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古树名木散记--莫容 胡洪涛(简介)

 老北京的记忆 2015-03-12

《北京古树名木散记》主要内容简介:北京的古树名木是一部厚重的无字史书。古树名木因北京而千秋垂名,北京因古树名木而更具魅力。古树名木是历史赐予北京人的一份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古树名木给人的不仅是视觉冲击,而且是心的震撼、灵魂的洗礼。我们赞美“岁老根弥壮”的精神,我们追求“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品格。树木是无私的奉献者,它处于食物链的底层;让我们的生命也化为一首绿色之歌。

《北京古树名木散记》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第一部分 树问
北京的绿色名片
——市树产生始末
槐夏说槐
附:北京名槐选录
古柏春秋
附:北京名柏选录
野松风天地香
附:北京名松选录
戒台归来不看松
北京的银杏
附:北京著名银杏选录
风流国艳海棠花
柿树零墨
北京的紫藤
四合院里的老枣树
扑朔迷离的菩提树
为西山“娑罗树”正名
寺院圣树知多少
问杉亭前《水杉歌》
水杉的故事
寻找华北水杉第一林
香山红叶
紫禁城里赏古树
附:故宫御花园古树名木分布示意图
神木与《神木谣》
故宫连理树的文化含义
树中的王侯将相
卢沟烽火古木英魂
日友谊林
阳台山杏花和大觉寺古玉兰
北京古树的前生今世
漫话北京之竹
谁是北京树老大
附:北京古树之最
移民纪念树
源远流长的树文化

第二部分 树缘
安定银杏传说的虚与实
国子监许衡的手植树
诡谲的“触奸柏
文天祥祠的古枣树
古银杏见证景教史迹
永乐皇帝与北京的柏树
皇姑寺里两古槐
长河边的“拴马树”
范公柏
乾隆草木诗的科技含量
纪晓岚故居的紫藤和海棠
古树下曹雪芹的足迹
杨寓枣树陶然槐
宋庆龄故居的古树名木
关爱古树的周恩来总理
全民义务植树的首倡者邓小平
植树将军冯玉祥
百草园到绿林书屋
郭沫若和银杏树
田汉故居的海棠和枣树
毗邻金街的丹柿小院
风雨四树斋
梁思成故居的马缨花
鹫峰古松
银杏情缘六十年
结伴老外寻古柏

附录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古树名木保护
管理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
实施办法
古树名木评价标准
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规程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20世纪80年代初,作者之一开始参与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编纂工作,较多地接触了一些农业史料,农业文化遂成为两人的日常话题。随着我俩兴趣的与日俱增,先后策划、共同编写或邀请专家合作,出版了几本关于研究蝴蝶、仙鹤、蟋蟀等文化现象的小册子。此后,我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北京的名树,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古树名木,在报刊上陆续发表随笔。中央电视台等首都媒体也进行过跟踪采访报道。我们尝试以北京的树为切入点,将人文和科技两者结合起来做文章,从一个侧面记录北京今古,反映古都沧桑。光阴荏苒,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十七八年,现在我俩已都垂垂老矣,身居离城较远的养老院,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经常走街串巷、翻山越岭,到各处实地考察,也没有精力去各图书馆查阅资料了。只好就此暂画句号,将我们的点滴心得,汇编成书,奉献给喜欢古树名木的读者。
前辈和朋友们的热情鼓励,给我们增添了不言放弃、持续探索的勇气。农学界泰斗、前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金善宝先生百岁时为我们的新书题词:“寿越期颐,漫步书坛。蜂飞蝶舞,百花争艳。科技文化,联手结缘。独辟蹊径,喜谱新篇。”老人的赠言虽多溢美之辞,但也是对我们探索方向的肯定。工于古典诗词的农业专家何立先生得知我们正在写树,赠诗加油:“碧林何幸绕京城,装点江山分外明;更有华章歌万代,无闻老树也垂名。”(《题友人著(北京古树名木散记)》)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是一路绿灯。记得敦煌研究院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行大型展览时,破例允许我们拍照,用以研究敦煌壁画中的圣树。

古树溯源
北京的古树名木有哪些

  一株古树名木 一段传奇往事

  本报在文史版刊登了“古树溯源”《北京的十大古树》一文后,引起众多读者关注。北京作为六朝古都,古树名木遍及京城、数不胜数,“十大古树”自然是挂“十”漏万……今年是北京建都860周年,而北京的建城史则可上溯至3000多年前。遍布京城的古树名木遒劲苍老、嵯峨挺拔,它们既是古都风貌的标志,更是北京城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正所谓“名园易建,古木难求”。一株株古树名木,像一个个“活的文物”,不仅承载着一段段传奇往事,更是先人留给北京的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自本版刊发了“您眼中的北京古树名木”征文启事后,已收到众多来稿。因此,今天特别推出《北京的古树名木有哪些》专版以飨读者。在您眼中,北京的古树名木还有哪些?不妨给它们写个传,留张影,让我们大家一起认识认识。文图请发至wenshiban42@163.com

