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孤皇后、杨贵妃、霍显&越王妃、长孙皇后、马皇后

 不言2016 2015-03-06
妒后悍妃、媚主干政社稷倾;良梓贤妇、相夫教子事业旺
    隋文献皇后独孤伽罗(544年—602年9月15日),河南洛阳人,汉化鲜卑人,北周卫国公、关陇集团重要成员独孤信嫡女,母清河崔氏。十四岁嫁给大将军杨忠之嫡长子杨坚。同年父亲政斗失败被杀,家道中衰,丈夫亦遭权臣猜忌。独孤伽罗保持低调谦恭作风,以期为夫消祸;周隋交替之际,亲自劝勉杨坚定下立隋大计;之后拜为隋王妃、隋王后;隋朝开国乃为皇后。独孤皇后深度参与朝政,终身对隋文帝保持了强烈影响力,于开皇之治功不可没,宫中并尊帝后为“二圣”。晚年主导罢黜宰相、废易太子引发史学界争议评价。隋文帝和皇后夫妻恩爱,“誓无异生之子”,共诞育有十个儿女。仁寿二年八月皇后崩逝,在位二十二年。隋文帝不能忘情,迷信皇后升化为妙善菩萨,并亲自为其送葬;又营造天下最盛佛寺为皇后祈福,临终前企盼和爱妻“魂其有知,当地下相会”。仁寿四年七月文帝病逝,十月帝后合葬太陵,皇后谥曰“文献'。次子即隋炀帝杨广
      杨玉环   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其籍贯存在争议,主要有五种说法: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说、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广西容县)说。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白居易形容她“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的《清平调》则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霍显霍光之妻子。霍显一直想让她的女儿成为皇后,便买通御医淳于衍,在宣帝即位三年之后毒死了已经怀孕的许皇后。由此被宣帝记恨, 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后。霍氏一门骄奢放纵,甚至密谋发动政变,最终在公元前65年被灭族。
文德皇后文德皇后长孙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 ,小字观音婢,河南洛阳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
长孙氏13岁嫁李世民,武德末年,她竭力争取李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她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后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皇帝诞下三子四女。
贞观十年(636年)六月,长孙氏在立政殿去世,葬于唐昭陵,谥号文德皇后。咸亨五年(674年),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尊号为文德顺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 
尝著有《女则》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仅存《春游曲》一首。
孝慈高皇后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1332年一1382年),本名不详,是安徽宿州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妻子。
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兴的主持下,马氏嫁给了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
马氏婚后与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氏和他患难与共。
