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南巡下扬州》--阎崇年在《扬州讲坛》上的演讲

 紫色梧桐318 2015-03-05
《康熙南巡下扬州》--阎崇年在《扬州讲坛》上的演讲

   《百家讲坛》主讲人、满学研究专家阎崇年再次作客《扬州讲坛》,主讲《康熙南巡下扬州》,拨开历史迷雾,为我们展现一幅真实繁盛的历史画卷。<扬州晚报>今特辑录现场录音,以飨读者!

    
原音重现

    
在清朝,康熙皇帝六下江南,这个由皇帝领衔的旅游团体来到扬州,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2万多人,可能是康熙以前,扬州接待的最大的旅游团体。就是在现代,有了飞机、火车,想要组织一个一两万人的旅游团体,也是不容易的。

  康熙先后六下江南,每次去的时候和回来的时候,都经过扬州。康熙六下江南,累计520天,在大清朝的历史上开创了先河。康熙的曾祖父努尔哈赤、祖父皇太极、父亲顺治、叔父多尔衮等,都没有跨过长江。而康熙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跨过大运河、海河、淮河、黄河、长江、钱塘江几大水系的皇帝,足迹遍布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浙江、河北等地,开创了很多历史。

  康熙南巡的条件

  康熙为什么要南巡,是不是酒足饭饱后,一拍脑袋说:我要南巡?显然不是,康熙南巡也有着特定的历史条件,大概分为以下五点。

  第一点是天下一统,安定了下来。1583年,也就是明朝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起兵,开始了漫长的战争。后来,又有农民战争、台湾战争,一直打到了1683年,整整100年的时间。当时的中秋节,康熙收到了一份海上捷报:明月中秋节,执书海外书。自今天汉下,万里烟云开。所有战争的烟云都消散了。

  第二点是治河兴农。中原地区经受了100年的战乱,没有时间、精力、钱粮来治理河道,因此水患不断。在康熙宫殿的柱子上,刻有一条幅,上面写着:治河、兴农、三藩,这是他日日夜夜想要解决的事情。当时三藩已经被平定了,有时间来解决治河的难题了。当康熙来到高邮一带时,看到一片泽国,百姓只能在一些高地上搭建草棚度日。从古至今,治理水患,都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

  第三点是缓和满汉矛盾。当时的民族矛盾很尖锐,努尔哈赤曾推行儒政策,不是杀一个人,而是一批一批地杀。皇太极曾经六掠中原,沿着太行山的山路,兵分八路,推进了1000华里,一直到山东济南,将人和牲口一起掠夺,包括无数财宝,队伍长达200华里。多尔衮也曾宣布剃发、易服、占地等政策,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这对中原百姓来说,都是巨大的伤害。这也引发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幕幕历史悲剧。所以,康熙是想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和文化冲突。

  第四点是宣扬皇帝权威。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喜欢出游,如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等,这都是君王表现自我权威的一种形式。康熙是一位学者型皇帝,他相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南巡也是一种行走。

  第五点是欣赏江南山水。清朝在康熙之前的皇帝,大多生活在北方,江南山水美如画,那也只是看画一样。比如烟花三月下扬州,没有具体体会。康熙就不同了,可以亲身欣赏到江南的山山水水。

    B 
康熙六下江南的情景

  康熙第一次下江南,是在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呢?因为结束了三藩动乱,统一了台湾,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所以决定南巡。他从北京沿着大运河,从北往南走,来回都经过了扬州。但是,他第一次来扬州,并没有住进扬州城,而是将龙舟泊在仪征的长江中间。因为扬州十日的缘故,他内心还是觉得有些不安稳。扬州又太有诱惑力了,所以他选择白天进城,只有一天的时间,游览了栖灵寺、平山堂、江天寺。其实,当时没有栖灵寺,只有大明寺,因为康熙对大明比较忌讳,所以就以寺中栖灵塔为名改称栖灵寺

  康熙在沿途中,很会笼络人心。他经过山东时,特地去拜祭孔子,对孔子行三跪九叩的大礼,表达对孔子的尊敬。

  康熙二下江南,是在康熙二十八年,间隔了5年的时间。其中,发生了俄国入侵雅克萨的事件。当时朝廷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不去理睬,一种是寸土不让。最终,康熙还是选择了进行反击战,最终打败了俄国侵略者,这也是满族人、汉族人、蒙古人等多民族的共同胜利。

