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散文(姐妹篇)

 悠悠的小草 2015-03-14

忆中的小土坯屋

那年,是我来到这座山村的第五个年头了。五年,这个数字对于那些与我同龄却还在校园里接受良好教育、在家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的女孩们,只不过是一个很短的时间,眨眨眼就过去了。但对我来说,它是多么的慢长啊简直是度日如年。可谁又知道,时间的长与短其实牵扯着我未来的前途与命运。

正当我在为自己的处境感到忧心和不安时,突如其来的转折,彻底改写了我后来的人生之路。

仍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年初夏的一天中午,从田间劳作回来的我,遇见刚从大队开完会回家的生产队长。队长叫住了我,并顺手将一张表格递了过来。我接过一看,啊!是一张我早已盼望已久的招工表格。“是给我的吗?”我急切问道。 “是给你的。”队长明确回答。霎时间我高兴的心情已经无法用任何言语来形容了,日盼夜盼终于让我盼到了这一天的到来。真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切是真的,再次得到队长的肯定后,我多年来一直没有着落的那颗心终于放了下来。那喜悦的泪水顿时就像村外那小溪一般,止不住地流淌。我谢过队长后,怀着那份激动的心情拿着招工表,一路小跑回到自己所居住的那间小土坯屋内,我把招工表格里的每一栏都认真看了几遍——表内注明招工的对像是工人,此刻,我的心已随着这张表格飞到了我无数次想象中的那座工厂,似乎看见了工厂诺大的厂区,高高的烟囱,还有那宽敞的车间。一想到自己即将成为那个年代最红、最强大的“工人阶中的一份子时,我激动的心情许久许久都难以平静下来。

人逢喜事万事顺心。这句话说得真好。你看,上午还是阴沉沉的天空,此时已晴空万里,云霞满天,太阳的光芒穿透了又稀又残的旧瓦片,将昔日昏暗,潮湿的小屋,照射得格外的光敞、明亮,使小屋比往日显得更加温馨。显然,上天、小屋也在为我这个自小飘泊在外受尽磨难的小姑娘得到的喜迅而展开笑颜。

经过一个星期的忙碌,我把该办的手续都办全了。明天我就要启程,就要离开这座山村,就要结束这“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艰苦农村生活了。

  在我即将离开这间曾经陪伴我多年的小土坯屋和我生活多年的这座山村时,我的心不由衷地产生了一种难以割舍之情。当年,初到山村的情景不由自主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由于我的家庭受到那场史无前例“运动”的冲击。我们姐妹几个一夜之间就成了“黑五类子女。 自小喜欢文学,酷爱唱歌,特别仰慕女兵,立志长大后成为一名女兵的我,随着这场“运动”到来,理想和愿望在霎时间变成了泡影。看不见前途与未来,我心灰意冷,心情跌入了低谷。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自家门前挂着的那块“坏份子”的牌子,让我无法抬起头来做人。不仅如此,昔日要好的朋友和同学也渐渐离我远去,学校里的任何活动再也没有我的身影。我陷入了无尽痛苦之中。要强的我,不堪忍受别人有意无意投过来那鄙视目光。于是没等念完初中,我便像小说《青春之歌》中的女主角林道静那样,,怀着一份孤独、一份惆怅、还有一份无助和无奈,带着少女的天真和幻想,逃离家乡,投奔到这个偏僻山村的一个远房亲戚家中。单纯、幼稚的我,自以为来到这没人认识我的陌生土地后,只要不怕苦,凭自己的勤劳,一定会过得非常快乐。但令我始料未及的是:我的到来,并不受到亲戚的欢迎。或许,她们觉得十六岁的我能不能靠劳动来养活自己还是个问题。况且,当时的我还真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个子,再加上满脸稚气,也难怪亲戚一家觉得我成为了她们的“负担”。就这样,流落异乡、孤独无助的我,只好求助于生产队。队长、指导员都是当地纯朴的庄稼人,他们听完我无奈的诉说后,与队委商量,决定将队里的一间土抷旧仓库隔出一小间给我居住。年过半百的老指导员亲自带领几名社员,用竹篱笆将仓库隔开一小间,然后在仓库的后墙凿开一个门框,装上两块小门板,一个即简单又实用的小单间很快就出现在我的眼前。指导员还带领大伙给我钉了一张小床、饭桌、碗厨、还有两个小方登等。我自己则搬来了几块土砖,砌了一个简单的小灶,再到小镇上买了一些生活用具。就这样,在队长、指导员的关怀、生产队的帮助下,由旧仓库隔开的这间简陋小土抷屋,就成了我的安身之地---——我渴望的家。虽然,这个家的成员仅有我一人,但我从未感到孤单与寂寞,因为它使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从此,不用再过飘泊和寄人篱下的生活。它成为我劳累一天回来可以歇息的地方。寒冷的冬天来临时,它用它那多年来经无数风吹雨打,变得凹凸不平的墙身,替我抵挡了冷嗖嗖的西北风,让我在它温暖的怀抱里度过寒冷的冬季。夏季酷暑时,它用它那残缺不全、寥寥无几的薄瓦片,替我遮住火辣辣的太阳,让我在它阴凉的怀抱里度过炎热的盛夏。雨水季节到来时,它又替我避过无数次暴风骤雨。在那特诛、让人费解的“年代”,一些给人们工作之余消遣的优秀书籍都划为“毒草”时,我在这间小屋的庇护之下,可以轻松、尽情地阅读从朋友处悄悄借来当时被定为“禁书”的各类书刊、小说等。在这个读书已不成为主流的年代里,这些书籍不仅教会了我许多知识,同时也让我读懂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十六岁是个花季年龄,也是最富有幻想的年龄,我也不例外,在那段喜欢编织梦想的日子里,它与我一同度过了那单纯、美丽、富有诗意的美好时光。每当我在外面受到委曲,遇到烦恼时,唯有它静静地听我诉说,它无形中给了我安慰,让我尽快地从不愉快中走出来,是它,伴随我这个无知的少女走入了青春大门。