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氏为皇后。朱元璋对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对她的建议也往往能认真听取和采纳。朱元璋几次要寻访她的亲族封官加赏,都被马皇后劝止。对于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将,马皇后总是婉言规劝,使朱元璋有所节制。
马氏保持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册后以后,仍亲自带领公主嫔妃刺绣和纺织。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平时粗茶淡饭,缝补旧衣。嫔妃皆敬服,都将她比拟为东汉时的明德皇后
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八月,马皇后病逝,年51岁。同年农历九月葬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1403年(永乐元年)上尊谥号: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1538年(嘉靖十七年)加上尊谥号: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独孤氏,未知其名,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北周朝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大司马、河内公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信见年轻的大臣杨坚相貌堂堂,心中十分喜爱,便将十四岁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在杨坚未称帝做皇帝之前,她遵守妇道,柔顺恭孝、谦卑自守,生活也十分俭朴,称帝之后,作为皇后,也还能匡正杨坚的过失。并且杜绝一些人走她的后门。如幽州都督阴寿向她请求,将价值八百万两银子的明珠买下来送给她,独孤氏拒绝道“这些不是我所需要的,现在敌人经常侵犯我们的边境,将士们都很辛苦,不如将这八百万银子赏给有功之人”。文武大臣们听到后十分高兴,一致恭贺皇帝,说有这样的贤皇后是国家和百姓之福。
    独孤氏生有五个儿子,杨坚既宠爱但又害怕她。每次上朝听政,都要与丈夫一同坐车至阁门才下来,并且要宦官向她报告朝中议事的内容,如有不合自己的心意事情,退朝后就勒令杨坚改正。独孤氏的性格生来就具有两重性,而且妒忌心很强。宫女、大将尉迟迥的孙女很美丽,文帝见后便十分宠幸,她趁杨坚上朝之际,竟令人将此女杀死,杨坚因此大怒,单独骑马赌气从皇家后苑中出走,进入山中二十多里。重臣高颖、杨素等多人追及,高颖劝道“皇上怎么能因为一个妇人的行为而丢弃国家而不顾呢?”当初,独孤氏因为高颖是父亲的好朋友而对他很亲近礼貌,听到了这句有关妇人的话后便怀恨在心,从此以后,天天在丈夫面前说高颖的不是,必欲去之而后快。最后竟被黜职并死在杨广手中。
    独孤氏对儿子们娇生惯养,十分宠爱,太子杨勇也好,晋王杨广也罢,五个儿子一个个都是声色犬马,不务正业,作为母亲,对儿子没有很好的引导与严加管教,是她的最大不足。儿子中尤其是杨广更加心狠手毒、狡诈无比,既遗传了父亲杨坚的野心勃勃、苛刻寡恩,又继承了母亲的妒忌残忍、虚伪做作,父母俩的致命弱点全部集中在杨广身上。早就盼望着当皇帝,于是与越王、掌管军队大权的杨素勾结在一起,百船讨好母亲独孤氏,显得孝顺无比,因此杨坚在悍后和奸臣的内外欺骗与压力下,废除了太子杨勇而立杨广为帝,最后却被妻子说成是忠孝无人可比的儿子——杨广将自己杀死在病床上。独孤氏先于丈夫死去,终年五十岁。终其一生,小忠小信中隐藏着极大的奸恶,她进谗言谋害大忠臣高颖(因为高也不同意立杨广为太子,说他品德低劣),信任大奸臣杨素,强立昏暴的杨广,隋朝的天下实质上是葬送在独孤氏的手中。
    杨玉环,后又名杨太真,唐朝前期蒲州永乐 人。幼年时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后嫁给唐玄宗皇帝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为妻。玄宗的宠妃武氏病故后,后宫中无一女子能中他的意,宦官高力士知道杨玉环美丽无双,于是将她充入后宫,从此翁媳成了夫妻、恩爱无比。玄宗将她封为贵妃,享受和待遇都超过了皇后。在她的美色诱导下,唐玄宗不理朝政,将唐朝的江山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轮回之中。
