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缘心悟

 guoguoli 2015-03-10
1.您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本群的?
.您为何愿意加入本群,你希望在本群得到什么?
答:吾细读《一元堂》之文章后,见文章义理精妙,连解我众多疑惑,知遇高人,乃欲加入,以求学得真理。
3、根据目前的生活方式:
答:我的不良生活习惯分数为
第一测(2010-5):57分。主要丢分在以下方面:性情(10)、职业(8)、睡(8)、运动(8)、吃(6)。
第二测(2010-6.6):37分。主要丢分在以下方面:职业(4)、起居(3)、【起居中的那空调分,应当算入职业中,我在家不开空调少用风扇】、性情(4)、不良习惯(2)【长时间用电脑也当归为职业中,在家看书多】。在接触一元堂后,我的个人生活习惯已作较大改进,唯独职业这个问题,鉴于目前自身各综合原因尚不能解决。而性情上的波动亦多由于此。
   本人在网络公司工作,由于公司工作的价值观与我的价值观相悖,我常觉得所做的工作无正向意义,致使我内心常郁郁。再者,工作常须加班,加之工作环境四季若冬,常年久坐对着冰凉而刺眼之屏幕,末几能见见阳光,致使身体情况日趋向下。同时,鉴于工作保密原则不能使用通讯软件或浏览非工作相关网站,缺乏学习时间和环境(一不可能在公司学习与本职工作无关之学,二晚上归家已经身心疲惫精神呆滞),因此甚悔过往不努力,如今即使想读书,已无昔日境。
第三测(2010-8.1)35分。

我的感悟《医缘心悟》:
  医 缘
  诸事前因,浑噩二十四载
  鄙人,癸亥年秋时生。
  吾母怀我之前,曾怀双胞胎,但不幸被误注射针药以致流产。随后调养两载始得怀我。吾自小体弱,吾母亦好将我当女子来养,自小便缺阳刚之气,甚胆小怕事(先天能量不足),但又好多管闲事,不喜欢受管束,易冲动又易紧张,自制力差(少阴枢无力,相火易浮,能量出用而收制无力)。遇事多抱无所谓之态度,但认真做事时总觉有心无力,倍难于人。
  吾父先天争强好胜,脾气盛大,发则若雷霆。我家皆遗传此性,而我虽有脾气但多是敢怒不敢言,但喜行絮絮叨叨埋怨之事(能量不足以供行将军之令)。
  自小好零食,好甜食,喜饮料,故换得一口烂牙(本先天根本不足,又伤后天,牙为骨之余,一口烂牙自是自然之事。)好冷饮、水果,又好煎炸辛辣之食物等等。饮食不节,更时常感冒发烧,吾父母常称吾为药罐子也。吾父略懂方药,抱一本《千家妙方》,常施于吾身,回忆药味,皆多是苦涩。正是如此,本根柢不足又加后天克伐,身体更是孱弱。
  小学三年级沉迷于漫画小说电视。常伏案绘画,躺着看书,又常看电视至深夜,更有至1点2点之时候。故,过度消耗能量,水源枯竭,木失所养,乃病近视。同时记忆力下降,能吃但多不化。开始长白头发,家人未曾重视只当少年白发是遗传之事不了了之。
  及此,身体已经很差,步入青少年阶段又染上伤精陋习,高中时期便患痔疮,大学时更得过盲肠炎(还好不曾手术,用的是输液消炎。)……陋习众多,不堪回首。自小时候起,自常认为难活过二十。为人若蒙查查,但又甚敏感。小时极胆小,但是又好喜看鬼怪恐怖片。自小学起常遇梦魇,真是失魂落魄诸恶事皆聚集而来。就这样病里来病里去,懵懵然直到大学毕业。
 总之诸事前因,今果自受。自作打油诗曰:
 一点灵元入红尘,宿世因缘随业来,
 合得此身本不足,又遭后天多磨难,
 二八光阴转眼逝,正邪同居陋习身,
 未曾想过将来事,浑浑噩噩到三八。

  否极泰来,形随运转
年参加工作,07年经历长达一年的超负加班工作(早9:00-晚9:00)。长期高压紧张工作,又缺乏运动锻炼,加之因家事以及对前途茫然等综合问题心情很是压抑,身心俱疲。但自知学识浅薄能力不足,非学习不能解困,故虽工作辛苦,仍于夜晚读书求学,但由于急功近利所学皆仅是经济管理等市面畅销的层次较低之书籍。复又不得要领,更感染商业浮躁不实之气,常自妄想以求能得一蹴而就之法,结果过度思虑,耗能过巨,再加夜不早眠,常熬夜看书,最后导致气短心慌,脾气暴躁,痔疮复发,血出如箭,又服寒凉之药伤及脾阳,遂冬觉脚冷,气虚乏力【能本不足,思虑耗之,太阴力弱,相火不位】。稍食辛辣或寒凉即刻便觉腹中不舒服。稍遇事便觉紧张,心跳加速,继而头脑发胀,继而言不达意,头脑空白,胡言乱语(就是说着说着就不知道自己在胡诌什么了),而后自觉心跳若鹿撞,人疲倦若虚脱,脸烧烫而浮红,继而流牙血,甚者当晚梦中失精……【紧张者,下不制上,心易外越。下内无力而上兼之故心跳速,故阳能上浮而不能收下,故流速上表急而中下不及,故胀。言不达意,头脑空白者,头昏决断失也,少阳枢少阴枢无力之故。一句论之,能量不足,加之升降不调】。
  如此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加班中,若非时时阅读一些励志的书籍,以作精神寄托,实在很难想象自己是如何坚持过来的。后,终于不用如此紧迫地工作了。私人时间渐渐多了一些,此时能挤一些时间关注自己的身体和为自己的大脑补课也。
  于此时机缘偶合下,我与医结缘。
  我如此一个浑噩自大的人,就在08年中,得一老前辈当头棒喝,遂幡然醒悟。
  此老前辈是吾叔之亲戚,因要为其物理学研究论文做插图故至广州,请我另一叔辈亲戚帮其制图,暂居于我亲戚的厂内。
  此前辈,吾于入读大学之前曾与其相处过一段时间。吾因自小喜好科幻,故杂书从未少看,闲住亲戚家中无聊,故常与老前辈吹水,尽聊一些漫无边际的玄奇之事。本我仅只是瞎聊,但不料老前辈凡所问必答,从粒子到宇宙到黑洞,从相对论到量子力学,从哲学到玄学,从物理学到武学,且皆言之有物,并非泛泛而谈于是令我大为震服。
  我知此前辈精通于物理学。懂点穴会一些杂术,本仅是欲向其求一治疗痔疮之法门,未料到一到厂房便听众人夸赞其医术。遂知此前辈亦晓岐黄之术。
  于是吾便如此由病而与医结缘。
  因为求治疗之法而得此前辈棒喝,得以反省己过。后因助其做书籍排版,交流日多,于是在此前辈的提点下渐渐看了一些医书。因此前辈本是物理出身,因此,此前辈凡事必言物理。其甚好拿眼前事物以模型形式解说他所理解之医学。由此,吾得益良多。其实于此时候我对中医一知半解,但因见于中医之神奇,乃生向往之心。但因于个人迷执并未发奋求学。
  只是求了些皮毛之术,然后在帮前辈作书籍排版之时。边排边读前辈的论文,渐渐有所领悟。
  如此经历一年多来,个中断断续续有看《黄帝内经》,故感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欲自构思一游戏系统,希望能将道家佛学医学等精华融会其中。但本身学识浅薄,亦不曾对游戏细究过,于是为了将运气系统完整纳入,并使游戏系统实现完美平衡自洽,才开始专钻中医系统理论。
  我非聪敏之士,本一贪心狂徒,因病而与医结缘,后凭着一股利益之念头,渐渐沉迷于医、道。遂时日增长所读的书渐多,吹水之能力与日俱增,而我心中疑惑亦日益倍增。时自觉若一叶孤舟落于漆黑之汪洋之中,茫无头绪越读越糊涂。
  因茫无头绪,故己有何所迷皆不清楚,痛苦啊痛苦。所幸,如今乃遇一元堂,深解我诸疑惑。渐渐有所悟,于是成此文。

