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您是怎样让孩子相信“我能行”的?

 素颜之屋 2015-03-14

谁都知道让孩子自信很重要。但到底有多重要?以及应该如何去做呢?请细读下面这组文章——


要让孩子相信“我能行”

文|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副主任,代表性个人专著有《用心教养》《习惯决定孩子一生》《孩子,别慌》《孙云晓教育作品集》8卷等)


一个幼儿园举办了一场周年庆祝活动,主持人和演员们都是幼儿园的小朋友。由于现场来了许多领导和客人,结果一个小朋友因为太紧张,在舞台上节目表演了一半时,竟然忘了后果怎么表演了,呆立在了舞台上。正当气氛变得很尴尬的时候,当主持人的小朋友,上去替小男孩完成了剩下的表演,结果赢得了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下场后幼儿园园长激动地抱着这个小主持人说:“救场如救火,你今天表现实在太棒了!”。其他妈妈也趁机向这位孩子的妈妈讨教育儿经验。这位妈妈讲,其实很简单,每次做事前我都会想方法让孩子相信“我能行!”,这是孩子自信心的来源。


所以,家庭教育首先要帮孩子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其核心就是要让孩子相信“我能行”。这就需要父母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积极的评价,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要让孩子相信“我能行”,父母可能从以下几点做起:


1、多让孩子拥有成功的体验。所谓的成功的体验就是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和发展,并且能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父母们要多和孩子一起,发现他的每一次进步,并给予鼓励。


2、让孩子具有探索的精神。孩子的探索精神来自于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好奇是天生的求知欲望,也是孩子尝试新鲜事物,发现未知世界的动力来源,孩子只有具有勇敢探索的精神,才能从容应对新的挑战,在面对突然出现的情况时才不会惊慌失措。


3、培养孩子独立的好习惯。孩子能独立完成事情的能力是自信心建立的根本。父母应该从小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习惯。


延伸阅读1:

让孩子相信'我能行'


  我曾经到上海采访,有一位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评选示范幼儿园,她到了一所非常好的幼儿园,发现几十个小朋友的名字都写在黑板上,多数小朋友的名字都标着小红花、小红旗,只有五个孩子名字边上什么也没有,这位老师很奇怪问:“他们五个名字边上怎么什么也没有啊?”


  小朋友特别有礼貌,背着手仰着头答:“老师奶奶,他们五个是坏蛋。”


  这位老师一惊:“天啊,幼儿园里有坏蛋吗,一个班里有五个!”


  据我所知从幼儿园到中学,差不多每个班里能有五个学生被认为是坏蛋,是坏学生。稍加留意,您就能看到有很多孩子自己很清楚“我是坏孩子”“我是害虫”,他们在心里会形成这样的想法:我是坏孩子,我就打人、骂人,我就不写作业,我就捣乱、破坏纪律。所以说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水平,往往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走向成功。我们怎么样能够避免造就坏孩子,避免让孩子产生一种消极的、自卑的自我概念,而是建立起一种积极的、健康的自我概念呢?


  刘京海校长曾经对我说,他说小学老师经常跟学生父母说,“一年级二年级,英雄狗熊分不清,到了三年级四年级,就分得清了。”让我们来看一看,谁是英雄谁是狗熊,瞪大眼睛一看,越看狗熊越多。为什么呢?孩子在一、二年级时对学校还有一种畏惧感、敬畏感,还很好奇,能约束自己,但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管不住自己。这就是许多父母说的所谓“大了就不大听话了”。


  另外一方面,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配备是一年级和毕业班师资力量比较好,中间较为放松。所以说造就了中年级学生不稳定。但这个时候又是他形成自我概念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千万不能认为他们一做小动作,就是坏孩子;一不完成作业就是笨孩子,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将是后患无穷。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如何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人呢?


