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传奇杂志《StudioVoice》即将复刊!(附30年/30张经典封面)

 真友书屋 2015-03-14


据INFAS出版社旗下媒体《WWD JAPAN》报道,日本传奇杂志、次文化杂志代表《?StudioVoice》即将于4月20日复刊!


作为INFAS旗下与《流行通信》、《WWD》、《Fashion News》等等并肩的《StudioVoice》于1979年诞生,2009年休刊,出版过四百多期。兼具报纸与杂志特性,以艺术设计、流行文化观察为主线,是日本次文化刊物的代表。1979年开始与沃霍尔的《Interview》合作,采用vivid color design配色,形成图文交错的效果。因预算限制采用粗糙纸张后,反被认为风格独树一帜。


《StudioVoice》题材先锋另类却地位崇高,影响了几代年轻人。每一期巨型专题,以几十页密密麻麻的图像和文字,介绍日本乃至世界文化、潮流、建筑、设计,但由于题材大胆、版面创新,也有人把他当作设计书看待。然而,2009年8月在迎接400期到来时,突然宣布休刊,令人扼腕。


此次,《?StudioVoice》复活的消息,是为日渐疲软的纸媒界注入的一剂超级强心针,令人鼓舞。四月,一同迎接《StudioVoice》的回归吧!


·30年/30张精选封面回顾·

△ 坂本隆一,Vol.109,1984年


△重造波普主义特辑,Vol.341,2004年


△在路上特辑,Vol.199,1992年


△村上春树特辑,Vol.87,1983年


△反摇滚特辑,Vol.376,2007年



△Martin Margiela特辑,Vol.271,1998年


△2008创意人特辑,Vol.385,2008年


△三岛由纪夫特辑,Vol.182,1991年


△不良特辑,Vol.191,1991年


△北野武特辑,Vol.74,1982年


△时尚写真矩阵特辑,Vol.326,2003年


△波普不死特辑,Vol.377,2007年


△ Kate Moss Mania特辑,Vol.348,2004年


△90年代文化特辑,Vol.372,2006年



△极简音乐特辑,Vol.401,2009年


△游戏时间特辑,Vol.395,2007年



△真行寺君枝特辑,Vol.62,1981年



△新音乐背景特辑,Vol.383,2007年



△文学特辑,Vol.194,1992年



△诗的共鸣特辑,Vol.230,1995年


△写真的X世代特辑,Vol.227,1994年



△高科技恋物癖特辑,Vol.205,1993年


△ 成为孩子特辑,Vol.248,1996年






△ 电子乐圣经特辑,Vol.235,1995年



△ 80年代巴比伦特辑,Vol.244,1996年


△录音棚的声音写真特辑,Vol.382,2007年


△萩原健一特辑,Vol.77,1982年



△跃进雄飞号特辑,Vol.55,1980年


△ 性治愈特辑,Vol.267,1998年


△松田圣子特辑,Vol.21,1981年



关于《StudioVoice》

via: http://blog./jason080/507013

创刊于1976年9月的《StudioVoice》由一家叫INFAS的出版社出版,在创刊初期,是以A3 Size,8 Pages的形式所出版,与其说是一本杂志,倒不如说是像份报纸。


创刊初期的《StudioVoice》内容可以说是非常地时尚取向,可以让读者轻易地了解所谓的时尚人物动向。在1989年时,《StudioVoice》甚至是以与安迪?沃赫所主宰的《Interview》这本杂志合作闻名。(现在情形已截然不同,《Interview》的合作对象变成常被形容为图片比文字还多的《Cut》,Rockin'on出版)。


正式由报纸型态变成杂志是在1990年10月,Size由A3变成B4。在封面,如同现在流行的「杂志书」(Magazine+Book)变成Mook一样,《StudioVoice》强调的是它兼具杂志与报纸的特性,杂志与报纸,取中间之意,变成了「Maper」。于1999年与《Interview》合作,渐渐走离时尚路线之后,《StudioVoice》走进了访问志的领域。