  心 悟
  自 序:
  读书三两篇,自认有所得,其实皆皮毛,术杂迷本源,能呈口舌利,实却无实功。
  因读一元论,每每自反省,偶有所感悟,借道来发挥,仓促成此文,略论我心悟。
  本人非聪颖,所识亦有限,没能探端的,恐有妄人言,或误人子弟,此文仅探讨,
  抛砖以引玉。成文实仓促,随想随记录,章节不条理,逻辑有混乱,个中是与非,
  请君慎明辨。
  自学习中医以来,迷惑有六。一是何以谓之病,如何才是常人?二是病症与人体内部是何关系,脉诊之依据是什么,望闻问切之依据是什么?三是药物、针、砭、灸、导引等作用于人体是什么机理?四是经络、元气于人体是什么关系?五是有形的内脏组织与无形的功能之间有什么联系?六是病症的演变规律法眼在哪里?
  此六者,在一元论的指导下,现试解之。
  先生文中曾言“阳常不足,阴易消耗,产真阴不易”。此才是人体常态。知常态才能知病态。先生辩证之要点在于辨别人体“能量的多少(足不足)”,然后是“能量的方向(升或降)”,俱是为辨明元气势之所欲,而应机助之。
  于是,欲解我之前的疑惑,必先弄明白何谓“元气”。

人体元气:既然是运动必然有分状态,故,运动的状态则视乎【质与量】,质强者,能级大,持久力好,如此数量多者则状态好,反之则状态一般或不好。
  其可观察的象表现为气量的不同。
  气量可分之为二,一是温度,二是运动范围以及运动速率。如此,气量是其能量之表现,而能量者必须有其载体,其载体强为之名谓之【元精】。元精的运动是自性的,但其自性的运动之于人体必有其使用者,这个使用者则是那个能用藏元精的细胞。例如细胞组织们会按照体内【元精】量的多寡(温度之平衡性),而调整运动强度和发展战略。
故,
我认为元气是人体细胞及细胞组织,对所封藏的元精物质的用藏运动的协同表现。简称为人体细胞与元精的整体协同运动力。
简称之为:人体细胞与元精共同进行多组织自发性协同运动的行为的状态,称之为元气。元气有其状态,故有其趋势,有其自洽平衡行为,此行为称之为【势】。

