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金洲: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3)

 亭溪秋实 2015-03-15

前两年在和一些老师评课时,有的老师会用这样语言赞美听过的课:这堂课上得很好,就如同行云流水一样。听到这种说法,我总是会在脑海中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课堂要象行云流水一样?一堂好课,就应该体现行云水流的特征吗?两年时间过去了,现在听评课,很少再听到这样的评价语言,课堂的形态在变,课堂评价的标准也在变。

郑金洲: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3)——并非行云流水的课堂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行云流水,固然是美的,但在这种课堂形态中,有可能忽略的是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忽略的是课堂上即时生成的各种资源,忽略的是课堂上变动不居的实际状态。一般说来,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的课堂上,学生总是有可能给教师的教学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挑战,使教师的教学在有意无意之间脱离预定的轨道,呈现出新的状态。一个偶发性的事件,一次出乎意料的问题,一个未曾想到的特殊举动,都有可能使教学之“水”波澜四起,有可能使教学之“云”绚丽壮阔。

从今天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立场来看,教学就是要给学生的思维留有较大空间,就是要使教师适应学生活跃、主动以后的挑战。在这样的课堂上,风平浪静已不复存在,浅滩暗礁遍布其间,教师的职责很大一部分就是和学生一道,探索前行,使知识的航船在茫茫大海上避险滩、绕暗礁,直到达到知识的彼岸。我们所听的课,有些之所以留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常并不是这堂课没有障碍、问题、矛盾,而恰恰是这堂课某一个教学环节、某一个教学场景中的阻滞以及教师的艺术化处理或学生的灵光山县等,使我们认识到课堂真实状态的存在,体会到课堂的魅力。

郑金洲: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3)——并非行云流水的课堂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不再是“行云流水”一般的课堂,是更为真实的课堂,也更加贴近了课堂的本来面目,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活力。我们的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而且,在教学设计中,要有意识地将一些障碍和问题加以筹划,换句话说,在没有障碍的时候,有时需要设计一些障碍,让学生直面并解决这些障碍,从而使他们的学习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今天,老师们越来越需要树立一种新的理念:行云流水般的课堂其实是一种非常态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走得跌跌撞撞、步履蹒跚,时而雀跃,时而深思,教师在课堂上并非得心应手,遇事应对自如,遇难逢凶化吉,总是有本领上的恐慌感,才是课堂的常态。

(来源: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