而在访问志的领域中大放光芒可以说是在2002年7年月佐山一郎担任总编辑之后开始,当大牌名人(当然现已人事全非)乡广美、泽田研二、三波春夫等人以前所未有的装扮出现在这本杂志的时候,似乎就预言了这本杂志将朝访问路线继续前进了。


1993年4月《StudioVoice》再度改版,封面是萩原健一,标题是「唯一一本会引起男人骚动的访问杂志」,内容的阵容更是吓人,除了当时走在时代最尖端的村上春树(想想看1993年的村上春树,所谓的80年代日本文学旗手。)、藤原新也(Shinya Fujiwara)、坂本龙一、高桥源一郎、景山民夫等人的访问之外,猪濑直树、生井英考等人的专栏更是在充满玩心的设计当中完美呈现。


1984年与《Interview》的合作关係终止之后,换了总编辑,但《StudioVoice》仍旧自食其力地走访问路线,没有多大的改变。一直到1996年大久保博则接手总编之后,才出现了较大的变革,陆续做了一些非常小众趣味的特集,「脸的力量」「找出膺品来!」「不变的自卫队」「华丽的死者们」等。而找来的一些专栏作家也与以前大易其趣。之后又经过了一段所谓的溷沌期,才演变到现今我们手中所看到的这一本《StudioVoice》。有人打趣说虽然杂志跟随着变换总编辑,改版是常有的事, 但从来没有一本杂志像《StudioVoice》变迁如此多的。


的确,在日本这个创刊、废刊如此频繁的出版环境当中,废刊再创刊,也许比改版要更简单多。而《StudioVoice》这样一本年纪颇大的杂志,在流行文化的领域当中,21年来始终保有它一定水准,或许就是因为它时常因应时代潮流,所做的改变吧。


有人把《StudioVoice》说成是「文化杂志中的《文艺春秋》」这的确是种暧昧的说法,不知是褒是贬。文化杂志中的《文艺春秋》?简单地说就是对于那种不懂得所谓次文化(Subculture)是什麽东西,无法接受同性恋、耳环、嗑药存在于自己的世界,却又担心自己跟不上流行文化话题的人「只要买了它就可以安心!」, 这样一本定位的杂志。如同你不懂政治经济现状,但只要看《文艺春秋》,你至少知道「柳美里得到了芥川奖,但因为她是在日朝鲜人的关係,所以接到了恐吓信」 这样的文学社会八卦一样,即使你从不读芥川赏的作品,依旧可以因为这样的话题,而顺便读一下《文艺春秋》裡头所刊载的柳美里的小说,以便跟上流行的话题。


关于《StudioVoice》的AD-Art Director是同时担任《Brutus》、《GQ》、《太阳》等杂志,喜欢戴棒球帽,1950年出生,武藏野美术大学的藤本靖(Yasushi)。有人讶异《StudioVoice》的工作小组只有12个人,那实在是因为日本杂志的传统作业方式与台湾有大大的不同,文章大部分是邀稿而来,大部分有固定的专栏作家,而像《StudioVoice》这样一本走视觉派系的杂志,美术编辑往往又都是交给外头的工作室来承揽。而负责《StudioVoice》设计的,就是藤本所主持的「CAP」。CAP接手《StudioVoice》的设计,是从1990年的4月号开始,至今8年,基本的设计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而能够维持一定水准,长期使用炫丽的颜色,却又不令人感到俗豔,祕诀就在于使用颜色的巧思吧。1998年8月号的《Design现场》 便针对 《StudioVoice》所採用的Vivid Color Design,访问了藤本等「《StudioVoice》色彩」的催生者。


《StudioVoice》是一本令人感动的杂志,因为有着在很多日本杂志当中可以看得到的用心,做特集的用心与面面俱到。在它1998年4月的「写真的Next Big Thing」特集当中,更是把它图片呈现的优势发展到淋漓尽致。连跨六十多页的内容,伴随着文章,同时呈现了所有流行服饰品牌的精緻图片。「日本电影之传说」「性的结合」(Sexual healing)「古巴革命与爱」「男人的世界」「享乐建筑」「算命」(Fortune Teller)「海外杂志150选」「Boy's life」作为一本次文化杂志,《StudioVoice》依然在探索着它的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