者: 周汉军

定价: 15.0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3-10-01

  保罗·柯艾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世界上唯一一本出版语种超过《圣经》的书。这就意味着,保罗乃是除了上帝以外拿版税最多的一个人。

  迄今为止,这本大热小说已被翻译成69种语言公开出版,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销量超过3500万册,登上20多个国家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并荣获33项国际大奖……

   不必在这里多费口舌细数保罗·柯艾略这位成功人士的辉煌。其实这些都算不了什么,据说在巴西,他的名字与上帝、足球并列,想一想巴西足球的贝利、小罗和卡卡永垂青史的球技,就可以想像融汇东西方智慧充满浓郁神秘色彩的保罗·柯艾略在巴西受欢迎的程度了。

  1988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在巴西出版,12年后,到2000年为止,这本书光在巴西就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158版。

   大器晚成,从47岁写第一部小说《朝圣》成名,到第二年出版《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大卖,保罗·柯艾略的写作从此一帆风顺。博尔赫斯帮助他理解了人类的象征性语言,亚马多使他理解了巴西人的灵魂,亨利·米勒使他理解了写作必须是自发的,威廉·布莱克让他看到了写作的充满想象的一面,虽然他口口声声说自己不关心传统,但事实上,最关键的,是保罗善于从神秘主义出发写一个简单的故事,让博尔赫斯的灵魂飞翔在一个童话般的国度。

  简单来说,我们也许可以说保罗是通俗版的马尔克斯,将百年孤独变成每个青少年都会有的幻想,于是,牧羊少年就开始“梦游”。

   牧羊少年圣地亚哥连续两次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见在埃及金字塔附近埋藏有一批宝藏。他于是卖掉羊群,矢志向南,跨海经过撒哈拉大沙漠,直往金字塔而去…… 一路上,他遇到了任何人一生都可能遇到的诱惑:财富、安逸,甚至令人怦然心动的爱情,但他依然不忘心中的梦想,最后终于到达金字塔,在炼金术士的启发下,悟出了埋藏宝藏的地方……

  保罗·柯艾略单纯的叙述风格让他比马尔克斯和略萨这样以巴洛克似的繁复语言著称的拉美作家更能吻合大众的期待。“我女儿切尔西向我极力推荐这本书,我非常喜欢它,我会把它推荐给希拉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给自己女儿所列的必读书里就有这本,现在,忙得不可开交的希拉里,不知道会不会在扮演“空中飞人”的同时,也会抽一点时间阅读这本小说,和保罗·柯艾略一起开始一场奇幻之旅?

  2007年,由于其作品的深远影响力,联合国聘请他为联合国和平大使,这使得他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笔者有缘与保罗·柯艾略相识,并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河西:巴西老一辈的作家若热·亚马多对您深刻的影响是否最终促使您致力于写作?

   保罗·柯艾略:对我和大多数巴西人来说,若热·亚马多是巴西现代文学之父。他能够以如此鲜明生动的方式描绘出巴西人的灵魂,今天,我们依旧想要用这种方式来描述我们自己,并经常以他的作品来帮助自己。此外,他还是我的亲密朋友,在我的事业刚刚开始的时候,他以实际行动和语言鼓励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去年他去世的时候,我写过一篇关于他的文章,这篇文章已经在世界范围发表了。

  河西:在从事文学创作之前,您曾担任过编剧、剧场导演和记者,这些工作是怎么样的?

  保罗·柯艾略:在我真正开始成为一个作家的个人传奇之前,这些都是我曾经做过的工作。

   是这样,我一直想要成为一个作家,年轻的时候认为自己必须通过做一些其他事情来“获取经验”,当然这些事情要和写作有关,但我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去写。其实在根本上,我是害怕,没有足够的自信。去圣詹姆士的朝圣改变了这种情况。我认识到,为了到达目的地,你需要毫不犹疑地向目标迈进。

  河西:您还为巴西最著名的摇滚乐歌星创作过《生于一万年之前》等六十余首歌词。怎么会去写歌词的?

   保罗·柯艾略:那真的是一次机会。当时我给一份杂志写文章,一天,一个穿着黑色套装的男人来到我的办公室,说要找一个写有关UFO的文章的人。那个人就是我。他介绍自己是一家唱片公司的主管。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杂志获得赞助的机会,于是同意去他那里会面。我们彼此有着极大的不同:我是一个嬉皮士,他是一个高级主管。但当我来到他家,发现他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歌手。他让我帮他写歌。

  他后来放弃了在唱片公司的工作,成为了一个摇滚歌星:Raul Seixas。和他在一起的经历令人惊奇,他认为我只需要坚持写作。我的生活自此改变。

  河西:什么时候开始摆脱对亚马多式的现实主义小说的迷恋,而沉迷于研究炼金术,魔法、吸血鬼等神秘事物的?