  北京光明小学,老师教给学生“我能行”八句话:

  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


  这八句话说得多好!让孩子相信自己“行”,其实就是激发孩子内心中的自信,使孩子勇敢地面对生活、学习上的压力。


  众所周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高考是压力最大矛盾最多的一关。我的女儿在高考那年,也经受了不少压力。我深知孩子的压力越大越不能好好学习,压力越大成就需要越低。所以,我尽量为女儿减压,建议她从低往上报志愿。我说:“考不上大学是正常的现象,能考上大专也不错。以后可以续本科嘛。”女儿瞪我一眼,说:“太小瞧我了,大专还能考不上吗?我考上普通本科也没问题。”


  后来女儿渐渐放松紧张的心情。有一天,她说:“我特别想考复旦大学,去上海读书是我的梦想!”我当即鼓励她说:“有梦想才有成功的希望。再说,每个考生都可以报四批志愿,录取时是根据成绩从高往低录。既然,你做好了去普通本科或大专的准备,重点大学的梦不做白不做,完全可以一试!”


  女儿决心已定,把报考复旦大学作为第一志愿报了。可是,好事多磨。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成绩出来,女儿就哭了,因为她的成绩仅够普通本科往年的录取线。她妈妈给她写了一封长信,肯定她的进步,激励她要自信。我们请一位教师帮女儿做实力分析,说:“你很有潜力!你们区往年考生有的高考成绩比一模上升100分呢,你若拼搏一下,也能创造奇迹!”为了圆女儿的复旦梦,高三那个寒假期间,她妈妈陪她去了一趟上海。女儿在复旦大学门口照了相,并摆在书桌上,每时每刻激励自己。高考前20天,我对她说:“墨子说得好,志不强者智不达。你既然梦想考入复旦大学,每天早晨起来,把复旦大学赠考生的三句话大喊三遍。”这三句话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自己选择了成功的人生!”女儿第一次去阳台上喊时,声音细小,毫无气势。我为她一遍遍加油,女儿声音越来越大,底气越来越足,逐步进入了精神抖擞的状态。高考时,女儿果然创造了奇迹,考试成绩整整上升了100分,以第一志愿被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录取。


  进入复旦大学之后,女儿写了一篇回忆文章,题为《高考:我人生中的一场精彩战役》。她写道:

  我的高考结果并不是最完美的,但对于我来说却实现了自身的突破。这个突破既指我选择离开家去上海读书,又指我克服了一切不稳定因素,考出了我的真实水平。高考的成功同父母和老师的帮助是分不开的……经历了高考,让我坚强了许多,我有信心再经历更大的挑战,并且相信我会做得更好!


  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经历许多场战役,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如何陪伴孩子,并能给予孩子鼓励与帮助,让孩子勇敢地面对人生路上的无数挑战,我的教育建议是:


永远相信孩子都渴望成为好孩子。每个教育者都要充分相信,没有本质上的坏孩子,并且,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而我们的天职是为其创造适宜的条件。


  引导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从小要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相信自己是个好孩子。只有当孩子确定了积极的自我概念,相信自己是一个好人、聪明的人,他才能自信、自尊地生活。


  发现孩子“变好”的痕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常常是教育的最佳时机之一。但是,教师与父母此时最重要的不是观察孩子的缺点,而是发现其转变的痕迹,找到孩子进步的点滴迹象,并对孩子每一点进步进行鼓励和肯定。


延伸阅读2:

让孩子相信“我能行”

文|潇湘春晖


在我的脑海里时常浮现一个难忘的画面,使我无法释怀。一天,三年级第三次月考成绩发下来,我的儿子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当我问他考的怎么样的时候,他久久没有说话,默默地把成绩单递给我,突然,他用双手不断的拍着脑袋嚎啕大哭,边哭边喊:我为什么这么傻,为什么我不能名列前茅,我不聪明啊!我好傻啊!


