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忠烈之臣为什么没有好下场?

 龙行天下312 2015-03-09

在古今中外的政坛上,特别是中国的历史上,忠臣良将的结局大多都是很凄惨、悲凉,甚至是死无葬身之地,这些忠良大臣,对国家、对社稷、对皇帝都是忠心耿耿的干练能臣。虽然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的有缺点、有错误,他们的这些缺点错误绝非是坑害黎民百姓,为自己谋取私利,将国家推向灭亡深渊,因此他们的这些缺点和错误老百姓是能原谅的,虽然未来的当权者也以他们为标榜,为表率,但这没有改变这些国家栋梁之才境地,有时还变本加厉。


 

可就是这些国家的忠臣良将的下场,却是十分的不妙。以宋王朝的鄂王岳飞和明帝国的袁崇焕就是典型的例子,

两人虽属不同的朝代,两人在国家的地位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结局也同样的悲惨,但是两人死后的待遇却有着惊人的不同,这并不是历史的偏心,而是当权者的需要。

中国历史上,宋朝和明朝又有着某些相似的地方,自金兵大举南侵,宋王朝就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南宋王朝,这个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的政权,豪没有斗志,以割地赔款来换取暂时的安宁,这已经成为国家最基本的国策,朝中除了个别的有识之士外,没有谁与他们是同盟军,这就注定了他们悲惨的下场。

明朝也不例外,明末时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专职的王朝,整个国家一片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可言,几乎所有的人都是明哲保身,与此相反的是,党派纷争,宗派林立,为一己之私,使得国家在对内对外的策略上根本就拿不出有效的方针方略,国家机器限于停顿状态。

明朝与宋朝有所不同的是,南宋王朝是有反击金军入侵并有收复失地的能力。南宋的积极实力和基础远比金国强盛许多,他的国民身产总值站世界生产总值的75%,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十分雄厚的。再加上张俊(因参与陷害岳飞被后人唾骂和秦桧一起铸成铁像永远的跪在岳飞的墓前)、岳飞、韩世忠、吴琳、吴阶、刘琦等抗金名将反击金军是有十分把握的。

但是国家当时的国策是,偏安一隅、苟且偷生,就好像是皇帝与众大臣和百姓们达成了共识;宁愿把大笔的银子,大片的国土贡献给金国,也不愿收复失地。宁愿跪着死,也不想站着活,这就造成了一些忠良事业的失败和个人的悲剧。

而明朝恰恰与宋朝相反,明末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虽然占世界贸易的55%,但国家长期处于灾荒战乱,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起义,外有后金政权的崛起。已经造成国库空虚(皇帝是有钱的,但是皇帝就是不肯拿出私房钱,为江山社稷进一些“绵薄”之力),民穷财尽的地步,国家根本就不许两线作战。而这时的崇祯皇帝,却没能审时度势的看清各方面的厉害关系,还在拼命的一方面与满清相抗衡,另一方面与农民军死战。在对满清方面因,当时的满清号称后金,这些鞑子的祖先就是侵略宋朝的大金,进的后代有来骚扰以汉族正统为根本的明王朝,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满清“媾和”。这时的明朝似乎也达成了一致意见;谁要是主和,谁就是汉奸、卖国贼,谁就是秦桧,皇帝自然也就成了昏君赵构。

因此满朝上下谁都不敢提一个“和”字,哪怕这种“议和”是对国家、对社稷有重大利益的也不成,这种僵死的思想将整个大明王朝陷入灭顶之灾,崇祯皇帝也有幸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亡国之君。

不管是宋朝的岳飞还是明朝的袁崇焕,他们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都是是朝廷的“痴心人、泼胆汉”,一心为国,毫无私利可图。他们的对手也都是金人,都是入侵者,他们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常言说的好:    时事造就了英雄,英雄创造了历史,并改造了历史。但是在他们的周围是昏聩的君王,明哲保身的大臣,贪图安逸(宋代)的百姓,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再和整个国家对抗,他们是靠自己的力量去挑战整个世界,可以说;他们也没有看清各方面的利害关系,没能因势利导去争取能争取的人,他们有些时运不济,这就注定了他们的个人悲剧。

