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传说中的西汉奇人、辞赋家东方朔,乃张少平妻田氏所生。《洞冥记》记载,张少平活了二百岁才死,东方朔出生三日后其母亲田氏也死了,当时是汉景帝三年。邻居一个女人把他捡回来收养,长到三岁时就会看《天下秘谶》,并能背诵出来。汉武帝即位后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不羁,足智多谋,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并察颜观色,直言切谏。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没有得到重用。 东方朔在中国历史上是智慧与诙谐的化身,是放荡不羁与游戏人生的典范。他死后,民间将许多神迹依附在他身上,不少神话故事都以他为主角广为传颂,关于他的轶事典故,可概括如下: 三偷西王母蟠桃 相传汉武帝迷信仙道,追求长生不死,经常派方士到海外寻访仙山仙药,传说西王母曾下凡赠送仙桃给汉武帝。《博物志》称:“西王母七夕降九华殿,以五桃与汉武帝。东方朔从殿东厢朱乌牗(窗户)中窥之。王母曰:'此窥牗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三千岁一子,此子不良,已三过偷之矣。’”西王母的蟠桃三千年才结果一次,东方朔偷了三次,可见其寿命之长。 上书三千自荐汉武帝 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给汉武帝上书,上书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扛得起,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在自我推荐书中,东方朔说:“我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养长大成人。我十三岁才读书,勤学刻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已够用了。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孙子兵法和战阵的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这方面的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总共四十四万字。我钦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双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齿洁白整齐得像编排的贝壳,勇敢像孟责,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我就是这样的人,够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臣朔冒了死罪,再拜向上奏告。”虽然东方朔的自荐书“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但武帝求才若渴,读了东方朔自许自夸的推荐书后,很欣赏他的气概,认为他是可用之才,命令他待诏在公车署中。 恐吓侏儒见武帝得升官 东方朔觉得公车令奉禄微薄,又一直无法见到皇帝,他很不满。为了让汉武帝尽快召见自己,他故意吓唬给皇帝养马的几个侏儒:“皇帝说你们这些人既不能种田,又不能打仗,更没有治国安邦的才华,对国家毫无益处,因此打算杀掉你们。你们还不赶快去向皇帝求情!”侏儒们大为惊恐,哭着向汉武帝求饶。汉武帝问明原委,即召来东方朔责问。东方朔终于有了一个直接面对皇帝的机会。他风趣地说:“我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的。侏儒身高3尺,我高9尺,所挣奉禄却一样多,总不能撑死他们而饿死小臣吧!圣上如果不愿意重用我,就干脆放我回家,我不愿再白白耗费京城的白米。”东方朔诙谐风趣的语言,逗得汉武帝捧腹大笑,遂任命他侍诏金马门,不久又擢为侍郎,侍从左右。 滑稽不羁却颇得帝心 生性诙谐的东方朔在汉武帝面前应对敏捷,谈笑自若。汉武帝喜欢游戏,为政之暇,常出谜语,让侍从猜测。