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罗山高——开台先驱颜思齐

 LM0318 2015-03-09

诸罗山高

——开台先驱颜思齐

 

练建安

 

天风浩荡,山岳苍茫。

开台先驱,此地长眠。

清明时节,缅怀先贤。

闽台颜氏,环拜陵前……

 

2011年3月30日,岁次辛卯二月二十六日,清明时节雨纷纷,来自闽台粤的颜氏宗亲三百余人,联袂云集台湾嘉义县水上乡与中埔乡交界处的尖山山巅,隆重拜祭“开台王”颜思齐。抑扬顿挫、慷慨激扬的祭文响彻青山绿水之间,久久回荡。

颜思齐为什么被誉为“开台王”?闽台粤颜氏宗亲何以如此兴师动众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必须把时光拨转到四百多年前的大明万历年间,我们从闽南的青礁村说起。

 

青礁故里

 

2014年2月25日至28日,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福建省作家协会采风团“走进海沧”。

27日下午,阳光灿烂。我们从厦门海沧中心区域出发,驱车前往青礁村,一路繁华,自不必多言。西北行约半小时,就来到了青礁村。

《慈济宫碑记》载:“介漳泉之间有沃壤焉,曰青礁。地势砥平,襟层峦而带溟渤,储精毓秀。”

青礁村位于海沧区西北岐山东鸣岭山麓、九龙江入海口港汊岸边,形似“倒地金钩”,与漳州龙海角美白礁村相邻,有农田七百多亩,七分旱地,三分水田,历史上是一个以种植水稻、地瓜、甘蔗、花生、大豆等农作物为主的乡村,现有四千八百余人,多为颜氏后裔。

同行者颜水荣是颜慥公第二十九代裔孙、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颜子文化分会秘书长。他告诉笔者:青礁村肇基于北宋庆历年间,肇基始祖是儒家复圣颜回后裔、漳州府教授颜慥公。这个村子在历史上曾先后隶属漳州龙溪县、海澄县和泉州同安县管辖,上世纪50年代末期,随同安县划入厦门。这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濒海村庄,历史上人文兴盛,走出了二十多名进士,如颜师鲁,宋绍兴十二年壬戌科进士,吏部尚书,漳浦郡侯;颜继祖,明万历四十七年己末科进士,中宪大夫。慥公第二十代裔孙颜思齐,为开发宝岛台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开台王”。

我们来到了青礁村颜氏祖庙“开漳堂”前。这是一处气势恢宏的闽南大型建筑,飞檐斗角,雕梁画栋,大门额匾“鲁国传芳”四个大字骨力遒劲、金碧辉煌。正门楹联为:“岐山鸣彩凤;礁海起潜龙。”又有石柱楹联曰:“启宗庙习礼仪令儿孙奋志立业;读诗书尽忠孝继圣哲行善修身。”“自宋元来世居青礁山弥高而水弥远;为圣贤后道宗鲁国子尽孝而臣尽忠。”大儒家风,堂堂正正,传递了绵绵不息的正能量,令人肃然起敬。

青礁颜慥公裔孙、青礁颜氏宗亲会的宗长颜振来和颜荣华热情地接受了笔者的采访。在他们娓娓讲述中,“开台王”颜思齐的故事,遥远而清晰可见。

 

家乡故事

 

青礁村后沟有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榕树,大榕树旁的港汊岸上就是颜思齐的故居。港汊对面,就是我们所处的“开漳堂”了。

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后沟二房颜慥第十九代裔孙颜清喜得贵子,取名思齐,字振泉。思齐,即“见贤思齐”之意,寄托了美好的愿望。

颜氏宗亲说,颜思齐故居后墙就是港岸,他从小就喜欢在江水中游玩,练就了好水性。

颜水荣告诉笔者,颜氏家庙“开漳堂”前,祖茔所在地过田社的山脊上,错落着十八颗孤石,其形如帽,此即“纱帽石”。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两宋年间,青礁颜氏恰好出了十八位进士。青礁颜氏的风光、发达延续了四百余年。

明朝末年,社会动荡,倭寇海盗不时骚扰东南沿海。演习武艺、保卫家园成为青礁颜氏家族在这一特定年代的社会风尚。万历甲午年(1594年),青礁七房的颜文彩在省试中脱颖而出,中得武举。青礁各房村落沸腾了,宗亲们奔走相告。后沟二房的颜清携带五岁的儿子颜思齐来到了武馆,正式拜师。闽南一带盛行南少林拳法。颜思齐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习得了一身好功夫。连横著《台湾通史·列传一》记载:“(颜思齐)雄健,精武艺。”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九日,是青礁村“炮炸寒单爷”的传统节日。“寒单爷”即“邯郸爷”,是民间传说中的财神赵公元帅。相传赵公元帅生性畏寒,出巡时,信众纷纷以鞭炮为之取暖,以求得眷顾,越炸越旺。这一天,四乡八邻亲朋好友云集青礁村做客,热闹非凡。也就是在这一天,颜清征得了来访的表亲苏裁缝的同意,让儿子拜他为师,学习谋生手艺。