   保罗·柯艾略:事情并不是这样的。我从来没有想要成为像若热·亚马多那样的人,即使我非常钦佩他。事实上,我从来没有想要成为“什么样”,或者像其他作者那样写作。我欣赏很多人,但是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创造者,你需要显露出真实的自我。真正的写作,需要让自己赤裸,需要找到自己的声音,而不是模仿别人。如果你试图跟随某人的风格,那你只会学到一个空虚的外壳,并开始无视自己拥有的财富。在我看来,这样的作品并没有真正成功。

  河西:您曾经作为嬉皮士周游世界,与一些秘密团体和东方宗教社会有过接触,是这样的吗?去过哪些城市?

  保罗·柯艾略:在我的“嬉皮士时期”,我的确去了很多地方。其中最伟大的旅行是有一次乘长途汽车横越美国。

  当然,那时候我非常穷,只有两百美金。所以我睡在汽车里,白天到达一个城市,住青年旅社。在我的人生中,那是最丰富多彩的一段经历。后来,我实现了许多其他的梦想,例如去埃及看金字塔,更好地了解中东,当然还有发现中国。

  河西:对《吸血鬼研究实践手册》一书自己不甚满意?

  保罗·柯艾略:是的,我停止了这本书的发行,我认为写得很糟糕。

  河西:1977年,您在周游世界时他参加了一个名叫拉姆的天主教组织,这是一个怎么样的组织?

   保罗·柯艾略:实际上,这是那很长时间以后发生的,在1982年。“RAM”是Regnus AgnusMundi的缩写,是天主教的一种古老组织,创立于1492年,通过一种口耳相传的方式研究象征语言。事实上,天主与信徒都仅仅是一种用来划分身份的标签,这通过完成各种任务来实现,而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答案。“RAM”没有组织机构,没有任何深奥的知识,它的基本原则就是人们通过迈出前进的一步来学习。

  河西:《朝圣》就是以您沿中世纪三条朝圣路线之一,历时三个月,徒步行走近六百公里的路程,从法国南部穿越比利牛斯山脉,抵达西班牙加利西亚地区孔波斯泰尔的圣地亚哥朝圣的经历为基础写成的,在这一路上,您是否也遭遇了许多惊险故事?

  保罗·柯艾略:惊险故事都可以在书里找到,写在《朝圣》里了,它是我那次旅行的记录。

   河西:《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您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也代表了您的主要风格。您喜欢从各种历史典籍和传奇中吸取灵感,一直在构筑一个想象和幻想的文学世界,尤其是中东和阿拉伯世界的一些文化和文学的典籍,成了他很多小说的创作灵感的来源。据说您花了11年的时间,专门研究炼金术,是这样的吗?

   保罗·柯艾略:我的确研究炼金术11年,也就是说,我阅读了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东西。但那时的我非常像书中的那个英国人,认为如果读了这些复杂的书,就一定能够掌握其中的知识。我花了很多时间才认识到,世界的教义存在于每一种简单的元素中。因此我们可以在每一件事物和每一个人身上学到东西。但是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善于接受这个世界,如果我们保持开放的心灵,就能够真正实现。

  河西:您写神秘小说是为了表现一种宗教热忱,写作一个寓言故事,还是像J.K.罗琳一样,更多地是为了表现一种童趣?

   保罗·柯艾略:我并不想教任何人任何东西。我写书是为了和自己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我的读者遍布世界,我肯定他们并不认为我是要在小说里解决问题。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考,哪一个是好的?我的书中并没有我自己计划确切要阐述的主题思想,一本书就好像人一样复杂,由各种冲突构成。我在书中唯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和我自己交流。所有其他的结果取决于读者和他们的理解。

  河西:您个人最喜欢的自己的一本著作是哪一本?为什么?

   保罗·柯艾略:写作的时候,你试图投射到人物身上的并不是你所想的,而是他们所想的。但是然后你意识到这些人物是你灵魂的一部分,而你自己非常复杂。有时候我可能会不同意那个英国人或者雅典娜的想法,但是他们有自己的生命,而我作为小说家不得不尊重他们。没有最喜欢的,人物或者书都没有。每一个都是独特的。

  河西:您对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富恩特斯、帕斯和博尔赫斯等拉丁美洲的文学巨匠怎么评价?

  保罗·柯艾略:他们都是里程碑式的人物,特别是博尔赫斯。

  河西:马尔克斯等作家都用西班牙语写作,您和亚马多用葡萄牙语写作,您觉得这两种语言的文学传统和写作风格有着什么明显的区别吗?

  保罗·柯艾略:到今天结束我也不认为语言问题会像内容那么重要,因此,忽视背景和写作的语言,你依然能够和自己的灵魂交流。

  河西:2007年9月21日,您被任命为联合国和平使者,担任此使者任命之后,您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什么样的工作?

  保罗·柯艾略:在联合国做和平大使或特别顾问,其主旨基本上是一样的。文学艺术是不同文化间的桥梁。几十年来,在西方,我们只可能学习“美国的生活方式”。现在,世界——包括美国,对其他文化更开放了,这是抓住机会的一个恰当时机。

保罗·柯艾略专访

作者: (巴西)保罗·科埃略
译者: 孙成敖

定价: 18.0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4-07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丛书: 译文经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