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心得总结之我的六经观

 guoguoli 2015-03-09

                                                                            作者:等待花开

近段时间在孙曼之老师的指点下,自觉进步很快,四大经典也已陆续读完,在正式进入医案学习之前,我对这段时间的学习做了一点思考,整理出来,希望孙老师和各位老师多多指点,先谢谢了.

一、六经生理观点
内经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藏。又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1.阳明与厥阴,同司合。是以食气入胃,首先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肝为木,木克土,所以土为之臣,食气入胃,首先散精与肝,正是臣以奉君之义。从生理上看,肝主舒泻与胆为表里,胆承肝之余气,分泌胆汁帮助胃脏消化食物,并且分别清浊。食物的消化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六腑的运化过程,此实则彼虚,腑腑相传,如胃传事物于小肠,则胃虚而肠实,这个过程本事胃脏的一个疏泻过程,而舒泻的功能从性用上讲都归肝所主。所以在食物消化的过程,首先的刺激起肝脏的功能,如果肝脏的功能不调,则容易出现胸肋满闷,胃脘胀痛的现象。而伤寒论中阳明胃寒,和厥阴上逆呕吐都用吴茱萸汤,暖胃下气,而阳明热症,在过了阳明气分症后,津液耗竭过度,下焦肝肾之阴不足,更可直接进入厥阴心包,而从临床的医案上看,肝木不调,也多半可以通过调理阳明胃脏来达到效果。
是以阳明与厥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协作。虽然阳明与厥阴同司合,然其用不同,阳明主有形(食物水液),厥阴主无形(气血);阳明多主气之合,厥阴多主血之合。阳明受气于肺,而又通降收敛之功,是以一身不降不收之气都可从阳明入手,伤寒论中多处有热郁气逆,都提示少用调味承气汤和之,想来也是此意。厥阴司血之合,以厥阴心则从心出血,而厥阴肝则藏血。


然气血非为独立,阳明热胜,则耗血伤津,热入血分。金匮曰,热则伤络。厥阴寒升,则厥逆呕吐,周身痹疼。
2.太阳与太阴,同司开。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胃在上,脾在下,那怎么说“游溢精气上输于脾”呢?推理可知,胃受水谷,而传于小肠,经小肠运化,而上传于脾。内经云: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也。化物出路有三,轻清精华之物上传于脾,而沉浊之物下输与大肠膀胱。膀胱所受为浊中之清,是以可以经温化而出三焦,布于周身。
太阳在下,而太阴在上。是以太阳所受之精华水液,欲布散周身,必得太阴之升开才可。太阴受小肠之精气,轻者入肺而为气,重者入心而化血,是以气血相合,而能散精华、布水液于周身。肺气传于三焦,三焦宣降从而下,入于膀胱,乃能化膀胱之水液。
太阳与太阴同司合,其互相协作显而易见。伤寒论太阴篇,多用太阳之方,太阴脾脏水饮不化,四肢肿满,周身烦疼,正可用大小青龙汤化裁治疗等等,不一而举。太阳与太阴,虽同司开,太阳主有形(食物津液),太阴主无形(气血);太阳主气(太阳主一身之阳气),太阴主血(太阴主一身之气血)。
3.少阳与少阴,同司枢。少阳胆受东方木气,主升,主散,主条达,而少阳三焦受西方金气(三焦受气于肺),则主降,主合,主下化。是以少阳主一身之气之升降。太阳开于下,欲上交太阴,则需少阳胆经从内于出外。是以伤寒少阳篇,小柴胡汤则多用于脾脏不实而卫气时欲下陷;阳明在上,厥阴在下,阳明欲交于厥阴则需三焦之通调,是以伤寒论中大柴胡汤,去小柴胡汤人参甘草之粘逆,而加芍药枳实大黄之收敛下通。
少阴肾受北方水气,总统一身之合;少阴心受南方火气,主一身之开。太阳太阴开之太过,大汗淋漓,一身阳气随之而脱,急求之于肾,以苦寒之品坚阴之品下之,以滋腻咸甘之品润之。倘若阳明厥阴合之太过,下利不止,急求之于心,以辛热之品起之,以温润之品止之。
是以少阳主气之升降,少阴主气之开合。然也互相左右,协同做功。木得火则升,金得水则降。火得金则散,水得木则行。魄随精动,魂随神行。升降出入,无所不备。是以百病不出六经,六经一统百病。

