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高考语文百日突围系列之专题13:鉴赏诗歌的形象

 海中第一人 2015-03-12

百日突围系列之专题13:鉴赏诗歌的形象

基础勤梳理

名篇名句不离口

1.杜甫在《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2.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3.杜甫在《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4.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5.杜甫在《登高》中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4.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5.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易错成语勤温习

1.特别是作为主要领导干部不能推功揽过,要率先垂范敢于担当,我每月坚持三分之一的时间下基层。(“率先垂范”: 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做榜样。是敬词,不能用于自己。)

2.官场小说大多从官员或机关小人物的视角展开叙述,他们跌宕起伏的官场生涯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叙事价值,但要写好官场并不容易。(“ 跌宕起伏”:多用来形容音调抑扬顿挫或文章富于变化。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3.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诚惶诚恐”:封建时代奏章中的套话,表示惶恐不安。今泛用以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4.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作自谦,用来说别人不恰当。)

5.王红见一向寡言少语的同桌陈兵一反常态,对老师的提问对答如流,不禁竖起大拇指脱口称赞:“千虑一得!”(“千虑一得”:指平庸的人考虑多次总有一次会正确,用于发表意见时自谦的话,句中却用来称赞他人。)

写作素材常积累

备考话题:门与窗

经典素材:

1.没“门儿”的故事(原子不能再分——研究“门”发现电子——坚持错误——没有成就)

在理论物理的研究方面,人们大都以为原子是不可以再分的,要再去分原子是“没门儿”的事了,偏偏正好有人不信“没门儿”,努力去寻找并研究这扇“门”,于是汤姆生发现电子。发明了热力学温度法的英国人开尔文,他曾经为人类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他却始终坚信“能量无限扩大”是错误的谬论,所谓“核裂变”是“没门儿”的事,以至于后来居里夫妇发现了“镭”和“钋”之后仍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所以他后来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了。

2.虚掩的门(拜访——虚掩的大门——错失良机)

有位学者拜访祝枝山,因见其大门未开而以为其闭门谢客(那时的文人开门表示待客,闭门表示谢客)而怏怏不乐地走开。哪知祝枝山好干怪事,门常闭而不锁,这并不一定表示谢客,只意在阻那些乡绅财主,而那个学者却未能明白这虚掩着的门内的文章,不敢去推一下,因此错失良机。

3.开放的厦门(十年动乱——打开心灵的窗口——开放战略——对外开放形象窗口)

十年动乱使中国的经济受到重创,那时,有些外国人就断言:中国自此将衰落。然而,勤劳的中国人民没有因此而消沉,他们将过去的错误记在史册,将心灵的窗户开向远方一个强盛的中国。几十年过去了,现今的中国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她会更加繁荣富强。中国实施的“特区先行”对外开放战略,把厦门这座昔日封闭落后的海岛小城推向了世界前沿。经过20年发展,今日厦门显现出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形象窗口。

4.生命的两扇门(小驴——两堆鲜草——比较——饿死)

如果有一天,你一不小心进入这样一个奇怪的房间:里面敞开着无数的门,每一扇门都通往一个你很向往的地方,但是你只可选择一扇门进入,你会怎样选呢?

一头可爱的小驴被主人单独留在家里,主人走时给它留了两堆鲜草。主人走后,小驴饿了,可面前的两堆草一样多,一样鲜嫩可爱,先吃哪一堆呢?驴子就一直这样进行比较与选择,最后竟然饿死了。

时新素材:

1.最后的落叶(叶子落光——生命的尽头——奇迹般好转——画家的杰作)

一位病重的姑娘,每天躺在床上痛苦地数着窗外树上日渐稀少的叶子,她认为叶子落光,自己的生命也该走到尽头了。一场风雨过后,她固执地要求女伴拉开窗帘,等着命运残酷的判决。然而,她惊奇地看到树上还有最后一片叶子!这片在秋风秋雨袭击后依然张扬着生命本质的叶子,让她的奇迹般从垂危中好起来了。然而,这实际上是一位老画家在风雨之夜画到墙上去的叶子。创作出这片逼真树叶的老画家却因遭受风雨染上了肺炎去世了。老画家给了一位姑娘活下去的勇气,给善良的人们留下了一幅生命的杰作。

