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欢喜取舍

 汉青的马甲 2015-03-11

来源:网络

因我们的智慧所限,在处理事情时,难免出现判断、抉择等方面的差错。如果不能及时认识并纠正自己的过错,往往会因开始时的小小差错,最后酿成重大过失,或因习以为常而不断重蹈覆辙,以致形成恶性循环。如《礼记》中说:“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我们应常常观察自己的行为举止,不要使自己被过患染污。就像一位美女时不时地照看镜子一样,看看自己脸上是否有不干净、不好看的地方,发现了就及时修饰它。

殷纣王刚刚继位的时候,并没有显示出任何暴虐无道的恶劣品性,只是令人为自己制造了一双象牙筷子。

纣王的叔父箕子知道后,就叹息说:“他用象牙筷子吃饭,那就必定不会用陶器盛食物,将来肯定会做犀角、美玉的杯子;有了美玉杯子、象牙筷子,就必定不会吃粗茶淡饭、穿粗布短褐,而会离开茅草屋舍;从此以后,会以锦衣玉食来滋养身体,用琼楼玉宇来安设宫宅,随心所欲地搜剥刮求,即便是穷尽天下也满足不了他的欲望啊!对远方奇珍异宝与车马宫室的搜刮,就该从现在开始了,所以我担心他会死得很惨啊!”

不久,纣王果然建造了鹿台,以琼玉建造宫室,以美玉修设门户,狗马及各类珍奇充塞宫中,纳酒为池,悬肉为林,在王宫内设置了九个集市,从此天下的百姓就都开始背叛他了。

我们可能会以为,纣王失败的起因在一副象牙筷子上,有点玄了。可一开始他也仅是如此的啊!

楚襄王就比纣王强了一点点。

有一天庄辛对楚襄王进谏说:“大王,您在宫里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在宫外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跟随您左右。这四个人专门在奢侈淫乐上下工夫,不顾国家大事,您如果仍旧和他们在一起,郢都就十分危险啦!”

襄王听了,大为扫兴:“你老糊涂了吗?故意用如此险恶之语来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地回答:“为臣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不过,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会到这个地步的,如果大王您一直宠信这四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您既然不信为臣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发展。”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入侵楚国,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他这才觉得庄辛说的对,赶紧派人把庄辛恭请回来,向他请教如何收复国土。庄辛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才想起猎犬,这还不晚;跑掉了羊群才修补羊圈,也不算迟啊!”

于是,庄辛开始帮助楚襄王策划收复失地。

没有智慧的人,经常是非不辨,如雾迷山道,自我感觉竟然也还不错,一路错将下去,待事到临头,已是“悬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了。但是,在落下悬崖之前将马勒住,或者在开到江心之前把船上的漏洞抢修补好,这也还算是不太迟。

唐太宗李世民器重魏征的正直,任命他做了谏议大夫。

有一年,唐太宗派人征兵。有个大臣建议,不满十八岁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入征。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诏书却被魏征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征还是扣住不发。唐太宗大发雷霆,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然能够得到鱼,但是到明年湖中就没有鱼可捞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虽然也会捉到野兽,但是到明年就没有野兽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强力壮、不到十八岁的男子都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又由谁来负担呢?”良久,唐太宗说道:“我的过错很大啊!”于是,又重新下了一道诏书,免征不到十八岁的男子。

唐太宗从长安到洛阳,中途在昭仁宫休息。因为对他的用膳安排不周到而大发脾气,魏征当面批评唐太宗说:“隋炀帝就是因为常常责怪百姓不献食物,或者嫌进献的食物不够精美,由此遭到了百姓的反对而灭亡了。陛下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如能知足,今天这样的食物陛下就应该满足了;如果贪得无厌,即使食物再好上一万倍,也不会满足。”唐太宗听后不觉一惊,说:“若不是你,我就听不到这样中肯的话了。”

魏征不断向李世民提出好的建议,使李世民对他十分佩服。李世民曾说:“我好比山中的一块矿石,矿石在深山中是一块废物,但经过匠人的锻炼,就成了宝贝。魏征就是我的匠人!”

魏征去世后,李世民说,用铜制成的镜子,可以照见衣冠是否端正;用古史作为镜子,可以参照政治的兴衰;用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功过。我经常保留着这三面镜子。现在魏征去世了,我少了一面镜子。

我们如果也能像这样处处反观自省,不断谨慎取舍自己的言行,日日不辍,除了光明的前途,还会走向哪里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美丽的妆容,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运用镜子来观察自己污垢的原因。一旦发现了污垢,谁还愿意让它留在自己的脸上呢!所以,我们应保持美女护容颜那样的警觉心,善加护持自己的一言一行。

  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根本就是妙慧。妙慧如同人的眼目。没有妙慧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将无所适从,甚或南辕北辙;具足妙慧的人行事则如轻车熟路,或如天马行空,气势豪放,无所拘泥。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其实这只是后者不断好学上进的缘故。能够使我们抉择的智慧由粗大至细微、由浮浅至深邃、由狭隘至广阔、由短浅至宏远、由黯钝至明澈,就是依靠前面十一种品格层层递进的修身次第。

       真正想获得利益的您,不妨按上述去尝试一下,一旦妙慧在我们心中成熟,即便我们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是我们的行为气质自然会超凡脱俗,并且还会使周围与我们接触的人群对我们心生敬仰,乃至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崇尚妙慧道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