    杨贵妃不仅自己宠幸非常,连兄弟姐妹也富贵无人可比,三个姐姐虽以嫁人,但华色未衰,美貌动人,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二姐封为虢国夫人,三姐封为秦国夫人,杨氏姐妹出入皇宫如自家一般,并且也与玄宗皇帝时常发生淫乱。就连她的三个从兄杨铦封为鸿胪卿、杨锜为侍御史、杨钊(杨国忠)更是封为宰相,他们都取了公主、郡主为妻,此时的杨家声势震天、显赫无比,就连两位皇室公主因与杨家发生点小纠纷,最后遭到贬职夺爵的下场。
    皇帝亲切地呼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为姨,每一次赏赐给她们的脂粉钱就是上百万之多。杨氏六兄妹的房子连成一片,规模华丽不亚于皇宫,只要谁见到别处的房子比咱家的还好,就一定要拆毁重建,可以说,这几家的土木建筑从未间断过,而这些都是唐玄宗从国库中拿来赏给她们的。唐朝成了杨家的天下。
    凡各地进贡给中央朝廷的奇珍异宝,皇帝都要分赐给她们,每天只见皇宫使者往来于杨家不绝于道。因此朝野官员们纷纷前去贿送厚礼谋取前程。如岭南节度使张九章送厚礼后升为银青光禄大夫。广陵府的一个长史王翼献得多,越级提拔为户部侍郎,没有送礼的大多都不知不觉地被贬职或调到边荒地方去了。选拔官员的吏部根本就没有了一点用人权。这样一来,贪污腐败风行,没有谁会去抓好本职工作,吏治由此大坏。
    杨贵妃有一嗜好,喜欢吃新鲜荔枝,从南方的两广一带运至西安,几千里的路程,人员和马匹接力传递,运到京城,颜色和味道都还没有变,可何曾想到,累死了多少役夫、士兵和战马。包括皇帝、贵妃在内,她们的生活十分荒淫、奢侈糜烂,真正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了。如杨国忠,公然与堂妹、虢国夫人通奸,二人经常坐着车子,不盖帷布,在街道上耀武扬威、招摇过市,二人在车子上互相嬉气拥抱,路上行人称国忠为雄狐。比喻为不知羞耻、淫性十足的雄性狐狸。而杨贵妃却认定胡人出身的将军、幽州节度使安禄山为干儿子,其实安禄山比她年龄大许多,一来是安善于拍马屁、送厚礼,博得贵妃欢心。二来胡人身强体壮,据说有一次贵妃与他偷情连双乳也被抓破。但杨贵妃给干儿子洗澡,并赠洗儿钱为史书所载。而唐玄宗与她的三个姐姐通奸也就不足为奇了。想想看,连自己儿子的老婆也可以夺取过来成为自己的小老婆,还有什么不能干呢?“如果人一旦变成了野兽时,就比野兽更可怕可恶”,这样一群不知鲜廉寡耻的兽人来治理国家,不败亡是不可能的。
    每年十月,唐玄宗游幸华清宫时,杨家六兄妹都带着大量的车队相随,每家各一种颜色,真是万花灿烂,河谷平川都映成绵绣一般,沿途遗失的香花香粉和钗钿,香味可闻十多里。当初,安禄山立有小功进京时,唐玄宗听从贵妃的安排,要杨家六兄妹与禄山也结为兄妹,而安禄山又尊最小的贵妃为母亲,更是皇帝求之不得。杨国忠害怕安禄山受宠会妨碍自己,便多次在玄宗面前说禄山生有叛志,但玄宗就是不听,而贵妃更不愿失去他,于是几次将双方召来参加宴会进行调解,真是不可理喻。从这里就可以看见安与贵妃的特殊关系了。
    不久,安禄山见朝中无贤相,边关没良将,便大肆举兵造反,攻下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占领了大半个国家,唐玄宗只好带着贵妃仓皇逃往四川去避难,行至一个名叫马嵬坡的地方时,护卫的将士们愤怒地将杨国忠父子杀死,并逼迫玄宗皇帝交出杨贵妃,无奈之下,玄宗只好令她自缢而亡,死时只有三十六岁。杨氏兄妹及其家人、亲属流落在各地的,也被恨之入骨的地方官和百姓全部杀死了。唐朝从此走向衰败,客观地说,杨贵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霍显,无原名原姓和籍贯记载,她是西汉王朝昭帝、宣帝时期的辅弼重臣,大将军霍光的继妻,本是元配妻子东闾氏的陪嫁婢女,从小狡黠异常、活泼可爱,更善于奉承主人,人也长得小巧玲珑。霍光特别喜欢并纳为妾,并且生了两个儿子和几个女儿。元配病死后便将她立为正妻。