他是那么委屈,那么伤心,那么无助。


我的心也揪了起来,看着他难受的样子,我感到残酷、沉重和无奈。实际上,作为一位母亲,我清楚的知道,他一点也不笨,平时也充满了欢乐,可是一次考试使得他的快乐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许,这种消失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但我也知道,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将可能因为每次考试的不尽如人意而失去其快乐和童真。甚至产生一种隐隐的忧郁。他还小,刚刚步入中学。


作为一名教师,我更多的考虑,我们的教育要带给学生什么?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富有活力的个体,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精神主体,是引起、展开、参与和评价各种学习活动的主角。也许教师要用全新的理念去面对一个难以开发甚至不可开发的孩子。因为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作为老师也要含泪的欣赏他,理解他,赞美他。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要一千零一次的帮助她站起来。


教育,要关注生命的春天。教师是携这学生去追逐春天的人,如果我们不能自勉,那么春天会珊珊来临。于是教师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真正去关注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相信自己的力量,培养其坚韧的意志,是他们不断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成为面对困难和挫折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的人。在他们的心里,播下我能行的种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生活,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充满信心的面对人生。课堂上在孩子心田打下自信与成功的精神底子是至关重要的。也许,这才是培养学生做人的基础。


我坚信爱的对话会有沉甸甸的收获。

(来源:潇湘春晖的博客)


延伸阅读3:

让孩子相信“我能行”的巨大力量

文|Joseph Yan


谁都知道让孩子自信很重要。但到底有多重要?以及应该如何去做呢?


Kiran Bir Sethi是印度河沿小学(Riverside School)的创始人。在成为一个教育者后,她一直在想该如何做,才能不仅仅是让一两个孩子,而是让她所有孩子都有“我能行”的自信。她的动力在于,当她高中时曾受到鼓励,并因此感到“我能行”,这种态度改变了她的人生。


这个聪明的女性在十多年前开始了一系列试验。她的目的是,创建和完善一个流程,一个可以不断将“我能行”的意念“传染”给每个人的流程。


她发掘的秘诀是:把学习带到现实当中来,模糊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的分界线。


她说一旦你这么做,那么,孩子们将经历一个自己认知事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看到改变在发生,生效,然后会接受改变,并因此受到鼓舞,进而主导改变。这将直接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也会使得孩子们更有竞争力,不再感到无助。


在2009年TED大会时,她介绍了她具体是如何做的。


她举例学校里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儿童权益的课程。他们被要求制作寺庙里用的香,每天工作8小时。这相当与让他们体验到童工的境遇。他们在做香两小时以后就感到后背酸痛。他们事实上感受到了童工们感受到的一切。之后,他们能用切身感受说服城市里的人,童工必须被禁止。


这一过程从原来传统的“老师教我的” 变成“我正在做”,这就是“我能行”的思维转变。 而这是个可以被激发和培养的过程。


她说家长也会担心,例如,我们孩子能造福人类这非常好,但是数学、自然科学、英语,这些课程耽误了怎么办?她用数据展示出孩子们的成绩看起来相当不错。在印度2000所学校参加的对比评估报告上看,河沿小学的孩子排名全印度前十。


她说,这些成绩和数据表示,当孩子们被信任,并且被赋予权力去做一件事,不论他们擅不擅长,他们都能做得更好。


她的实验甚至证明,当孩子发生改变的时候,整个社会也会因此发生改变。


那是2007年,她鼓励孩子们“厚着脸皮”,不要羞怯,而是走进市政厅、警察局或各个公司,去告诉成年人要“意识到每个孩子幼小的身体里都蕴藏着巨大潜力” ,“要把孩子们当作社会的一分子”。


之后,整个城市都被鼓舞了。随后每两个月,城市里最繁忙的街道会有一天停止行车,而临时改造为孩子们嬉戏的乐园。这就是这座城市告诉孩子们:"你们能行!"


现在Ahmedabad已被认为是印度首座儿童爱心城市。


到2009年,河沿小学试图让更多小孩能和他们一样说“我能行”。因此在2009年印度国庆时,他们做了套简单工具,翻译成8种印度方言,发给了32000多所学校,说,选一个任何烦恼你的话题,然后看如何能将这个问题解决。


之后关于改变的故事从印度各地飞来。孩子们自行设计了各式各样问题的解决方案,从如何消除孤独感觉,到修补路面不平。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32个来自Rajasthan的学生取消了他们的娃娃亲。


如果说这些实验对父母们能有什么启发,那就是从现在开始就相信你的孩子“你能行”,让他们做自己所力所能及的那些事,给他们自己去寻求解决方案的自由,并鼓励他们。孩子们的潜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来源:flyheart的博客)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