  堪称北京古柏之最的“九搂十八杈”

  杨建国

  树种:柏树

  生长地点:密云县新城子乡关帝庙遗址前

  传奇档案:“九搂十八杈古柏”是密云县的重点文物,距今已经2000多年,是北京的“古柏之最”,和我国著名的陕西黄陵县黄帝陵的“轩辕手植柏”、山西太原晋祠的“周柏”、河南嵩山嵩阳书院的“大将军柏”、“二将军柏”等齐年。此柏树冠高25米,树干周长7.8米。粗大的树干上18个一搂多粗的枝杈,像同时钻出树身一样,几乎一般粗细、一般长短,伸向四面八方,犹如一把擎天巨伞,能遮盖300多平方米的地面,因此得名“九搂十八杈古柏”。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修筑长城和新城子城堡时,燕山主峰雾灵山北麓新城子村的西山坡上的这株古柏,就已经是粗大的巨树了,可见此柏的古老。 “九搂十八杈古柏”处原是唐代的“关帝庙”遗址,此柏乃是庙内之物,当地人们出于对关帝的敬仰和对古柏的爱护,因它是屹立在寺庙前,又叫此柏为“护寺柏”,寓意神柏守护着关帝庙,当地人都视此柏为“神柏”。后因年代久远,古庙已无存,而古柏却历经千年成为历史见证。过去在古柏的枝干上,都挂满了各色写有祈祷祝福的布条,附近乡民都希望生活吉祥平安。

  相传在明嘉靖年间,有两个淘宝人看到古柏的粗干中藏有宝,便在夜里偷偷来到古柏下,在十八杈的中心取出两根木棒。他们回到旅店后就把这两根木棒放到炕席下,正巧让店家看见。在早晨生火时,店家顺手把木棒放到灶里。谁知这两根木棒一着火,立刻变成两条金龙飞走了。淘宝人一看宝没了,就和店家吵了起来。正当他们争吵时,忽然就听外面人们大喊:“大柏树着火了!”这个传说虽离奇,但表明当地人对“九搂十八杈古柏”的热爱。

  晋代古寺前的古银杏

  何大炎

  树种:银杏树

  生长地点:房山区周口店十字寺遗址     传奇档案:十字寺景教遗址是北京宗教历史文化旅游胜迹。十字寺始建于晋代,原为佛教寺院,景教于唐贞观九年(635年)传入中国,十字寺改为景教寺院;辽代应历二年(952年)重建,改为佛寺;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重修,元顺帝赐名十字寺,恢复景教;明清后又为佛寺。后毁于战火,遗址位于周口店镇车厂村西北三盆山山腰。十字寺地面建筑物在1932年后已不复存在,只剩下辽碑、元碑和古银杏树三件宝。

  十字寺遗址古银杏树龄有1500多年,高约30米,树干直径约1.6米,要三人才能合抱,在北京地区实属罕见。

  据记载,十字寺院落很大,坐北朝南,寺内建筑有大殿三间,中塑释迦牟尼佛像,左配文殊菩萨,右配普贤菩萨,两端有十八罗汉。东配殿为伽蓝堂,西配殿为祖师堂。另有钟鼓楼、僧舍等。唐武宗年间灭佛,景教受到冲击,圣物可能是这时候转移到了房山深山中的这座寺院里。

  1936年国民党政府南迁古物时,十字寺的两块十字石雕也被南迁了。《南京博物院珍藏》记载了这两块汉白玉雕刻,高68.5厘米,宽58.5厘米,厚58厘米,石雕花纹精美清晰。一块石雕正面上方为十字,下侧刻有叙利亚文“仰望他,寄希望于他”,石雕右侧一面刻一束菊花,左侧一面刻一束冬青草。另一块石雕正面有十字和两颗相对的桃形的心形图案。两块石雕上端均呈凹字。

  辽碑正面上方横书:三盆山崇圣院碑记。元碑碑额顶端圆球内刻有十字,左右各有石雕云龙1条,正中刻有敕赐十字寺碑记。碑左右两边有汉白玉雕刻的龟趺石2个,石柱础4个,柱础上刻有葵花形图案,未被损坏,花盘周围刻有花瓣16个,刻有团状云纹。古银杏树见证了十字寺的变迁和兴亡,见证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

  树冠呈“井”字盘旋的盘龙松

  施善葆

  