    霍显此人鬼点子特别多,而且十分自私。她有个小女叫成君,没有许配夫家,满希望汉宣帝登上帝位后,好将女儿纳入后宫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谁知宣帝顾念贫穷时期的结发妻子许氏,因此将她立为皇后,这使得霍显大为妒恨,大骂丈夫无能,没有阻止立后一事,并且伺机报复,以便实现自己的如意算盘。不久,许皇后怀孕,即将分娩时突然患病,宣帝很是着急,便请女医前来诊治,有一个名叫衍的妇女精通医理,便应募而至,霍显知道后,瞒着丈夫,威逼利诱,暗中买通衍在药中下毒,将许皇后毒死了。皇帝起了疑心,下令追查并将女医关押起来后,霍显才害怕衍招供后于己不利,便告知了丈夫,这时的霍光没有大义灭亲,虽然骂了一顿可还是站在妻子一边,阻止这件事没有再查下去,女医也被放回了家,从这时起,宣帝彻底改变了对霍光的看法。宣帝知道,凭自己刚上台,满朝文武大臣多是他的门下,无奈只好忍了下来,只不过是在等待时机而已,同时接受了取她女儿为皇后的请求。
    这时候的霍光夫妇真是荣耀无比,外孙女身为皇太后 ,小女儿是当今皇后,自己是大司马、大将军,总揽朝纲,儿子和女婿都在朝中任要职并握有重兵。
    更为可怕、可耻的是,霍显淫荡成性,每当霍光上殿值班之机,便与年青的家奴冯子都偷情,而凡面目姣好的家奴她都暗召侍寝,致使这些家奴穿金戴银,在外挥霍浪费,耀武扬威、不可一世,许多人向冯子都等家奴送厚礼得到了官职。霍光也在妻子的影响下慢慢地变坏,上自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对霍氏一家表示很不满。
    霍光死后,汉宣帝如释重负,朝中大臣们也都好似松了一口气,这时魏相已经担任了宰相,张安世为大司马、卫将军,大臣们纷纷揭露霍家种种不法行为,皇帝为了掌握实情,下令凡上告的书信一律直达他本人,不要经过霍氏势力掌控的部门。这是安排的第一步棋。接着将霍禹、范明友等霍氏子侄、女婿调离权力部门,掌兵权的一律改任行政职务,是京官的调往地方任职,这是第二步棋,霍家里外好似捅了马峰窝似的不平和不安,霍显忙召集霍氏子弟和女婿们密商,准备杀死皇帝和宰相,登基称帝,阴谋败露后,迅速将霍家满门抄斩,与霍氏有牵连而被杀的达一千余家,干净、彻底地消灭了霍氏势力。
    当初茂陵人徐福见霍氏一门特别是霍显如此奢侈淫乱、纵子为非,放任家奴欺压平民百姓时,就预测到霍家必然会败亡,于是对人说道“霍氏看来快要灭亡了,一个人生活过于奢侈就会骄横傲慢,对人没有礼貌,而小民无礼就会侮辱父母,大臣无礼就会侮辱皇上,这就是大逆不道了。霍氏掌权时间这么长,受到伤害的人肯定有许多,对皇上大逆不道、对臣民造成了伤害,哪有不灭亡的道理?”因此三次上书皇帝,请求裁撤、抑制霍氏一门,以达到保护功臣的目的,此时的汉宣帝敢这样做吗?而霍氏又哪里会朝这个方面去想呢?于是发展到谋杀皇后,阴谋造反的地步。霍显未成为霍光正妻之前,还不敢过分放纵作恶,因而霍光对国家还是忠心耿耿,尽职尽责辅佐汉昭帝和汉宣帝,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自从听从霍显的拨弄后,思想便发生了变化,成了她的保护伞和帮凶。这就是一代功臣——霍家的悲哀。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伟人,帝王将相在事业上大刀阔斧、义无反顾、奋击无前,却在功成名就之后败在自己的妻儿子女手中,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以上三人只是危害性严重的代表而已,现在再来看一看在贤内助的帮助下,使事业取得成功的贤慧女性,她们是如何辅佐自己丈夫的。
    越王妃,不知姓氏名字,她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国王勾践的妻子、王妃。越国被吴国打得大败后,要越王去吴国作奴隶,才可以保全国家。这时的勾践五内俱焚,堂堂一国之君,却去作敌国国君的奴隶,侍候自己的仇人。这种屈辱感使她宁肯身死国灭,也咽不下这口恶气,今后怎么做人,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大臣文种、范蠡百般劝导终不听从。王妃挺着即将分娩的大肚子,手中拿着一把短剑,跪在丈夫面前请求将她杀死,并流着泪说道“与其亡国后被敌人杀死,不如先死在自己人手中,只有大王先做出牺牲,才能保全国家和幸存的百姓,也才有复国的希望”。她的一番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而又充满无限生机的话语使得越王感悟,于是决定前去吴国。
