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撞钟寒山寺

 苏迷 2015-03-07
撞钟寒山寺
薛鲁光
  薛鲁光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多少次夜阑人静,想起海峡对岸的亲人,想起舅舅、舅妈、表哥、表嫂,想起儿时的玩伴。这一去就是60年,舅舅他怎么也想不到会在有生之年和亲人在故土相见。嘘寒问暖之间,说起那年春节,我陪外婆作姑苏之游的往事。

  外婆那年八十有三,思儿之念日趋强烈。听邻居说,敲寒山寺钟,可驱鬼辟邪,美愿成真,于是就有了姑苏寒山寺一游。

  那天,天空细细密密地编织起雨帘来。寒山寺掩映在殿阁之中,那闻名遐迩的藏钟楼,在水汽和香烛交融的轻雾中若隐若现。钟声拖着长韵,漾出墙来,在霏霏春雨中漫开去。听到钟声,外婆加快了脚步。她执意不要我扶,只拄了那根从不离身的梨木拐杖。这拐杖是远在台湾的舅舅亲手做成托人捎来的。做拐杖的梨树,又是舅舅到台湾后亲手栽的。

  寺内木鱼声声钟鼓齐鸣,在青郁浓密的枝叶间,在林间廊中低吟回荡。钟声激起了外婆的思子之情,她边唠叨着泥浆弄脏了她的拐杖,边对我讲起了舅舅,说是舅舅小时很乖,只要老北站傍晚5点火车一吼,他准赶回家吃饭,又叹道:“现在你小姨在宁波盖起了两幢楼房,其中一幢就是给你舅的,就不知你舅啥时能住上。”说着说着眼中滚出大颗大颗的泪珠。

  说着话,到了藏钟楼。很多日本游客排队依次上楼敲钟。据说寒山寺的钟声他们远在日本的亲人也能听到。外婆一听兴奋不已:在日本的东洋人能听到寒山寺钟声,我那在台湾的儿子不是更能听到?此时走来一位慈眉善目的皂衣老者,听外婆如此这般一说,眼眶竟也有些湿润了。他双手合十施礼道:“请,女施主,阿弥陀佛。”

  外婆神色庄重地沿环形的楼梯,颤巍巍一步一步向上。“信国呀,阿姆要敲钟了。”外婆的声音颤抖着,“儿子哟,你听到阿姆的钟声,一定要快回来哟……”

  我要扶撞木,外婆拒绝了。我惊讶,外婆枯瘦的胳膊里蕴藏着什么力量,竟推得动那沉重的撞木?“当——当——”古老的铜钟发出了深沉而旷远的轰鸣……

  是的,这钟声不可能飞那么远,然而母亲的呼声又岂是距离所能阻隔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