  树种:松树

  生长地点:昌平区延寿寺

  传奇档案:在十三陵风景区长陵前,有一条向东的山间公路,沿山路而行,即到了黑山寨村,延寿寺便坐落在该村北部的深山幽谷中。

  延寿寺是一座明代古刹,相传为明初军师刘伯温所建。它不以寺胜,却以松名。

  在延寿寺的院中,有一棵罕见的“世界奇松”,它有黄山迎客松之美,有戒台寺卧龙松之奇。此松名为“盘龙松”。1990年首都绿化委员会对其作出“中国一绝,世界仅有”的评价,市园林局定为“京都第一奇松”。盘龙松树龄约800年,编号为一级0201。树干只有2米多高,而树冠却极大,匍匐向东南方自然延伸。该树干除了能分出主干外,其余的分枝则互相缠绕,重重叠叠,犹如数根蟠龙盘绕。尤其称绝的是,层层盘绕的枝干在冠下形成一个“井”字,人可站在“井”字的方框之中,感觉一下该松之奇。因此得名“盘龙松”。

  “盘龙松”树冠大,距地却非常近,树干已很难支撑其身。为了防止树冠坠地,在它的承重处立有许多木桩以支撑。据该寺王住持说:“原来树有99个杈,共有9层,现在蟠龙松树冠只有当年的五分之一了。”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古树的价值。有关部门已向地下1米深处埋下了12根水管,给古松补水。

  盘龙松已历经800余年,仍保持那盘虬苍劲的古色,这与当地一些传说有关。传说,清末时地处深山的昌平冬季经常下大雪,由于该树冠大如巨伞,树上白雪皑皑,树下无雪。一日延寿寺失火,大火烧毁了寺庙和周围的山林,而“盘龙松”却安然无恙。还有人说该树有灵性,树枝被砍断后,在伤口处流出了红色的松汁,就像人在流血。

  很久以前村内有一男青年因砍此松枝当柴烧,三日后突然死亡。当然,这些传说多带有迷信色彩。

  因古青檀而得

  檀峪村名

  张宝贵

  树种:青檀树

  生长地点:昌平区檀峪村

  传奇档案:昌平区桃洼乡的檀峪村坐落在龙凤山下,村民还将龙凤山等叫檀峪山,东接十三陵的天寿山,西邻花塔山,花塔山下有古村落花塔村和古刹和平寺。檀峪山下的檀峪村内生长着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其准确树龄已无从考证,在《北京古树名木》画册上,说它在千年以上。

  这棵古青檀的主干现仅高约2米,周长达6米多。主干的上部早已枯死。在现主干的上部又生长出三个大主干。这三个大主干高约8米,枝叶繁茂,绿冠如荫。这棵古青檀的主干,因年代久远,世代沧桑,已变得干皱根离。主干皱裂很深,疙疙瘩瘩。又似群龙盘绕,绞在一起。其根部的很多大根都暴裸在岩石上,一条条大根像龙爪似的抓住岩石,可谓“咬定青山不放松”。

  这棵古青檀在古老的檀峪村已生长千年以上。为什么村里只有这一棵古青檀?上世纪80年代,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们来檀峪山上考察,考察的结果是,在古时,龙凤山上曾满山都是古青檀树,可谓“青檀千嶂”,后因各种原因,只剩下这一棵古青檀了。

  能预报晴雨的

  古柽柳

  关琦

  树种:柳树

  生长地点:延庆千家店西店村

  传奇档案:北京地区有一棵几百岁的古柽柳。我在延庆千家店西店村找到了这棵古树,它就立在村中一条狭窄的小路旁,弯了腰,空了心,部分枝条已经干枯,树顶乱蓬蓬生长的枝叶像一团未经梳理的头发。有村民说,这棵老树已经几次濒临死亡,又顽强地发叶抽枝。热心的村民还指给我们看了另一棵耸立在高坡上的人家庭院里的大柽柳树,这棵树树干挺直,枝繁叶茂,房主告诉我们,每当天要下雨时,树就开花,他家人和周围的邻居都把柽柳树当作能预报天气的“神树”。我经过查找资料发现,这种树确实有一种“特异功能”。每当雨前就会枝叶滋润,花色鲜明,因此还有个别名叫雨师。

  柽柳一般生长于干旱沙漠,在北京城区很难看到它的踪影。几年前,从林业部门退休的马先生在房山区窦店镇于庄村发现了成片的野生柽柳。2007年,随着永定河生态环境的恢复,卢沟桥段的河堤上原生这里的柽柳也正成片地恢复生长。

北京的古树名木


    作为五朝故都的北京,不仅留存下大量的文化遗产,辉煌的建筑,而且还有历尽风霜,长达数百年甚至千年以上,被人们誉为“活文物”的古树名木。北京的古树,以松、柏、银杏和古槐居多。在天坛、颐和园、中山公园和劳动人民文化宫等处,都有数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的参天柏桧,有的远植于唐代。

