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

 苜葵 2015-03-12
"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 

一块寿山石,无论是“似玉非玉”的芙蓉,还是贵为石帝、贵妃的田黄、荔枝,在对石头索然无味的人眼中,无非顽石一块而已,或者充其量知道是一块价值不菲的石头,不会有其他的感觉和体会。甚至对赏石、迷石、痴石的行为感到莫名其妙、匪夷所思。 



因此,寿山石美妙的质地、色泽、纹理,巧夺天工的雕刻技艺,并不是对任何人都具有吸引力和震撼力的,换言之,不成为他的欣赏对象。“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皎胜皓月当空,朱令牡丹生色。阳春三月翠艾碧,弗如醉石七分绿”。寿山石的欣赏价值必须要有慧心独具的人去发现,去唤醒,去照亮,使之从冰冷坚硬的顽石变为意象——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寿山石之永恒魅力诞生于“人之灵明”与美石的欣合和畅、一气流通之中。 

“天人合一”是赏石者形成的意象的精神底蕴。寿山石是物,是一个物理世界;眼中之石则是象。象是石向人的知觉的呈现,是由于赏石人的意识的参与而对于石的实体性的超越。当人把自己的生命存在(感性、情感、想象等形成的综合性的整体的灵魂世界。)灌注到石头中去的时候,顽石就升华为非实在的形式——象(韵味无穷的美石)。 

石的观赏者是“天人合一”的真我,是进入“心斋”、“坐忘”境界的我。“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自有渊明方有菊,若无和靖便无梅”。陶潜眼中之菊、林逋眼中之梅,都已不是现实世界中的实在物,而是他们创造的意象世界。“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都明白起来。” 



风逍逍“石痴——所愿”有言:“其坚若磐,节亦如是,;其润如脂,情亦如是;其凝如冻,志亦如此;其不可再,生亦如是;得与石常语,何能叹。”只有在这种如醉如痴的赏石境界中,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石头才能摆脱在概念化和功利化的眼光中看到的那种暗淡和单调的摸样,而向我们敞开一个新鲜的、有意蕴的、完整的感性世界。在这种意象中,赏石者已将自己的主观世界深深地渗透,泳涵其中:一是情。情是对物的直接反应。二是气。气是生气远出的生命体验。三是格。格是映射着人格的高尚格调。 

风逍逍在赏石中感悟:“夫丈夫者,方寸菩提!节坚不渎,情比金坚,志咏鸿鹄,诚若斯,真壮士也!”与古代雅士郑板桥有异曲同工之妙:“十芴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两者的爱赏对象不同,但其中的奥妙精义却有相通之处——石与人结为一体,息息相通,充满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意。 

在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中,才能把我们的胸襟像一朵花似的展开,去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了解它的意义,体会它深沉的境地。赏石者在物理世界和功利世界之外发现建构一个有意味,有情趣的世界。“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与美石融为一体,交融契合,相互映发,去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味其中的“真味”! 

附:风逍逍<石痴>--所愿! 

痴于石,不为悔。 

其坚若磐,节亦如是。 

其润如脂,情亦如是。 

其凝似冻,志亦如是。 

其不可再,生亦如是! 

得与石长语,何所叹。 

皎胜皓月当空,朱令牡丹失色。 

阳春三月翠艾碧,弗如醉石七分绿。 

凛冬疾积寒棠雪,不近荔枝一段锵。 

胸怀踌躇踏浪淘沙,得此身,乃为石之生。 

今未解,未得之门径。 

窥堂奥,则失之矜敛! 

夫丈夫者,方寸菩提!节坚不渎,情比金坚,志咏鸿鹄,诚若斯,真壮士也! 

而能达之者,不过麟角凤绒。石则迥然,数贤兼备,长命不渝。 

长使吾之所求...... 

似此,何能嗤石之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