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羊”文化:不变的孝道

 庸庸学馆 2015-03-06
“羊”文化:不变的孝道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本报记者 王聪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羊被塑造成懂得感恩的典范。羊年春节,记者发现,回老家过年仍是主流选择,回家探望家中的老人依然是许多人回家的理由。同时,选择留在城市过年、错峰将父母接到大城市过年的网友日渐增多。数亿人的春运归途,实质上就是一次“行孝道”之旅,春节也因亲情而格外温暖。

  孝道渊源深

  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这是《弟子规》中的总叙,从这可以看出自古以来孝的重要地位。而关于敬老、养老的专门史料记载则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孝道从敬养上分析,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尽孝新常态

  古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意思是父母健在,子女尽量不长期在外地,尽其孝道。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观念逐渐淡化,随着社会进步,孝文化被赋予了丰富的时代内涵。如今尽孝不仅重赡养,更重视心里关怀和内心愉悦,一些尽孝的新形式跃然而生。

  去年被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承德女孩儿李璐,为了让年近八旬的姥姥、姥爷每天都能和四个女儿面对面对话,她为老两口注册了微信,并手绘六页微信使用说明书。此事在微信朋友圈一经转发,引来众人纷纷点赞。高科技年代,不少年轻人以教父母使用微信、视频让老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新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孝道在南阳

  南阳作为楚汉文化的聚集地,自古就有着舜孝感动天的故事。在2014年感动南阳十大人物中,唐河县城郊乡八里岗村村民25岁的邓曼君带着瘫痪的养父出嫁,向世人展示了一位普通农村女孩的孝道和感恩之心。

  如今弘扬孝道文化更是以不断创新的形式浸润生活中的点滴,漫步在白河湿地公园抬头便能看到画有二十四孝图的路灯,傍晚发出光亮,如精神上的灯塔为我们照亮前方。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岁月间隙的承接,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还记得年幼时父母的模样么?如今他们已步履蹒跚。在新的一年,勿忘感恩。4

  下图:南阳人张磊的《二十四孝》工笔画(部分)本报记者 王聪 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