人体的组成:人体组成可略分为三。由“人体组织”、“流动的液体(营养物排泄物)”、“肠胃中的食物”此三者组成。此三者中, “人体组织”俱是由细胞组成。而细胞同人身一样。有生长壮老已,会亢奋会疲劳,六根具足。
  人身内部等同于一个社会,一个大工厂,这个大工厂是由无数的细胞居民组成的。其工作就是不断地运用元精之气化提炼“流动之液体”中的元精,以及收藏流体中的元精,以维持整体的动态平衡。“流动之液体”可分之为“气、津液、血、精、细胞组织相互间的排泄物、细菌众生等”,此相对于细胞们来说等同于工作环境,生产线。而“肠胃中的食物”则相当于工厂原料,原料不好,任你技术高超成品也好不到哪里去。七情六欲则是细胞们的大灾害,直接影响整体。
  因此,天天吃垃圾食品的人,其体内的国民们则要日日面对惨淡的收成而闹饥荒;天天欲望繁多脾气暴躁的人,其国民则要日日面对惨烈的地灾、水灾、火灾、风灾。
细胞的模型:细胞若一个没有蛋壳的鸡蛋,细胞膜外有一层蒸汽,当细胞内部元精足,状态好时,其蒸气层范围大饱满弹性好保护性好。
细胞体内有体液【阴液】有在游离并释放热辐射的待进一步提炼的元精。细胞中心有一个核心轴贯通南北,此若宇宙之太初黑洞,是元精的收藏之所,亦是元精能量激发的熔炉【若黑洞的高能辐射喷射流】,以及能量态转入收藏态的元精排泄处理之场所。
细胞的工作:细胞若人,七情具备,会病会累,有各自的工作作息时间【若地球我们休息的时候,西方人就起来劳作】。此可称之为【工作周期】。
  细胞们每日的工作就是为了自己和自己族群,以及这个人体的生存而奋斗。他们不断地协同工作,透过元精释放出来的热能,以热运动气化分解提炼食物中的同气精华,层层提炼不断追求补给以及最精纯的元精。食物中提炼出来的精气,一方面选择合适自己【工作周期】的收藏于自己身体【先天本钱】中以补给或进一步提炼,一方面将上一期提炼好的元精供应给族群的【首领组织】处。【首领组织】是由领导级细胞组成,有世袭性,它们按组织共性聚集,高级元精由它们分配存储。无数处的【首领组织】群体,组成人体的公共银行——经络。这个过程产生的排泄物带着各种周期的元精,随着体液流转并被同气合适的组织吸收。
  简而言之细胞的最主要工作就是【使用元精,提炼元精,收藏元精。】
细胞的状态:主要由两方面影响。一是细胞家中精元的存储量;二是细胞体外之补给物——“流动液体”的状态;这两者一决定了细胞的动能源和自保护情况,另一则决定了细胞们的劳动强度,投入与产出比。
  “流动液体”的状态具分为五大,一是温度;二是压力【组织动能】;三是流速;四是流量;五是质量【清浊,稀稠】。
  其温度,是由元精的总量,热辐射量,以及人体消耗,内部组织情况,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决定。但其温度的平衡则由细胞组织们自发动态控制平衡的。因为细胞自身会感觉到冷或热,从而对应情况作出反应。而管道内液体温度可分上【表】中【间】下【里】三部,三部之温度皆各有其数。
  压力,一受温度的影响,二由组织动能决定。管道内的压力可分上【表】中【间】下【里】三部,三部之压力皆各有其范围。
  流速流量,流速流量由组织动能决定。管道内的液体流速流量可分【表】中【间】下【里】三部,三部之流速流量皆各有其数。
  质量,质量者亦分三部。管道内的液体质量可分【表】中【间】下【里】三部,三部之质量皆各有其根。
  总之人体内液体流体的“温度、压力、流速、流量、质量”三者其实就同于自然界的河流。阳水在上阴水在下,阴阳之间是无形之边界混沌之交互场所。靠近地表之水浓度高,流速缓,藏能高,与地气直接交互,沉极而升时将地热之能传之于上。靠近空气的水浓度低,流速高,释能高,与天气直接交互,升极而降世将天之寒传之于下。上下如此时刻交互下者上,上者下互换消息。
本心元精:本心元精是我强起的一个名字。写的兴起,顺便说说这个。天地的精无处不在,无形,无无形。能量的转移,物质的转移都只是一个相而已,实质从来不曾转移过。我们常识中看到任何物质的运动都认为其是实质性移动,例如水上流动的船。但这个转移的相,实质是各各元精感应形成的象。
  可以试这么理解,我们都看过节日的彩灯,那种可以变换多种图案的彩灯。这些图案由很多的小灯组成,然后小灯按照各自的规律固定开闭于是整体就组成了图像。这是应。
  当我们移动自己的身体,从a点到b点,这个过程中,我们以为是物质在移动了,其实不是的,这个本来的的那个从来不曾动过,我们看到的只是移动的相。那么什么东西流动过去了吗?我们不是移动了自己的身体吗?是的,但是这个是空的是组合出来的相而已。本心元精就说到这里。
症与六根:我们人就是靠着自本而来的六根来认识世界的。【眼耳鼻舌身意】,对应的是【色声香味触法】。此六者在任一物质中都同时包含。在这里我只说【触】。
  触者,以冷热两大纲分之。我们自体验,冷的时候是否觉得【收缩】、【闭塞】、【紧绷】、【可见气化减少】;热的时候是否觉得【放张】、【开通】、【松缓】、【可见气化增多】。
  故,我们受冷时,或久蹲站起来时,会觉得之前屈受之部分渐渐开始麻,后而痒。甚者还会先觉痛而后麻而后痒。这个是什么呢,这个人一旦受冷,细胞组织自然紧绷以求自保,然后冷则气化不足于是有水液停留,久蹲则是流体流动不通,亦产生停留。一旦人体恢复合适环境,此时内部之【热气阳能】就开始冲击之前滞留的部分,于是局部细胞就感受到了这两股力量的抗争而形成【痛】、【麻】、【痒】等感觉。这些感觉皆是阴阳寒热两股力量对抗的激烈程度不同而形成的。以此为提纲,体觉酸者则是受冷之微,身体因凉而收缩故作酸。体觉辛辣痛者是局部受寒或伤塞较重,局部细胞大量释放元精鼓动热能,以驱寒通路,由于运动激烈窜动甚烈,相互冲击较大,短时间内压力增高,体积增大加上水液留积不通,故觉辛辣而肿胀也。余下其他痛感不适感,皆可按寒热相抗之大纲自分之。
  另,为何修稿打坐之人,长时间屈压肢体而不觉麻痛。此乃是因其内一气之流动通顺,能量传递不需要靠流体帮助而能感应交互,加之各细胞和其人一样,无所杂念,消耗小,运动和谐有序,故久屈躯体亦不会产生气血留积和不适,还会很宁静【身体都没感觉到了,也没有杂念,哪里还有得烦恼和疼痛哈】
气味性质色声:任何物质其属性是全息的,也就是说按我们人所能理解的所能分类的在任一物质上都全部具备。按六根【色声味触法(性)】,在任一物质上必然包括。
  
