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為何大學生考上大學又不上課?

 david tan 999 2015-03-08

為何大學生考上大學又不上課:因為學費不是自己出的?



為何大學生考上大學又不上課?

對於這樣一個可能很多人都會有共鳴的問題,PTT網友tonyQ做了如下分析:

這個議題好像沒什麼八卦成份,不過就也來寫點什麼,一個理由是不喜歡,另一個理由還是不喜歡。

大學課程原本設計的用意是充實基本素養,培養專業基礎,然後最重要的是培養研究精神。但現實是學生缺乏想像,教授重視權威, 而不僅學校對學生的未來沒有想法,連學生也沒有。然後不僅如此,社會對學生的想像也只停留在學校、科系,而且還是錯的。

唸資工/資管的不一定會組電腦,唸電機的也不見得會每樣電器都會修。




我唸的是資管系,志願是程式設計,從小學開始就立定的志向,但不幸大學聯考失利後來「淪落」到了資管。XD

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講到資管人就會有個老笑話是說資工這些做工的以後乖乖的都給我們資管人管,但現實我們都知道這只是個非常不好笑的笑話。資管系強調的整合本身是伴隨著許多條件的,他更多時候培養出的是 FAE 、 QA 或其他行業整合 IT 的顧問。

但進了資管系,才發現資管一般可以分成三項,資訊、管理、財務, 就像線上遊戲配點一樣,先天每間學校允許你點的點數就不一樣,
有的伺服器財務點的比較多,有的伺服器管理點的比較多。

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以我為例吧,我本身興趣就在資訊,從那時到現在也毫不懈怠的寫了快十年的程式了。我以為系上有開立程式設計的課程,我們總能夠在系上找到方向吧?

然後我發現我四五週認真點就唸完快一整個學期教的份量了,老師也沒辦法教更多,因為其他同學還在跟,而且講得太難其他人就會跟不上,這是一個大鍋飯,我們要煮的是一整鍋,個人能力的提昇在這裡面是不重要的。他們要的是所有人都能滿足基本門檻,這就造成了跑太快的人反而被抑制了。

(題外話,我後來就到學校外面尋找技術的晉程了,也意外在學生時代很早就開始靠寫程式賺錢。)

那時候有跟教授抱怨過這件事,其他人沒興趣跟不上反而擋住有興趣深入的人,教授自己也說這是制度問題,有一些課教授說可以在家花時間自己讀就好了,有問題再透過 office hour/email 討論,因為自己唸的就已經超出進度了,所以我翹了不少這類的專業科目,但是自己唸了不少,教授對我來講就是討論問題跟諮詢的對象。

對於這件事情,我只能埋怨制度,像是不能當一定比例以上的人,教授也不容易當大刀,還有就是其他同學對於專業本質的漠視,真的不是那麼多人能在大學階段認知到什麼叫專業。 btw 這類科目我考試成績都在 90 分以上,通常上機考都是滿分, 但說真的跟真正的專業比起來還遠得很,就業界角度來看頂多只是及格。




好的,在主要興趣的專業科目上我們學了很多,但有不足感。

再來就是適性問題,我自己非常喜歡基礎管理概念跟資訊類型科目,但我非常確定我不喜歡金融類科也不是那塊的料子,但我們資管系將這些都列為必修,我頂多只把財務課程的基礎,也就是會計(初會) 學完,然後就真的沒什麼興趣往後學了。

對一些跨領域類型的學科,這種現象更麻煩,學校的立場是希望你全面的學,但跨領域的學科大家又不是天才,跨領域無關的應用學了也只是發散跟遺忘,以我為例,我想做資訊應用系統跟相關管理的話,我會選擇放棄財務類科。:P

學校總喜歡要求你去配合他們,但問題是說真的,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不能自己對這些事情做判斷嗎? 我知道大多數人都無法自己做判斷,但那憑什麼少數有自覺的就該被犧牲。

每一堂課,五十分鐘,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三學分的課一個學期就是四十八個小時,如果沒實習課的話。這些時間說多不多,但已經可以拿來學很多東西。要我們學一些週邊的課程,但又不從我們的角度思考我們要的是什麼,只從科目本位主義在思考這件事情,這算什麼。




最後是最讓我厭惡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浪費生命。

舉大學的英文課來講好了,如果上課只要看英文課本背單字的話,我在家自己就能做了,到底為什麼得要去課堂上才能做。 

然後老師說真的也不管你英文好、英文不好,考試考得怎樣他也不管,他只管你點名率。我們到底幹麻為了這種事情上下交相賊啊。老師他根本不想管你英文好不好,他只在乎你對這堂課有沒有「心」。他也不去思考對你來講好的評量方式跟教學方式,他只想用盡技巧手段,把你綁在課堂上來不讓他丟臉,然後再包裝成蹺課就是沒心。