    为了随时安慰丈夫、坚定他的信念,生下孩子三天后便陪着越王来到吴王宫中,越王替吴王喂马扫地、鞍前马后地侍候,王妃则端茶送水、执扇打伞,住的是简陋的石室,吃的是残汤剩饭,夫妻俩完全成了吴王的奴隶,吴王夫差见到昔日打败本国的强敌今天成了自己的奴隶,心中很是高兴,因此也就骄傲起来了。为了麻痹他,王妃和谋臣范蠡要国中选来绝世美女西施送给吴王,从此使他沉湎于酒色之中,并且信任奸臣伯嚭、疏远相国、忠臣伍子胥,吴国从此日益离心离德,开始衰弱下去。
    每当勾践灰心伤气、失去信心甚至想自杀的时候,王妃总是体贴和劝慰,给他鼓励、打气,使勾践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由于吃苦耐劳,得到了吴王的好评,特别是越王妃,宫内的人们无不称赞她的勤劳贤慧,这使得吴王本来就想借此羞辱勾践的敌意大大减了下来,加上西施枕边风的作用,吴王对勾践夫妻产生了好感和同情,甚至有放他回国的想法了。
    有一次吴王生病,为了取得他的信任和好感,争取早日释放回国,范蠡灵机一动,建议越王假装自己精通医术,通过尝食病人的大便能知道病情的好坏和对症下药,其实精通医理的倒是范蠡自己,知道吴王日夜淫乱无度,系肾虚和感冒所至,便将这一苦肉计告知越王后,勾践说什么也不愿干,认为这样做,就是今后放自己回去了,又有什么脸面做人呢?又是王妃流着眼泪苦苦相劝道“你如此地吃尽苦头,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早日回国,现在上天赐给我们这样一个好机会,却不接受,何日才能复兴越国呢?我真担心这一切都会因此而前功尽弃了”。越王这才愉快地接受了,于是在范蠡的授意下,勾践来到吴王的病床前,竟然真的吃了夫差拉的大便,并高兴地对他说道“大王只不过是受了点风寒,不出三天定会好的”,并且如此这般地开了个药方子便离开了,果然,没多久吴王夫差的病便好了。因此十分感谢越王对自己的忠心,请来越王夫妻和范蠡一道赴宴,并当众宣布,决定放他们回国。
    “虎入深山、龙归大海”,回国后,吃尽了苦头、尝够了屈辱的勾践发誓要复兴越国,为了使自己不忘耻辱,他睡在茅草上面,头上挂着一颗猪胆,一旦松懈时,便用口添一下,那辛苦无比的胆汁使他振作精神。这就是“卧薪尝胆”的由来。就这样,通过他们夫妻君臣、全国上下的共同努下,十年聚财、十年与民休养生息,国富民强,终于消灭了吴国,并使得吴王夫差自杀身亡。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王妃的帮助和作用,恐怕越王早就被杀死了,越国也不存在,这就是女中豪杰、巾帼英雄的伟大功劳。
    长孙氏,不知其名,隋朝时河南洛阳人。高祖、曾祖、祖父都是历代大官,父亲长孙晟,喜欢经史、善于领兵,担任随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氏幼年时很爱读书,特别喜欢观览前代圣贤名人传记,将古人善良的典范和道德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伯父长孙炽是一个知名学者,听到李渊劝化、安抚突厥族贫民的善举后,便对弟弟长孙晟道“这是一个深明大义而仁慈的人,这样的父母就必然会生育、培养出贤德奇才,有出息的儿女,应该和他家通婚才好保持我们家族的繁盛呢?”于是父亲长孙晟便将女儿长孙氏许配给了李渊的次子李世民为妻。
    李渊称帝后,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因妒忌、害怕秦王李世民的功绩与威望,便时刻寻找机会陷害、欲置他于死地。而长孙氏在内宫尽力孝敬李渊夫妇,对各位妃嫔也谦恭谨让,以此来消除对李世民的疑忌。在玄武门事变中,长孙氏亲自安慰、拿出财宝来鼓励将士们奋勇向前,因此,大家深受感动,一鼓作气,将太子和齐王打败并杀死了。李世民即位后,她成为皇后。
    长孙皇后生活俭朴,经常与丈夫皇帝论及天下成败时说道“一家之中,如果母鸡啼叫报晓,这就是不祥和败亡的象征”。哥哥长孙无忌,本来就是与李世民布衣之交的好朋友,又有开国和佐命大功,世民想用他担任宰相,皇后认为不可以,并乘机说道“我已经成为皇后,尊贵到了极点,就更不能让自己的亲属在朝中掌握大权,汉朝外戚吕氏、重臣霍氏的败亡可以作为借鉴”。皇帝不听,任命无忌为尚书仆射,皇后暗中令哥哥不要接受,没办法,皇帝只好听从,皇后才喜笑颜开。