  第二次来到扬州的时候,康熙就把船停在了江都陈家湾,历史记载:郡市民迎驾,百姓的态度就缓和了。这次他住在了扬州府里,住了一天时间。他到处视察河患,进行治理。

  康熙三下江南,是在康熙三十八年,中间又有了10年时间。主要是他御驾亲征嘎尔丹,当时的战场都是戈壁,寸草不生,粮草供给很成问题。康熙就和士兵们一样,开始一天吃一顿饭,后来两天吃一顿饭。尽管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每晚他都进行刻苦学习。后来嘎尔丹死了,康熙才放心南巡。这次来到扬州,康熙主要修水利,让百姓安居乐业。为了他的到来,当地官员修建了高旻寺,康熙题字敕建高旻寺。当时,他看到附近的居民遭到了火灾,他就派手下的近卫军去帮忙灭火。此外,他还补偿百姓的损失,每烧毁一间房,补偿3两银子,并且发到每个受灾百姓的手中。

  康熙四下江南,是在康熙四十二年,来回都是住在扬州的。住在行宫里,南巡也开始有规律起来,两年一次。

  康熙五下江南,是在康熙四十四年,视察黄河、淮河的水利,看看效果如何。当时百姓对他已经非常爱戴了,运河两岸有很多百姓夹道欢迎,一边奔跑一边欢呼。曹寅等官员修建了一个行宫,有精致的房屋,有漂亮的花园。

  当时有人对康熙的行程进行了详细记载:“311日,各地官员匍匐叩见,进献古董、字画等;12日,康熙进城,灯笼如白练一样;13日,康熙在行宫里写字;14日,康熙前往镇江,曹寅等官员又来送礼,其中有白玉环一只、白玉鹦鹉一对。盐商送上古玩60件,还送给随行的皇太子40……”

  康熙回来时还住在扬州,来回一共住了11天。初一,康熙中午游玩,晚上看戏、宴请;初二,看戏、宴请……”余下的日子里,每天都是看戏、宴请,最多的一天,摆了100桌宴席。摆宴席所花费的钱财,全部是由地方官员出资的。

  康熙六下江南,是在康熙四十六年。当时盛况空前,河北、山东各地的百姓都非常拥护他,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康熙六下江南后,就不再南巡了。因为在康熙四十七年,他两废两立太子,非常劳心。在朝廷上宣布圣旨的时候,一边宣读一边哭泣,最终还倒在地上。不久,康熙就中风了,右手不能写字了,所以后来康熙都是用左手御批的。

  从北京到杭州一带,一个来回要有10000华里,康熙的体力也不能支撑了。

  康熙南巡的扬州影响

  尽管有很多文人墨客写过扬州,但是康熙六下江南,十二次经过扬州,还是给扬州注入了非常大的影响。

  康熙的六下江南,也逐渐化解了满汉之间的矛盾。比如他对董仲舒的评价为正谊明道,承认儒家的传统。他还为宗泽、陆秀夫等人题匾,逐步化解了满汉之间的文化差异。

  康熙南巡,同样影响宫廷。比如他在南方吃到的菜肴,看到的服装,听到的戏剧,这些江南文化都对北方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各地官员送上的妃嫔。在康熙后来的妃嫔中,有很多汉人的姓氏。而在他的子女中,也有很多江南女子为他所生的。

  康熙很会笼络汉官,有次南巡到江苏的时候。江苏巡抚来接驾,康熙问他,多大了?江苏巡抚回答说:我今年62岁了。”“视力还好吗?”“大字还看得清楚,小字就看不见了。康熙就送了他一副眼镜。

  到了第二天,康熙看到这位巡抚,立刻问他,戴上眼镜是不是看清楚了?巡抚说。康熙问他:你牙口可好?巡抚回答说:吃软的还可以,吃硬的就不行了。康熙就说,他的御厨会做一道菜,叫做康熙豆腐,就派他的御厨做好了送到巡抚府上。但是,这道康熙豆腐只能吃一次啊,康熙就派他的御厨到巡抚府,教府上的厨师这道康熙豆腐,让他可以一直吃到,子孙也可以吃到。

  这就是康熙的君臣情感交流,康熙南巡有八赐:赐匾、赐字、赐宴、赐食、赐银、赐物、赐见、赐官,非常慷慨。很多官员都对康熙忠心耿耿。

  当然,康熙皇帝南巡时,还是造成了一定浪费的。毕竟,这是一两万人的大队伍。很多当地官员都为他们出资,曹寅最后被抄家,也有着一些关系。现在很多小说、电视剧,都说康熙下江南很多故事,比如参加科举考试,住在乡野小店等,这些都不可信,纯属胡编乱造。

  很多人对康熙的评价都很高,称他为千古一帝,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康熙是千年一帝,他是从两宋开始到清朝的千年之中,出现的最出色的皇帝。在这段历史中,出现的皇帝很多,在位40年以上的皇帝也不少,但这些皇帝都或多或少有些缺点。只有在康熙当朝的这几十年内,百姓的生活是非常安宁的,完全可以称为盛世。

  康熙虽然有些浪费,但是和乾隆皇帝相比,还是比较节俭的。希望明年有机会,还能再来扬州,讲述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

 (记者 王鑫 (根据录音整理) 摄影 赵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