岳飞的死和袁崇焕的死都是国家的损失和他们个人的悲剧,也多是朝廷下令处死的,但袁崇焕要比岳飞死的更加凄惨,更加的凄凉,岳飞死后,宋朝的新皇帝还为岳飞平反并加封为鄂王,配庙享、树碑立传,以供后人凭吊,就是在清朝满清政府也没有阻止汉人去祭奠岳飞,只是在讨论谁应当成为武圣人的的时候,康熙皇帝才将武圣人的称号“违心”的颁给了关羽,岳飞因有抗金的“污点”所以才没能当上中国的武圣人。而袁崇焕则没有那么的荣幸,他不但被磔死(万刮凌迟)死后还背上了汉奸的骂名,几乎所有的汉人一致认为;袁崇焕的“议和”汉奸行为,就是卖国贼。是他约皇太极兵围北京城,逼迫崇祯皇帝签城下之盟,京城里的百姓才有如此的大难。就是明末著名的史学家计六奇在他的《明季北略》里也将袁崇焕列为汉奸。

因袁崇焕是抗金主将清政府是不会轻易的为他平反的,只是到了乾隆皇帝那,再修定《明史》看到了袁崇焕的事迹,感慨万分,下令将袁崇焕的事迹公诸天下,那些骂袁崇焕是汉奸的人,这才明白袁崇焕这汉奸的名声背的是多么的怨。

不管是岳飞还是袁崇焕,他们都是当时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他们就向黑夜里烁烁放光的利剑,在漆黑的夜里发出了一道耀眼的光芒,不但照亮了自己,也将整个宇宙照亮,并最终寸寸折断,英雄的死,导致了英雄事业的终结。


 

可以说,岳飞和袁崇焕是中国刚烈之臣的必然下场,然而,其他的股肱之臣的遭遇也不比他们强多少,张居正万历皇帝的老师,这位忠心耿耿的干练之臣,辅佐年仅十岁的万历皇帝,苦苦经营,经他之手大明王朝创造了中华帝国的辉煌时刻,可以说,没有他,明王朝的兴盛是不可想象的,在万历十年这位忠心耿耿的宰相去世,万历皇帝立马就将他的家产罚没,逼他的长子自尽,家属充军千里,将张居正刨坟掘墓。明末,东林党人士,因与宦官不和,高股清风,结果,杨连、左光斗两人被魏忠贤等陷害,杨左二人一个“土囊压身”,一个“铁钉贯耳”惨死狱中。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忠烈人士为什么都没有好的下场,难道真的向老百姓说的那样;好人不长寿,祸害一千年。难道这是天意?其实这不是天意。而是这些忠烈之臣性格的必然结果,这些忠臣都是忠于国家、忠于社稷、忠于黎民百姓的,虽然他们的这种忠心,就是对皇帝的忠诚,在“朕就是国家,国家既是朕”为主的时期,他们把至高无上的皇帝落在了后面,忠于皇帝才是第一位的,他们这些忠臣良将既没有把皇帝的位置摆正,也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放在应有的地方,虽然他们为国为民,但是没有为君。所以,他们的这种忠诚是皇帝和其他大臣所不喜欢的所讨厌的,也是不允许的。

另外,他们不肯向其他大臣那样趋炎附势,同流合污,这既有他们所受的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所熏陶,在儒家学术里“君轻、民重,百姓为上,江山社稷为下”的思想理念。虽然这些为朝廷作为治国之道,但是你要是真的让这些皇帝老们去做圣明之君,皇帝的心里一定是十分的不爽,同时也有“皇帝不敢把他们这些忠臣怎样的心理”,在他们看来,他们是国家的忠臣皇帝敢杀他们,皇帝就是昏君,就是商纣之君,皇帝就是在昏庸,也不愿意把昏君的骂名扣在自己的头上。就是这种侥幸心理,把自己送上了黄泉不归路,他们是在拿自己的身家性命作赌注。这些忠臣其实是在和所有的朝臣为敌作对,是在和皇帝公开宣战。在一些平静时期,皇帝还能忍受,因为这些观点不为皇帝所欣赏,但也是没有别的办法来改变,所以引而不发。但在特出时期如战乱、灾祸。这些平常时期的不满就会迸发出来,一发不可收拾。皇帝自然就会拿那些让皇帝当圣贤明君的忠臣们开刀,以儆效尤。忠烈之臣的结局就可想而知了。因为杀几个不听话的大臣总比要杀光满朝奸佞朝臣要容易得多,国家是大伙的,不是一两个忠臣和皇帝自己的。皇帝不能因为一两个忠烈大臣去得罪满朝的文武,谁轻谁重皇帝比谁都清楚,比谁都看得明白。

反观那些平庸的、贪腐的朝臣,说得永远比干的多,揣的永远要比扔出去得多。他们永远要比那些忠烈之臣活得潇洒,玩的心跳,幸福快乐永伴一生。有这些好处谁还愿意当忠烈之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