2.门的断想(距离感——阶级色彩——婚姻——防盗)

门总给人一种距离感,它使得门外的人想进去,门内的人想出去。大门一开,才发现门外真是各自别有一番天地啊!古时,门总是被人为地带上了阶级色彩。杜甫诗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穷苦大众只能“朱门未识绮罗香”。婚姻也讲究门当户对,“门户之见…”“清理门户”等词语在武侠小说里时常出现,就是现在邻里之间紧锁着的防盔门仍给人一种距离感.这种感觉甚至可以使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技能再提高

一、人物形象。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塑造的人物形象:一个是身世凄凉、色衰沦落的艺妓,一个是谪居卧病、心境悲凉的“我”。作者将琵琶女的自叙和“我”的内心倾诉巧妙的结合在一起,鲜明的表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

1.人物形象类型:

(1)豪放洒脱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4)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2.鉴赏方法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例如,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

二、自然形象

意象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具体单个的景物,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诗歌中“意”和“情”的和谐统一。

1.传统的审美意象: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如王吉《咏竹》:“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鹧鸪叫声的拟意,表示行路艰难。 “行不得也哥哥”是人们模拟鹧鸪的啼声用以表示行路的艰难,同时表达了亲人对离别的伤感惆怅。我们古代的骚人墨客,喜欢借鹧鸪来抒情言志,使之成为一种特定的意象。

如:晏几道《鹧鸪天》(2004年全国卷Ⅱ):“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如:朱淑真的《秋夜》“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

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如:岑参的《山房春事》“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两三家。”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如:岑参的《山房春事》“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2.鉴赏方法

(1)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2)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 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

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在这首二十字的千古绝唱中,粗线条地描绘了落日、晚山、黄河、大海等意象,显示出登高远眺的特点,“落日”在西,“大海”在东,视野开阔。既有落日近山的奇异风光,又有千里黄河归大海的壮丽景象,甚至还有滔滔黄河水的声响,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基础巩固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 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沈:同“沉。②绿蚁:一种美酒。

【小题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4分)

【小题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提升突围测

一、(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二、(2013·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酬孝峙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三、(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四、(14届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三上期初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小题 1】三四两句中的有哪些特点?(2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五、(14届广东十校高三联考)阅读下列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注释】芰:菱角。飐:因风而颤动、飘扬。

【小题1】此小令的前五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

【小题2】请赏析此小令在写景上的表现手法。(4分)

 

百日突围系列之专题14:鉴赏诗词的形象答案

基础勤梳理

名篇名句不离口

1.杜甫在《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2.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3.杜甫在《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4.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5.杜甫在《登高》中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4.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5.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易错成语勤温习

1.特别是作为主要领导干部不能推功揽过,要率先垂范敢于担当,我每月坚持三分之一的时间下基层。(“率先垂范”: 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做榜样。是敬词,不能用于自己。)

2.官场小说大多从官员或机关小人物的视角展开叙述,他们跌宕起伏的官场生涯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叙事价值,但要写好官场并不容易。(“跌宕起伏”:多用来形容音调抑扬顿挫或 文章富于变化。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3.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诚惶诚恐”:封建时代奏章中的套话,表示惶恐不安。今泛用以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4.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作自谦,用来说别人不恰当。)

5.王红见一向寡言少语的同桌陈兵一反常态,对老师的提问对答如流,不禁竖起大拇指脱口称赞:“千虑一得!”(“千虑一得”:指平庸的人考虑多次总有一次会正确,用于发表意见时自谦的话,句中却用来称赞他人。)

写作素材常积累

备考话题:门与窗

经典素材:

1.没“门儿”的故事(原子不能再分——研究“门”发现电子——坚持错误——没有成就)

在理论物理的研究方面,人们大都以为原子是不可以再分的,要再去分原子是“没门儿”的事了,偏偏正好有人不信“没门儿”,努力去寻找并研究这扇“门”,于是汤姆生发现电子。发明了热力学温度法的英国人开尔文,他曾经为人类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他却始终坚信“能量无限扩大”是错误的谬论,所谓“核裂变”是“没门儿”的事,以至于后来居里夫妇发现了“镭”和“钋”之后仍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所以他后来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了。

2.虚掩的门(拜访——虚掩的大门——错失良机)