    中山公园的古柏树林,遮天蔽日,挺拔苍劲,总数有600余株,其中有7株最老,胸径达5至6米。在“来今雨轩”西侧有一株更加奇异的槐柏合抱树,这株槐柏合抱树,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天坛公园西北侧有株形状奇特的古柏,粗大的树干自下而上长满龙纹,被称为“九龙柏”。相传这株古柏植于明代永乐十八年,至今已度过了500个春秋。中南海“静谷”园内,有株高大的人字柏,树干的根部分成两叉,如同一个人跨开的两条腿。在具有600余年历史的孔庙大成殿前,存有一株古柏,据说为元代国子监祭酒(校长)亲手所植。相传明代奸相严嵩当年曾代表嘉靖皇帝前往祭孔,由于他平时专横跋扈,作恶多端,因此,行至树下,狂风骤起,吹断柏枝,打掉了他的乌纱帽。后人认为,柏树有知,能辨忠奸,因此称这株古柏为“除奸柏”。西山樱桃沟有株“石上柏”,在一块居高峭立的大石缝中,生长着一株古柏,风骨昂藏,横空挺立,使人叹为奇绝。在这块大石底下,凹陷一穴,积有一泓泉水。奇怪的是,这掬清液如同天然甘露,夏季雨水如注,从不外溢,冬季数九寒天,也不结冰,干旱更不干涸。这处奇景,在西山脚下留下了同曹雪芹有关的传说,据说曹雪芹当年在西山黄叶村著书,来到此地,看到这株举世不凡的“石上柏”,大受启发,于是才引出了关于《红楼梦》里宝玉(神瑛)和黛玉(绛珠)之间“木石前盟”这一段“奇缘”的构思。

    在京北密云县新城子村有一株树龄3000多年的古柏,高达20米,有18个大枝杈,9个人才能搂得过来,因此名曰“九搂十八杈”,真可谓柏中寿龄最长者。

    建于唐代的戒台寺,素以奇松著称,因此古有“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的美称。植于辽代的九龙松,树高18米,胸径2米余,它是一株鳞甲斑驳的白皮松。每到春夏之际,树皮即一块块脱落,但矫健的树干却永远挺立于蓝天白云之下。最奇特的是它的树干分成9股,似9条巨龙守护着戒台古刹。戒台寺千佛阁前的卧龙松,则又是另一种风格,它是向横向发展的古松,长达10余米,远望犹如一条昂首横卧的巨龙,欲乘风而去之势。另外,牵一枝而动全冠的活动松,枝干缠绕于塔身的抱塔松,也都是别具情趣,树龄高达四五百年以上的古松。

    在京郊古刹潭柘寺毗卢阁前,有一株植于辽代,高达30米的大银杏树,下围六人合抱,树冠高入云端。因当年曾得到过乾隆的封号,因此,叫作“帝王树”;在它的西边后来又配种了一棵,名曰“配王树”。在京北居庸关下的四桥子村,有一株唐代栽植的银杏,虽已千年以上,但至今仍枝叶繁茂,原为40里“关沟”72景之一。建于唐代的法源寺藏经阁前的古银杏树以及建于明代的真觉寺(五塔寺)金刚宝座塔前的古银杏树,也都有数百年的历史。

    古槐是北京的特有树种。由于北京是历史上的几代帝都,留下不少古槐。

    北京的紫禁城内武英殿东侧的断虹桥边,有元代遗栽的古槐,据说当年共18棵,后被称作“紫禁十八槐”;在御花园内有一株“蟠槐”,树干粗壮,枝条屈曲下垂,好似龙爪,造型美观,天然成趣。

    另外,还有两株古槐也比较著名,一是府学胡同文丞相祠内,有一棵据说是文天祥被囚禁于元大都时亲手所栽的古槐,这棵树的树干都向南倾斜,传说它象征着这位民族英雄虽身陷囹圄,但不忘南方故国之意,这实际上反映了后人对文天祥的敬仰。另一棵古槐,原在景山公园后山坡上,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走投无路,在此树上吊身亡。到清代统治中国以后,不仅安葬了那个亡国之君,而且对曾经吊死过皇帝的那棵古槐,也妄加罪名,认为是棵“罪树”,用铁锁锁了起来,后人为此撰了一副对联:“君王有罪无人问,古树无辜受锁枷。”予以嘲讽。这棵树于十年动乱期间已毁,后又补栽了一棵新树。