二、六经各自系统分析

太阳主气液之布散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也。食物入胃,下行于小肠;小肠化出之精华,经少阳之升,而入于脾,其重浊者归心,其轻清者入肺。
小肠者,丙火也;丙火者,太阳也;能熔化万物,温熏大地。小肠与心为表里,心火足则精神定,气血自能下行而传于小肠,小肠受其血气而能生高热以腐熟水谷;其精微经少阳之升而发散于上,复经太阴布于周身;小肠不能化之物水,而分别传于大肠与膀胱。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州都之官,远离京城,而作用一地之兴衰,政治清明,则藏富于民;政治昏庸,则民不了生。是以膀胱受气于三焦,承液于小肠,为生化之本,气化之能出;水液得三焦之气,其质清者,散于周身,浊者排于体外。
膀胱与小肠,同司气化,一化物,一化液,一进一出,浑然为一。

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也。胃主受纳,也主降下收敛。是由外达内,由上达下,由散而收,必经之中转。
大肠者,传道之官, 变化出焉。传道者,传导也,开通道路,去其阻滞也,是以一切郁结接可求之于大肠,一切郁结也可导致大肠之不通;其受小肠之无用之物,而排之以外。


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
少阳胆者,气起之处,主气之升,如太阳起与下,而开于上,少阳胆经转枢失常,则气不能升,而津液不布。
少阳三焦者,气归之处,主气之降,如阳明起于上,而合于下,三焦不利,则阳明腐化无权,其气不降。难经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


太阴主血气之传送

经云: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脾者,察地方之乱,而报之于上,是以君能明。脾为中宫,由内达外,由下达上,由收而散,必经之中转。食物入胃,下行于小肠;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也。小肠化出之精华,经少阳之升,而入于脾,其重浊者归心,其轻清者入肺。脾能开散,而心肺受之。一主血,一主气。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也。相傅者,定法制,立规矩,行国内之政,应对外国之变;由外到内,先散而敛,布一身之气液。应天地之变化,而调节一身之气血,相于适应,是以治节出也。
脾在下,肺在上;脾通血,肺统气;脾主升散,而肺主降敛;脾以陈下情,肺以应外物。脾肺一家,自具天理,而流行不息。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心为火,体阳而用阴,主血脉,司发散,受脾送之水谷精微而变为血,在上而欲降。肾为水,体阴而用阳,主精液,司收藏,收敛精华以资用,处下而思升。
水火交媾,而阴阳归一,复归太极,太极者生生之本,可以招天地万物之生气,以同气相求故也。太极者,混沌未分,人身之元气也,真阳也,其体常静。是以心肾不交,而欲睡不能,生机日衰。“少阴之为病,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生化无源之兆也。
太极者,生化之本,藏于命门,气不足在化气,血不足则生血,是以少阴为枢,上则助太阳太阴以开,下则助阳明厥阴而合。
心肾一上一下,一开一合,交于中宫,而藏于命门,循环升降,如环无端。

厥阴司血之出入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也,化水谷精微,而变为血,主血脉;心包者,心之大络,心之城廓是也,为臣使之官,而喜乐能出。
于此可知,厥阴心包,血出之处,主血之升散,而通于心脑,心包舒散不利,则喜乐不辩,神识错乱。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血归之处,主血之收藏,下通于肋腹,血不归经,则筋无所养,夜卧不安,手足厥逆。


少阳厥阴,一阴一阳,一司气,一司血。气以直用,是以少阳主气之升降;血以曲出,是以厥阴主血之出入。少阳出于坎宫水府,厥阴出于离宫火地。


太阳与太阴,同司开,太阳不开则太阴开之无源。
阳明与厥阴,同司合,阳明不合则厥阴合之无物。
少阳和少阴,同为枢,少阴水火不交而少阳升降无权。


我说的气化是脏腑的气化,例如心主神明,肝主谋略等等,讲的从一元的元气出发,来综合看待脏腑、经络和他们气化的表现。

例如,少阳为三阳之枢,少阳病则气机升降受阻,用小柴胡汤调之,而小柴胡汤的功效,张仲景的说法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府因和。从此可知小柴胡作用的主要是上中二焦。

可是如果中焦或者体表为邪所闭,并非为小柴胡一升可了,那么怎么办?仲景给他方子是柴胡桂枝汤,同理中焦开而合,仲景给的方子是大柴胡,以这种方式推下去少阳篇的几个方子就会非常的清晰了。

而这种思路难道不是气化的思路吗?以此立基,身体内的气机运化方式不过四种“升降开合”,药物不过复其气化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