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忆影(三十)--杜陵诗意青未了
乾隆皇帝玄烨一生酷爱吟诗,尤其喜欢杜甫描写东岳泰山的著名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为此,玄烨皇帝于乾隆十年(1745年)在翠微亭南侧山坡之上,静宜园南墙垣旁修建了一座面阔五间、四面环廊的歇山顶殿阁,并御赐名曰“青未了”。
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遗址。
站在青未了,近看香山苍翠,远望群峰起伏,阡陌连绵,极目东方,玉泉山、万寿山、昆明湖尽收眼底,烟树隐隐,青山若黛,真有登岱宗而览群山小天下的感觉。
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御制《青未了》诗序曰: 南山别嶂为宫门右臂,群峰苍翠满目,阡陌村墟,极望无际。玉泉一山,蔚若点黛,都城烟树,隐隐可辨。政不必登泰岱,俯青齐,方得杜陵诗意。
译文:南山另有山峰在宫门右侧,群峰苍翠满目,田野村庄,一望无际。玉泉一山,云雾弥漫中就像一个小的山丘,都城的烟云树木,隐隐约约可以看见。正所谓不必登泰山,俯瞰青山即有“齐鲁青未了”之意,方才明白杜甫诗的意境。
乾隆御制《青未了》诗曰: 拳石堪称岱,来青况复同。川原渺何极?云木望无穷。 社尚怀居易,价疑招远公。升高应绝顶,不必畏蚕丛。
译文:拳石可以称作泰山,来此情况也是一样。山川原来如此渺小,烟云树木一望无穷。怀想起白居易洛阳香山诗社,仿佛召唤来晋僧远公。登高山应到达顶峰,不必害怕崎岖难行。
青未了:出自杜甫《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在洛阳香山建有九老诗社。 远公:晋僧慧远,人称远公。 蚕丛:李白《送故人入蜀》诗:“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其实青未了这里并没有岱顶之高、蜀道之险,只是乾隆爷到此登高赏景的心境非凡而已。
青未了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现在仅存遗址,殿阁的青石柱础清晰依然。
从静翠湖东南角的登山石阶攀登,上达园南垣墙,然后沿园墙向西上行,路较平缓,不一会就可以看到青未了的台基。
这条路上有成片的黄栌树林,深秋时节,沿这条路登山,可以尽情观赏香山红叶。
在青未了遗址上可远眺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琉璃塔等景点,还可从南向北观赏香山全景。
青未了与翠微亭之间山麓上有一座四角攒尖小亭,名曰“看云起”。 亭名来自王维的名句:“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顾名思义,在这里凭栏远眺,即可观赏香山云烟袅绕,云蒸霞蔚。
这座亭子小巧秀丽,位置醒目,远远看去,亭亭玉立于万绿丛中,魅力无限。看云起也于1860年被毁,仅存石基,现在所见乃最近复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