    北京还有一些属于不常见的珍稀树种。如“树上树”,即一株树上两个品种。昌平漆园村有一株“槐抱椿”,即一株国槐树上长出一株臭椿树;密云有一株“槐抱榆”,一株槐树上长出一株榆树;门头沟灵水村的龙王庙内,不到10米的距离内生长着两株“树上树”,一为“柏抱榆”,一为“柏抱桑”,这两株老树都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另外在延庆的西店村生长着一株四不像的“气象树”,从外观看上去似松无针,似柏无叶,似竹无节,似蒿无籽。同时,每逢下雨前两三天,这棵树必然开花,如有暴风雨来临,这棵树也有所反映。因此,当地村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气象树”,这棵树已70余年,仍是个不解之谜。

    如今,这些古树名木虽历尽沧桑,已成几朝“元老”,但大都安然健在,成了美化环境和装点首都的园林奇景,也是古都历史文化的一个方面,供人们去考察和鉴赏。 (贺海)

北京的古树名木

北京是一座举世闻名的文化古都,人文荟萃,有着丰富的文物古迹。这其中有很多“活的文物”,那就是遍布京城的苍老遒劲、嵯峨挺拔的古树名木。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参观天坛时说:“天坛的建筑很美,我们可以学你们照样修一个,但这里美丽的古柏,我们就毫无办法得到了。”确实,“名园易建,古木难求”,所以北京的古树名木和长城、故宫一样,是十分珍贵的“国之瑰宝”。

那么,北京到底有多少古树名木呢?据有关部门多次普查:北京有百年以上的二级保护古树4万多棵,300百年以上的一级保护古树近万棵。北京的古树名木共有5万多棵,所以北京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古树名木最多的城市。北京的古树大多种植在辽金时期至明清两代,最早的可追溯到汉唐两朝。其树种主要是常绿的柏树(侧柏、桧柏)、油松、白皮松和落叶的银杏、国槐、枣树等,其中很多古树相当著名。有趣的是,它们大多还都有自己的名字,有的是皇帝御封(清乾隆皇帝),有的是因树形奇特或有一段传闻而得名。

在北京的古树中,古柏占绝大多数,像中山公园(社稷坛)、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天坛、地坛、北海、景山、中南海、故宫的御花园、孔庙,以及颐和园、香山、八大处、十三陵等处的古柏群,是举世闻名的。最著名的古柏有:中山公园社稷坛南门外的7棵“辽柏”(其中一棵是园林中的珍品“槐柏合抱”)、天坛回音壁外西北侧的“九龙柏”、孔庙大成殿前的“降奸柏”、故宫御花园天一门内的“连理柏”、中南海静谷的“人字柏”、颐和园介寿堂的“介字柏”、西山樱桃沟的“石上柏”、潭柘寺方丈院的两棵“千年柏”、密云新城子的唐代“九楼十八杈古柏”等。

北京的名松很多,它们是以姿态奇绝和传说有趣而著称,故有“天下名松集北京”之说。最著名的古松有:北海团城上的金代名松“遮荫侯”、白皮松“白袍将军”,戒台寺的五大名松即唐代白皮松“九龙松”、油松“活动松”、“抱塔松”、“卧龙松”、“自在松”,潭柘寺山门前的“盘龙松”、“卧龙松”,香山香山寺遗址的两棵金代“听法松”,八大处长安寺的两棵元代白皮松“白虎皮松”,香界寺的宋代“油松王”,法海寺的两棵明代白皮松“龙爪松”,海淀区东耳营村关帝庙遗址的辽代“迎客松”、大觉寺藏经院的辽代“抱塔松”,十三陵长陵的“卧龙松”、思陵的“叹天松”、昌平县黑山寨乡延寿寺遗址的“盘龙松”,怀柔县红螺寺的“紫藤寄松”、慕田峪长城的“鸳鸯松”,房山区上方山的“油松王”等。

因我国的高僧们都是用银杏树来代替佛门圣树菩提树的,所以北京的古银杏大多都在寺庙中。北京千年以上著名的古银杏有潭柘寺的唐代“帝王树”、辽代“配王树”,西峰寺的宋代“银杏王”、大觉寺的辽代“银杏王”、居庸关外四桥子村石佛寺遗址的唐代“关沟大神木”、红螺寺的两棵唐代雌雄银杏、密云县巨各庄乡塘子小学的唐代“香岩寺银杏”等。另外,像金山寺、卧佛寺、八大处大悲寺、万寿寺东、五塔寺、八宝山东以及上方山和沟崖的古庙遗址中,都有著名的古银杏。

古槐是京城的一大特色,所以人们一提起古都风貌,总是说起“古槐、紫藤、四合院”。京城名槐有:北海画舫斋古柯庭的“唐槐”、景山“崇祯自缢处”的古槐、故宫武英殿断虹桥畔的18棵元代“紫禁十八槐”、国子监的“吉祥槐”,故宫御花园的龙爪槐“蟠龙槐”、东城柏林寺的古七叶槐(又名“蝴蝶槐”)、西四广济寺的古七叶槐,万寿寺门前的“万寿槐”、香山门前小桥南的香山槐、西山曹雪芹故居的三棵古槐(其中一棵是著名的“歪脖槐”)、戒台寺的“辽槐”、怀柔县柏崖厂村的“汉槐”等。