东方朔每猜必中,应答如流,很快得到宠幸,本来前途无量。可惜他的滑稽不羁,不拘小节,偶尔还犯些小错误,故一直没能当上大官。有一次他喝醉了酒,在宫殿里小便,被弹劾免职,贬为庶人,在宦者署待岗。恢复官职后又放荡不羁,将武帝赐给他的钱财全部用在女人身上。他在长安城物色年轻貌美的女子,娶以为妻,差不多一年换一个。身边的同事看不惯他的作风,称他为“狂人”。武帝听到后,对他们说,如果东方朔做官没这点毛病,你们谁也比不上他。 除了滑稽多智,颇得皇帝欢心,东方朔还有一样特殊本领,就是射覆百发百中。有一次,汉武帝把守宫(壁虎)藏在盂中,令众人猜测是什么物件,结果没人猜中。当时东方朔也在场,他对武帝说:“臣尝受《易》,谢射之。”武帝便叫他参与。只见东方朔用蓍草起卦,观其卦象,说:“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肢肢而行脉脉而不见,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汉武帝拍手称善,当场赐帛十匹。又令东方朔猜测其他覆盖之物,结果东方朔每猜必中。当时汉武帝宠幸的倡优郭舍人对东方朔很不服气,向汉武帝请求与东方朔一决高下,结果一败涂地,受了一百鞭处罚,被打的嗷嗷叫。 谏诤国政直言不讳,笑谈暗喻教育帝王 东方朔则利用接近皇帝的机会,屡屡向汉武帝谏诤国政,并且直言不讳。建元三年(前138年),当时汉武帝尚年轻,爱游玩打猎,为了田猎游乐,拟划出关中方圆百里的良田,修建规模宏大的上林苑。朝中众臣大多迎合帝意,表示赞同,东方朔却据理力谏:“听说谦虚谨慎,天将降福,骄傲奢侈,天将降灾。现在圣上嫌宫殿不高大,苑林不宽广,要建上林苑。试想,关中一带,土地肥美,物产丰饶,国家赖以太平,小民赖以富足,划地为苑,将上乏国家,下亏小民;为建造虎鹿乐园而毁人坟墓,拆人房屋,将使小民无家可归,伤心流泪,怨恨朝廷。昔殷纣王建九市而诸侯叛乱,楚灵王造章华台而楚民离心,秦始皇修阿房宫而天下大乱。前事之鉴,不可不察。”汉武帝虽不愿停修上林苑,但对东方朔表现出的胆识和忠诚十分欣赏,下诏赐给黄金百斤,并授予太中大夫给事中的官衔。 汉武帝的妹妹隆虑公主老来得子, 汉武帝好大喜功,也喜欢臣下歌功颂德。一次,武帝问东方朔:“先生以为朕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呢?”东方朔回答说:“圣上功德,超过三皇五帝,要不众多贤人怎么都辅佐您呢,譬如周公旦、邵公都来做丞相,孔丘来做御史大夫,姜子牙来做大将军……”东方朔一口气将古代32个治世能臣都说成了汉武帝的大臣。他语带讽刺,但又装出一幅滑稽相,使汉武帝欲恨不能,破泣为笑,笑恨之余又确实感到自己不如圣王。 游戏人生,大隐隐于朝 东方朔曾对同僚说过:“如朔等,所谓避世於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於深山中。”在他的《据地歌》中:“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这简短的二十八字,是东方朔大隐哲学的诗歌式自白。在朝廷间避世,隐身于区区郎官的地位而不求显达,就是东方朔的“大隐”。 在权利高度集中的汉武帝时代,汉武帝铲除窦氏家族,大举北兴攻匈奴,南伐蛮夷,导致国库亏空,人民怨声载道。司马迁就为李陵辩护了几句,就引来了杀身之祸,最后被判以宫刑。主父偃为大汉江山社稷,加强皇权,主张推恩令,最终也是引火烧身,累及家人。李广大将英勇神武,让匈奴人闻风丧胆之传奇人物,终身不得封侯。在这样诡异的政治气氛里,人心惶惶,没有人敢说真话。这一个个悲惨的结局使得东方朔产生了“游戏人生,大隐隐于朝”的“顾命之举”。 一天,汉武帝观看伯夷和叔齐的画像,问东方朔画像上的人是谁,东方朔说:“古代很愚蠢的人。”武帝不解:“伯夷和叔齐是天下有名的谦谦君子,怎么能说愚蠢呢?”东方朔回答说:“聪明的人活在世上,应该顺应时代发展,不阻碍潮流。他们为什么不坐到自己应该坐的位置上,畅快地喝酒,自由自在地就像在水中游泳的野鸭一样?如果他们不想当官,天子脚下,京城附近,哪里不可以隐居,何必要跑到首阳山去饿死呢?”汉武帝想了想也有道理。 在汉武帝这样一个伟大帝王的统治下,一大批人才都被重用,并在史册上留下了自己非凡事迹。而东方朔却只做到太中大夫给事中,功业平平,没有一项可圈可点的政治、军事和其他成就。即使在文学上,东方朔的成就也不如当时的司马迁、司马相如等人。但是这样一位“游戏人生,大隐于朝”西汉奇人,却给后世留下了灿若恒星的光芒。 ![]()
|
|