他們大多數時候從頭到尾都是反向來思考的,不是我表達的不好,是這個學科太無聊或學生太機掰,所以才要讓我這麼麻煩。

他們根本不會去考慮跟學生互動或合作,甚至去了解學生多一點。

大多數只看點名的課,通常意味著沒內容的課,雖然其中有少數有風骨的老師,能有內容值得認同而又真的是堅持品質的點名課。在我的大學生涯中,前者不幸的比後者多很多。

這種課我的態度就是覺得沒內容我就走,有內容我就留著,你有當掉我的自由,但你沒有左右我想法的自由。




說到通識

跟前面的意見不一樣,我覺得通識是一種難得我們自己可以選擇想學什麼,然後可以學一些跟本業無關但又非常有趣的事情的學科。所以我不喜歡選所謂營養學分,我選修哲學、生命倫理、心理學,去了解一些自己好像有興趣但沒機會了解更多的東西。(btw 通識應該是我出席率最高的課了。)

系選修也是我出席率相對高的課,因為可以選擇,而且老師相對比較沒有必修那樣要把全班帶起來的壓力。




「因為學費不是自己出的,所以才會蹺課。」

身為知道學費是自己學貸出全額,然後退伍後兩年內就還清還有剩的人,這個說法我覺得對一半,學費雖然不是自己出或馬上出,但那畢竟也是家裡的錢或未來要還的錢。

如果不是對未來缺乏想像或者對未來缺乏理想,不會有人想把錢丟到水裡的。我覺得我看到的學生們大多數人是前者。




然後順帶一提,我大一開始自己半工半讀養自己,最窮的時候一個月只用三千五就能過日子。(兩千塊付房租,我沒在開玩笑)家裡欠地下錢莊,大三我爸跑路來找我借住我還省吃儉用拿了兩萬多塊給他。

要說窮,我可能不是最窮,但我絕對不是不知道什麼叫窮跟沒錢的人。




那為什麼我蹺課? 因為機會成本。

你們可能很難想像,有時蹺課反而是效益高的。我當時的狀況是我有東西需要學,但我也有在利用專業賺錢,

我一邊在學校學我需要的東西,另一方面在業界跌跌撞撞接案賺錢,一邊接案一邊發現自己不夠的地方,再想辦法回學校裡面找我需要的東西。

好的課與能增加知識的我完全心懷感激,但爛課對我來講就是浪費生命,浪費我賺錢的時間。

另一方面,學校裡面是相對比較能夠花時間練習跟其他人相處的地方,還有比較能發揮自己興趣的地方。

在大學期間我也算是蠻積極參加社團跟擔任幹部,在社團裡面學到不少團康跟活動企劃的技巧,對出社會以後的日子幫助很大。

另一方面在大學裡面我的興趣也達到巔峰,加入保齡球校隊並拿過學生盃冠軍。

就這些點來看,大學對我來講是效益很高的。那幾十萬學費很值得。




接下來你可能就會批評說。像我這麼自我、這麼有個性的人,本來就不適合學校,在大學這種地方總是會吃到苦頭的,這些課你不修,難道你不畢業嗎?

不管你多有想法,最後還不是得屈就這個體制把自己的話吞進去。




那你就錯了。

但我個性就是一不做二不休的,大四那年,放眼望去修完我所有想修跟能修的課,社團跟校隊也差不多都告一段落了,就零學分修課(只要付幾百塊學雜費,大四以上專屬副本)去全職上班了。上班半年覺得準備好了,就休學去服役了。




大學肄業就來業界打拼,靠自己的想法跟能力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剛好軟體、資訊這個行業最缺乏就是有自己想法的人,(要挑環境) 所以迅速就融入這個專業圈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然後從開始工作、退伍到現在,就算只算全職工作也有五六年了,薪水從 30k 40k 50k 55k ,一直到現在算年薪的薪水,做的是研發工作。生活也還算愜意。

我從事我做的專業,用我的想法過我要的生活。

一路走來,我看過不少負面標籤。




每次一講這些長篇大論跟自己的想法,有些人就說你太有想法,或直接點就說你的想法是錯的,你這樣以後早晚會踢到鐵板。

蹺課也好,離開學校也好,我作對自己內心負責的事情,不偷不搶。要知道,別人對你是什麼樣的評價,不過就是世俗定義你的;只要你能對自己負責,不要給別人找麻煩就好了。

自己蹺課是什麼理由,自己對自己唸書的科系有什麼期待,這期待帶來什麼落差,這些東西是自己要去思考,不足之處是要自己去面對現實跟找到自己想走得路的。

我過去的確有我對學校的想法,但我也不會去勉強學校給我畢業證書或為我調整體制成我喜歡的樣子。

我只會說我對這個體制的想法跟想法,我當然知道他有很多困境,但我還是可以選擇用我的方式去走,而且要走不會讓人看衰的路。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如果你正在蹺課或想蹺課,請確定你有比蹺課更值得去做的事情,然後自己以後不會後悔,那就儘管去吧。

人生沒有那麼多理所當然,價值觀也從來就不會只有一種。

引用來源:為何大學生考上大學又不上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