北京胡同中四合院里的古枣树,给古老的首都平添了一种静谧安宁之感。尤其它“外表多棘刺,内腹实赤心”,所以古枣树还和很多名人有关,如文天祥、于谦、曹雪芹、李大钊、鲁迅、老舍等人故居都有古枣树。北京最著名的古枣树是东城文天祥祠的“文公手植古枣树”、东城演乐胡同92号的“枣树王”、西单小石虎胡同驸马府(现民族大世界商场)的“京都古枣第一株”。

另外,像故宫乾隆花园的“古华楸”、英华殿的“九莲菩提树”、潭柘寺的唐代古娑罗树、清代紫玉兰、颐和园的清代白、紫玉兰、大觉寺的清乾隆年间的白玉兰、卧佛寺的清代腊梅、宣武区晋阳饭庄的古紫藤、崇文区上堂子胡同的古酸枣等,都是北京的古树名木,其例浩瀚如海,举不胜举。

北京的古树名木,它们虽身经数朝,历尽沧桑,但如今仍是生机勃勃、苍翠葱茏。不但把所在的名胜古迹点缀得古香古色,也把古都北京打扮得格外绚丽。北京的古树名木在北京的历史、文化、民俗、考古、园林、旅游等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

近些年,北京的古树名木得到各级有关部门的科学管理和精心养护。尤其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86年和1998年8月1日,两次颁布《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愿北京的这些珍贵的“活文物”———古树名木,在人们的热爱下,终年青绿,万古长青。

北京古树的数目,1988年第三次全面普查结果:城近郊区有百年以上古树19723棵,其中300年以上的3804棵,加上远郊区县的,共约5万多棵。近期公布数字,全市共有古树名木44852棵,其中一级古树6213棵。这些数字比实有的古树数量少得多。

古树溯源:北京的十大古树(组图)

  再过三天,就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了。从本周末开始,北京已迎来扫墓高峰。其实,清明还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万物复苏的时节,除了慎终追远、祭奠先人之外,植树也是清明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古老的北京城,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古树名木。据统计,目前北京有树龄在300年以上的二级保护古树3万多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一级保护古树5000多株……一株株古树,像一个个“活的文物”,不仅承载着一段段传奇往事,更是先人留给北京的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千岁唐槐“槐中槐”

点击图片查看下一页

树种:槐

  生长地点:景山公园

  传奇档案:景山公园观德殿西侧,有一株树龄至少已达千岁的古槐,它像一位饱经世事沧桑的老者,静静地伫立在一个角落,远远地眺望着人头攒动的万春亭。据专家推测,这株古槐种植于唐代,古槐的胸径约有2米,胸围6米有余,冠高约20米。从远处看这株古槐,树干高耸挺拔,枝干舒展昂扬,生机勃发。但是走到近前观看,就会发现这株古槐的主干早已朽空,西南侧的树干也蜕皮迸裂,整株树的主干只剩下很薄的木栓层和苍老的树皮支撑着树冠并维持着生机。有趣的是,不知何时,在朽空的树干中又生出了一株小槐树,形成了既是“槐中槐”又是“怀中槐”的独特景观,为古老的景山增添了几分神奇的色彩。其实,像这株唐槐这样的珍奇古树还有不少。比如,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西侧有一株“槐柏合抱”,是一株古槐和一株古柏相拥而立,长在了一起;昌平有一株“槐抱椿”,是一株国槐树上长出一株臭椿树;密云有一株“槐抱榆”,是一株古槐上又长出一株榆树……但生长在景山公园的这株“怀中槐”,不仅树龄最长,而且其“奇异”的程度也堪称独一无二。

  康熙皇帝命名的“二将军柏”

点击图片查看下一页

树种:柏

  生长地点:景山公园

  传奇档案:有着“将军”头衔的这两株古柏位于景山公园观德殿前面,种植于公元9世纪。两株高高的古柏树干苍劲挺拔,枝杈宛若龙爪,树高30余米,就像一对雄姿威武、气宇轩昂的哨兵比肩而立,守卫着观德殿。观德殿是位于景山公园东北角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院落,是清代皇子练习射箭的场所。康熙皇帝登基以后,为了使八旗子弟不忘马背民族的骑射传统,经常在景山的观德殿考验儿臣的骑射技艺,并进行亲射示范。为了提倡忠勇神武、丹心取义和亮节成仁的精神,康熙皇帝在射箭之余,还为观德殿东边的关帝庙题写了“忠义”匾额,并将观德殿前面这两株古柏命名为“二将军柏”。

