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匆匆谢幕的春运 留下的是铁路负重喘息声
2015-03-14 16:11:06 来源: 中国网(北京) 中国网3月14日讯 随着列车运行图逐步回归正常,中国的春运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归宿,扣人心弦的四十天在紧张与疲惫中匆匆走向终点。如果说春运是一幅画,那么在五彩缤纷的色调中,铁路的大手笔始终是定格这幅完美杰作的点睛之笔。匆匆谢幕的春运,留下的却是铁路负重的喘息声。 当各种运输工具带着疲惫回归正常时,近三亿多人次的旅客已经通过列车完成了一次往返之旅,并且是在平安,和谐的氛围中如愿完成;铁路才能潇洒挥就。短短四十天,除了正常开行的车次外,铁路又增开了900多对临时客车,并且以动车高铁为主,极大的缓解了春运客流,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媒体报道全国各地的车站有旅客积压现象,如潮的客流总是在铁路员工的呕心沥血引导下顺利分流,走的平和,走的从容是今年春运的一大亮点,在太多亮点的背后,留下的却是铁路人早已疲惫不堪的身躯。临客加开再加开,但是为这900多列临客服务的依然是铁路200万员工,为了确保旅客顺利出行,任务是越加越重,超负荷运转的铁路员工,早已没有了节日的概念,只知道所谓的节日就是铁路最为繁忙的时刻。 春运的日子里,对铁路员工来说,休息的日子是那么的奢侈。披星戴月走在回家路上的仍然是铁兰色制服下包裹的疲惫的身躯。用朴实去概括中国春运中的铁路人,总还是有着一丝的苍白,忙的是职工,看在眼里的却是那些动情的旅客。当一列又一列满载着回乡,又返程的列车启动时,窗口挥舞的无数的手臂其实就是语言,是肢体语言,用无声的语言感激这长长的列车,还有不辞辛苦的铁路人。春运还会年年有,但是景色每年都不同,以后的日子里,民众考虑的不是如何寻觅一张车票,更多的是关注旅途的舒心,这个变化也正如古诗所写的;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这一天终究不会太长久,实力和自信驱使着铁路会加倍努力,让春运早日成为常态化。这个世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殚精竭虑的忙碌中,作为春运重头戏的铁路,在被民众和媒体倍加关注的同时,也是上演着如履薄冰,尽管努力已到极限,但是遗憾总会存在着,毕竟还有好多的旅客因为一张车票梦难圆,不得以选择其他出行方式,那份离开时的失落感,纠结的是旅客,痛在心里的还是铁路人,一声对不起尽管很苍白,但是那毕竟是发自内心的道歉。理解还有宽容成了和谐社会最坚固的纽带,正是有了太多的宽容和理解,2015年的春运总是上演着感人的一幕又一幕。社会需要常态化的春运,民众更呼唤春运常态化,其实,这一步已经走来,车站候车室还有广场成为免费旅馆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排队买票苦等的镜头再也无处寻觅。旅客在增强维权意识的同时,在面对铁路提供的细腻服务,还有更多的小细节感动时,会本能的联想到古人说的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的,人是一个细胞,但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就叫集体,如此庞大的铁路体系,在春运面前仍然战战兢兢,作为旅客和民众更多的会换位思考,其实都不容易!铁路人真的尽力了。如果还戴着有色眼镜去挑刺,这是在给自己添堵,除了中国铁路,放眼全世界还有哪个国家能在短短四十天把三亿多人集体搬迁一次?朴素的言语通常都掩藏着深奥的哲学。在质变与量变同步进行的同时,中国铁路早已实现了转折性的跨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