有位学者拜访祝枝山,因见其大门未开而以为其闭门谢客(那时的文人开门表示待客,闭门表示谢客)而怏怏不乐地走开。哪知祝枝山好干怪事,门常闭而不锁,这并不一定表示谢客,只意在阻那些乡绅财主,而那个学者却未能明白这虚掩着的门内的文章,不敢去推一下,因此错失良机。

3.开放的厦门(十年动乱——打开心灵的窗口——开放战略——对外开放形象窗口)

十年动乱使中国的经济受到重创,那时,有些外国人就断言:中国自此将衰落。然而,勤劳的中国人民没有因此而消沉,他们将过去的错误记在史册,将心灵的窗户开向远方一个强盛的中国。几十年过去了,现今的中国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她会更加繁荣富强。中国实施的“特区先行”对外开放战略,把厦门这座昔日封闭落后的海岛小城推向了世界前沿。经过20年发展,今日厦门显现出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形象窗口。

4.生命的两扇门(小驴——两堆鲜草——比较——饿死)

如果有一天,你一不小心进入这样一个奇怪的房间:里面敞开着无数的门,每一扇门都通往一个你很向往的地方,但是你只可选择一扇门进入,你会怎样选呢?

一头可爱的小驴被主人单独留在家里,主人走时给它留了两堆鲜草。主人走后,小驴饿了,可面前的两堆草一样多,一样鲜嫩可爱,先吃哪一堆呢?驴子就一直这样进行比较与选择,最后竟然饿死了。

时新素材:

1.最后的落叶(叶子落光——生命的尽头——奇迹般好转——画家的杰作)

一位病重的姑娘,每天躺在床上痛苦地数着窗外树上日渐稀少的叶子,她认为叶子落光,自己的生命也该走到尽头了。一场风雨过后,她固执地要求女伴拉开窗帘,等着命运残酷的判决。然而,她惊奇地看到树上还有最后一片叶子!这片在秋风秋雨袭击后依然张扬着生命本质的叶子,让她的奇迹般从垂危中好起来了。然而,这实际上是一位老画家在风雨之夜画到墙上去的叶子。创作出这片逼真树叶的老画家却因遭受风雨染上了肺炎去世了。老画家给了一位姑娘活下去的勇气,给善良的人们留下了一幅生命的杰作。

2.门的断想(距离感——阶级色彩——婚姻——防盗)

门总给人一种距离感,它使得门外的人想进去,门内的人想出去。大门一开,才发现门外真是各自别有一番天地啊!古时,门总是被人为地带上了阶级色彩。杜甫诗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穷苦大众只能“朱门未识绮罗香”。婚姻也讲究门当户对,“门户之见…”“清理门户”等词语在武侠小说里时常出现,就是现在邻里之间紧锁着的防盔门仍给人一种距离感.这种感觉甚至可以使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技能再提高

一、人物形象。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塑造的人物形象:一个是身世凄凉、色衰沦落的艺妓,一个是谪居卧病、心境悲凉的“我”。作者将琵琶女的自叙和“我”的内心倾诉巧妙的结合在一起,鲜明的表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

1.人物形象类型:

(1)豪放洒脱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4)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2 .鉴赏方法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例如,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

二、自然形象

意象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具体单个的景物,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诗歌中“意”和“情”的和谐统一。

1.传统的审美意象: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如王吉《咏竹》:“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鹧鸪叫声 的拟意,表示行路艰难。 “行不得也哥哥”是人们模拟鹧鸪的啼声用以表示行 路的艰难,同时表达了亲人对离别的伤感惆怅。我们古代的骚人墨客,喜欢借鹧鸪来抒情言志,使之成为一种特定的意象。

如:晏几道《鹧鸪天》(2004年全国卷Ⅱ):“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如:朱淑真的《秋夜》“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

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如:岑参的《山房春事》“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两三家。”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如:岑参的《山房春事》“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2.鉴赏方法

(1)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2)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

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在这首二十字的千古绝唱中,粗线条地描绘了落日、晚山、黄河、大海等意象,显示出登高远眺的特点,“落日”在西,“大海”在东,视野开阔。既有落日近山的奇异风光,又有千里黄河归大海的壮丽景象,甚至还有滔滔黄河水的声响,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基础巩固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达了羁旅之苦和对家乡的思念。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 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答案】 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答案】 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