乾隆皇帝御封的“帝王树”

点击图片查看下一页

树种:银杏

  生长地点:潭柘寺

  传奇档案:潭柘寺毗卢阁殿前东侧,傲然屹立着一株古银杏树,郁郁葱葱,俨然一副王者风范。银杏树别名公孙树,又叫白果树,相传北方高僧往往以古银杏树代表菩提树,并将其视为佛门圣树。这株古银杏树据说种植于唐贞观年间,树龄已过千年,树高30余米,胸干周长达9米,遮阴面积600平方米。据记载:“帝王树……言在清代,每一位皇帝继位,即自根间生一新干,久之与老干渐合。”乾隆皇帝遂下旨,封其为“帝王树”。其实,银杏树的根部滋生出小干,是这种树木本身的生长特性。辽代时,人们在帝王树西边与其对称的地方又配植了一株银杏树。这株银杏树“身量”略小一些,高约20余米,胸干直径约3米,故而被称为“配王树”,也称为“娘娘树”。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后来人们发现这两棵银杏树都是雄性。

乾隆皇帝御封的“遮荫侯”

点击图片查看下一页

树种:松

  生长地点:北海公园

  传奇档案:“遮荫侯”是一株高大的“二针一束”的油松,生长在北海公园团城承光殿的东侧,相传为金大定年间所植,至今已是800多岁的高龄。树高20余米,周长达3.18米。树干苍劲挺拔,枝叶苍翠繁茂,树冠像一把巨伞。相传一年盛夏,乾隆皇帝游团城,宫人摆案于树下,清风徐来,顿觉暑汗全消。乾隆皇帝十分高兴,突然想起明太祖朱元璋给柿树封侯之事,遂封这株遮荫纳凉的油松为“遮荫侯”。据《燕京时餐记》中记载,朱元璋少时家贫,经常挨饿。一次,饥肠辘辘的朱元璋讨饭经过一个村庄时,看到一棵柿树上挂满了金黄的柿子,于是就爬上树饱餐了一顿。当上皇帝后,他下令凡有五亩至十亩地的人家,都要种柿、核、桃、枣等树,“每户初年200株,次年400株,三年600株”, “鬻钱完赋,作糊啖之”,并封柿树为“凌霜侯”。

  乾隆皇帝命名的“白袍将军”

点击图片查看下一页

树种:松

  生长地点:北海公园

  传奇档案:“白袍将军”是位于北海公园团城承光殿前面东侧的一株白皮松,相传植于金代,树高达30余米,树干周长达到5米。由于其白干绿冠、高大挺拔、威风凛凛,好似一位身披白色盔甲的勇士,肃然侍立于团城之上,乾隆皇帝遂封此树为“白袍将军”。白皮松为中国北方地区观赏性很强的一个珍贵树种,古人还称其为“栝子松”。这种松树的针叶是三针一束。因此,乾隆皇帝在将白皮松命名为“白袍将军”时,曾专门赋《古栝行》诗一首:“五针为松三针栝,名虽稍异皆其侪;牙槎数株倚睥睨,岁古不识何人栽……”对于白皮松,古人可谓情有独钟,在皇家园林以及很多名胜古迹中都种植有这种常绿树种。尽管团城上的这株白皮松“岁古不识何人栽”,但它却成为北京历史变迁的见证,当年修路时若不是周恩来总理批示让柏油路围着团城绕了个弯儿,也许我们今天已见不到这位“白袍将军”的英姿了。


能辨忠奸的“触奸柏”

点击图片查看下一页

树种:柏

  生长地点:北京孔庙大成殿前

  传奇档案:北京孔庙内生长有很多数百年历史的古树,其中最大的一棵柏树生长在大成殿前的石阶下。这棵柏树枝干粗壮,郁郁葱葱,高达20余米,周长5米多。据传,这株柏树为元代教育家、国子监第一任祭酒许衡所植。明嘉靖年间,奸相严嵩代表嘉靖皇帝朱厚熜前往祭孔(另一说为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代皇帝朱由校入庙祭祀)。按照封建礼制,只有皇帝才可进入孔庙祭孔,大臣只能在孔庙外跪拜,但严嵩狂妄至极,认为自己有资格像皇帝一样进入孔庙祭孔。当严嵩神气活现地经过这株柏树下时,突然狂风骤起,吹动树枝掀掉了他的乌纱帽,严嵩不得不仓皇逃离。后人认为柏树有知,能辨忠奸、惩奸佞,因此称其为“触奸柏”或“辨奸柏”。


一心向南的“指南枣”

