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铁路地界桩现身唐山南站 见证唐山作为中国铁路发源地历史 ![]()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3月13日上午,在铁路唐山南站(原唐山站)货场外公路一路口处出土1块标有“PMR京奉路”字样的铁路地界桩(如右图)。界桩为方柱形水泥制品。该桩埋设于1907年,距今已有108年的历史。 唐胥铁路建于1881年,是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堪称中国铁路的发源地。铁路唐山站(现唐山南站)被称为“中华第一站”。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通车后,将开滦煤炭外运远销。1888年,唐胥铁路延至天津, 1893年又向东延伸至山海关,全线称为“津榆铁路”(山海关在历史上曾称“榆关”)。之后这条铁路继续延长,至1907年,北京至奉天(今沈阳)铁路全线开通,全长1042公里,成为当年贯通山海关内外的唯一铁路通道,清政府将该路定名为“京奉铁路”。为了界定铁路的土地地界,于是在铁路线两侧约半华里埋设“PMR京奉路”地界桩。 据提供这块界桩线索并多年研究唐胥铁路历史的铁路专家李国明现场介绍,该界桩全高应1.07米。从19世纪末起,这条铁路的运营大权已受英国人控制,因此铁路局内的办公行文流行中英文并用,铁路界桩上的文字也不例外。“PMR京奉路”上的英文“PMR”,分别是Peking(“北京”旧时的写法)、Mukden(穆克顿,“奉天”满语的称谓)、Railway(铁路)的词头,意为“北京穆克顿铁路”,与汉字“京奉路”的含义相符。由此认定“PMR京奉路”是京奉铁路时期设置的界桩,启用年代约为1907年。至1929年,“京奉铁路”易名“北宁铁路”后,地界桩改设为“北宁路界”桩。新中国成立后该路更名为“京沈铁路”。 这块已经在地下沉睡了108年的地界桩被发现出土,见证了唐山作为中国铁路发源地的百年历史,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的铁路文物。 信宝忠 高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