如今的药物一般只分气味,这个只是大纲而已,我认为应该分为【气味性质色声】,如此才好理解药物的组合。
  气者分两类。释放能量类则嗅轻香芬芳;收藏能量类则嗅浓臭浓浊。气冲者,挥发性强。分子运动激烈,气运动范围广,持久性不强。气淡者,挥发性弱,分子运动不激烈,气运动范围窄,持久性较强。
  味者,分两类。共六味【淡\甘\辛】对应【咸\酸\苦】。【淡甘辛】者是带释放能量命令类的,能级从淡到辛递增。得此令,细胞活动程度对应表现为渐增,以辛者为甚。【咸酸苦】者是带收藏能量命令类的,能级从咸到苦递增。得此令,细胞之活动程度对应表现为渐减。味越重者作用力强度越强持续时间较短,味越轻者作用力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久。个中奥秘,诸君自多在日常食物中留心体会。
  性者,分两类。释放能量则温,好动,好散;吸收能量则凉,好静,好聚。【高温实验室内之西药,是以高温稳定分子化学结构,故好吸收能量以维持稳定,故其性极寒。而西药之药物作用乃是以杀死所谓病毒为目的的,而杀死病毒的手段目前只有针对病毒聚集地进行大量大分子堵塞,粘住包裹住细菌病毒,饿死所谓病毒。故西药是带有极强的凝聚性的,故大寒】
  质者,分两类。浮沉也。浮者清轻散脆,溶于水时,好浮中上;沉者浊重紧韧,溶于水时,好沉中下。
  色者,分两类。释放能量类则色亮艳,收藏能量类则色暗沉。色艳者能量释放能级越强但相对持续时间就短,色沉者能量释放能级越低但相对持续时间就长。
  声者,分两类,五个音,六十个振频。由于物质之声音者一般人很难察觉所以基本不用。
  故,由气、味、质而知其运动模式,由性而知其是助能还是杀能。如此结合【三部应象人体丹炉流体模型】可以得知药物之于人体内部是如何作用的。
因为前面理解过了形而上的【能量】,先在我们回归到形而下的人体模型上。首先我们是不会去考虑那些什么分子原子,也不要去考虑什么化学不化学反应的。我只就物理的【声、光、气、味、质以及运动的大象-升降】来看人体模型。用基础物理来看人体模型。
  首先我们前面说过,人体可以简单分成【细胞组织】+【流动的溶液】+【肠胃中的食物】三类物质组成。
  现在我们把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大家都知道水,液体是趋势向下的,因此我们人体的下部必然水分较多;然后热气蒸汽等则是趋势向上的,故我们人体上部的蒸汽比较多。如此若静态来看人体是上面是蒸汽下面是水液的结构,但我们人是活的,故我们体内的水液和蒸汽皆是时刻不停地流动的。要时刻不停地运动就需要【动能】+【能源】+【载体】。
  可以这么想象人体的上部是动力源,是高温火炉,是抽水泵;人体的下部是能量源,是能源库,是供水泵。如此,上部供应下部,下部则供应上部,相互供应互相依赖生存。上部是高温火炉,时刻需要下部的真水能源供应以继续工作,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水液帮助控温,不然会过热。下部由于水液很多,故时刻需要上部供应动能热能来帮助蒸发水液,不然就很容易熄火。
  在这个上下部之间,就是运输的通路,交通要道。这个人身中部则是水与蒸汽同多时刻交换的重要部分。由此,人体便分可为三部系统。这三部系统的关系为【上生下,下生中,中生上;下制上,上制中,中制下】,三部系统互制平衡。当任一系统运作出问题,整体系统运作就出现问题。
  好确定三部之后,为何叫做三部应象呢?很简单,我们来看。上部蒸汽迷蒙,但蒸汽上极而后聚集成云继而成雨,此像不像天?然后天下甘露复又藏入下部,下部藏着带着阳能的水。这个像不像地呢?天地之间气交之所,孕育万物,帮助运化交通,这像不像我们这个生存在地表之上天幕之下的人世?所以应象由此而来。
  那么天地交通流转的那个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点乾元,此点乾元藏于水中随着化气、成云、化雨、又复归藏于土下。人体内周流的可以大略看成如此。
  我们了解了基本的三部【上中下】,然后我们来深入一下。因为时空是立体的是全息的,故,三部应象略如下表:


