    一次太宗皇帝退朝后来到皇后的寝宫时,怒气冲冲地说道“总有一天要杀死这个乡下佬”,皇后问他杀谁,什么事情?太宗道“魏征常常当着众位大臣的面顶撞我,使人难堪,没有一点君臣之分”。皇后一言不发赶紧回到寝室中,梳妆打扮并穿上皇后的礼服后庄严地走了出来,对着皇帝作揖并恭贺,太宗莫明其妙地问她这是什么意思,长孙皇后回答道“正因为皇上是明主,才会出现魏征这样的忠臣。假如你是一个昏君、暴君,谁还敢说话呢?皇上能有魏征这样的忠臣,我怎么能不感到高兴,向你道贺的道理?”因此皇帝转怒为喜,第二天上朝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魏征道歉并给予重奖,鼓励各位大臣积极进谏,并说道“外有魏征这样的忠臣,内有贤明的皇后,国家就一定能够强盛”。从此以后,每当太宗有不快意的时候,皇后总是委婉地规劝和开导,终李世民一朝,积极进谏,虚心纳谏,成了贞观之治繁荣富强的代名词,为历史所彪炳,为后人所推崇。
    皇后生病时,听驸马柴绍前来报告紧急军情,太宗披甲而出,皇后也乘着车子飞快地跟上去,宫司们谏止她不能去,皇后道“皇上这么惊慌紧张,我又怎能安下心来呢?”到了病重时,皇太子请求大赦来替母亲消除病灾,皇后不许并强调道“死生是命中注定,不是人力可以挽回的,如果认为修善积德可以延年益寿,不生疾病的话,那么我是没有做过什么坏事的。连这种亲身做善事也没有什么效果,那么无知的作法又有什么用呢?赦令关系到国家大事,不能因为我个人生病就胡乱施行,而佛教是异国的迷信,没有听说该国拥有它而繁荣富强,反而是落后才产生出来的。道教是华夏的传统宗教,也没听说过有一点什么作用,反倒是秦始皇相信它而国力大损,汉武帝追求而招来祸患,梁武帝虔心事佛而身死国灭,其余因为相信这些东西造成败家亡身的更是不在少数。这些惨重的教训应该铭记在心,更应该是皇帝、太子所反对的”。太子不敢上奏父皇,便将这事告诉了房玄龄,房与帝说明后,太宗十分感动,发誓要搞好国家,以此来报答妻子的恩德和关爱。
    到了病危准备与太宗决别之际,刚好房玄龄因小错误遭到太宗解职回家,皇后此时还劝皇帝道“玄龄长期跟随着你,出了好多的计策,功勋卓著,如果不是犯有重罪,是不要处理人家为好。我的娘家因为皇上的恩泽而贵,没有建立功德而享受厚禄,是容易取祸的,千万不能再给他权柄就好了。我生前没有做过什么有益的事情,死后不应该厚葬,不用选址,不要起高坟,不能用棺椁,葬器用瓦木之类就可以了,葬礼一定要简单,这样我就心满意足、感激不尽了”。同时,请求皇帝虚心纳谏、厚待忠臣,不要听信谗言,不要大兴土木建设,少游乐、应爱惜民力。说完便病故了。享年三十六岁,朝野上下,全国民众无不痛哭流涕,一代贤德无比的皇后,女中英杰,就这样被疾病无情地夺去了生命,这既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不幸,更是国家和人民的重大损失。
    马氏,不知其名,是元王朝末期宿州 人,母亲郑氏早亡,父亲无力养育,便将她托付给好友郭子兴为义女。子兴待她如同自己的女儿一般,马氏自尊心极强,不愿拖累家人,从小就起早贪黑,粗细活儿都争着干,因此脚大膀粗,身体结实有如男人一般的力气。郭子兴起兵反元之后,朱元璋投在部下为小校,子兴见他一表人才,便将马氏许配给元璋为妻。
    马氏从小仁慈多智、有自知之明,更喜欢读书学习,尤其是经史、无师自通。朱元璋领兵出征,凡军中公文书信,统由妻子掌管,决不会误事。郭子兴度量不宽广,容易听信谗言,特别是自己的两个儿子更是妒忌朱元璋,使子兴对他产生了怀疑,这期间全靠马氏从中调处,孝敬郭子兴夫妇特别是夫人,才使得嫌隙得以释除。朱元璋率领军队在前线频繁激战,马氏便带着将士们的家属为士兵们缝制鞋帽衣袜等。与陈友谅的大军作战时,马氏尽府库中金帛犒劳有功将士,并且时刻告诫朱元璋,定天下不以杀人为根本,元璋很是赞赏。
    当初元璋在郭子兴军中时,刚好这年大灾,粮食奇缺,而他又被郭子兴所怀疑,经常因缺粮而吃不饱,马氏负责炊事工作,便偷偷地将热饼揣在怀中给丈夫吃,滚热的麦饼将马氏胸间的皮肉都烫焦了。她宁肯自己经常挨饿,也要省下饭饼给他吃,才使得元璋保住了身体,更没有饿死,称皇帝之后,朱元璋常常回忆这段难忘的往事时感慨地说道“芜蒌豆粥、滹沱麦饭 是多么地难能可贵啊!”每次当着众大臣都要讲述马皇后的贤德,并且将她与唐朝的长孙皇后相比美。皇后却对丈夫说道“我听说夫妇相保容易,但君臣相保就很难,皇上既然不忘我们之间同艰共苦的遭遇,也希望你不要忘记与各位将军、大臣们困难时的相互感情才好呢?至于我,又怎么能够与长孙皇后相比呢?”她勤俭朴素并善于管理后宫,一有空闲,便向各位妃嫔们讲解古代的典范和训誓。
