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洪波:当你的大脑可以被任意读取

 真友书屋 2015-03-10

如果大脑是容易被读取的、被操作的,那么在技术上个体就不再拥有真正“个性的器官”,社会规则加诸思想,进行手术式的清除、注入、移植、替换等等都是可能的。

用意念控制假肢,可以让双臂“失而复得”。去年夏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让一位来自科罗拉多州的男子,在失去双臂40年后,获得一双可通过思考就完成操纵的假肢,他只经过了10天训练,就适应了这个“脑-机接口”。


这似乎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网上可以读到的类似信息,不胜枚举,光是用意念控制假肢、机械手、机器人的信息,就有很多,美国、日本有多家研究机构在宣告各种进展,中国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单位也有相关研究。



(全球首个意念控制植入式医疗机器人手臂)


通过植入式芯片完成“脑-机连接”,还算是一种拙劣方式;不在人体中植入任何设备,而仅仅通过头戴式设备而实现灯光、鼠标、车辆的意念控制,也时有报道。要是嫌这些仍然笨拙,那么,设备小型化的水平达到注射即可完成植入、头戴设施可夹在耳后或发丛中,怎么样?


用意念来控制假肢、鼠标、车辆等等,尚属“脑-机控制”,类似《阿凡达》甚至《X战警》中的场景,以意念控制他人的行为,也已有报道。报道说,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记录下一个电脑游戏玩家的脑波,将这些脑波发送给一名志愿者,就可以让这位志愿者实现那位玩家的游戏过程。这项技术可用于协助中风和脑损伤病人恢复行为、让高明的外科医生远程协助同行做高难度手术,或者让高明的飞行员在紧急情况下从地面控制一架飞机。


一个科学网站总结2014年的“逆天科技成就”,有一项是“发射脑电波”和“念力控制”。这项总结称,研究者成功地把“hola”和“ciao”从身处印度的测试者A的脑内,传送到法国的测试者B的大脑内,两地之间距离长达8000公里。这项研究能够有什么用呢,我想至少可以使远隔万里的恋人真正得以共享即时体验吧,还可以是最好的远程教育。


从意念控制物体运动的脑-机操作,到意念控制他人的脑-脑操作,都以“思想读取”或“大脑读取”为前提。《中国教育报》4个月前报道浙江大学通过颅内植入电极让意念控制机械手的成功实验:这是课题组“首次破译人脑信号,并建立了信号对机器的准确传递的研究模型”。破译人脑,正是意念控制技术的关键意义。


所有这些破译人脑的实验,都是给人带来乐观的隐喻的。实验多是使残疾人更好地驱动假肢、更爽地玩游戏、恢复中风病人的行动能力、让良医远程协助手术等等。《中国教育报》报道浙江大学破译人脑信号的用途,是“为临床上因中风、脊髓及肢体神经损伤、肌萎缩侧索硬化(渐冻人)以及其他神经肌肉退化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实施运动功能重建带来了新的希望”。当我去想象测试者A和B远隔8000公里实现大脑信息传递时,也是设想它可用于增进分居情侣的共同体验或者进行远程教育。


不过,任何技术都完全可以有令人乐观和悲观的两种用途。“电幕”如果不是出现在《1984》里面,也完全可能是很令人兴奋的一种东西吧,例如它可以被写成用于独居老人呼唤帮助、医院用于看护重症的卧床病人等等,那就可能是一种令人向往而非恐惧的技术。


“大脑读取”也是一样,它可以是肢残者的福音、远程医疗的帮手、共享美妙体验的工具,也完全可以被用于进行心脑控制、思想移植、记忆替代或者隐私窃取,只要思想是可以被任意读取的,那么由身体所框定的思想主权将会消失,包藏在身体界限之内的思想秘密也就荡然无存,身体作为人格的完全领土也就沦陷了。


房子般大小的计算机很难改变什么,但计算能力小到可在手掌上实现,人际关系都会改变。如果思想读取的设备小到纳米级,那么人的大脑被读取将是轻而易举而且基本不会被发现。或者更进一步,如果思想读取无需将设备佩戴到某个人身上,而远程就可以进行扫描,根据个人特有的气味或者出身即已完成的基因登记,就可以实现身体的全球定位,那么思想的读取就可以远程扫描,人还能否有个人私密性可言?


隐私构成了个人独立性和尊严的基础,传统意义上的隐私还只涉及到个人那些被记录和表现的东西,互联网带来的变化是人们在兴高采烈地将自己交给网络时也不知不觉生成了自己的数字人格,事实上把自己的隐私也交付共享,为“人肉搜索”准备了丰富的档案。但这仍然是传统隐私问题。人脑破译、思想读取带来了全新的隐私危机,未被记录和表现的隐私、最深处的思想隐秘也将昭然若揭,自我的最后区域失守了。


历来,大脑思考是人作为个体唯一不受外在控制的特性。任何社会规则只加个体的行为,而不加诸个体的思想,这不只是基于伦理,更是基于规则对个体的思想无能为力。而如果大脑是容易被读取的、被操作的,那么在技术上个体就不再拥有真正“个性的器官”,社会规则加诸思想,进行手术式的清除、注入、移植、替换等等都是可能的。人作为目的而非他人工具的独立和尊严,也可能在这种思想手术面前无所着落。


这样的展望也许过于绝望了,那么还是让我们乐观地想象人脑破译、思想读取的用途吧,但至少还是要留一点戒备,当坏结果出现时,起码可以不那么意外。



作者:刘洪波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当代著名杂文家、评论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