皮毛、肉

肌、膜

筋、骨



















过去

现在

将来



这个是整体的,局部还可以在细分乃至无限。
  【三部应象人体丹炉流体模型】上面讲的是应象,现在我们来结合流体物理,来看这个模型。
  我们都知道人体是由细胞组织组合而成的,各组织层层复层层地构成了一个复杂非常的过滤网和协作自洽系统。而这个系统中的高速流水线就是我们体内的那些津液。而这些津液的流动除了靠机体组织的动能外,还要靠每个细胞的合力一同来完成的。也就是说,我们以前一直以为人体的血液的供应是靠心脏在鼓动供应这个只是片面的认识。
  前面说过“流动液体”的状态具分为五大,一是温度;二是压力【组织动能】;三是流速;四是流量;五是质量【清浊,稀稠】。将此套入【三部应象人体丹炉流体模型】中,我们可以如此理解一些症状。
  由于人身处处皆有流体。流体是人体内部物质交互的主要载体。
  例如发炎。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首先发炎肯定是局部的流动有问题,或有阻塞或是细胞秩序出现混沌。这在没有外伤的情况下一般是人体机体内部系统不协调【一气不顺】导致的。由于局部堵塞,那么流体流速必然不及,而此时候,堵塞部分的细胞组织正在努力释放【元精】的热能来分解堵塞堆栈物,以期打开通路。而其释放出来热能由于该局部堵塞,流体积聚热能渐渐增多导致相关部位热运动加大,体积增大。此时人们就感觉到【热、辣、疼、肿胀】等等感觉了。故这就是【炎】。局部的炎小的很好处理。但是大的或是由于大系统不协调导致的,那么这个炎就成为局部高热或全体发热了。
  对于流体,我们可以试用【水龙头理论】理解。我们夏天打开被暴晒的水龙头,其流出来的水先是热的,然后就渐渐凉快了。这个与我们人体也是一样的。只要我们人体内部系统平衡动力平衡,那么体内的液体是时刻流通的,一旦哪部分的流通出问题,那么往往就会出现积热。若人体一气比较弱,机体动能不足,一旦某部分流通出问题,该部分细胞居民大量释放能量而还不能解决时,其留积就会持续堆栈,而机体会考虑到整体能量情况,而多会先将能量调入内脏部分维持生命活动,而暂时不去处理那个堵塞部分。如此,那个常年风湿,这个痛那个痛的什么什么慢性病就这样来了。其实还是机体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以最佳利益考虑,不得已而作的自我保护。
  例如相火不位的人,烦躁,手脚心烦热,脾气急,情绪易大起伏。其实这个我们可以这样看。首先一个体内气机顺畅自然,身心自然是舒适的哪里会烦躁呢,故其内部三部系统动能必然不协调。烦躁者,乃是上部系统过劳,上部系统功率过高过用,而中下部系统又供给不足。可以试这么理解,我们做引体向上,本来身体重量是靠两手分摊的,但如今一只手无力,那么另一只手就必须承担大部分重量。那么这只手必然过劳。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这么个画面,人体的上部系统努力工作,因下部系统动力不足,故上部系统还分担了下部系统的一部分工作,故其功率提高过劳而发热,由于其本就需要下部供水来控温的,但如此过劳发热,而下部供应的水又不足,导致上部抽水机抽水不足却导致上部系统压力过大。而上部压力过大,但其下输减压处又因为下部系统的动力不足导致下部水道排泄不力下部水液阻塞,而反压。从而加大了上部的压力。在如此压力之下,那个上部的心肺系统又热又闷有没得发泄的能不【烦】吗?处理方法很好办,就是用能释放热能,带有释放能量命令的,运动偏向于中下部的食物来补充下部动能,然后再配一些能帮助收敛也带一定热能同时运动偏向于上部的食物来帮助缓解上部的过劳【有温度就有外力,有外力自己就少用力】。那么这个一个补下收上的搭配就能解决这个系统不协调问题了。
    好,我们来看看应用。
  我们从物理角度上看,所有药物食物都是必须透过我们的肠胃系统进行吸收的。现在我们联系上面说的【气味性质】内容来看。当食物药物,透过加热煮热的时候,其分子热运动加大,然后其成分溶解于水液中,我们把此溶液饮入,透过肠胃吸收入体。此时物质的【气味】乃是决定了其分子热运动的模式,例如气是反映其物质的能场范围,味则是反映该物质的作用命令【用或藏】。物质的【性】,就是反映其是【释放热能】还是【吸收热能】的。要提高动能,一是要提高动力输出,另一个就是补充热能。要减低动能则反之。而物体的【质】则反映该物质的空间趋势。例如生姜,生姜的【质】饱满而脆散,水溶性强,故其易浮散随水液周流。其气芬微腥,味辛,性温,色外暗黄内鲜黄。综合以上生姜的【性】能补充热能,其【味】能加大机体运动于是提高整体动能,然后其【质】散而亲水分子可随水液遍行周身,由于其【质】偏浮,故其属性易行于【中上、表、背】,其色鲜黄,合于土色合于脾胃之颜色,故其波频和于此必然与脾胃经共鸣同气相求。故,其作用温养反应最大的应该是【肺、脾、胃经经过的部位】,因此生姜单用,可助肺脾胃经等旺相。因此,生姜进入人体后,其运动的大象是从下向上,从左向右,从里向外,运动的层次偏重于空间的表层。此是生姜的运动轨迹,其特性如此所以其分子无论如何细分化,都带有此运动的特性,于是生姜的此种运动在人体内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形成一个“人造器官”,综合而言生姜的运动性质,可以帮助人体整体机体提升【运化、疏通、开、生发释放、排泄】等功能。由于人的机体运动得以帮助故其人之行为【象】必亦随之转变,故必以共性形式在一定程度改变该人的运气。
  好了,到此。回到元气上。归纳来说,元气是人体机体整体意志以及能量量态的体现,简称为能量,那么结合【三部应象人体丹炉流体模型】,我们可以将【能量】拆分为【动能】+【作用】。两者的现总量态就是人体【能量】之现态。
  人体的病只有一个,就是看你一气之盈缩情况,一气弱则病,一气盈则无病。
  气弱而病者,又分三态,一是能不足之病;二是精不足之病;三是能与精皆不足之病。
  能与精之和者,其大象有二,一是热者,一是寒者。 
   而人生天地间,自然易受天地的运气影响。天地的运气【风寒暑湿燥火】其实质皆是我们这个天地的【一气盈缩】(阴阳比例)交相激荡而成的象,而我们认识这些象靠的就是我们人体的六根。
  人身之诸病症,此皆由我们人身之六根感觉而来。人的六根感觉以寒热两大类而进行分化成为【痒、疼、痛】等等诸感觉和诸行为。
  我们按病人的诸感觉和诸行为,判断其人内部【能量】之盈亏,针对其人体内部之能量盈亏以及阴阳偏胜进行帮助,顺其人【元气】之所欲,帮助其恢复能量常态。
  心乃圣王。一气盈缩【用藏】是物化根道,阴阳两相,水火是其大象,水火大象示之以寒热。一元堂的能量辩证是形而上的【道】,我的【三部应象人体丹炉流体模型】物理模型是形而下之器,乃是以形器模型理来解象,以有形推有形,最后药物治疗是术。
  天地一气之盈缩、用藏,自按其根性而行。而天地一气的那个根性就是先天的一点乾元之动能、阳气、生生之力。我们强理解之为【动能】就好了。因此,我们人之所以能活着,就是因为体内的那一口气,那一口生生不息的阳气,那个统一协作的动能,若哪天我们的身体内部这口气转不过来了,那个动能转不动了,这个时候人的这个肉身机器就要转变成其他形式的物质了。
  我们常说扶阳,扶的什么阳?扶的就是那一股整体的动能,一气。
  我们人体自然一气周流。一气盈则无病,一气弱则病。一气弱,那么可以看到的现象就是机体系统的动能出了毛病。
  那么动能出了毛病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动能不足,一类是动能太过。
  动能不足之病,又分三态,一是能不足之病;二是精不足之病;三是能与精皆不足之病。人身之动能由细胞组织组成,细胞组织藏精,精助生细胞组织。故能不足者,乃是以药物等外力助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模拟正常动能态,使得机体一气流转顺利,然后等待机体自然修复;精不足者,其内部动能必然两极分化一气不得统一顺畅,此时我们就应当针对不同部分的动能进行外力调整,使得内部气机一气流畅,整体系统自洽回复平衡,如此精之生产自然恢复常态。能与精皆不足之病,此时人体被迫将整体机能减低到低水平上,以低能态维持生命。若无激烈矛盾凸显者,就若人之衰老,渐渐枯萎直到机体系统彻底崩溃,好比低速的陀螺最终慢慢停止转动一般。若我们以外力助之,乃仍是扶持其整体机体的动能,动能逐渐增强,不断提高其机体的能级,使得这个慢速陀螺得以逐渐加速增速。最后以达到正常能级状态为善。
  动能太过,这个必然是由于外力引起的系统不平衡。人体自然情况下会自动恢复常态的。但有一些情况,例如身体内有异物外物,就拿食物来说,肠胃中有一些留积的食物渣滓,其中一些渣滓可以不断释放热能刺激机体能量的释放,此时人体就会出现热能过巨,无法控制的情况,这种外力的热能会快速消耗人体的内能和津液,如此人体被阴液消耗了能量失去载体,若不快速处理,机体就会因体液浓稠不能流动而一停运。故,处理办法,基本以增加水液和清理外物为主。
  动能不能过度,天地自有定数,人身亦有其极限,过度刺激动能好比过度追求经济开发一样,这可并非扶养元气而是透支元气。过度透支元气,刺激动能的后果就是,人人日夜高速劳动,万物更新迅速但是短暂,枝叶过繁茂而根弱,一遇大风必然倒折。加上人人皆养成贪得无厌之心,必人人相互争夺,大者吃小,贫富悬殊,渐渐整体运动出现矛盾。这个可以去看看美国的纪录片《食品公司》,一起来看看这个可笑的时代吧。
  再回到主题。动能如何调整呢?这个一靠温度,二靠运动的命令,三是针对的部位。另外,补充一点,人体一气是整体局部一致的。可以这么理解,若一个人的肝脏内部有毛病有堵塞,那么他的肝经经络所到之处亦必然有堵塞,其肝气肝之功能部位必然机能不顺。若一人之肝气肝功能不顺,但由于时日尚短,内部有形之象尚未形成,故其肝脏其通道等未必能发现有形之阻塞,但若不处理恶化下去就必然会出现阻塞。
  到此。相信大家都看得比较累了,能坚持看到这里的朋友,谢谢你们的毅力和支持。还记得我在开头所提的六问吧。答案是什么,诸位朋友不妨自己思考下,毕竟我的答案亦只是我个人只臆测。因此也就不写出来了。
   一问精神与精力,二问手足温度与寒热,三问睡眠与饮食,四问二便汗口气。这些问题的目的,陈先生文中已经详细说明过来,我不再重复。我就谈谈我自己的理解。
  我认为。断证,第一断的是【整体能量足不足】,这个是【定量】;然后是针对整体进行细分,看是哪部分的能量足而哪部分的能量不足,然后透过症状的反应结合【量】来判断机体元气之所欲【辨势】。知其【量】又知其【所欲】,此时再看各部分的动能情况和温度情况【定性和定位】,如此便可以对应使用药物进行对治。
  这个和八纲辨证是不相悖的。八纲辨证乃是【阴阳虚实寒热表里】,阴阳是定性,虚实(相对部位而言)是定量,寒热表里是辨其所苦及因由,明确部位病机好定解厄战略。基本阴阳定性不错,用药的阴阳不错,那么就是正治,治理效果的快慢,视乎天时地利该人机体元气之量,以及治理战略的顺逆契合度而定。
  我不是医生,自学中医以来,就自己拿自己做实验,也有一些体会,届时我再将我的病历发上来,和大家共同探讨探讨。
  以上皆是由万病至简之道发散而来,万化归根,还于一气用藏以及阴阳中,个中玄妙诸朋友自己体会才能有所得。
  世间一切病皆由俱生我执,由我之【贪爱心】而生【恐惧、贪、嗔、痴】等心而有烦恼。因妄心而致生诸恶业,自招诸苦疾。苦疾自心而来当自心而去,然知此理易、行此道难。
  修行修行,修的就是行为。行为是心的反应,故修行自修心,修心自制行。
  修心,是第一法,但人常不能用,故退而求其次,借于外力,于是有医药者,以阳用阴藏两类分之,俱是以配合辨人身元气之量态,模拟气机运动,以此调有形之身,望能使其身安而助其调心也。 
   其实人心得安伏,能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神气自然乃调,诸病恶业、衰运自然渐消。因安乐也,心不烦恼。若心不得安,纵得药物相助,然助之三而损之七,自亦不能愈也。
  故有形之肉身应扶阳【动】,无形之心当守阴【静】。阳主阴从,一气周流,心无所住,精神内存。生息不已,正气渐盛,善护正念,使肉身得安,邪不可干,心能有静,身能有正。
  万病至简,肉身之治也。以【阳主阴从,阳常不足,阴常易损】为纲,教人扶阳之法术。以及顺从阴阳之道。药物法术皆是次要,观念思想才是根本。错误之观念不除,神佛难渡。故,迷时靠医渡,悟后靠自渡。望诸有缘人皆能快快自渡。自用良心智慧断除一切邪念妄相,不再迷惑烦恼。 
有感而作的打油诗三首:
【诸病自我求】