    皇帝在前殿处理政务,如果发怒不高兴时,皇后等到他回到后宫时便随时随地予以劝谏,虽然朱元璋很严厉暴虐,但还是在皇后的劝说、请求下,减缓或赦免了对许多人的处罚和严惩。如参军郭景祥在驻守和州时,有人说他的儿子持刀要杀死父亲,元璋准备下令杀掉此子,皇后谏止道“景祥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也可能传言不实,杀之就绝了景祥的后代了”。于是听从而不杀,果然这是一个枉言,元璋因此更敬重这位妻子皇后了。又如大将李文忠驻守严州时,大臣杨宪诬陷他违法,朱元璋便准备召回来换别将前往,皇后谏道“严州在敌我边境线上,轻信旁人就随意换将是不好的事情,而且文忠是我们的外甥,一贯贤明能干,难道杨宪的话就可以相信吗?”这才作罢,因为没有换将,文忠不久打败了敌人而立有大功。
    学士宋濂因为孙慎罪的牵连被逮捕下狱当判死刑,皇后谏道“普通百姓请老师教儿子还能够善始善终,以礼相待,更何况天子之家,况且宋濂是一个学者,一心制学并在宫中教书,必然不知道情况,只是被人刑审咬供而已,应该释放才好呢?”皇帝不听,接着陪丈夫吃饭,她不喝酒也不吃肉,愁眉苦脸,皇帝问这是为什么?皇后答道“我这是在为宋先生祈福,希望他来生不要再受冤枉了,也不要读这么多书给自己惹来灾祸,更不要再来帝王家教书了”,皇帝听后感到很不安,赶紧放下碗筷签放赦令,将宋濂放了。
    吴兴郡大富商沈秀(即沈万三),愿意损资助筑京城三分之一的钱,并且还请求出钱替皇帝犒劳军队。太祖皇帝大怒道“匹夫犒劳天子的军队,这是乱民,应该杀死他”。皇后谏阻道“我只听说过国家的刑律是诛杀不法的人,并不是诛杀不吉祥的人,民富可敌国,如果这个人的钱是昧着良心得来的,自己本就是不吉祥,不吉祥的人天自然会降灾给他,皇上又何必要杀死而担当不义的名声呢?”元璋听后将沈秀流放至云南戍守边疆,家财全部充公,只是拣回了一家人的性命。元璋经常下令重罪囚犯去筑城,皇后谏道“赎罪罚役,这是国家的恩典,让本来就体弱的重囚去服苦役,这必定难逃一死了”,从此便全部赦免了苦役之作。
    朱元璋经常怒骂责打宫人,皇后也假装发怒并交付宫正司议罪,元璋问道“这是为什么?”皇后回答道“皇帝是不能够以自己的喜怒而乱加刑罚,当你发脾气时,恐怕就会轻罪重处,交付给宫正就能够公平地对待了,这就好比皇上治理天下,处治有罪的大臣,也应该下令有关司法部门量刑判罪一样,如果有法不依,天下就会大乱了”,朱元璋知道皇后这是在指责劝告自己,内心很是激动,感触良久。
    一遇灾年,元璋便组织大臣们下去赈灾,皇后道“赈济固然好,但还不如蓄积在先,预防为主”。吃饭时对元璋谏道“君王宁肯自己生活俭朴,也应该花费重金培养人才,提高他们的待遇才好呢?”元璋视察太学归来,皇后问有多少生员 ,答称有几千人,皇后回答道“人才倒是不少,也都有了生活费,但不知道他们的妻儿怎么生活,而自己又怎能安心学习?”这几条建议都被皇帝采纳。设立义仓、储备粮食以备灾年,太学生家属也有粮食供给,都是从马皇后时开始才有的。各位将军们在攻下元朝京都后,纷纷将珠宝献上来,皇后借题发挥道“元帝有这些宝而不能守住,作为帝王,他的本意应该不是这些吧?”元璋回答道“我知道皇后的意思,得到贤才才是真正的宝贝”,皇后拜谢道“这正是皇上的需要,我与皇上来自贫贱,直到现在,时刻都在害怕骄纵会从奢侈中产生,危亡会在细微之处萌发,所以才希望得到贤者来共同管理天下呢?”又说道“法律经常变更就容易产生害处,法坏了奸邪就会随着产生,那么百姓就一定会受到祸害而贫困了,民众一旦贫穷而无法生活,大乱就产生了,不得不谨慎啊!”朱元璋赞叹不已,并高兴地说道“真是至理名言”,立即下令史官记录下来,存在史籍。
    马皇后平时穿的衣服都是大练布织的。而且经常浆洗,虽然陈旧了也不舍得更换丢掉。对于那些高年的孤寡老人,她却将宫中织好的衾被送给他们御寒。同时将裁剪下来的边角料拼凑成衣裳,赠给各位王妃和公主们,使这些处深宫中的年轻女子们知道耕织的艰难。妃子们被皇帝宠幸怀有身孕的也都从优厚待。将相大臣们的妻子入朝,对待她们就像自家人一样。皇帝想寻找皇后娘家的人以便封给官爵,皇后连忙阻止并感谢道“官爵私授给外戚是非法的行为,也是十分有害的”坚辞不肯。只是追封死去的父亲马公为徐王,母亲郑氏为王爵夫人这样一种虚号而已。
