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解广州人将啲流嘢叫‘猪耳绳’?

 35i65 2015-03-05


广州人习惯将仿制成金银材质的首饰称作“猪耳绳”,但其实这个词语的来由跟猪一点关系也没有。


在广州人民南路与天成路之间,有一条街叫“状元坊”,“状元坊”在宋朝时叫泰通里,因住在这里的张镇孙在宋朝咸淳年间中了状元,街名便改为“状元坊”。张镇孙12岁便有“神童”之称15岁在乡试中名列前茅。咸淳7年(1271年)上京赴试,殿试洋洋7000言的《殿试笔》,得到了宋度宗的赞赏,钦定其为新科状元并赐词夸奖。那时在“状元坊”还立了状元牌坊和词字,可惜在明代中期已废弃。到了明代明弘治 12年(1499年),伦文叙又在这里一举中了状元,以后伦文叙的儿子也分别中了榜眼、进士,有人称赞他父子为“父子四元双进士”,由此“状元坊”便闻名羊城及南粤了。


“状元坊”到了清末、民初更是广州民间百艺街发源地。19世纪初叶,南海人朱义盛首先在佛山筷子路开设朱义盛首饰店,后因工艺单调生意低迷。由邓相承购承该店,迁至广州天成路状元坊继续开业,仍沿用旧招牌“朱义盛”铺号,一改其镀金首饰工艺,标新立异,伪金与真金可以乱真。四乡初稼女,五阜村姑,各江商贾盈门满客,生意兴旺起来。于是在“状元坊”内先后开设五家分铺,铺匾招牌奇特引人注目,朱义盛金漆三大楷书字,一状元郎抱笏立在鳌背上渡游,牌匾周边腐朽残旧,人视之有历经悠久之感,因而一时名噪省、港、澳。晚清时京官来粤大批订造这类假金饰钮扣,乃至西藏僧侣,也购进朱义盛镀金饰扣作饰件。“朱义盛”百年来一度成状元坊代名词。


“朱义盛”店里出品的镀金首饰,虽然是镀金,但是同真金一样不会变色,几乎可以乱真,而价钱又不贵,所以深得大众欢迎。


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句歇后语:“朱义盛——不变色”。这便是它受到人们欢迎的原因。它之所以不变色,依靠的是一种干式镀金法,把极薄的一层黄金,镀在饰物铜胚的表面上,使之久久地保持金黄的色泽,熠熠生辉,与真金无异。为了和真金器加以区别,人们就管它为“朱义盛首饰”,或干脆称之为“朱义盛”。这么一来,它就名正言顺,谁还敢说它是赝品?然而,对于它的含金量,人们好比“鸡吃放光虫——心知肚明”,不过他们还是知假买假,趋之若鹜。“朱义盛”由此而引领了一时的风尚,风靡南粤大地。“朱义盛”的生意越做越火旺,在状元坊,在这条小巷子里,居然同时有六间分店,都挂着相同的招牌,都自称是“金牌祖店”,争得不可开交,甚至打上了公堂。


“朱义盛”首饰,工艺精湛,虽“仿”而逼真,可谓价廉物美。它更是迎合了当时的人们,尤其是中下层的妇女,在社交中支撑门面的需要。当一个社会处于贫富极度悬殊的状态之下,就势必会盛行“先敬罗衣后敬人”的风气,于是“朱义盛”就应运而生了。可以想象,在当时的茶楼里、戏院里、以及其它的公共场合里,定是金灿灿的一片,叫人眼花缭乱。金戒指、金项链、金耳坠、金胸饰……都在人们的身上争奇斗艳,尽领风骚!


然而,其中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听说,只要把首饰往墙壁上轻轻一刷,朱义盛首饰马上就会露出其铜器的本相。但是,说实话,谁有这份闲心去管它真与假?反正真金白银,未必人人有,而朱义盛首饰,却是你有我也有!谁都不傻,推己及人,只好心照不宣,于是乎,真亦假来假亦真,结果造就了一个“朱义盛”的世界。


纵使“朱义盛”以假乱真的功夫,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但是,“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仍然逃脱不了被曝光被甄别的时候。相信当时人们以金器作聘礼定亲时,非得这般庄严声明不可:“我的是九九足金,绝非朱义盛也!” 慢慢流传下来,“朱义盛”现在引申为假冒的、假的首饰。

【声明:内容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