诸病从来自我求,俱由我欲我执来
因欲而生贪嗔痴,邪行恶业由此造
明此根本真道理,诸业自当从我去
收心调神从消息,清淡饮食助正气
从此明白真做人,不再糊涂打妄念。 
 
【受得苦来方人道】

无病无痛君昏庸,觉疼觉累君严明,
真得无病无痛者,不是神仙即死人。
贪图适爽归鬼途,舍弃尘欲升仙路,
受得诸苦痛与病,留身住世是人道。 
 
【治病不治心】

有方无法死方法,庸医钝人时常用,
只求缓得一时急,哪有心思觅本源,
仁者好心指明路,未有几人信奉行,
都是治病不治心,平得一时还复来。

悠然生回复:

赞叹!真乃恢弘巨制!写就此文,当费时甚久,然仍能行云流水,理法分明,结构清晰,必是胸有成竹!理即通达,万法之变,应手可得,不足为奇。

【受得苦来方人道】

无病无痛君昏庸,觉疼觉累君严明,

真得无病无痛者,不是神仙即死人。

——此诗真得妙悟。智慧修自苦中,菩提来于烦恼。今日之大彻大悟,实乃早年辛苦之历练而成。若羡慕君之智慧,当甘于受苦,甚或自寻苦路——苦修。此即苦修之真谛。

朝闻道,夕不死,真幸事。还能活很多年,更是福中之福。呵呵,可喜可贺!

一元堂大家庭恭迎闻道入府!

听课小记以及【医道二十四问】
——821-22番禺听课后感
  821-22到番禺听课之行,不虚,所获颇丰。想起当初要报名时,我家内人还不甚愿意,一会担心或有事不能成行又失信于人;一会又担心天气交通;一会又觉得课程内容或【太浅】或看那个标题不甚感兴趣等等。最后终究在我唠唠叨叨软硬兼施之后,于开课前一日20日才报的名。
  老师的文章相信大家都看过,已经写了感悟的同学更是反复看了不知不少遍,所以很多同学或会觉得这个基础课程貌似没什么可听的。但我们反问自己一句,我们反复看了老师的文章,里面的【道】真掌握了吗?真圆通了吗?或只是粗粗看过未曾好好消化,核心还搞不甚清楚;或是仅是为应付感悟,看过就忘;或是自以为明白了,但一但问起却又感觉不知从何说起?或是真要实干要用的时候反而茫茫然了呢?
  比如我的内人就是如此。她不时问我她的身体好了没,我就反问她,你不经常有学习了么,自己辨证不就得了。一元堂的目的就是让大家自己掌握了那个【道】然后能自度自救呀,现在你呢,文章老是说看了,不是都懂了么,怎么就不会自己辨证呢?呵呵。如果没弄懂弄通就应该虚心学习,多提出些有价值的问题,问问同学和先生,请他们指点。只有自己真正学到了,才不枉一元堂诸位老师师兄的苦心呀。当然每次我内人总有一番说辞——懒人一个。【我自己也没做好,还在消化中,所以道理不圆通,不懂得运用的智慧来随机接引他人,见谅见谅……】
  人生是个不断学习领悟的过程,每日有每日的悟,每前进一步就有一新的境地。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通明了,但过些时日再看,同一个事,同一个物,自己的见地却不一样了。陈老师的【道】,确实用文字传给了大家,但是我们是否能跟随到老师的那个境界呢?这可是个大问题哦。
  关于此课程我是如此想的。首先我这个人比较龟毛,凡事总想求个圆满,我于先生文字所传之【道】中确实学习了不少,但心中尚有不少疑结,不细细自问甚难察觉。再者【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能现场听传,何乐而不为呢?而且可以得老师现场点拨,若老师说得兴起又或更传些什么心得也说不定呢,呵呵。因此,也不管我家内人如何闹别扭,最终还是拉她一同过去了。【课中最活跃的是她,最高兴也是她——上课还开小差被我抓到了,真欢喜,哈哈】
先循例记一下流水账吧:

  第一日老师主讲解中医的【心物一元】思维模式、如何确立正确的观念、病的分类模式、对治原则和应象对治模型以及一些基本名词的解说。这些虽是最根本的基础,但也是最高深最重要的。有了这些的基础,后面的课乃至于以后的学习领悟等,都将围绕着这个展开。这可相当于【独孤九剑的总决】或【九阳神功的总纲】决不可轻视之。若同学们学习时遇到疑难时,往这边去求必然有所得。
  第二日老师主要带领大家进入实战,讲解问诊单的目的、机理和思路,以及辨证机要。个中掺集许多精彩的内容,这里我不能一一而说,希望有机会去听课的同学自家多加留心:)【老师的那个水杯模型真是非常简易实用,用过便知好】
  由于我接触一元堂之前看的书很杂,因此难免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会出现冲突。若日后有同学也是如此的,不妨尝试下【空杯之法】。【空杯】的方法,就是先将自己的所学全倒了,把自己空白了去听,先全接收了,不疑不问,待后来再慢慢融会。这个有点像小说里的【自废武功】,由于我这个人本来学习能力就差,能量又不足,一到要用就头脑空白,所以暂时自废武功还是挺容易的,同学们或可以借鉴下。
Ps
  下午的互动环节中,一不小心被老师邀请上讲台讲讲感悟,可怜我正处于混沌之中,个中内容尚未消化,也无甚么准备,结果上去胡扯了一会,一没说得甚么实质内容,二理路散乱毫无章法,还望当日在场的同学多多包涵也。
  另,经历此事,我才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道理确实不圆通不能一以贯之,再者就是我自己的身体还养不好,一到要用能量的时候就出现间歇性断电情况,真惭愧呀。古人言【大道至简,要言不烦】若真能道理圆通,自然可以随机度人,按其根器,借机引导。如此何愁救助不了身边的人呢?经历此次自深识自己之不足,如此我必须认真潜心修学,好好养生,待得真消化了,融会了,真养出成绩后,再来和大家分享。
  现暂附上鄙人自测自检用的【医道二十四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道二十四问
  读书越多疑问越增,解之一惑又生一疑,自知未握根柢,故不能以一推万。 参加听课后若有所悟,但一时又说不清楚。近日因一机缘,前辈来考,遂借此将我之疑问大略整理成二十四类问题如下。现尽我之微薄学识仅得一套勉强自圆其说的答案,不曾圆满。思及诸同好必也有此疑问,故贴出于此,望对诸位有所帮助。
有心思考此二十四问的同好们,我有以下建议:
一、此二十四问时刻可以作为自己医学程度的自测题;
二、此二十四问,看似分拆之问题,实乃一整体,若不能整体通明,则不能寻得更为圆通的答案;
三、由于各人的见地不同,高度不同故答案亦各不同。不必强求【标准】;
四、若能时刻反复探寻,必能日有所得,渐渐深入;
五、大道至简,要言不繁。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若得真道,必然圆融无漏,简易明了。可以此作为最高目标:)
正文:
1. 何谓之病?
2. 何谓之常人?
3. 辨证的目的是什么?望闻问切要辨的是什么?
4. 治病治的是什么?
5. 没有症状不痛不痒就是健康吗?就是无病了吗?
6. 人为何生病?万病自我求如何理解?
7. 病之未形,哪个先病?如何无病?
8. 身病与行为、运气、人事之间的关系?关要在哪里?
9. 病症是什么?或者说病症是怎么回事?
10.     【经络】、【元气】于人体是什么关系?时空应位盈缩开阖周流圆运动,【周流】的那个是什么?
11.     什么是元气?如何理解五行?
12.     有形的内脏组织与无形的功能之间是什么关系?
13.     病症与人体内部是何关系?色诊的依据是?
14.     脉诊之依据是什么?
15.     药物作用于人体是什么机理?药量的多寡,药味的组合各是什么目的和机理?
16.     针、砭、灸、导引等作用于人体是什么机理?各详细手法是什么机理?
17.     病症的演变规律【法则】在哪里?为何会有这样的演变?
18.     服药后病症的演变规律【法则】是什么?如何才能料事如神用兵如神?
19.     【医者】这个角色如何定位?如何施治方称至善?
20.     所有辨证皆由中医的思维模式指导的,那么中医的思维模式包括什么?佛学所教的思维模式、分类方法对医是否有意义?如何融合应用?【阴阳比分,时空应位,以象比类】等如何融合?
21.     用中医的思维模式,如何透视【理解】人体模型?如何理解人天模型?如何理解病毒、细菌等等众生?如何理解人的生命定位?
22.     生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生命的目的是?生命的意义是?
23.     【命是天定,运我可择】,如何才能【择】?
24.    人类的烦恼、痛苦的根源在哪里?如何治?
  个人心得:先理解一气之【用藏】两相,然后于生活中细心体会【阴阳虚实之道】。而后能理解一气盈缩周流之交变,而知五行之由来,而后察看天地物象比于己身,体会心与六根与诸症与万象之关系。于是紧握【一元至理】以【阴阳】类象分法,明透水火寒热两象,应可推悟万化。

  最后,感谢妙山师兄的热心接待,大平念佛堂的各位师兄的无私贡献,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听课活动的场所和饭菜。被妻所逼,一定要响应一下:素菜真的很好吃!

听课小记以及【医道二十四问】

——821-22番禺听课后感   洛闻道

  821-22到番禺听课之行,不虚,所获颇丰。想起当初要报名时,我家内人还不甚愿意,一会担心或有事不能成行又失信于人;一会又担心天气交通;一会又觉得课程内容或【太浅】或看那个标题不甚感兴趣等等。最后终究在我唠唠叨叨软硬兼施之后,于开课前一日20日才报的名。
  老师的文章相信大家都看过,已经写了感悟的同学更是反复看了不知不少遍,所以很多同学或会觉得这个基础课程貌似没什么可听的。但我们反问自己一句,我们反复看了老师的文章,里面的【道】真掌握了吗?真圆通了吗?或只是粗粗看过未曾好好消化,核心还搞不甚清楚;或是仅是为应付感悟,看过就忘;或是自以为明白了,但一但问起却又感觉不知从何说起?或是真要实干要用的时候反而茫茫然了呢?
  比如我的内人就是如此。她不时问我她的身体好了没,我就反问她,你不经常有学习了么,自己辨证不就得了。一元堂的目的就是让大家自己掌握了那个【道】然后能自度自救呀,现在你呢,文章老是说看了,不是都懂了么,怎么就不会自己辨证呢?呵呵。如果没弄懂弄通就应该虚心学习,多提出些有价值的问题,问问同学和先生,请他们指点。只有自己真正学到了,才不枉一元堂诸位老师师兄的苦心呀。当然每次我内人总有一番说辞——懒人一个。【我自己也没做好,还在消化中,所以道理不圆通,不懂得运用的智慧来随机接引他人,见谅见谅……】
  人生是个不断学习领悟的过程,每日有每日的悟,每前进一步就有一新的境地。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通明了,但过些时日再看,同一个事,同一个物,自己的见地却不一样了。陈老师的【道】,确实用文字传给了大家,但是我们是否能跟随到老师的那个境界呢?这可是个大问题哦。
  关于此课程我是如此想的。首先我这个人比较龟毛,凡事总想求个圆满,我于先生文字所传之【道】中确实学习了不少,但心中尚有不少疑结,不细细自问甚难察觉。再者【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能现场听传,何乐而不为呢?而且可以得老师现场点拨,若老师说得兴起又或更传些什么心得也说不定呢,呵呵。因此,也不管我家内人如何闹别扭,最终还是拉她一同过去了。【课中最活跃的是她,最高兴也是她——上课还开小差被我抓到了,真欢喜,哈哈】
先循例记一下流水账吧:

  第一日老师主讲解中医的【心物一元】思维模式、如何确立正确的观念、病的分类模式、对治原则和应象对治模型以及一些基本名词的解说。这些虽是最根本的基础,但也是最高深最重要的。有了这些的基础,后面的课乃至于以后的学习领悟等,都将围绕着这个展开。这可相当于【独孤九剑的总决】或【九阳神功的总纲】决不可轻视之。若同学们学习时遇到疑难时,往这边去求必然有所得。
  第二日老师主要带领大家进入实战,讲解问诊单的目的、机理和思路,以及辨证机要。个中掺集许多精彩的内容,这里我不能一一而说,希望有机会去听课的同学自家多加留心:)【老师的那个水杯模型真是非常简易实用,用过便知好】
  由于我接触一元堂之前看的书很杂,因此难免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会出现冲突。若日后有同学也是如此的,不妨尝试下【空杯之法】。【空杯】的方法,就是先将自己的所学全倒了,把自己空白了去听,先全接收了,不疑不问,待后来再慢慢融会。这个有点像小说里的【自废武功】,由于我这个人本来学习能力就差,能量又不足,一到要用就头脑空白,所以暂时自废武功还是挺容易的,同学们或可以借鉴下。
Ps
  下午的互动环节中,一不小心被老师邀请上讲台讲讲感悟,可怜我正处于混沌之中,个中内容尚未消化,也无甚么准备,结果上去胡扯了一会,一没说得甚么实质内容,二理路散乱毫无章法,还望当日在场的同学多多包涵也。
  另,经历此事,我才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道理确实不圆通不能一以贯之,再者就是我自己的身体还养不好,一到要用能量的时候就出现间歇性断电情况,真惭愧呀。古人言【大道至简,要言不烦】若真能道理圆通,自然可以随机度人,按其根器,借机引导。如此何愁救助不了身边的人呢?经历此次自深识自己之不足,如此我必须认真潜心修学,好好养生,待得真消化了,融会了,真养出成绩后,再来和大家分享。
  现暂附上鄙人自测自检用的【医道二十四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道二十四问

  读书越多疑问越增,解之一惑又生一疑,自知未握根柢,故不能以一推万。 参加听课后若有所悟,但一时又说不清楚。近日因一机缘,前辈来考,遂借此将我之疑问大略整理成二十四类问题如下。现尽我之微薄学识仅得一套勉强自圆其说的答案,不曾圆满。思及诸同好必也有此疑问,故贴出于此,望对诸位有所帮助。
有心思考此二十四问的同好们,我有以下建议:
一、此二十四问时刻可以作为自己医学程度的自测题;
二、此二十四问,看似分拆之问题,实乃一整体,若不能整体通明,则不能寻得更为圆通的答案;
三、由于各人的见地不同,高度不同故答案亦各不同。不必强求【标准】;
四、若能时刻反复探寻,必能日有所得,渐渐深入;
五、大道至简,要言不繁。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若得真道,必然圆融无漏,简易明了。可以此作为最高目标:)
正文:
1. 何谓之病?
2. 何谓之常人?
3. 辨证的目的是什么?望闻问切要辨的是什么?
4. 治病治的是什么?
5. 没有症状不痛不痒就是健康吗?就是无病了吗?
6. 人为何生病?万病自我求如何理解?
7. 病之未形,哪个先病?如何无病?
8. 身病与行为、运气、人事之间的关系?关要在哪里?
9. 病症是什么?或者说病症是怎么回事?
10.     【经络】、【元气】于人体是什么关系?时空应位盈缩开阖周流圆运动,【周流】的那个是什么?
11.     什么是元气?如何理解五行?
12.     有形的内脏组织与无形的功能之间是什么关系?
13.     病症与人体内部是何关系?色诊的依据是?
14.     脉诊之依据是什么?
15.     药物作用于人体是什么机理?药量的多寡,药味的组合各是什么目的和机理?
16.     针、砭、灸、导引等作用于人体是什么机理?各详细手法是什么机理?
17.     病症的演变规律【法则】在哪里?为何会有这样的演变?
18.     服药后病症的演变规律【法则】是什么?如何才能料事如神用兵如神?
19.     【医者】这个角色如何定位?如何施治方称至善?
20.     所有辨证皆由中医的思维模式指导的,那么中医的思维模式包括什么?佛学所教的思维模式、分类方法对医是否有意义?如何融合应用?【阴阳比分,时空应位,以象比类】等如何融合?
21.     用中医的思维模式,如何透视【理解】人体模型?如何理解人天模型?如何理解病毒、细菌等等众生?如何理解人的生命定位?
22.     生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生命的目的是?生命的意义是?
23.     【命是天定,运我可择】,如何才能【择】?
24.    人类的烦恼、痛苦的根源在哪里?如何治?
  个人心得:先理解一气之【用藏】两相,然后于生活中细心体会【阴阳虚实之道】。而后能理解一气盈缩周流之交变,而知五行之由来,而后察看天地物象比于己身,体会心与六根与诸症与万象之关系。于是紧握【一元至理】以【阴阳】类象分法,明透水火寒热两象,应可推悟万化。

  最后,感谢妙山师兄的热心接待,大平念佛堂的各位师兄的无私贡献,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听课活动的场所和饭菜。被妻所逼,一定要响应一下:素菜真的很好吃!


 
引文来源  学员精彩感悟24:医缘心悟 - 健康有理 美丽无方 - 悠然子 - 和讯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