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之6

 原野书斋7787 2015-03-14

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之6

四、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景物画法

1、山石画法

山石是山水画最基础的景物之一,画山石当从画石头学起,因为山体也是被放大的石头。

石线质感:线性是体现质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山石线性重点有二,一是线条要有楞角,不能用太圆润的线条,否则就成了卵石。二是运笔有轻重起伏的变化,线条要粗细不等,不能用一般粗的线性勾画,所以山石多用铁线描和折芦描等线性才能体现石质感。(图18)

图18石质线条具有刚性

石分三面:石分三面是指山石的立体感,画山石不能画成只有一面的平面图,而要通过放射状的线条或皴法来体现其立体感和真实感。(图19)

图19山石的立体感

石头造型:山石形状千奇百怪,主要有平面石、立面石和坡面石三大类,据此加以变化,可变出若干种造型。(图20)

图20山石的三种基本造型

石头组合:石头不宜只画一块独立石,应大小、高低间搭组合起来    形成石堆比较好一些。(图21)

图21山石的组合造型

名家石谱:历史上各大家的山石画法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所以,熟悉了各大家的山石画法,也就看出了他们的特点。现选择一部份典型画法示例如下:(图22)

图22A董源南派石法相对圆润光滑

图22B范宽石法气势雄伟

图22C巨然石法山顶矶石成堆

图22D马远石法如刀砍斧劈

图22E倪瓒石法方解石形状

图22F弘仁石法简洁空灵

2、山体画法

山体部位:山体通常分为五个部位,或叫五个形态,即峰、峦、坡、岭、谷。直立高矗为峰,低矮圆形为峦,平坦地方为坡,两山之间的连接地带或较长的平形山岗为岭,山下的低凹部位为谷。一幅画要根据需要进行构思设计,并非要把这五样都画上去。(图23)

图23山体的五个部位

山体取势:传统山水取势主要是郭熙总结的三远法,是指构图的视觉角度,即高远、平远、深远。高远即仰视效果,相当于站立山下往上看;平远即平视效果,相当于站立平地往前看;深远即俯视效果,相当于站立山上往下看,还有一种全景构图,也属深远一类。(图24)

图24A当代 刘安祥《白云绕幽崖》高远构图

图24B当代 刘安祥《闻说清溪春尚好》平远构图

图24C当代 刘安祥《云横九派》深远构图

图24D当代 刘安祥《溪山飞瀑》全景构图

山体造型:美术就是造型艺术,所以造好型是绘画的重要法则。造型总的原则要求是石贵奇,山贵雄,树贵苍,草贵茂,水贵阔,云贵动,这样才有生命力。

景物造型可平雅但不能太平淡。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北派山水画家尤注重造型,风格多以雄伟壮丽,奇峭险峻的山石造型和古朴苍桑的树木造型为特点,颇有男人的阳刚之气,而南派山水画家的风格多以丘陵湖泊、花柳杂树的平雅造型为特色,颇有女性的阴柔之美。二者皆有特色,依各人的爱好而论。

山体造型主要由线型和山形两个方面决定。从线型论,主要有三种造型法,即弧线造型,折线造型,曲线造型。由这三种线型加以变化,可变化出诸多型态。(图25)

图25A北宋 范宽《雪图》弧线造型山体总体结构呈直弧线状态,土质山岭多用此法。

图25B清代 袁江《关山夜月图》,曲线造型山石线条凹凸不规则,土石山岭均可用。

  

图25C宋代 夏圭《溪山清远图》折线造型山石楞角分明,峭壁险崖,石质山岭常用。

用这三种线型,可造出五种山体形态,即柱形山、尖头山、圆头山、平头山和异形山。(图26)

图26A南宋 佚名 柱形山

图26B南宋 米友仁  尖头山

图26C当代 刘安祥《挺进鄂豫皖》   圆头山

图26D当代 刘安祥《我言秋日胜春潮》 平头山

图26E当代 刘安祥《山色四时碧》 异形山

山体虑实:画山体应虑实结合,不宜全部画为实景。中远景用虑法染画更有情趣。(图27)

图27A当代 刘安祥《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虑景远山

图27B当代 刘安祥《东边日出西边雨》实景远山

图27C当代 刘安祥《湖光潋滟睛方好》介于虑实之间的远山

3、树木画法

树木是山水画的主要景物之一,尤其是南派山水,树往往是主景,山反倒是附景,需要设计千姿百态形象优美的树木。树木通常分为枝干、根系和树叶三个部份,根系有时可不画,但枝干和树叶是必画的,且要注意树有伸枝,要敢于将树枝伸出去,不要缩成一团。

柏树画法:柏树在古画中不多见, 但其有古风可用于北派山氷。(图28)

图28古柏画法:破锋曲线勾画树干纹理, 秃笔反复点簇成芝麻点树叶。

    •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附件下载: (已下载0次)
      标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