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信息化条件下失泄密问题及防范措施

 mlg997 2015-03-12

■ 刘如满

  党政机关产生秘密多、存储秘密集中、传递秘密频繁,是保密工作的重点领域,也是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窃密的重点目标。随着现代通信、办公自动化设备特别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广泛运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问题十分突出,泄密渠道和隐患增多,保密管理难度加大。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计算机泄密案无一不是少数人员违反计算机网络保密管理规定,使用非涉密计算机存储、处理涉密信息,或移动存储介质在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所致。深入剖析此类失密案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贪图方便。一些涉密人员明知计算机网络保密管理规定不允许,但为了工作方便,经常在非涉密计算机上起草涉密文件或领导讲话,或是直接在外网上处理公文,有的甚至是内部或带密级的公文,这些存储在网络环境中的涉密信息,极容易受黑客攻击或感染病毒,造成涉密信息被盗、被删除或被改写等严重后果。

  第二,麻痹大意。少数涉密人员政治警觉性不高,保密意识淡薄,对复杂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估计不足,对高技术窃密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认识不够,心存侥幸使他们放松警惕,最终导致泄密。尤其是基层的干部职工普遍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没有秘密,如在保密检查时,常常可听到“我们单位没有什么可保密的”等类似的话。这些错误认识的存在必然会导致执行保密要求的放松。

  第三,不良习惯。在已发生的泄密事件中,相当一部分责任人都是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其泄密几乎都是“善意”的过失。起因是个人在工作中养成的不良习惯,主要表象:一是资料使用不规范。借阅大量文件资料包括一些涉密文件资料信息,随意复制、拷贝涉密文件,忽视了有关材料是否涉及国家秘密问题。二是涉密文档清理不及时。长年累月处理涉密信息,却没有及时归档保存,计算机内存储的涉密信息数量十分惊人,成为严重的泄密隐患。三是公私不分、内外网混用。在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使用上公私不分,有的使用涉密计算机处理私人事务,有的对移动存储介质不加区分,造成泄密。

  当前,我市已经步入了转型升级、奋力崛起的关键阶段,必须从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高度,提高对保密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强做好保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而有效防止信息化条件下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第一,筑牢保密思想防线。保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任何时候均不容忽视。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做好人的工作,尤其是做好涉密人员的工作。然而,在日常工作中,一些涉密人员保密意识有所淡化、麻痹思想有所滋长,认为“周边无战事”,可以“刀枪入室,马放南山”了,孰不知当今世界并不安宁,缓和中蕴藏着动荡和危机,特别在科技、经济领域,没有硝烟的斗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涉密人员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有丝毫的麻痹与松懈,必须严而又严、慎而又慎。要充分认清当前保密工作的严峻形势和重要意义,坚决克服“无密可保”、“有密难保”等错误思想,强化“间谍就在身边,泄密就在瞬间”的敌情观念,绷紧有密必保这根“弦”。

  第二,完善保密制度体系。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工作,需要适应时代要求的保密制度体系来规范。要根据保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不断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信息设备、信息系统的管理。要坚决按照保密的规章制度办事,严格遵守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与互联网进行物理隔离,防止和克服时紧时松、随意变通、心存侥幸等现象,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保密措施和规定。

  第三,增强保密专业技能。为避免因“不知、不会”造成失泄密事件,要切实加强信息化条件下保密技能的学习,增强防范窃密泄密的实际能力,避免“低级错误”的发生。同时广大涉密人员要严格按章办事,计算机操作使用人员、系统维护管理人员应熟悉并认真执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保密管理规定。

  第四,养成保密良好习惯。在实际工作中,要明确区分工作用和个人用的优盘和计算机,杜绝混用,在工作中接触的涉密电子文件,要及时清理,该归档的要及时归档,不能私自留存,离岗及调任时要对自己持有的涉密载体进行清理,有关部门应监督其登记、交接,不留隐患。

  第五,强化保密监督检查。保密检查是加强事先防范、促进保密工作的有效手段。任何时候,预防性的主动检查比滞后性的被动检查管用。机关单位要坚持定期开展保密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密行政管理部门采取定期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单位进行保密抽查。通过检查及时发现窃密泄密隐患,督促落实防范措施,把保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作者单位:市国家保密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