在颜氏宗亲的叙述中,颜思齐三年满师后,已经出落为一位英气勃勃、身形魁梧的小伙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颜思齐怀揣四块大洋,坐着舢板来到了海澄县。

漳州海澄月港,千帆云集,货物辐辏,是东南沿海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繁华盛极一时。颜思齐在临近码头的闹市租了一间店面,颜记裁缝铺开张了。颜思齐手艺精、人缘好,生意兴隆。

颜氏宗亲说,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月港“督饷馆”的税监柯海仗势欺人,调戏临街货栈女店主。颜思齐路见不平,出拳相助。不料,一拳就打死了这个税监。闹出了人命,官府定会派人前来缉捕,好汉不吃眼前亏,暂避风头,走为上策。颜思齐趁着月色,躲进了船舱里。颜水荣在《手拓台湾之壮士》中写道:“透过船舱推板窗户,思齐望着月港的万家灯火,望着北岸的故乡青礁,眼前不禁浮现出年迈的父亲,儿时武馆的拳头师、师兄师弟和裁缝苏师傅的面容,还有颜记裁缝铺,以及和蔼可亲的新老顾客们……别了,故乡;别了,亲朋好友;别了,颜记裁缝铺……”连横著《台湾通史·列传一》记载:“(思齐)遭宦家之辱,愤杀其仆,逃日本为缝工。”

 

浪迹东瀛

 

历经海上惊涛骇浪漂泊,颜思齐乘坐的船只在日本平户港靠岸。

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日本政权为德川幕府控制,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实行锁国政策,规定外国船舶只能在长崎、平户两港停泊交易。这两个港口城市集聚着数万旅日华人,其中大部分是闽南人。

颜思齐重操旧业,在平户开了间裁缝铺,兼营海上贸易,生意日益红火。连横著《台湾通史·列传一》记载说:“数年,家渐富,仗义疏财,众信倚之。”

这一段时期,颜思齐经常到长崎贸易的晋江船主杨天生交情日深结识了一批流寓海外、从事冒险的闽南士。《台湾通史·列传一》记载说:“天启四年(1624年)夏,华船多至长崎贸易。有船主杨天生亦福建晋江人,桀黠多智,与思齐相友善。”

杨天生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在他的协助下,颜思齐组织了一支秘密力量。这一年的农历六月十五日,颜思齐、杨天生、李德、洪升、陈衷纪、郑芝龙等骨干二十八人,祭告天地,结拜为生死兄弟,举颜思齐为盟主。

《台湾通史·列传一》记载说:“当是时,德川幕府秉政,文恬武嬉,思齐谋起事。”其结果是:“事泄,幕吏将捕之,各驾船逃,及出海,皇皇无所之。”

有关事泄缘由及脱险经过,颜水荣在《手拓台湾之壮士》有生动的描述:“八月十三日晚,适逢杨经(二八兄弟之一)生日,二八兄弟会设宴庆贺,大家推杯换盏,尽兴而欢。李英在席间贪杯,大醉而归。当晚,李英胡言乱语,并向其日籍妇人吐露八月十五日起事真情,其妇闻言,大惊失色,深怕自家遭株连,是夜即刻报官。所幸邓芝龙在其义父李旦处得到消息,马上告知思齐大哥及众兄弟。十四日拂晓,在幕府缉捕官兵未到之前,二八兄弟会(郑芝龙留下)及曾联络起事的同乡、町人二三百人在思齐的指挥下,将部分财物装上十三艘大船,驶离平户港。”

茫茫大海,何处是安居滋生的新家园?十三艘大船九洲西海岸的外岛洲仔大家商议前程,有人建议前往浙江舟山,陈衷纪建言:吾闻琉球为海上荒岛,势控东南,地肥饶可霸今当先取其地,然后侵略四方,则扶余之业可成也。

听得这番远见卓识、合情合理的建议,《台湾通史·列传一》的记载极为简洁,只有两个字:“从之。”这可以理解为颜思齐采纳了陈衷纪的建言,也可以理解为众兄弟的集体决定。三百多年后的我们明白的是,琉球这个势控东南海上荒岛,一页崭新的历史,将徐徐拉开帷幕。

 