试题分析:①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对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要从整体上来把握,如本词 的开头“长恨复长恨”;二要注意联系作者的经历,对于辛弃疾,同学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附鉴赏】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送答之作可以说是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真正能千古流传的佳作,却并不多。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就是一首感时抚事的答别之作。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初,辛弃疾出任福建提点刑狱。这年底(1193年2月),他由三山(今福建福州)奉召赴临安,当时正免官家居的陈岘(字端仁)为他设宴饯行,遂慨然而作此词。

此词上片分两层,前两韵是第一层,直接抒写诗人的“长恨”和“有恨无人省”的感慨。作者直接以“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句开篇,乍看似觉突兀;其实稍加思索,就会明白其深刻的感情背景。由于北方金朝的入侵,战乱不息,被占区人民处在金人统治之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却非但不图恢复,还对主张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压制和迫害,作者就曾多次受到打击。这对于一个志在恢复的爱国者来说,怎么能不为此而感到深切的痛恨呢?如此“长恨”,在“饮饯席上”岂能尽言?所以词人只能用高度浓缩的语言,把它“裁作短歌行”。“短歌行”,原是古乐府《平调曲》名,多用作饮宴席上的歌辞。词人信手拈来,融入句中,自然而巧妙地点明了题面。“长恨”而“短歌”,不仅造成形式上的对应美,更主要的是显示出那种恨不得尽言而又不能不言的情致。“何人为我楚舞, 听我楚狂声”一句,合用了两个典故。据《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刘邦“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由于留侯张良设谋维护太子,此事只好作罢,戚夫人因向刘邦哭泣,刘邦对她说:“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中表达了刘邦事不从心、无可奈何的心情。又《论语。微子篇》载,楚国隐士接舆曾唱歌当面讽刺孔子迷于从政,疲于奔走,《论语》因称接舆为“楚狂”。辛弃疾在这里运用这两个典故,目的是为了抒发他虽有满腔“长恨”而又无人理解的悲愤,一个“狂”字,更突出了他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从遣词造句看,这一韵还妙在用“何人”呼起,以反诘语气出之,大大增强了词句的感人力量;而“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反复咏言,又造成一种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词人在直抒胸臆以后,紧接着就以舒缓的语气写道:“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一韵三句,均用屈原《离骚》诗句。前两句径用屈原原句,只是“兰”字后少一“之”字,“畹”字后少一“兮”字。“餐英”句则从原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而来。兰、蕙都是香草,“滋兰”、“树蕙”,是以培植香草比喻培养自己美好的品德和志节。而“饮露”、“餐英”,则是以饮食的芳洁比喻品节的纯洁和高尚。作者在这里引用屈原诗句,并用“滋兰”、“树蕙”之词,显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志节和情操。屈原在忠而被谤、贤而见逐的情况下,仍然坚定地持其“内美”和“修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词人在遭朝中奸臣谗言排挤,被削职乡居的情况下,依然不变报国之志,表明自己决不肯随波逐流与投降派同流合污,沆瀣一气。“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句,仍承前韵词意,从另一个角度表明自己的志节和操守。这里又用一典。《楚辞·渔父》中说,屈原被放逐,“游于江潭”,“形容枯槁”,渔父问他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讨其苦。屈原说:“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也不肯“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渔父听后,一边摇船而去,一边唱道:“沧浪之水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意思是劝屈原要善于审时度势,采取从时随俗的处世态度。词人化用此典,意在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志节情操。

下片头三句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遥应篇首,意在抒发自己理想无从实现的感慨,情绪又转入激昂。据《世说新语·任诞》载,西晋张翰(字季鹰),为人”纵任不拘“,有人问他:”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耶?“他 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词人用张翰的典故,乃是牢骚之气。