  那个时期生活条件非常苦,劳动强度非常高。特别是“双抢”季节,几乎都是不分昼夜地拼命干活,每天天还未亮,生产队的广播就响了,摧促劳累了一天刚躺到床上不到两、三个小时的社员赶紧下地拔秧、插秧。晚上归来时,天空已缀满星星,弯弯的月儿已悄悄地挂在当空。劳累了一天,回到小土坯屋浑身上下疲惫不堪的我,已没有精力再为自己准备晚餐了,只好空着肚子躺在床上。此时,夜深了,四下已是寂静一片,悄然无声,唯有这间不会言语的小土坯屋和那盏时不时发出一闪一闪红光的枯灯陪伴着我······。

如今我要走了,要到那个对我来说即陌生、又向往的工厂去工作和生活了,就要离开这相依相伴多年的小土坯屋时,心里特别难受,我止不住的泪水就像村外那条流淌不停的小溪似的,顺着我的眼角流下来。我依依不舍环视小土坯屋内的每一处角落,这时,我耳边似乎听到一个慈祥的声音在对我说:“孩子,别难过,放下过去的一切不快和烦恼,带着微笑去寻找你人生的目标,寻找你的幸福,你未来的幸福将是我最大的心愿。”我明白了,是小土坯屋在对我说话。是啊!小土坯屋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它把世上最美好的东西给了我,却把孤独与寂寞留给了自己。我含着眼泪,默默地像小土坯屋道声谢谢和再见后,告诉它:今后,我不能再与它相依相伴了,但无论我走到何处,我都会想念它——我那间破旧而温馨的小土坯屋。

  我走了,带着我的理想和我对小土坯屋的留恋。当我走出村外,再回过头来看看身后这座山村和那条源源不断的小溪时,仿佛看见山村和小溪在像我辉手告别。这座偏僻、纯朴的山村,当初不曾因为我的到来感到多余和累赘。如今,我要离开它了,不知日后它是否会感到寂寞呢?我的喉咙忽然被一股什么东西给堵住了,是苦是甜我分不出来,或许,两者都尽在其中了。

    此后,在工作之余,我也时常回村看望小土坯屋和乡亲们。偶然一次我回山村时,忽然,发现小土坯屋没有了,我连忙四处打听。后来,队长告诉我,小土坯屋因常年没人居住和失修,早已破旧不堪,不知哪天都有坍塌的可能。为了安全起见,队里把它给拆除了。我默默地站在那已是一片平地——原先是小土坯屋的那块地方,心中感慨万分。是呀!小土坯屋的时代早已过去了,它已完成了它的使命,随着历史那一页翻了过去,但我心目中的那间小土坯屋将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之中。

 

   (当年的土坯屋原址)                            

                               



致六联书信



尊敬的黄支书及各位村干部:

        大家好,我和我的家人此次六联之行,得到了黄支书及村干部们的热情接待,在换届选举的百忙之中你们还抽空陪同我们一起看望懂舍村的父老乡亲。而原先的生产队送了一大桶满载乡亲们谢意的花生油。黄支书更是家中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倍受感动!在此,我们全家对你们热情周到的款待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曾经有一位小姑娘在六联落户,后来因为招工她离开六联,这一走就是三十多年。这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已把当年那位十六岁小姑娘的容颜改变,而她的生活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巨大变化,她的记忆亦随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模糊,但她忘不掉的是对那片黑土地的眷恋还有曾经关心、帮助过她的六联大队干部和生产队队长、指导员及众位乡亲们。她时常在梦中回到懂舍村、回到她曾经居住过的那间简陋且温馨的小土坯屋……

这位小姑娘正是我。能为我生活过的这片土地尽点微薄之力是我多年来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我打心底感到高兴,因为这是对六联的回报,也是对六联的感恩!                                                                              

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令曾经在这片黑土地生活过的我耳目一新。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大好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过去村里的大多数土坯房,如今已换成了一幢幢楼房;过去只有两排旧平房的小学校,如今已建成教学楼,校园四周还筑起了围墙、校内绿树成荫,给学生们提供了既宽敞舒适又安全的学习环境;过去的荒山野岭如今已变成绿茵茵的芒果园;过去走过的羊肠小道如今已成通往村外的水泥大道。最意想不到的是当年为了做农科试验田,和农科站的姐妹们去挑蝙蝠粪的那座山如今已改名叫“敢壮山”, 成为当地有名的旅游景点。而山下那片荆棘之地亦改建成宽阔整洁的广场,那条崎岖的山路也让宽大、直通山顶的台阶代替了。耸立在“敢壮山”下的大门是那么的宏伟高大,壮观不已。 

看到六联变化之大我倍感欣慰,看到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我倍感欢喜,看到我曾经走过的山山水水如今焕然一新我百感交集,不由自主发自内心赞美它。今天的六联已不再是过去的六联,我坚信在党支部的英明领导之下六联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乡亲们的日子一定越过越红火。        

 

 此致

      

祝大家工作顺利! 


 
当年农科站的小姐妹 
当年我的左邻右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