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姚古桥| 我愿化身石桥五百年 只等你走过

 haosunzhe 2015-03-14


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等你从我身上走过。

余姚是江南小城,水网众多,桥便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些桥可能并不起眼,但是它们可能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洗涤。

它们身上,会不会也有生动感人,耐人寻味的故事呢?

有的古桥曾经是战场,有的古桥为革命作出过无数贡献,它是余姚人民的骄傲,是余姚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余姚历史文化的真实展现。

通济桥


又名舜江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原系木桥,叫德惠桥,后又改名为虹桥,屡建屡毁。到了元朝,有个和尚叫惠兴的发起筑石桥,可是没有造到一半,便去世了。于是有个道士李道宁主持继续造桥,到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终于建成,定名为通济桥。桥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题着“海舶过而风帆不解”八个字,可见其高大雄伟之势。现存的桥是清雍正七年至九年(公元1729一1731年) 重建,用木椿2100根,人工约4万,建成当时全长约90米,共106级。通济桥现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对象。

白云桥


白云桥位于余姚市鹿亭乡中村。初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以后历有毁建,现存之桥重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

宋代楼钥有诗:“客路随云流水远,征舆坐与白云高。野溪清浅渡危桥,径策枯藤上紫霄。”白云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面上共有16根望柱,最高处的四根望柱上刻有两对雌雄狮子,桥身的东西两边各雕有两只镇水神兽,据传为龙生九子之一的好水之蚣虫夏,至今都完好无损。由于桥洞的拱圈已超过了半圆,达正圆的三分之二,因此这座块石陡拱式单孔石拱桥,犹如长虹临空,显得轻盈俊秀。桥面两侧各有9块长2米的护拦,并增设3-5米的引道,因此减少了上桥的陡坡度,而又加强了拱桥的稳固性。桥的西侧刻着:“地界鄞余二韭三菁歌利济,村连龚郑千秋万载庆安澜”的桥联,历经千年风雨沧桑的白云桥,多少年来造福于大溪两岸人民。

宝树桥


宝树桥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芦山寺村陈家面前。建造年月大约在清末民初,为单孔石梁桥,是目前罗江境内保存完好的三座古桥之一。

赤水桥


赤水桥位于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该村四面环山,满坡翠竹林木,流泉叮咚,鸟语花香,不但山水秀丽,又原始古朴,山居原貌保持完好。该桥建于清咸丰九年
(1859),为陡拱单孔式石拱桥,拱高10米。桥面正中铺一块刻有荷花莲蓬图案的石板,两侧均有石雕护栏,并用榫卯衔接,正中刻“赤水桥”三字。

大方桥


大方桥位于余姚市鹿亭乡晓云村。单孔石拱桥,桥栏正中“大方桥”三个隶书大字简朴、苍劲、有力。它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光绪十一年(1905)重修,全长十七米多,宽五米,桥面离水高约三十来米。远远望去雄峻轩昂,巍然岿挺。桥两边各镌刻一副对联,字迹被岁月剥蚀得模糊难辨,依稀可辨的是“大地双峰环碧水、方桥一洞泾行天”和“横栏大壑作云龙”,前一联正好嵌了“大方”的桥名,后一联只剩下联。桥栏上苔痕婆娑,藤蔓缠绕,纵横着几簇张狂的荆棘。桥面灰褐的石板的棱角已消磨殆尽,布满洼洼坑坑的小凹槽。四根望柱几经历史磨蚀,现已残缺不全。桥面正中一块石块雕有图案。整座桥给人以古朴、典雅、遒劲、苍老的感觉。桥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形制古老的实物遗存,现在非常罕见,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

分水桥


分水桥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芦山寺村上金吾庙面前,桥板一侧刻有“分水桥”三字,字迹秀丽。大字旁边仿佛还有模糊的字迹,经努力辨认,依稀是“咸丰丁巳年春月立”二列小字,原来这座不起眼的、没桥栏的单孔石梁平桥居然是罗江一带现存古桥中最古老的,建于清咸丰丁巳年(1857年),距今已有150多年了。

福泉桥


福泉桥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村的古渡口附近(隔江为举世闻名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据桥栏记载建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距今已126年。清光绪志载:“福泉桥,县西南三十里,旧称黄墓桥。”该桥为单孔石拱桥,单孔石拱部分至今相当完好;桥栏写桥名的石匾很特别,向河面倾斜,以便船上能较好欣赏“福泉桥”三个字的书法,可惜字在文革期间被水泥所封,以致我们辩认了好长时间。

谷塘桥


谷塘桥(也称郭塘桥)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二六市村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向上村之间,建于南宋年间,距今已800余年。为二墩三孔排柱墩式石梁桥。每墩4柱排列,用材小于相隔不远的廿板王桥,桥全长11米,宽2.5米,东西横跨郭塘浦河中,桥的东孔南侧有一块桥板断损,其余保存基本完整。郭塘桥与廿板王桥古时候同处慈溪西门古驿道,排柱墩式石梁桥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形制古老的实物遗存,现在非常罕见,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