开拓台湾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八月二十三日,十三艘大船在海上经过八个日日夜夜的漂泊颠簸,进抵海湾,在笨港(今北港)靠岸。思齐见岛上地肥水美、大片荒野未辟,决意在此开疆拓土,干一番事业。乃“筑寨以居,镇抚土番,分讯所部耕猎。”在笨港东南岸的平野(今新港),思齐规划建筑了井字型营寨,中间为大高台,使之成为组织指挥垦荒的中枢。与此同时,派杨天生率船队赴漳、泉故里招募移民,“漳、泉无业之民亦先后至,凡三千人”(连横《台湾通史·列传一》)。

颜思齐将垦民分十寨。这十寨分别是主寨、左寨、右寨、粮草寨、海防寨、哨船寨、前寨、后寨、抚番寨、北寨。主寨颜厝寨的地名历经三百九十余年,延续至今。颜思齐分发给垦民以银两耕牛、种子、农具,开始了台湾最早的大规模拓垦活动。同时,颜思齐大力组织海上贸易海上捕鱼和岛上捕猎,发展经济

颜思齐开拓台湾的活动,见诸多种官方史志。由于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立场问题,颜思齐被错误地定性为“海寇”。此外,入台时间的记述,诸说不一。如:范咸《重修台湾府志》曰:“万历间,海寇颜思齐据有台湾,郑芝龙附之。”而更多的史志认为颜思齐开台时间为“天启年间”。如清康熙《诸罗县志》记载:“天启元年,颜思齐横行闽海,声势浩大,踞有其土,始称台湾。”清乾隆《重修台湾县志》及清嘉庆《续修台湾县志》记载:“天启五年,海寇颜思齐入台湾,郑芝龙附之。” 上述史志,客观地记述了颜思齐开发台湾的历史真实。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九月,思齐部众到诸罗山捕猎,不幸伤寒病数日后竞一病不起,临终,他召兄弟说不佞与公等共事二载,本期创建功业,扬中国声名。今壮志未遂,中道夭折,公等其继起。”说完,颜思齐和众人都哭了。颜思齐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兄弟郑芝龙为盟主,继续拓垦大业。

明崇祯元年至三年(1628-1630),闽南大旱,粮食歉收。被朝廷招安为海防游击的郑芝龙取得了福建巡抚熊文灿的认可,公开招徕闽南饥民,每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复组织大量船舶,将万名饥民浩浩荡荡运载到台湾,开垦荒地。这一海峡移民史上的壮举,影响深远。

此后,郑芝龙海上经济、军事集团日益雄健,在明末清初的历史风云中,震荡东南沿海。郑成功率部驱逐荷寇收复台湾的英雄壮举,名垂中华史册。

 

诸罗山高

 

颜思齐安葬于诸罗山麓的嘉义县水上乡与中埔乡交界处的尖山山巅。墓前有一块石碑,碑文写道颜公字振泉,海澄人,赋性任侠,雄伟过人,因避仇远渡日本天启元年窥德川幕府,密谋倒幕,事泄渡海来台,郑芝龙附之入笨港,筑寨、练兵、抚番、垦荒、横行闽海,归附者三千余人,歃血同盟者廿八士,伺机再举,奈天不假年,于天启五年赉志,后葬于三界埔尖山。

颜思齐,这位青礁子弟,在台湾发展史上写下了璀璨夺目页。颜思齐的开台功勋泽被后人,受到世代缅怀,其事迹编入台湾中学课本。为表达对这位开台英雄的敬仰之情,台湾云林县北港兴建了雄伟的“颜思齐先生开拓台湾登陆纪念碑”;嘉义县新港乡妈祖宫前,兴建了巍峨的“思齐阁怀笨楼。妈祖宫内,当年颜思齐建筑营寨的蓝图,依然珍存,供人凭吊,发思古之幽情

连横先生将颜思齐的传记列为《台湾通史·卷二十九列传一》的首篇,感慨地说:“台湾固海上荒岛,我先民入而拓之,以长育子姓,至于今是赖。”又言:“西人有言,中国人无冒险进取之心。呜呼,如思齐者,岂非非常不羁之士哉!成则王而败则寇,固犹不失为男子。”

在台湾云林县和嘉义县,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寄托着人们对开台先贤的思念:

 

古笨港,小台湾。

开基祖,猫儿干。

明朝时,颜思齐,上陆滩。

海霸王,郑芝龙,开门窗。

汉先民,双头忙,

牵牛犁,驶船帆……

 

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行走在海沧青礁大地,追寻民族英雄的足迹。“开漳堂”内,供奉着儒家复圣颜回、唐鲁郡公颜真卿等先贤牌位,悬挂有一系列“进士”牌匾。时光流逝,消磨不了这个名门望族的历史荣光。来自海峡彼岸政要名人的两块题匾格外醒目,一为“开台殊勋,光耀华夏”;一为“溯流寻源,颜郑开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