他的抗金复国理想难以实现,志业难遂,还要那“身后”的虚名干什么!词人为什么会发此牢骚呢?辛弃疾接着写:“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 轻。”这一韵是全词的关键所在,道出“长恨复长恨”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南宋统治集团轻重倒置,是非不分,置危亡于不顾,而一味地苟且偷安。这是词人对南宋小朝廷腐败政局的严厉批判和愤怒呼喊。最后两韵是下片第二层,通过写惜别再一次表明自己的心志,词人的情绪这时又渐渐平静下来。前三句写惜别,用屈原《九歌》点明恨别乐交乃古往今来人之常情,表明词人和饯行者陈端仁的情谊深厚,彼此都不忍离别之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一句,又引用两个典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叶,社会动乱,政治黑暗,而他本人又“质性自然”(《归去来兮辞序》),“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因有是辞。这里词人引用陶诗,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荣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以表明自己的心迹。“归与白鸥盟”,是作者从正面表明自己的心迹。据《列子·黄帝篇》载,相传海上有位喜好鸥鸟的人,每天早晨必在海上与鸥鸟相游处,后遂以与鸥鸟为友比喻浮家泛宅、出没云水间的隐居生活。在这里,词人说归来与鸥鸟为友,一方面表明自己宁可退归林下,也不屑与投降派为伍,另一方面也有慰勉陈端仁之意。

与一般的离别之词不同,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虽是答别之词,却无常人的哀怨之气。通观此篇,它答别而不怨别,溢满全词的是他感时抚事的悲恨和忧愤,而一无凄楚或哀怨。词中的声情,时而激越,时而平静,时而急促,时而沉稳,形成一种豪放中见沉郁的艺术情致。此外,词中还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不仅丰富了词的含蕴,而且对抒发词人的志节等,也都起到了 很好的艺术效果。

(选自《宋词鉴赏大典》)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沈:同“沉。②绿蚁:一种美酒。

【小题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4分)

【小题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案】

【小题1】词中展现了梅花美丽明艳、冰清玉洁的形象。(2分)上片写寒梅雪中绽放,表现梅花的光

润明艳,玉洁冰清;下片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1分)赞颂了梅花高洁的品格。(1分)

【小题2】(1)比喻,以美人喻梅花,表现了梅花的轻盈娇美、玉 洁冰清;(2)拟人,造物有意,故教

月色玲珑透剔,从侧面表现了梅花美丽可爱;(3)借代,以酒面泛起的微绿泡沫代指美酒,以奇代凡,形象生动。(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提升突围测

一、(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又用一个“流”字,写出山岚的动态,形象生动。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形象特点的能力。从“如云白”“流来”可以概括出烟洁白、轻盈的特点。分析时注意诗句所运用的手法,结合运用的手法来答题。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一个“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之情;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的“无家客”“独”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2013·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酬孝峙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答案】 诗人自我形象是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手法是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答案】 答案示例: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创作背景,作者入清不仕,是对清朝统治者的反抗。就“折腰久矣谢无能”这句来说。这里用“折腰”代替“做官”,它很自然地引发人们联想到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辞官归隐的典故。具体回答时,先解说诗句的意思,自己不想为官了;后点明不为官的本质,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 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叶声与烟飞起了,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起来来的动态美。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反映了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14届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三上期初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小题1】三四两句中的有哪些特点?(2分)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答案】

【小题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白色,一是具有动态。

【小题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五、(14届广东十校高三联考)阅读下列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注释】芰:菱角。飐:因风而颤动、飘扬。

【小题1】此小令的前五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小题2】请赏析此小令在写景上的表现手法。(4分)

【答案】

【小题1】此小令描写了烟水、晴岚、人家、画檐、芰荷、沙鸥、香风、珠帘这些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意象(答对四种意象就给2分)。表达了作者闲适自得的心态和对江南美景的赞叹之情(答对一种感情即可给1分)。

【小题2】此小令在写景的表现手法上灵活多变,①远近结合,开笔瞭望大江远山,逐渐由远入近写到两岸人家,池塘芰荷,沙洲水禽;(手法1分,分析1分)②动静结合,流水生烟,山岚耸翠,一动一静;画檐芰荷 ,安静恬淡,而沙鸥在舞,珠帘在卷,在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手法1分,分析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题中的“意象”既包括景,也包括物,还包括人。此题要求从小令的前五句中筛选描写的意象,就需认真审读前五句。第一句有烟水和晴岚,第二句有人家和画檐,第三句有芰荷,第四句中有沙鸥,第五句中有香风和珠帘。作者有心情将这些景象一一在五句话中描写出来,可见作者的闲适心态和赞美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