点击图片查看下一页

树种:枣

  生长地点:北京府学胡同63号文丞相祠内

  传奇档案:文丞相祠内的这株古枣树位于享堂前东侧,树高9米,冠幅达7米多。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正气歌》和他那著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成为千古绝唱,广为后人传诵。1278年,文天祥抗元被俘,被囚禁于大都兵马司土牢达4年之久。1283年,他被杀时年仅47岁。明洪武九年(1376年),按察副使刘崧在府学之左建文丞相祠以志纪念。相传,这株枣树是文天祥被囚时亲手栽种的,他在被杀前曾面南而拜,作有“南望九原何处是?尘沙黯澹路茫茫”的诗句。令人惊叹的是,树解人意,且遂人意,这株枣树所有的枝干全都自然倾斜着向南生长,与地面形成45度角,就像树的主人“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因此人们将其形象地称为“指南枣”。

  九龙盘旋的“九龙柏”

点击图片查看下一页

树种:柏

  生长地点:天坛公园

  传奇档案:“九龙柏”位于天坛公园皇穹宇的西北侧,相传种植于明永乐十八年。这株古柏高十余米,胸径1.2米,树干自下而上有九条纵向褶皱,将整株树身分为九股,扭曲缠绕,宛如九龙盘旋的粗大龙柱,故称 “九龙柏”。由于明清两代的皇帝每年到天坛祭天时,都要路过这棵柏树,所以又被称为“九龙迎圣”。关于“九龙柏”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据说在清乾隆年间,京郊大旱,乾隆皇帝于是“微服”出宫,前往天坛祈雨。可是,天空竟然没有一丝雨意。乾隆皇帝决定先返回紫禁城,来日再率百官前来进行隆重的雨祀。当他行至院内西配殿后面时,听见一阵窸窸窣窣蠕动的声音。随从发现原来是有几条蛇正扭打嬉戏,怕惊了圣驾,欲将蛇打死。乾隆皇帝问明原委后说,几条无性无情小蛇何以治罪,赶走就是了。可是无论怎么驱赶,几条蛇就是不走。乾隆皇帝看罢说:不要赶了,说不定是哪路仙客前来助我祈雨来了。此言一出,那些小蛇忽然抱做一团腾空而去。伴着隆隆的雷声,大雨哗哗啦啦从天而降。大雨过后,人们发现生长在皇穹宇西北角的那株柏树树干上出现了扭曲盘绕的九条龙纹。


堪称龙爪槐之最的“蟠龙槐”

点击图片查看下一页

树种:槐

  生长地点:故宫御花园

  传奇档案:我国自周代起就在皇宫种植槐树,故槐树又有“宫槐”之称。紫禁城里的古槐很多,除了武英殿断虹桥畔著名的“紫禁十八槐”——种植于元代的十八棵槐树外,在故宫御花园的东南角,还有一棵巨大的龙爪槐。龙爪槐别名蟠槐,是用国槐作砧木嫁接而成的槐树的变种。其树枝扭曲向下低垂,如苍龙巨爪,树冠则大如巨伞。这株龙爪槐覆盖面积80平方米,树干虬曲盘旋,气势宏大,树冠上的几个大枝似数条巨龙凌空飞舞,无数的小枝像虬爪伸缩,所以被称为“蟠龙槐”。由于这株古槐枝干过于繁多、庞大,即使看上去已相当粗壮的身躯仍难以支撑,如今在其枝干下搭建了一个足有五六十平方米的木架。紫禁城的御花园里古木奇树众多,天一门内的“连理柏”以及万春亭四周树根处像人一样两足分开站立的 “人字柏”等,可谓争奇斗艳,但这株“蟠龙槐”仍以其独树一帜的巨大“龙爪”,成为御花园里绝无仅有的一景,而且在北京城里也堪称是“龙爪槐之最”。

  崇祯皇帝上吊的“歪脖槐”

点击图片查看下一页

树种:槐

  生长地点:景山公园

  传奇档案:景山是老北京中轴线上的最高峰,山上曾遍植苍松翠柏,因而林荫密布、古木参天。位于景山五亭之一观妙亭东侧山坡上的这株古槐,原本只是景山万千古木中一株普通的槐树,但因为其“脖颈”有些倾斜,于是被明代末帝朱由检一眼看中,在这株“歪脖槐”上上吊而亡。从此,这株古槐也开始了它命运多舛的传奇故事。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崇祯皇帝从紫禁城一路狂奔跑到景山,绝望之中,在山坡上的这株古槐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宣告了大明王朝的灭亡。清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后,对曾经吊死过前朝皇帝的这棵古槐妄加罪名,认为是棵“罪树”,让人用铁链将其锁了起来。后人为此撰写过一副对联予以嘲讽:“君王有罪无人问,古树无辜受锁枷。”遗憾的是,原来的“歪脖槐”已经在“文革”期间被毁,后来又补栽了一棵新树。(作者 李树智 本版供图 凌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