    洪武十五年八月患重病将逝之际,大臣们请求祈祷并访求名医,皇后对皇帝朱元璋道“死生有命,祈祷有什么作用,医生也医不好将死之人,请不要因为没有治好我的病而怪罪医生,这样会增加我的罪过”。临终时,元璋问她有什么遗言,马皇后道“愿皇上求贤才、纳忠言,做到慎终如始,子孙贤良,大臣和百姓们能平安生活就好了”,说完便闭目而逝,享年五十一岁,元璋恸哭不止,从此不再立皇后。宫人们十分怀念她,作歌唱道“我后仁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德传永远,千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唱出了她们的怀念和悲哀,也歌颂了马皇后的贤慧善良。
    终马皇后有生之年,朱元璋杀人还是较少的,完全是这位贤后的功劳。如果没有马皇后在早期困难时刻的照顾,恐怕也没有朱元璋和他创立的大明王朝,历史,就是这样的组合与发生发展,真令人费解。

提 示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妻子或丈夫这个内助的好坏,这样的事例许许多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相当部分官员的“落马”,都与她(他)们有关。可以说,每一个成功者的后面,都有着一个坚强有力的支持者——妻子或丈夫。同样,每一个失败者,他(她)们的背后也都有一个贪得无厌、借权生事的娇妻逆子。有人曾经对作者说过,“文化大革命”对我而言,最大的打击和伤害不是本人身体的受摧残,也不是事业的损失,而是将我打入“另册 ”后,在娶妻(或嫁丈夫)方面对方素质太差,使我一生痛苦,而且这种低智商还遗传给了后代,这才是真正的损失。我虽然没有做出正面回答,但人们长期总结起来的经验却很有哲理,值得思考,如“作坏了田只是一年,讨坏了老婆就苦一世”。又云“娶坏一代亲,传坏三代种”。从生物遗传、进化学来讲,这种说法是科学的,它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打地洞”并没有什么不好。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事业,应该选择好配偶是一件紧要的大事,因此,必须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方位了解对方。“未见其女、先见其母,未见其子、先见其父”。在一切向钱看,缺乏道德教育,唯利是图的不良风气中,只有好的家庭教育和有着通情达理的公婆父母才能育出德才兼备的子女。而这一切都取决于父母的素质。所以说,虽然对她(他)本人情况不了解,如果能够了解其家庭和父母也能得出一个八九不离谱的结论。诚然,这只是一种经验主义的观点,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何况“龙生九子,必有一鳄”受社会和周围人群的毒害太深,也有离经叛道的人,但那毕竟是少数。
    第二,不应该注重外表。娶妻嫁夫,切忌只图外表,特别是那满身珠光宝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更容易以假乱真。一个品学兼优的青年,他(她)们绝对不会花这么多的时间去打份自己,而是将精力和时间放在事业和学习上,更何况内心本就对这些虚荣浮华感到厌恶。这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因此,选择对方时,五官端正就可以。要说还有哪些秘决可供参考的话,那就是眼珠乌黑有精神,似有光芒射出,说明此人聪明,那是由于“眉目传神”代表着心灵。牙齿整齐雪白、皮肤有红似白,说明此人内脏器管功能好,身体健康。走起路来稳健有力,龙行虎步,说明此人心胸开阔,可以信任、托负大事,余不足论。
    第三,不唯地位钱财。“女子嫁富豪、儿子娶穷妇”,“会谋的谋人才,不会谋的谋家财”。仅仅是因为对方家庭富裕,父母或近亲中有人当大官,掌重权而予以攀亲,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所找非人,对像愚蠢或贪婪或自私或强横或作风不正派,惹事生非,虽有钱财和地位又有什么好处呢?最后毁了事业、家庭和自己。所以古人说富家公子最好找穷人的女儿,她会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如果娶了个撒泼使娇的富家女子,那今后还有好果子吃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