吴家洞桥


吴家洞桥位于余姚大隐与鄞州交界,建造年月不详。清光绪志载:“吴家洞桥,县西南十六里。”

皇封桥


皇封桥位于余姚市泗门镇东部,建造年月不详。皇封桥桥长7米、宽2.5米三板两栏子的三洞引桥,东西方各垒石阶五级,朝南栏板上刻有篆书“皇封桥”,字迹柔里见刚,书风古中出新,为晚清举人杨积芳所书。此桥是目前姚西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石桥。

积善桥


积善桥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丈亭镇桐岭村的溪上,建于清代,具体年月不详,清光绪志载:“积善桥,县西四十五里桐岭溪。”据村中老者说至少几百年以上。桥为三孔石梁平桥,桥面为六块石板,未设桥栏,中孔上桥板一侧刻有“积善桥”三字,两个桥墩的两边都有龙头(或鳄鱼头)石雕,非常考究。据老者说,这桥还有一个谜,多少年来,这桥上掉下去的人都能安然无恙。桐岭村的村民都姓陈,据说称陈阁老世家祖先,就是从桐岭村搬过去的。

季卫桥


季卫桥位于余姚市城区候青江,又名“五洞桥”,是古桥中少见的五孔陡石拱桥,始建于明嘉靖33年(公元1554年),后多次重建,现桥为清道光15年(公元1835年)叶樊(字季卫)重建,故以其字命名。

金沙桥


金沙桥位于余姚市梨州街道金冠村金岙自然村村口,桥板一侧刻有“金沙桥”三个楷书大字,字迹秀丽。大字旁边仿佛还有模糊的字迹,经过我努力辨认,依稀是“嘉庆壬戌年”一列小字,原来这座不起眼的、没桥栏的三孔石梁桥居然是冠珮溪所有桥梁中最古老的,建于清嘉庆壬戌年(1802年),距今已有200多年了。

聚源桥


聚源桥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童家村东前房。单孔石梁结构,没有桥栏,厚厚的两块桥板被村民移开了一些,中间填充了混凝土,让桥面宽了许多。桥板两侧有三个凹进去的方框,四周线条分明,凿得平整的框底是阳文凸刻的“聚源桥”三个大字,“聚”字旁边还有一列阴刻小字依稀难辩。我用相机拍下,回家在电脑上放大,才得以辩认是“乾隆甲寅年(1794)”五个小字。

李家塔板桥


李家塔板桥位于余姚市鹿亭乡李家塔村。据桥头简介:它建于南宋初年,距今已经800余年。它是一座木结构廊桥,结构独特,集桥梁、凉亭于一体,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桥全长27.7米,桥阔4.5米,桥墩由六根高8.95米巨形条石并列竖于溪上,上再横铺条石一根,用以联结桥墩,防止倾倒。整座桥身仅一只桥墩,侧视犹如金鸡独立。在桥墩上平铺大原木10根,飞架两岸,原木上再平铺木板,形成桥面。桥上有十间高约4米的棚廊,系抬梁和穿斗结合,贯通形成长廊,廊屋顶盖小青瓦,桥两侧下部围以木板栅栏。

櫺星桥


櫺星桥位于余姚市城区,建于北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为单孔石拱桥。该桥原东连东朝街,西接学弄,1985年填河拓路迁到龙泉山北麓,作为旱桥保存。

六浦桥


六浦桥旧为余姚北城西门要道,据清光绪《余姚县志》记载:“因桥内有六浦,受大江之水。”故名六浦桥。现存的六浦桥为清光绪年间重建,为单孔陡拱石桥。桥栏北面镌“迎恩旧迹”四字,桥栏南面镌“六浦桥”三字。

七星桥


七星桥位于慈溪市横河镇(旧属余姚),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道光年间慈溪望族孙鉴重修。七星桥为三孔石拱桥,长25米,宽3米。该结构精巧,桥跨三孔,利于泄洪。中孔跨径6.5米,便于行舟。七星桥桥面设计更是精妙,南北各28级的石阶,供行人上下,斜铺的长条石,方便行车。桥高7米,望柱护栏,人就泰然。桥墩横铺条石,中嵌直墩柱受力,上设龙首水漏,雨天排水,美观实用。桥柱东西有两联“明镜高悬辉腾两夹,长虹斜锁气吐三环”、“七曜横波南镜北镇,三台锁浪左川右泉”,气派壮观。

雅安桥


雅安桥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罗江村。该桥横跨仓基河,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为单孔石梁桥,是目前罗江境内保存完好的三座古桥之一。

镇东桥

镇东桥位于余姚市四明山镇梨洲庙下村,建于明代。镇东桥为单孔石拱廊桥,桥长7.8米,宽4.6米,拱高4.7米,整座桥用块石砌成。桥上建有廊屋5楹,以供人憩息,其中跨溪3楹,两边各一楹延伸至过道,全长13.2米。

武胜桥


位于余姚市城区候青江的武胜桥,始建于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十月,现桥为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重建,为单孔陡石拱古桥,桥名为钱斌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